01.22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提到魏延这个人物,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刘备集团首位汉中太守,或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小编认为最能够体现魏延军事能力的是与吴懿一起完成的“阳溪之战”,爆锤蜀汉人民的老朋友郭淮,不过这场战役的记载实在太少了,所以不是特别受关注,从头到尾没有实行过的“子午谷奇谋”反而成为魏延的军事能力的体现,甚至还被作为攻击诸葛亮“奇谋为短”的武器。不过“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小编认为还是有待商榷的。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子午谷奇谋”的概述

“子午谷奇谋”相信已经很多人都熟悉了,但是小编还是要结合当时的环境和一些其他东西,概述一下。“子午谷奇谋”提出的时候,曹魏的好女婿夏侯楙还在长安“多畜伎妾”呢。在曹魏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夏侯楙就被调回去了。所以这个“子午谷奇谋”提出的时间只能是在诸葛亮一伐的时候。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在丢掉荆州之后,《隆中对》肯定是废了,但是北伐还是要继续下去。诸葛亮又重新规划了扩张的方向,就是先打陇右,然后利用陇右作为依托,和汉中配合,对关中形成一个钳制的局面。按照王夫之先生的说法,从战略上来说,诸葛亮这个才叫做用兵以奇呢。所以别再说诸葛亮不会奇兵了。总的来说诸葛亮这个计划比较稳妥,徐徐图之,成功了占据陇右俯瞰关中,失败了下回再来呗,符合他用兵谨慎的性格。

这个计划与魏延的想法不合。魏延是一个纯粹的武人,还带点赌徒的性质。正好蜀汉和曹魏长期没有战事,曹魏的神经有些麻痹了。魏延就提出这个“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带着主力从褒斜道出兵,魏延自己带着五千可战之兵直扑长安。魏延的设想非常美好,十天之内自己出现在长安城下,草包夏侯楙落荒而逃,自己占据长安,获得邸阁中的粮食,顺便再打打草谷。曹魏的军队到达长安怎么也得花费二十几天,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大军早就从褒斜道进入关中,入驻长安了。长安拿下,周围的城关也拿下,陇右基本上也收入到蜀汉的囊中。如果“子午谷奇谋”真的成功,说不定蜀汉真有兴复汉室的可能。总的来说,“子午谷奇谋”高风险高回报。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不过这个计划没被诸葛亮采用,毕竟风险太高了。蜀汉一穷二白,实在不敢这么玩。所以魏延总是看不上诸葛亮,认为他懦弱,耽误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等到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大军按照诸葛亮的遗命撤退,魏延还不愿意,要自己率军和司马懿刚,后来还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导致自己的覆亡。实在是令人很遗憾的事情。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说完了“子午谷奇谋”的内容,回到主题,这个计划真的是魏延提出的吗?其实是有待商榷的。小编认为“子午谷奇谋”很有可能并非魏延的手笔,原因有两点。

一、“子午谷奇谋”的来源有问题

在《三国志》中,是没有“子午谷奇谋”的具体记载的,只是提到了魏延希望和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分两条路进攻关中,确实符合“子午谷奇谋”的说法。不过从汉中到关中可不只有褒斜道和子午道,还有陈仓道和傥骆道,谁知道魏延所说的“异道”是哪两条道路呢?《三国志》的记载很模糊,仅凭它是无法得出“子午谷奇谋”的概念的。

那么“子午谷奇谋”的来源是什么呢?是出自魏国人鱼豢撰写的《魏略》。《魏略》属于个人私撰的野史,它的可信度有多高呢?我们来看看《魏略》中其他一些“精彩”内容。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一、诸葛亮在一伐后,曹真判断出诸葛亮二伐会走陈仓道攻取陈仓,于是命令郝昭、王生守陈仓;在《魏略》中,被曹真视为诸葛亮下一个目标的陈仓只有一千守军,更奇妙的是曹真的援军足足有二十天才赶到。

二、刘备在荆州才有刘禅,所以之前要收刘封为义子;在《魏略》中,刘备在小沛的时候就有了刘禅。而且刘禅的经历非常“传奇”,被人贩子卖到汉中。直到刘备到益州的时候,才从张鲁那里拿回刘禅。

三、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在《魏略》中,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反而不怎么受刘备的待见。刘备都不搭理诸葛亮,就知道自己编牛尾巴玩。

四、诸葛亮临死前,与杨仪、费祎、姜维商量撤军的问题,魏延不愿意撤军,加上多年积怨,被杨仪等人扣上谋反的帽子而被消灭;《魏略》中诸葛亮把军权交给魏延,一个劲叮嘱魏延别再北伐了,自守就完事了。杨仪担心魏延对付自己,所以鼓动众人火并魏延。魏延不忍心抵抗所以被杀了。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从上面几条《魏略》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涉及蜀汉的一些事情上,《魏略》和《三国志》的差异非常大,而且漏洞百出。其目的或许是为了宣传的需要,抹黑蜀汉的人物。那么出自《魏略》的“子午谷奇谋”能够作为信史吗?小编认为是有待商榷的。

二、“子午谷奇谋”设想过于理想化

虽然《魏略》中有很多荒唐的记载,但仅凭借这个原因就怀疑“子午谷奇谋”也是比较武断的。小编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子午谷奇谋”的设想太过于理想化。当然“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一直被人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军的困难,夏侯楙会不会弃城而逃这些就不说了,小编主要说说两点。

一是“子午谷奇谋”必须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够奏效。然而子午道到长安的路途并非是畅通的,在子午道的北部还有一道子午关。魏延这五千人缺乏攻城器具,拿什么打子午关?何况子午关会起到警戒的作用,魏延来到子午关下,消息就会传到长安,长安也会及时做好防备、请求援军、征募新兵或者从其他郡县调兵,“子午谷奇谋”中的“奇”首先被化解,更何况之后的一些条件。魏延曾经坐镇汉中那么长时间,连夏侯楙是个草包的情况都打听得一清二楚,怎么会忽视子午关呢?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二是曹魏援军需要二十天时间。这个设想也过于理想化。事实上在诸葛亮一伐之前,司马懿就演示过一次“兵贵神速”的战例。诸葛亮策反孟达,司马懿从宛城到上庸,足足有一千二百里的路途,司马懿八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洛阳的兵力支援长安何必要二十天的时间呢?何况曹魏军队都不用直接到洛阳,先把潼关占据,就可以威胁长安(假设魏延真的拿下长安的话)。

大名鼎鼎的“子午谷奇谋”,真的是魏延提出来的吗?

小结

“子午谷奇谋”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但执行难度非常大,预想过于理想化,有一些想法更是不符合当时的情况。这是“子午谷奇谋”的内容的问题,它本身出自《魏略》,而《魏略》在涉及蜀汉的事情上经常有不实之语。所以小编虽然不否认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这个计划是《魏略》中杜撰出来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历史地图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