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前景廣闊,儲能將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模式

儲能為什麼存在?儲能在電網中有什麼價值?當儲能創造了價值,收益該如何計算?儲能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商業模式、成本如何?


在2018國際儲能峰會現場,隨著中國電力科學院電工與新材料所資深專家來小康這一串連珠炮似的發問,來自儲能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們紛紛發言,現場氣氛達到了頂點。

來自電網公司的思考

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作為國家最大的兩家能源服務企業,在能源佈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就以上問題,來自兩家企業的代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國家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主任彭曉峰表示,儲能行業發展不能完全依靠國家的補貼。“所有儲能行業項目發展,三分靠技術,七分靠政策,但補貼政策不能作為儲能行業未來發展的依靠。”彭曉峰強調,儲能行業的發展一定要依靠市場化運作,產生聚合效應,形成商業模式,這才是儲能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此,來自廣東電網電科院儲能技術研究所所長趙偉表示認同。他介紹,在儲能應用方面,南方電網重點探索儲能在配用電領域的應用。

前景廣闊,儲能將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模式

“南方電網非常重視儲能產業,2016年9月,特別成立了儲能攻關團隊。”趙偉表示,他所在的廣東電網電科院儲能所平時主要為儲能技術應用做技術支撐。

“廣東電網發展很不均衡,部分地區配變低電壓問題突出,用戶投訴問題非常嚴重,臨時改造線路擴容升級來不及,因此,我們討論用儲能解決問題。”他指出,今年,南方電網會在湛江等地建立用儲能解決低電壓問題的試點,初步算下來成本會比擴容升級改造變壓器和線路貴一倍以上。此外,還會採用儲能解決電壓抬升等問題。

趙偉透露,廣東電網調峰調頻現貨市場競價市場的模擬系統已調試運行幾個月,今年肯定會上線運行。用戶側包括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等也都在同步建設中,這對儲能市場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儲能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無論是在新能源大規模應用的上網側,還是分佈式比較多的用戶側,在技術層面上確實有對儲能的需求。”在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副主任王霽雪看來,目前,儲能很大一部分市場應用集中在電力市場和調頻輔助服務市場。

他表示,中國的儲能市場和國外有很大不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王霽雪表示,“我們現在所說的儲能市場更多的是儲電市場,多年以來,中國參與電力市場建設的企業是通過計劃方式安排的,也就是說,現在有多少火電、水電、抽水蓄能,並不是通過邊界成本的比較後決定才建設的,這跟歐洲等國外市場並不一樣。”

其次,我們的商業模式也是基於政策市場的。“儲能的市場價格和價值並不是儲能提供的服務本身所帶來的價值,而是認為定價市場上的反應。”

前景廣闊,儲能將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模式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絕對發電量62758億千瓦時。其中,全國火力發電量46115億千瓦時,水力發電量10819億千瓦時,核能發電量2481億千瓦時,風力、太陽能發電量分別為2695億千瓦時、648億千瓦時。

“我們在推動新示範項目的時候在思考,比如太陽能熱發電本身就帶著儲能,但怎麼融合到現有機制中?我國現有的電源裝機已經是高位,在高位裝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怎麼找到儲能真正的發展空間?”

“3月,太陽能光伏項目的競價過程中,有的企業已經報出每千瓦時0.32元的電價。相信,隨著光伏和風電價格的急速下降,將為儲能開創更大的機會。”

最後,王霽雪強調,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新能源將是能源增量的主體,儲能將是未來能源互聯網形成的重要基石。“未來3年,新能源的價格還會大幅下降,在新的技術和模式、新能源革命的體系下,儲能將面臨更大的機會。”

儲能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模式

前景廣闊,儲能將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模式

“當大家談到儲能的時候,能夠看到的最直接作用或價值,就是解決眼前面臨的棄風棄光問題。”對此,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麗萍更加關注的是,儲能技術推廣應用後可能帶來的諸多不可預期的變化。

她表示,從傳統的電力系統看,發電和用電各個主體之間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雖然儲能本身不是生產電力的發電資源,也不是純粹的用能單元,但蔣麗萍認為,“從系統運行中的作用來看,它既是發電的技術,也是消耗能源的技術,它不能用傳統的電力系統身份來定位。”

並且,儲能的技術性能在不斷提高、成本在持續下降,其可能的應用場景可以滲透到發電、輸電及配用電各個環節。“儲能廣泛地應用到電力系統後,可能對系統產生的影響與變化,除了在輔助服務和減少棄風等方面可以發揮作用之外,還將對未來電力系統的運行模式帶來最大沖擊性影響,包括運行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也就是說是對系統生態的影響。”蔣麗萍表示,新能源發展到現在一定需要儲能技術的陪伴。

前景廣闊,儲能將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模式

未來,如何才能體現儲能的價值?

對這一問題,蔣麗萍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們沒有必要為儲能出臺特殊的政策,而是要建立起一個能夠體現各種主體技術價值的新生態體系,有了這樣的體系,儲能一定有它的生存空間,而且一定是非常好的生存空間。”

可以看到,在現有系統的技術和運行管理規則框架內,沒有把提供電能和電力的價值分開來衡量。“傳統電力系統中的電源是可控可調度的,傳統電站在進行發電生產時同時就提供這兩種服務了。”蔣麗萍表示,但對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而言,其優勢是提供清潔、零邊際成本的電能,但出力靈活可控的功能只能交由儲能等其它技術得以完成。所以,蔣麗萍認為,“只要我們的電力市場體系或者管理規則能真正的體現商品屬性,形成合理的電力產品細分市場,那麼儲能的價值空間將會十分巨大。”

積極促進儲能技術落地

負責組織起草《促進儲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處長齊志新由衷得感慨,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指導意見》來之不易,在他看來,指導意見的作用主要是“四個明確”:

一、明確了鼓勵支持儲能發展的政策導向。《指導意見》充分肯定了儲能的意義,判斷儲能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明確要鼓勵加快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一攬子相關政策將儲能納入其中。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完善的政策方向。

二、明確了儲能的主體身份。《指導意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確了儲能的主體身份,支持儲能接入,相當於給儲能頒發了“臨時身份證”。

三、明確了儲能的投資管理機制。《指導意見》貫徹深化“放管服”的改革精神,明確獨立儲能項目原則上實行備案制,不要審批。通過“放管服”最大限度便利儲能投資,激發市場活力。

四、明確了儲能示範的任務。圍繞創新發展,試點示範提出五方面的任務,大體上明確了儲能的發展方向。

前景廣闊,儲能將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模式

“關於下一步工作,感到任務很重,責任很大。”齊志新表示,下一步,從狠抓能源革命落地,促進能源綠色發展的高度,從四個方面發力,促進儲能發展:一是完善政策和體制機制。推動《指導意見》落實,努力為儲能產業構建一個公平的政策環境。二是推進儲能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三是組織開展儲能示範。四是完善儲能標準體系。

本文轉載自:《機電商報》 2018年第17期

記者:劉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