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宝玉大婚后,袭人为何被撵?

林玮盈


人过一辈子的,黛玉死了,宝玉对袭人更依赖了。

晴雯被赶出大观园的时候,宝玉虽然也怀疑袭人告密,但是没有证据也就算了。即使宝玉抓住了袭人告密的证据也不会咋样。宝玉曾经说过:“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 又说:“从此休提宝玉和宝钗大婚后,袭人被撵出贾府,嫁给了蒋玉函。那么袭人何时,被何人撵出贾府?

小说里是宝玉出家后,因为袭人和宝玉没过明路,不算是宝玉的妾,所以薛姨妈建议王夫人把袭人嫁出去。

润杨认为,袭人是在宝玉出家前被宝钗赶出贾府的。

宝玉此生认准了和黛玉以及袭人等两三个

起,全当他们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

宝玉不是睚眦必报的人,他对任何人都抱有善念,认为任何人犯错,都是无心做错。当初贾环如此,现在袭人也是如此,所以他对袭人依然依赖如初。

黛玉死了,宝玉被迫娶了宝钗,宝玉对宝钗只要尊敬没有爱,所以他对袭人更加依赖了。

宝钗是一个务实的人,宝钗可以容忍宝玉心里想着黛玉这个死人,却不能容忍宝玉公然亲近袭人这个活人,冷落自己。

袭人虽然对金玉良缘尽心尽力,但是宝钗婚后,袭人不知不觉间,抢了宝钗在宝玉心里的位置。宝钗可以容忍宝玉和莺儿在一起,因为宝玉的心不在莺儿身上。宝钗不能容忍宝玉和袭人在一起,是因为宝玉的心在袭人身上。宝钗要拉回宝玉,就必须赶走袭人。

宝钗的心机袭人不懂。

宝钗要赶走袭人自然不用自己亲自出马。她让母亲通过薛蟠或者薛蟠的朋友,给袭人和蒋玉函做媒。

宝玉和蒋玉函是朋友,自己心里已经有了出家的打算,不能误了袭人一辈子,所以他同意袭人出嫁。

王夫人因为袭人和宝玉没有过明路,而且宝玉婚后,袭人的事就由宝钗做主了。因此也同意袭人出嫁。

袭人虽然不愿意离开宝玉,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屈服。袭人没看明白是宝钗撵走了她,她还把宝钗当做好人,贾府落败后还奉养过宝钗一段时间。


润杨的红楼笔记


在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那一回,当时鸳鸯因为贾赦要讨她做小的事生气在园子里散心,恰遇着平儿和袭人俩跟她开玩笑,恭喜她,于是鸳鸯说了这样一段话:

鸳鸯又是气,又是臊,又是急,因骂道:“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是的,袭人自以为有了结果了,可是最后的结果她还是得离开贾府,嫁给蒋玉菡。作者在写袭人的时候,其实一直把她放在尴尬的位置,她是晴雯眼里的西洋哈巴狗,专门会在王夫人面前摇尾乞怜,得了二两银子月银的实惠,却没有名正言顺的把身份定下来。所以说一直未过明路。未过明路就只有王夫人知道,其他人虽然也都知道,但是那不算。就像现在一对年轻人没领结婚证就摆了喜酒,大家都知道你结婚了,可是法律不认啊,若真有事你还是算未婚。

等到宝玉和宝钗结婚了,袭人仍旧没有过明路,仍旧只是王夫人心里为宝选的那个妾,没有秉明贾政把手续给办了。后来宝玉出家了,袭人就像府里许多别的丫头一样,到了一定的年龄要打发出去嫁人,她没有资格再留在贾府。如果她跟宝玉是过了明路的,那么即使是宝玉出家了,袭人也是应该留在贾府守着一辈子的,但是现在她连这个资格都没有。不是尴尬又是什么?


苏小妮


在《红楼梦》程甲本中,宝玉大婚之后,袭人并没有被撵。她是在宝玉出家之后,出贾府另嫁了蒋玉菡的。

宝玉出家之后,宝钗袭人王夫人等人自然是哭得肝肠寸断,袭人本来已经心情奇差,结果又听到人说,宝玉如果不回来,便要打发屋里的人都出去,一急之下就昏过去了,请了大夫来了之后,又做了一场梦,梦里的宝玉已经是和尚模样,说自己已经不认得她们了,梦完之后,袭人做了一番思量,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袭人出府嫁人的原因了。

她首先想到的是,贾宝玉之前想把玉拿出去,被她揪住的事,她从这一点上看出来贾宝玉对她对宝钗都没有情义了,换言之,贾宝玉是铁了心要出家了,也就是再也不会回来了,她待在贾府的话,也是等不回来贾宝玉的。

其二,她想到的是她自己是王夫人派来服侍宝玉的,拿的是王夫人从自己的月例钱中拿出来的二两一吊,当时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就是二两,她们每人有两个丫鬟,丫鬟的月例的500钱,两个人就是一吊,可见袭人受到的就是姨娘的待遇。但是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虽则袭人拿着这个月例钱,但是终究没有明言就是宝玉的屋里人,因此袭人就犯了难:如果贾府打发她出去,她要是为宝玉守节,那就是叫人笑话,毕竟身份未名;如果不守吧,想到宝玉从前对她的好,又有些不忍,后来又想着不如死了算了。

说实话,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心态,一多半还是惜命的,其实袭人如果真的要死,也不是不能死的,像鸳鸯、司琪等人,说死就能立刻死了,哪有左思右想的,高公在这里还是用了曲笔的,也就是说袭人怀有必死之心,但瞻前顾后,最后终于没死,也是真的。

王夫人对于如何处置袭人,也是有点犯难,服侍宝玉的丫鬟们大的许配出去,小的让去服侍宝钗,但是袭人到底难办,于是跟薛姨妈商议,两人也是为了袭人到底没有过明路儿,其实叫笔者说,给了二两一吊的月例还不算明路吗?王夫人还在那害怕打发袭人出去,袭人会寻死觅活——其实也是多余操这份心了,袭人哪有真要死的意思。

还是薛姨妈看得准,让叫袭人本家的人来,给袭人找一门正经亲事,多陪嫁点东西,再好好地劝劝,袭人一定还是同意的。果然薛姨妈去宝钗房里劝解了一番,袭人是什么态度呢?

“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回来说道:‘我是做下人的人,姨太太瞧得起我,才和我说这些话,我是从不敢违拗太太的。’”

再薛宝钗一劝,也就劝好啦——接着家里就找着了蒋玉菡,对袭人一说,袭人又是什么心态呢?当然又再一次想到守着又被人笑话,死了又枉费了王夫人的一片好心,就想着干脆回家再死好了——诸位读者朋友,笔者在此再重复一次,人一旦起了犹疑之心,这所谓的必死之意总是实现不了的。

袭人于是就先回了家,看到哥哥把嫁妆都办得挺好的,这下死在哥哥家也不好了;又想着到了蒋家再做打算,再等过了门,看到蒋家上下都对她很好,尤其蒋玉菡在第一天晚上(当然袭人肯定是誓死不从的)非常潘驴邓小闲地“闲”了,于是袭人也就“俯就”了,第二天一看,哎呀原来是宝玉的旧交蒋玉菡,这下相信姻缘天定了——既然都是天定,人还犟得过天吗?袭人自然要顺从天意,况且蒋玉菡对她越发温柔体贴,弄得袭人更没有了死的理由——这世上的事,正如原文所说,凡事只要有“不得已”三字,那自然是做不成义夫节妇的。


浔阳咸鱼



《红楼梦》中,袭人被撵,已经是在第一百二十回,此时宝玉已与宝钗成婚一年有余,她之所以被撵,原因有四:

一、宝玉出家了。宝玉出家,了断红尘,让王夫人、宝钗、薛姨妈等人又急又痛,此时贾府已经败落,宝玉既已出家,就不需要那么多丫鬟伺候,所以王夫人就要把大丫鬟放出去配人,此前,袭人虽已被内定为姨娘,但此事贾母和贾政都不知,没有公开,就还算大丫鬟。

二、王夫人畏惧贾政。袭人虽一心想着宝玉,但到底不是名正言顺的屋里人,王夫人即便想留下她,又怕贾政责怪。八十回以前,赵姨娘想替贾环把彩云要过来,就被贾政以贾环、宝玉年纪尚小为由拒绝。

王夫人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初定袭人为姨娘时,未与贾政商量,就私自做主了。此时要是因为把袭人留下,而把以前的事翻了出来,难保贾政不会责怪王夫人,所以于情于理,袭人都不会在王夫人预留之列。


三、薛姨妈之力。宝钗未嫁与宝玉前,薛姨妈还曾向王夫人夸过袭人,对袭人晋升为姨娘之事,也表示了赞赏,而一旦宝钗嫁了进来,且有了身孕,薛姨妈就不得不为宝钗着想了。贾府人多嘴杂,袭人与宝玉的种种亲密,必定有传到薛姨妈耳朵里过。

现在宝玉已经出家,薛姨妈就没有再让袭人留下来的理由,所以她极力劝说王夫人,“只要姐姐叫他本家的人过来,狠狠地吩咐他,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地陪送他些东西。”说服了王夫人,又去劝袭人,那么袭人就是不想走,也不得不走了。

四、从判词来看,袭人离开贾府也是必然趋势。后四十回虽是高鹗续写,但让袭人与蒋玉菡结合,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书中第五回,曹雪芹给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结合第二十四回,蒋玉菡把茜香罗赠给宝玉,宝玉将自己腰上的松花汗巾回赠给他,可知判词中的“优伶”是指蒋玉菡无疑,因为那条松花汗巾正是袭人的。虽然不知在原稿里,曹雪芹是让袭人以何种方式离开贾府的,但蒋玉菡的戏子身份,注定他是娶不到好人家的女儿的,袭人被撵,或是出于上头给贾府施加的压力,或是出于宝玉出家前对宝钗与蒋玉菡的关照,袭人最后与蒋玉菡的结合,就如她那年抽到的花签一样:桃源又是一年春。

注:本文依据通行本百二十回红楼进行解读。


少读红楼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是袭人的判词。


看原著得知她凭借处世为人和心机被王夫人推上了准姨娘的宝座,可结局依然是宝玉宝钗大婚后,她被许配给了戏子蒋玉函,撵出了贾府。


原因有几个:


一、形势所逼


全书开篇就定下基调,贾府内囊已尽。


虽经历了烈火烹油之繁华,但后手不接。


年租逐年减少,人丁稀少且子孙不肖。


陆续只见凤姐辗转找鸳鸯借当、当手镯之类,贾母饮食减免、王夫人裁员,上层都在设法俭省。


一直到元春势败贾府被抄家,树倒猢狲散,连凤姐宝玉等一干人都自身难保,袭人虽是贴身丫鬟,外嫁也不足为奇了。




二、身份尴尬


袭人会做人,温柔和顺,贾府上下都敬服她,可谓人心收割机。


她会做事,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怡红院几乎是她在当家,以至于她一回家,如何打发来看病的医生,一屋子人都搞不清。


她会说话,善抓时机 。


她曾在王夫人面前一番进言,表忠心、讲原则、高举男女大防旗帜,让王夫人感爱不尽。


一回去不但赏了她2两月例银子,定下了准姨娘的基调,还抄捡了大观园,撵出晴雯等非袭人派,清理了门户。


她虽然得了二两月银的实惠,大家也都知道,却没有名正言顺地把身份定下来。


就像结婚摆酒却没打证,法律上是不算数的。


即便宝玉宝钗大婚后,贾政也没表态把手续给补办了。


因此,袭人到了年龄还是要打发出去嫁人,没资格再留在贾府。


且她原本是贾母派给宝玉的,后为了坐上姨娘的位子,反戈相向投靠了王夫人。


所谓一仆不侍二主,贾母为此曾当众打压她。


有了宝钗做儿媳,王夫人不需要她,宝钗对她也不敢放心,家有此妾太劳神。


虽然宝玉有情,奈何上层无意,因此袭人的身份如鸡肋更尴尬。


而贾府的明眼人也能看出袭人的用心,不太会亲近她。若她跟宝玉是过了明路的,即使宝玉出家,她也该守在贾府一辈子。



三、世事难料


计划赶不上变化,晴雯再想不到会担了虚名,含冤而死。


袭人也料不到,即便赶走了千伶百俐的晴雯,自己也未能与宝玉厮守。


所谓世事难料,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因贾赦要讨她做小,恰遇着平儿和袭人俩跟她开玩笑。


于是鸳鸯说了这样一段话:“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果然应验了她的话,袭人被迫嫁给蒋玉函。


若她跟宝玉是过了明路的,即使宝玉出家,她也该守在贾府一辈子,何至于嫁人?


又竟然会嫁给伶人蒋玉函。


与如今当明星不同,才貌双全的蒋玉函身在清朝,伶人属于“下九流”职业,行业地位最为低下,只怕还不如小厮。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又何止袭人不能遂心如意呢?只感叹造化弄人罢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课堂


文 / 揽秋实,不绝

原著前八十回还没有写到袭人离开贾府,到续书的第一百二十回才根据前文十二钗又副册袭人的判词设的情节。

袭人作为贾府四大丫环之一,宝玉身边第一重要、各房奶奶姑娘俱看重的人物,在太虚幻境却只是又副册,并且位列第二,在晴雯之后。

可想而之,虽然作者与批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她是赞誉有加,称赏不绝,从最终的排位来看,作者对她的为人与处事方式,还是有极大意见的。 袭人的判词是:

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着: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其实,以画暗示人物的话,一簇花一床席就够了,刻意标出一床“破席”,可知作者对她与宝玉偷试云雨情后又嫁他人这件事,心有厌意。

程乙本宝玉参加会试之前跟宝钗的丫头莺儿说:

“你姑娘既是有造化的,你跟着他,自然也是有造化的了。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只要往后你尽心伏侍他就是了,日后或有好处,也不枉你跟着他熬了一场。”

后叔侄三人考完出来,在“登龙门”门口人群拥挤中,宝玉就不见了。 袭人在梦里看到宝玉隐约是个和尚,对她说:

“你不是我的人,日后自然有人家儿的。”

似乎一切都是命数。此后在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商议下,袭人由娘家嫁与蒋玉涵。这过程中,袭人是极不情愿外嫁,一心要为宝玉守节,甚至想以死完结。

只是先头不想害贾家,没死,后来看哥嫂对她好,不想害哥嫂,又没死,最后看蒋玉涵温柔体贴,更是红汗巾的原主人,还是没死成。

所以,“贤袭人”是在为了所有人好的前提下,好了自己,很衬她前期塑造的形象。



续书者毕竟只是为了完书售卖,功利心的前提下,再加上文字功底差异、人生历练差异、创作情怀差异,都使得后四十回嚼之无味,像个打不出的喷嚏,痒痒恨恨的在鼻腔。

续书者有着明显的封建儒士的节烈情怀,所以曾与宝玉试过云雨情的袭人外嫁这里,他几经转折想表达袭人从一而忠的节妇精神,又找出莫名其妙死不成的理由,甚至搬出杜牧讽刺桃花夫人的诗: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不管怎么说,续书人的这种填坑精神值得一赞,原作者挖了多少坑,续作者就填多少坑,不分青红皂白内里何物,扎紧口袋好扛了去卖。

并且还不忘留下两个孩子,以完成封建思想的传宗接代大任。前八十回没有生出一个孩子来,结尾高鹗帮忙生了两个,还都是儿子,宝玉出家之前留一子贾家,香菱死之前留一子薛家,真是完美。



不提续书,我们结合前八十回来分析题主的问题:宝玉大婚后,袭人为何被撵?

第一:

我们假设宝钗的确嫁给了宝玉,金玉良缘成真,黛玉出局。那么聪明如宝钗,她现在的第一掣肘是谁?当然就是袭人了。

宝钗作为正房宝二奶奶,可以做宝玉妾室的有两个人选,一是袭人,一是莺儿。虽然作为贾家来说,一妻二妾并不多,但是在宝钗稳重温和的面具下,她的权力欲望极重,从她一个暂居亲戚家的未出阁姑娘,愿意配合探春李纨管理贾家就可以看出一丝迹象。

宝钗身上背负着振兴薛家的重任,入宫失败本来对自视极高的她就是不小的打击,更是愧对全家人的期盼,在这种心理下,她才会配合母亲与姨娘实行金玉良缘计划,嫁给她本瞧不上眼的表弟宝玉。

宝钗羸了黛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获得了贾家上下的好口碑:大气,稳重,温和,贤良(关于才气这一点,个人认为黛玉胜于宝钗),可是她的这些优点在袭人身上全有,不光如此,袭人本是贾母房里出来的,身份不低,在作下人的时候更是得王夫人看重,合府皆知。

又加上袭人自宝玉小时候就服侍他,对他脾性习惯了如指掌,他们两人在一起就像是生活多年的夫妻,宝钗更像是介入者,怎么着都尴尬。



第二:

袭人跟宝钗在性格与为人方面,可以说是同一类人,都是务实主义,利己思维。开始两人的联手,目标非常明确,一致针对黛玉。

宝钗毫无疑问是为了击溃木石前盟,袭人在与宝玉有了云雨情之后,已经将自己内定为宝玉的姨娘了,所以宝玉的正妻是谁直接关系到她下半辈子的幸福。

袭人认为黛玉行动爱恼,小性,刻薄,会辖制宝玉,如果在她底下做妾室,肯定没好日子过。再者,黛玉的靠山是贾母,虽说足够尊贵,但毕竟年事已高,暮年无多了。

一旦贾母逝世,贾府内府当家人就是王夫人,谁都看得出来,王夫人更中意自己的外甥女儿做儿媳,黛玉作为一个孤女生活在贾家,将是内外无助。宝钗坐靠薛王两座山,无论是自身还是将来襄助宝玉为官为仕,都可碾压黛玉。

所以袭人不顾黛玉自小来贾府生活的情谊,不顾宝黛的情意,投靠了宝钗。

但这种联盟,只能算是为利而聚的朋党关系,你择的友军越强大,一旦她变成敌人就越可怕。“宝玉”这个人是她们两人合伙谋夺来的财物,到了“分赃”的时候,袭人的劣势就显现了,宝二奶奶只想与你一九分成,你偏偏不自量力,占了五五,不削你削谁?



第三:

贾雨村出场之初的一首诗大家都还记得: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为了这两句诗,一直多有争端,说是宝钗后来嫁了贾雨村,因他表字时飞。

我们先抛开这种猜测,不把宝钗嫁雨村,只说这两人的共同点:外形敦厚朴实,博学多才,圆融通达,擅长手段,会邀买人心,入世思想,对权和利有极高的欲望…… 那么钗于奁内待时飞就很好理解了,这是作者的背面敷粉手法:我一直夸你夸你,其实在夸你的字里行间早把你骂了个臭死。

只要我们看清贾雨村是怎样对待葫芦庙的小沙弥后来的门子时,就能知道宝钗是怎样对待袭人的了。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雨村接到薛蟠打死冯渊抢夺香菱的案子时,他刚通过贾政的协助复了职,雨村刚上任,有了前车之鉴,本想好好办理这件案子,所以一听原告的话就要拿人犯。

这时是旁边的门子给他使了眼色,这才有了后面密室谈话,过程我们就不再多说,只看事情完结之后贾雨村的行事,先向贾政表功还了人情,再打发了门子:

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知,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雨村充发门子一是因他知道这件案子的始末,二是门子知道大老爷过去的贫贱往事。这二点袭人之于宝钗,都有。

宝钗如何上位如何挤走黛玉,袭人是联手人,宝钗坐在宝玉床前为他绣肚兜、她三天两头的半夜来怡红院长坐、她不是请袭人去打络子,就是让莺儿来帮宝玉打络子……这些袭人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并且每次只要宝玉与黛玉单独在一起,宝钗或袭人就会出现,自然是有告密的人,宝玉对黛玉的表白心迹时是袭人无意中亲耳听到的,也因此在王夫人那里告了隐状,害死了长得像黛玉的晴雯。

当宝钗成了正规的二奶奶后,这个知情人就像身边的一根刺,时时让她不自在,就像雨村的:心中大不乐业。



第四:

袭人与黛玉是同一天生日,这是宝玉和宝钗都知道的事,她不走,以后每年过生日,宝玉都会想起黛玉。


揽秋实不绝


不论是原著,还是各版本的影视作品,袭人离开贾府并不是被撵出,也不是在宝玉大婚以后,而是在宝玉离家后,袭人的名分处于一种尴尬地位,不得已离开贾府。

袭人是贾府中比较成熟、对上也善于察言观色的丫头,她能摸透主子内心所想,也能做出博取主子好感的行为,在贾府是深得主子喜欢的大丫头。

在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宝玉梦游太虚幻醒来后,将梦中警幻所授云雨之情告诉袭人,并强要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在把贞洁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古代,袭人并未推脱,因为袭人明白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即使如此,亦不为越礼。与宝玉偷试一番后,宝玉自此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可说是笼络住了宝玉的心,按宝玉平日对待府中姐妹等女孩的态度、行为,岂能抛弃袭人。

对王夫人,袭人也有一套讨好王夫人的手段。利用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护,《红楼梦》小说中虽然没有太多袭人向王夫人密报的描写,仅从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因为金釧之死,被父亲贾政暴打后,袭人主动去见王夫人,在王夫人问及宝玉被贾政笞挞的原因时,袭人一席话说到了王夫人的心坎上上,原话为:“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因为这些,王夫人对袭人也是另眼相待,用自己的月例补贴袭人,暗中已将袭人当作宝玉房里人了。在贾府这样看重颜面的大家族,岂肯将宝玉房中的人赶出府去。


就如宝玉在梦游太虚幻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副册所看到,袭人的判词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与宝玉无夫妻之缘。当宝玉离家出走后,袭人在贾府的位置就变得尴尬了。袭 人虽算作宝玉屋里人,但到底没有过明路儿行礼仪,而且贾政也并不知道王夫人暗中将袭人收做宝玉房中的事。经薛姨妈与王夫人商量,为让袭人家里为其找一门好人家,贾府也赏赐了不少银两,命中注定,袭人嫁给了蒋玉涵,也是宝玉一知己。


whitedeer


窃以为,要想深度回答这个原因,还得从“花袭人”这个名字的深层寓意说起。

宝玉取其姓氏“花”,联系到“花气袭人知昼暖”。而曹公笔法多样,明,暗,喻,拟,伏..等等轮番上阵。

明显“花袭人”此名是以诗意的说法,蒙住读者们的眼睛。

袭人在大观园众人的口碑是“贤袭人”,但是袭人却与当时未满十三岁的宝玉巫山云雨,可谓:监守自盗,此处“贤”字是对其,最深刻的讽喻。


袭人貌朴词拙,王夫人被其所惑,逐晴雯,芳官,四儿,令一众无辜的丫鬟受辱,晴雯更是因此含恨而亡。

由此可想“花袭人”,这个名字最深的寓意是中间那个袭字。

袭者,袭击的意思。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也。

宝钗多次试探花袭人,看出袭人是个“有识见”的丫头。

慢慢在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于是二人心有灵犀,隐隐结成联盟。

而在晴雯死后,宝玉被贾政日夜逼着读书,袭人在房中也清闲起来。

忽一日思及日后的终身,想老太太的意思必是黛玉无疑,她觉得黛玉的性格尖刻,日后必不好相处。

而此时又逢尤二姐新亡。自己心气甚高,却出身寒微,一生只能屈为偏房,再加上未来的准“二奶奶”黛玉之尖刻,尤二姐之惨死,香菱之不幸,等因素重重冲击之下,大大了刺激了花袭人内心的不安。

也令她不得不为日后的幸福,做出更为深远的打算。

于是她放下针线,前往潇湘馆,以言语说起香菱之不幸,又说起犹二姐悲惨的遭遇,籍此试探黛玉的态度。

而黛玉是何等玲珑剔透一个女子,她当然明白袭人的心思。

于是她说道:

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黛玉之所以这样答言,无非也是为了日后不受威胁自保的话而已。而袭人却过度解读了黛玉这番言语。

从此,她坚定地跟看着“浑厚”的宝钗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也正是这个错误的判断,导致了她最后被逐的悲剧。

因为宝钗和她自己是同一个路子的人,而且强中自有强中手,宝钗读书识字,腹内经纬自然比她更高一着。

宝钗顺利成为宝二奶奶之后。心机深重,曾暗算了晴雯,又曾经以剑峰扫黛玉,且又善于装“狐媚”宝玉的花袭人,无疑使她芒刺在背。

袭人有一颗日后“争荣夸耀”之心,宝钗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志。

这正是:一山难容二虎之势。

以宝钗“镇山太岁”之霸气,必然容不下对她虎视眈眈的花袭人。

驱逐袭人,也在意料之中。

可怜,花袭人为了成为宝玉的偏房,机关算尽,甚至谋夺了晴雯的性命,到头来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她不事事那么主动。又或者,如果她更聪明一点,能看透黛玉纯良的本性,必不会遭致被驱逐的命运。


爱情,对于女子,尤其是古代的女子而言,如同古代的男人对江山和权利的追求一种激烈。

为了利益结成同盟,而在利益谋取成功之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花袭人与宝钗深刻地演绎了这一幕的残酷无情。

读(红楼梦),常忍不住掩卷长思。

想缘分之事真不必强争。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看花袭人之遭遇,便深谙这句俗语之真谛!


图源自网络,侵删。


书灯幽见


袭人嫁给蒋玉涵是不是在宝玉大婚以后,这一点并不能肯定。但却可以肯定,袭人嫁人,也并不是被撵。而是有可能是下面两种情况。



一,宝玉婚后,被拍卖。这是贾家被抄的情况下发生的。王子腾病死后不久,元春病死,贾家失去了保护伞,由于在朝堂站队不准,贾府被抄。家中主子或充军,或斩首,或收监,家中仆人,则被拍卖。



民间有种说法,宁娶大家婢,不要富家女。因为大户人家的婢女,见多识广,比那些富家女孩儿要有见识,有心胸,会谋算,袭人作为宝玉身边第一人,气度,修养自是非同一般。在拍卖会上,定是十分抢手。

蒋玉涵虽是戏子,可是在忠顺王爷,北静王爷面前得过宠的,眼界自然不低,可是鉴于身份是下九流,过于低下,婚配并不容易,高不成,低不就的,蹉跎下来。后来因缘巧合下,袭人被蒋玉涵买去。做了蒋玉涵的妻子。



二,被迫下嫁的情况。我们知道,一直到80回,袭人虽然被王夫人默许为准姨娘,却仍然没有被过明路,一直名不正言不顺的混着。而在过去的大家族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在男子大婚前,为了不给新嫁娘添堵,将与男主子有过肌肤之亲的婢女处理干净,或多给银钱,让其外嫁,或配给府中地位较高的奴才。



宝钗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触及她个人的利益,他都是比较宽厚豁达的。可是如果关系到以后婚姻的和谐,他是不是还会保持一向的作风?更何况不需要他出手,她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



即使宝钗能够容得下袭人,作为一个处处为女儿着想的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呢?欣赏一个人是一回事,接纳一个人给自己女儿添堵是另一回事。不要怪薛姨妈心窄,任何一个为女儿着想的母亲都会这样。

袭人是王夫人暗许的准姨娘,按说王夫人应该站在袭人这边,可是当与袭人打擂台的是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女呢?这种情况下,袭人还会有胜算吗?



宝玉很有可能既心疼袭人终将被嫁的命运,又不放心袭人以后的生活,于是亲自出马,江西人嫁给了自己的好友蒋玉涵。


萍风竹雨123


贾府的规矩,到了一定年纪,没被收房就要许配下人。小厮到了年纪,也要由府里作主,配给婚姻。七十回里,管家林之孝就开了单子,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要解决婚姻问题。

但规矩是人定的。到了年纪的丫头,也有不出去的,像鸳鸯发誓不去、琥珀正在生病、彩云也染了“无医之症”。

袭人已经领着姨娘的月例。虽然说没过了明路,王夫人在逐晴之后已经汇报了贾母,而赵姨娘也告诉贾政宝玉有了屋里人,几个主要主子都心里有数,不明说也是“知之为不知”罢了。

已经是屋里人,就没有随便撵出去的道理。夏金桂闹成那样,薛姨妈要卖香菱,也被宝钗指为“妈可是气的糊涂了”。王熙凤那样吃醋,要打发贾琏的屋里人,也得“寻出不是来”。而贾珠的侍妾离去,更是“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李纨被闹得受不了才打发出去的。

宝玉的结婚对象是宝钗,宝钗一向欣赏袭人,而袭人也很佩服宝钗。她们两个早就惺惺相惜,应该不存在吃醋、容不下的问题。而婆婆王夫人、丈夫宝玉,都对袭人没有反感,也不会撵她离开。


说到底还是自己想走。袭人早就说过“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她跟着宝玉,是有条件的。当然说这话的时候,袭人是想着宝玉肯定不会作强盗贼的。

但是!“强盗贼”不止是平安州抢薛蟠货物的强盗,这三个字有着更广泛的含意。贾政打宝玉的时候,已经预言他“弑君杀父”。这里宝玉的罪过,仅仅是结交优伶、不喜读书,最多加上贾环进谗的“逼淫母婢”。那么再往后,宝玉年纪渐长,需要担负家族责任的时候,他的躲避就成为更大的罪状。


这不能怪贾政。即使放到今天,父母收入丰厚,儿女“啃老”也是常事;但如果父母没有收入、身体不好,儿女还不肯去工作养家,就天理难容了。宝玉就是做出这样“天理难容”的事情,使袭人对他彻底失望,才会主动离开。

至于离开的办法,也很简单。反正家里已经恢复,出钱赎回就是了。当初袭人曾经以此威胁过宝玉,“无故平空留下我,于你又无益,反叫我们骨肉分离,这件事老太太、太太断不肯行的”,以骨肉分离来要挟,贾家迫于面子,只好放她走。

红楼似海,相逢是缘。为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