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正史上真實的荀攸到底有多厲害?

一個人的歷史


羅貫中為彰顯曹操膽大心細、機警權變的性格,為他設計了一出“謀刺董卓”的好戲,雖然沒有成功,但為國除奸的精神可嘉。其實正史當中並沒有曹操謀殺董卓的記載,他真正刺殺過的大人物,是漢末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張讓。不過歷史上確實有人想要謀殺董卓,而且此人最後還成了曹操的心腹大謀士,一生妙計極多。這個人,便是能力不亞於郭嘉和荀彧的奇才荀攸。


荀攸字公達,出身於世家大族潁川荀氏,是曹操手下頭號謀士荀彧的族侄,年輕時便以見識高遠、機警過人聞名,屬於早慧型人才(類似於神童)。將軍何進秉政後,徵辟海內名士二十餘人到朝中任職,其中便包括荀攸。荀攸進京後被任命為黃門侍郎,負責傳達詔令,屬於皇帝身邊的近侍之臣。



國賊董卓上臺後各種倒行逆施,從而招致山東諸侯的聲討。董卓懾於聯軍的實力,於是焚燒京師洛陽,並脅迫獻帝遷都長安。此時,尚在朝中為官的荀攸決定為國除奸,便與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及議郎鄭泰、何顒等人合謀,準備刺殺董卓,可惜尚未實施行動便被人告發。案發後,何顒、荀攸被抓捕入獄,何顒因憂懼而自殺,但荀攸卻無所畏懼,言語、飲食一如平常,讓時人很是驚奇。


董卓之亂,關東兵起,卓徙都長安。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謀曰:“董卓無道,甚於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後據餚、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事垂就而覺,收顒、攸繫獄,顒憂懼自殺,攸言語飲食自若。見《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



荀攸謀殺董卓屬於重罪,本來沒有生還的希望,可巧趕上國賊不久後伏辜,才使他僥倖脫險。荀攸見天下已亂,為避難一度辭職還鄉。然而潁川為四戰之地,局勢同樣兇險,荀攸為保全性命,便想到局勢安定、富庶險要的蜀地任職,於是向朝廷自薦為蜀郡太守,並得到批准。然而此時由於戰亂的原因,通往蜀中的道路無法通行,迫使荀攸滯留在荊州。


曹操將獻帝遷往許都後,便給荀攸寫信,徵辟他出來做官。荀攸本來就對曹操充滿好感,再加上叔父荀彧此時已在曹操處任職,所以接到信後便馬上啟程(《三國演義》中稱荀彧、荀攸結伴投靠曹操,此說法有誤)。荀攸投曹後,起初擔任汝南太守,不久又升為尚書,名義上是朝廷的官,但實際身份卻是曹操的謀士。



曹操久聞荀攸之名,在得到他之後欣喜異常,逢人便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太祖素聞攸名,與語大悅,謂荀彧、鍾繇曰:“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以為軍師。”引文同上)。


對於曹操的推崇、器重,荀攸的表現也確實沒讓他失望。作為曹操的核心謀士之一,荀攸為曹操謀劃出諸多妙計,其中包括水淹下邳活捉呂布、斬殺袁紹大將顏良和文丑、火燒烏巢袁紹軍糧,併力主曹操消滅袁紹諸子等等,可謂見識高遠、算無遺策。



按照至交好友鍾繇的說法,荀攸為人低調,前後設奇策共十二條,唯有曹操和他本人知道。鍾繇本想將荀攸所設十二條妙計整理成書,可惜沒有整理完就去世了,所有後世對荀攸的計策不甚了了(“攸與鍾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謂無以易;以諮公達,輒復過人意。”公達前後凡畫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會薨,故世不得盡聞也。”引文同上)。


荀攸足智多謀、心思縝密,而且深諳帝王心術,對於所設計策從來都是守口如瓶,絕不矜功自伐,所以曹操對他非常信任,不止一次的要求曹丕兄弟要禮敬荀攸。曹丕當上魏王太子後,曾去荀攸的府中探望病情,並在他的床下進行叩拜,禮節非常重(“攸曾病,世子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引文同上)。



荀攸為曹操謀劃一生、建功極多,由此官職、爵位不斷得到提升,官至中軍師、魏國尚書令,封陵樹亭侯。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跟隨曹操南征孫權的途中病逝,虛齡五十八歲,諡號為敬。荀攸死後,曹操非常悲痛,每當想起他來便會傷心流淚(“攸從徵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涕。”引文同上)。


文史磚家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政治家,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是曹操手下的頭號功臣。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對於荀彧有如下記載:

荀子之後,王佐之才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是荀子之後。家中的很多人都曾在朝中擔任高官,荀彧少有才名,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之後,驚呼其有“王佐之才”。所謂王佐之才,就是非凡的治國能力。


永漢元年,荀彧被舉孝廉,任守宮令。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十一月,董卓為相國,持劍上殿,荀彧於是棄官還鄉。

荀彧對同鄉人說,潁川乃四戰之地,不可久留,建議大家隨同自己離開這裡。但是潁川人都眷戀家鄉,不肯離開,於是荀彧便同族人搬到了冀州。

到達冀州後,冀州已為袁紹所得,荀彧的弟弟也在袁紹手下擔任幕僚,袁紹知荀彧為當世名士,待其為上賓,但是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

棄袁歸曹,運籌帷幄

初平二年,荀彧離開袁紹轉投曹操,曹操大喜道:“先生就是我的張良、張子房!”加封荀彧為別部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

董卓橫行天下,曹操問計於荀彧,荀彧說董卓的殘暴已經超出常理,他一定會自取滅亡,不足道哉。後董卓派李傕郭汜四外劫掠,到了潁川、陳留等地,荀彧同鄉之人多有死傷,正應了荀彧之言。

興平元年,曹操東征陶謙,張邈、陳宮謀劃反曹,暗中迎接呂布。荀彧和程昱此時鎮守鄄城,荀彧識破了張邈說呂布來幫助曹操的謊言,立即命令軍隊加強防,並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夏侯惇到後,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穩定了軍心。



豫州刺史郭貢受呂布煽動,率眾數萬來攻,郭貢要求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夏侯惇等人都說:“先生的一州之主,豈能貿然赴險!”荀彧說道,郭貢此時心中的謀劃還沒有確定下來,如果此時去遊說的話,很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解除當前的危機。果然,荀攸見到郭貢以後經過一番遊說,郭貢率軍離開。不久之後,曹操班師而回,在濮陽擊敗呂布。

興平二年正月,曹操擊敗侵入定陶的呂布軍,五月,曹操進攻鉅野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峰,呂布親自援救,被曹操擊敗,撤退而走,曹操殲滅鉅野守軍,乘勢進軍乘氏。

兗州之謀,穩固根基

此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操想率軍征討徐州,然後再回來收拾呂布。荀彧進諫道:“高祖劉邦具有關中而王天下,光武帝劉秀也擁有河內,而一統江山,有了根基,進可攻,退可守,正可謂進退有度,攻防自如。如今明公的根基就是兗州,而此時兗州並不太平,況且攻打徐州必曠日持久,帶兵多則兗州無人可守,帶兵少則徐州不可下,到時進退維谷,自取其亂。明公應修養生息,鞏固根基,而後一舉擊滅呂布,鞏固兗州之基業而後一統北方。”


曹操聽取了荀彧的建議,放棄了進攻徐州的打算,休養生息,抓住戰機擊敗呂布。收復了兗州各縣,為曹操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根基,此戰獲勝,荀彧功不可沒。

迎天子,成霸業

建安元年,荀彧隨從曹操擊敗黃巾軍,同年,漢獻帝在董承、楊奉等人的護送下,從長安回到了洛陽。在要不要將漢獻帝迎回許都的問題上,曹操內部眾人意見不一,此時荀彧表示應該迎接天子到許都。原因有三:奉天子成人望,大順;秉至公以服英傑,大略;扶弘義以致英傑,大德。曹操認為荀彧言之有理,便迎漢獻帝至許都,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為曹操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政治基礎。


推賢薦能,謀定後動

荀彧很少跟隨曹操初中,他負責這首後方統籌全局,荀彧為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這裡面就包括他的侄子荀攸,郭嘉,戲志才等人。荀彧推薦的大多數人,在曹操手下,皆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南征張繡失敗,此時袁紹發文來奚落曹操,曹操士氣低落。荀彧來到曹操面前道,明公有何憂慮,曹操說袁紹兵力數倍於我,其手下人才濟濟,我為自己而擔憂。


荀彧說道:“爭雄天下,最關鍵的不在於兵精糧足,而在於主君之謀略之心胸,明公之能非袁紹可比。袁紹其人謀而無斷,雖帶甲百萬,不足道哉。”荀彧進一步分析道,呂布才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應該先攻呂布,聯結馬騰、韓遂穩定後方,而後與袁紹決戰,進而一統北方。

袁曹交兵,決勝官渡

建安三年五月,曹操擊敗張繡,同年攻入下邳,誅殺呂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攻佔射犬,控制河內郡。此時袁紹擊滅幽州公孫瓚,成為北方最具實力的割據勢力,同年袁紹率大軍十萬,準備進攻許都。

圍繞是否與袁紹交戰的問題,曹操內部意見不一,其中名士孔融表示,袁紹兵精糧足,手下謀士如雲,猛將眾多,其鋒不可與之爭,不如降之。荀彧說:“袁紹雖帶甲百萬,但軍紀渙散,且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逢紀果而無斷,審配專而無謀,讓這些人治理後方,其軍必亂。再說顏良、文丑,不過好勇鬥狠的匹夫,張郃、高覽,亦無長遠之謀,淳于瓊等輩,更是不足為慮。明公如果與袁紹決戰,必然一戰而擒,從而一統北方。”曹操因此堅定了與袁紹決戰的決心。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曹操看軍士疲憊,軍糧不繼,便寫信給許都的荀彧,表示想退兵返回許都以圖後計。荀彧接信後回信給曹操說,現在雙方戰事處於膠著之態,誰先撤退,就會失去先機,為對方所敗,現在最佳的選擇,應該是靜待時機,以求一舉破敵。

曹操聽取了荀彧的建議,繼續在官渡堅守,此時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大怒投靠曹操,併為曹操獻計攻取烏巢。曹操攻取烏巢之後,一舉擊潰袁紹,張郃、高覽等勇將也投於曹操麾下,曹操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統一北方,荀彧之謀

建安六年,曹操準備南下,攻擊與袁紹勾結的劉表,荀彧建議道:“劉表不足為慮,而袁紹卻為心腹大患,官渡之戰之後,正是明公一舉剷除袁紹,統一北方的天賜良機。”曹操按照荀彧的建議,一舉擊擊潰了倉亭袁紹的主力部隊。

不久,袁紹羞憤而亡。荀彧建議曹操利用袁紹新亡,其諸子爭鬥人心不穩的天賜良機,平定北方,穩定大局。曹操採納荀彧的建議,對袁氏後裔窮追猛打,一舉統一北方。

君臣失位,漸行漸遠

其後曹操欲加九錫晉魏公,荀彧說明公首創義兵,迎天子於許都,匡扶漢室,以有道伐無道,為天下人心之所向,今欲加九錫晉魏公,則會失去人心,也辜負了丞相的忠義之名,此舉萬萬不可行!因而遭到曹操的怨恨,被曹操安置於壽春,不久荀彧鬱鬱而終。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豫州潁川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曹魏著名的軍事家。荀彧的堂侄,荀攸祖父荀曇,官至廣陵太守。荀攸被曹操徵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以功封陵樹亭侯。建安十二年,轉為中軍師。魏國初建,又被封為尚書令;244年,追諡曰敬



196年,曹操迎天子至許昌,曹操素聞荀攸之名,做書招荀攸,於是升荀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曹操初見荀攸,與語大悅,對荀彧,鍾繇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


戰績:

198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聯合,互為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我軍不易取到。那時就會形成進退維谷之勢。”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劉表果然發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幾乎死在那裡。


198年,曹操自宛徵呂布,至下邳,呂布敗退固守,攻之不勝,連戰,士卒疲勞,曹操欲回。荀攸與郭嘉說曰:“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敗,其銳氣已無。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戰意。就算陳宮有計謀也太遲了,現在呂布士氣尚未恢復,陳宮的計謀尚未定奪,乘此機會奮進急攻,就可以擊破呂布了。”乃引沂、泗之水灌城,城潰,生擒呂布。


200年二月,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四月,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救白馬之圍。當部隊正向前開進時,荀攸認為不能與實力懸殊的強大敵人正面對抗,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方略。他認為袁紹兵多,應設法分散其兵力,於是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後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機率輕騎襲擊白馬,顏良不及防備,被關羽斬殺。曹操解白馬之圍後,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軍行不久,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荀攸知道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心意相通,於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到袁紹烏巢糧草被燒,軍心大亂之後,荀攸向曹操獻計說:“現在乘勝追擊,可以傳假情報說我軍將調撥人馬,一路做出攻取鄴郡的樣子;另一路做出攻打黎陽的樣子,斷袁兵歸路。


荀攸的戰役基本上都是與曹操另一位謀士郭嘉重疊的。到底是誰成就了誰,真的不好說。郭奉孝死後,荀攸在赤壁之戰上就吃了個憋。


荀攸是被稱之為“謀主”,某種程度上荀攸的勝仗都與郭嘉重疊。至於赤壁,只能說郭嘉運氣好死得早,沒遇上赤壁。

到底是周郎實在太強,還是“謀主”言過於實,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飛天琴羅


荀彧可以說是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對曹魏政權的貢獻不像一般的謀士,為某一次的戰爭、某一件事情出謀劃策,他最大的貢獻是在全局戰略上的。他一手為曹操策劃了統一北方的軍事戰略,還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路線。他所提出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都是曹魏政權確立和成功的基本戰略。並且處理軍國大事數十年,是曹操最離不開的戰略家之一。

那麼他有多厲害呢?要說一名臣子有多厲害,就要細數一下他的功績和貢獻。

首先他制定了基本的戰略,曹操政治、軍事上的許多作為可以說是在走荀彧制定好的道路。

他識人極準,為曹操推薦了數量極大的賢才,如程昱、鍾繇、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人,可以說荀彧一手為曹操打造了曹操謀士集團。曹操將荀彧視為“吾之子房”。荀彧還未入士時,其能力和見識便聲名遠揚,被人稱為“王佐之才”。歷史上許多的謀士只是工具,但荀彧絕不是,他最早進入朝廷做官,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廈將傾、國將不國,荀彧便棄官回鄉,在家鄉時,他以深遠的眼光看出天下將要大亂,勸處於兵家必爭之地的同鄉人遷走,但並沒有人聽他的。他只得帶著自家人趕赴冀州避難。冀州是袁紹的地盤,荀彧成為了袁紹的座上賓,希望他能輔佐自己,但荀彧有著自己的抱負,他知道跟著無能的袁紹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便轉投了曹操。

良禽擇良木而棲,賢士擇明主而侍,荀彧認可曹操的能力和潛力,在曹操手下展現著自己的才華,數十年來,荀彧可以說為曹操奉獻了所有的心血。曹操能夠如此成功,和荀彧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既然荀彧是一名有著遠大抱負的,不願被工具化的謀士,荀彧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漢室,稱自己為漢臣。那麼他為什麼要輔佐曹操呢?

其實曹操最早的志向也是匡扶漢室,這和荀彧的理想不謀而合。悲劇的是,曹操發現漢室已經不可能被匡扶,曹操在實力的空前發展之後,野心也膨脹起來。荀彧和曹操開始背道而馳。荀彧環顧四周,發現自己是唯一一個盡心盡力輔佐曹操又反對曹操封王的人。理想被無情的踐踏、終其一生也沒有結果。這對荀彧的打擊是很大的。

最終,曹操和荀彧越走越遠,荀彧成為了曹操的阻礙,最終淒涼的死去,不得不說是一大悲劇。為什麼荀彧被今天的我們不斷的討論?作為為曹操制定了根本戰略、為曹操奠定了基礎、兢兢業業居中持重數十載的他,他的能力、功績無需多言。存於他身上的那種對立的情愫、理想與現實的糾結,跨越千年的情感碰撞讓我們心生感慨。


含涵說事


曹操對荀攸的評價:

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鍾繇對荀攸的評價:

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謂無以易;以諮公達,輒復過人意。


陳壽對荀攸的評價:

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司馬光對荀攸的評價:

攸深密有智防,自從魏公操攻討,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荀攸勸曹操別打張繡,免得張繡和劉表勾結,曹操不聽,後來果然張繡和劉表聯合打敗了曹操。


攻呂布,獻計水淹下邳。


分析形勢,獻計曹操聲東擊西,突襲白馬,斬了顏良。


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斬殺騎將文丑。


許攸前來投降,眾人疑其詐降,只有荀攸和賈詡相信,勸曹操去襲烏巢。


張郃投降,曹洪不敢接受,荀攸通過分析,勸其接受。


官渡之戰後,勸曹操趁袁氏兄弟內訌,抓住機會逐個擊破。


曾著“十二奇策”,病重未能編完,交給鍾繇繼續整理,據說,鍾繇死前已經編完,但鍾繇死時將其帶入墳墓中了,這部軍事著作,未能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