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學校裡一把手是校長,二把手是誰?

回電話幾點開始


我先後在三所學校呆過,經歷過5任校長,不妨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第一所學校是農村中學,四百來學生,二三十個教師。校長是個老實人,教學水平很高,但馭下缺乏手段,在學校裡是名義上的一把手。真正的一把手是前任校長的女婿,學校的總務主任。他因為前有岳父餘威,自己又年輕氣盛,家裡五個兄弟、五個連襟,喝點酒就敢罵人砸校門,學校裡真是無人敢惹。不過,他也有一個受教師擁護的長處,能找鄉政府要來工資。因為當年財政包乾,教師工資歸鄉里發。

後來,老校長提前退出領導崗位,總務主任順理成章地當了一把手,但同時也是“一霸手”,所有的主都他一個人做。我記憶中教導主任、總務主任都跟我們普通教師平起平坐,看不出來誰是二把手。當時的出納會計是聘任身份,說話畏畏縮縮的,似乎也沒啥權力。

後來調到鎮上中學,一千多號學生,六十幾個老師。校長人挺開明,抓總放權,各司其職,感覺副校長就是二把手,說話能算話。

之後又調到縣裡,經過兩任校長。前任校長家長制作風,信任一個搞後勤的同學,但那傢伙挺陰,從不出面,只在後面出謀劃策。名義上的二把手是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第二任校長只器重搞行政工作的,對於教師和工勤不屑一顧。校總務科長兼報賬員(會計)就是二把手,有時簡直就是一把手。

其實,一個學校最重要的應該是教師,那些德才兼備的教師才應該是一把手,就像外科醫生一把刀一樣。行政化的東西還是應該離校園這塊淨土更遠些的好!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有了這樣的憑仗,管誰是一把手、二把手呢?


劍客談教育


筆者是為校長,校長是學校的一把手不假,但是二把手是誰,要看校長的任職目的、做事風格和為人品性。

倘若校長當校長的目的是為了撈錢,那這二把手應該是會計。眾所周知,學校的錢款都要經過會計之手,校長用錢也必須經過會計之手來報賬。倘若校長要貪汙學校錢款,必須通過非正常途徑報賬,把柄會落在會計之手,因而很多時候會計能當家。



倘若當校長的目的不是為了貪圖錢物,而是為了工作業績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麼二把手應該是管理教育教學的副校長了。畢竟校長精力有限,很多工作需要副校長去具體落實,而落實就要看副校長的能力了。

以前,有些學校設置了書記和校長,在規模大的學校,兩者看起來權利差不多。最不濟,書記應該是二把手。但在規模較小的學校,書記只是個象徵,有時連二把手都算不上。去年,學校實行書記校長一肩挑,書記更沒有機會成為二把手。



即便是一把手——校長,也不令人羨慕。校長擔有無盡的責任,少的可憐的權利,只有做事權,沒有真正的決策權。在筆者所在地,當校長更沒有任何額外津貼,當校長更是沒有吸引力。筆者提出辭職連續三年了,但就是沒有批准。希望暑期能卸掉這副沉重的擔子!

即便當校長也同樣是老師,只要盡到自己的良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夠了。不求有功,但求心安,這是做老師的本分。你說呢?


文軒閣


我所在的中學規模比較小,學生不到一千人,學校班子人數也比較少。校長是一把手,下設教導處、學生處、總務處,分別有教導處副校長,學生處副校長、學生處主任,總務處主任兼報賬員。

按照學校的功能結構來劃分,教導處副校長應該是二把手,升學率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招生和社會聲譽,而且教導處的事情最多,招生、考試、教學、教研、教師業務培訓、業務比賽。可是活幹的多,名義上是二把手,卻不一定能是實際的二把手。

我看到一所非常知名的學校簡介上,就把總務處副校長排在了第二位。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非常重要。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劉邦把管後勤的蕭何列為第一功臣,後世的人們也非常認可這一點。

明朝朱元璋把管後勤的李善長列為頭號功臣,徐達、劉伯溫都排在了他的後面。

從這裡可以看出後勤保障的重要性。

所以我認為把教導處副校長列為二把手說明校長知人善任,接觸英明。
校長把總務處副校長列為二把手說明校長非常明事理,懂得後勤保障的重要性,是大將之材!

把學生處副校長列為二把手的校長還真沒有聽說過。



師路斑斕


籠統地說校長是學校一把手,說明提問者並不瞭解中國學校領導與管理體制。

告訴你,中小學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校長是法人代表,是當然的一把手。黨委或黨支部或黨總支是政治核心,發揮監督和保障作用。書記排名第二,是二把手。當然,因為學校辦學的需要,決定了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往往成為事實上的二把手。

作為大學就大不相同了。一般來說,書記是一把手,校長是二把手。大學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即黨委領導,、校長負責。黨委領導,即黨委是學校最高決策機構,重大決策、重大人事工作、重大事項和大額資金使用等所謂“三重一大”及事關全局性工作,由黨委決定。書記主持黨委日常工作,是黨委一把手,對重大決策具有最大影響力。校長負責制,即校長是學校法人代表,對外代表學校,負責學校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長要執行黨委決策,主持校長辦公會。所以,書記排名在前,是一把手;校長排名第二,是二把手。


蝴蝶花間飛2016


不知道這裡所說的學校是哪個層次的學校,是中學還是大學?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如果是在中學,一把手當然是校長,如果是大學,一把手不一定是校長,所以從這方面來看,一把手是校長就不成立了。

在大學以下的公立學校裡(不包括幼兒園),校長的權力無疑是最大的,妥妥的學校一把手,扛把子。而二把手是誰有些學校會不一樣,有可能是書記,但也有可能是副校長,這就要看這所學校的黨政建設怎麼樣了。不過多數學校的二把手是副校長,在學生的心中也是副校長第二大。


因為書記管黨政建設,一般與學生不會有過多的接觸,而副校長管的是學校的日常工作,像教務處,總務處都是副校長管理的。這些部門都是負責學生在學校的事宜,所以在學生心中有很大的威望和畏懼。你可以得罪一個書記,但是不要得罪副校長,那樣子會讓你沒有好果子吃。

而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因為大學是一個黨政建設很濃重的地方。《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國家舉辦的高等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高等學校基層委員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同時《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也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按照上述兩個法律和規定,黨委是大學的最高領導機構,校長必須對黨委負責。而書記是黨委的最高領導人,這就意味著書記是大學的最高領導機構的負責人。


但是書記也只是法律上的一把手,因為校長才是掌管學校教學、科學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代表人。一個負責幕前工作,一個負責幕後工作。一個抓黨政建設,一個抓教學工作。這兩個可以隨時互換,可以是一把手,也可以是二把手。


大三老學長


我是一名普通中學老師,學校是區直屬公辦獨立法人單位。校長作為法人,是名副其實的“一把手”。至於學校的“二把手”,不同時期,不同校長,有著不同的“二把手”。這裡讓我逐一娓娓道來……
時至今日,30年教齡,在學校工作了大半輩子,經歷了5任校長。在我的眼裡,學校的“二把手”,各不相同,大相徑庭啊!前3任老校長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令人敬佩。都是講原則,守紀律的好校長,組織上安排黨政一把手,儘管學校校長負責制,但校長和書記各負其責,各盡其職,和諧與共,達成雙贏。開始,學校1名副校長主管教育教學工作,自然而然成為“二把手”。後來學校教育、教學分開,有兩位副校長,開始主管教育和教學的副校長管教學了,新來的副校長管德育,自然原來的副校長資歷深,還是“二把手”。這段時期,學校質量高,特色足,區域影響力名列前茅,是學校令師生流連忘返的一段美好時光。



時過境遷,學校換了一位校長,還是競聘上崗的。開始信誓旦旦,還能履行競聘諾言,尊重書記,信任“二把手”副校長。可是,上任一個學期,感覺自己能夠掌控學校了。組織任命的書記和副校長都束之高閣,自己任命了辦公室主任。從此,辦公室主任成了名副其實的“二把手”,代表校長髮號施令,管理食堂,車輛,負責採購,工程,代管收費,接待……可謂一人之下,千人之上啊!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一落千丈,人心浮動,拉幫結夥。最後校長被調離,辦公室主任被處分,學校也失去了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被逼無奈,學校又換了一個校長,可謂是“臨危受命”,讓廣大教師為之一振。可是,還沒到一學期,就原形畢露,任人唯親,啟用了一位35歲的總務主任,年輕大個,一表人才。作為校長“嫡系”,自然成為了學校的“二把手”,管後勤,財務,採購,工程……牢牢把控學校經濟命脈,與校長形影不離,珠聯璧合。別提了,老師辦公用品,剛發到手,筆就沒水了,備課筆記總共沒有幾頁,用幾天就沒了,再領你就等吧!班級掃除用具,沒用幾天就壞了。學校樓頂防水,做一次,下雨不露,大雨一來,屋內肯定下小雨。老師和學生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啊!看來,缺乏監督的一把手,真是膽大包天啊!這樣的“二把手”也不會有好結果。


俺油菜


學校裡的管理體制也要根據具體的學校來看,主要分為高等院校管理體制和中小學教育管理體制,他們在具體的領導分工與排位過程中是不同的,我們將其分開來具體說一下:

高等院校:在我國現行的院校管理體制中,大部分學校是黨委統一領導的,也就是說學校的一把手是黨委書記,二把手是校長,他們之間的就像地方政府中的書記與政府首腦之間的關係,既是統一,又也有明確的分工。


黨委書記主要管理黨的事務,統一領導學校的全面工作,實際上在學校中的所有事情都是要由黨委書記最後拍板的,即使是相關業務問題,如果涉及到全校的大事,也要由黨委書記最後定奪。

校長作為二把手,主要管理全校的教學工作,也可以說校長的工作主要是對內的,他對學校各方面的教學水平的提高起主要作用,也可以說校長的水平決定著該校在全國教育水平上的評價高度。

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其管理體制與高校就有差別了。雖然也是屬於黨的領導,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往往也會有差別。

在中小學階段,學校的一把手一般都是由校長擔任,校長主抓學校的全面工作,處理學校的日常業務工作,對教師、學生的管理工作做出決策,還掌握著人事調整、職稱評聘等權利,也可以說是手中攥著老師職業生涯的發展與職業驕傲。對於學校的各項工作來講也是屬於決策性人物,是學校發展的領頭雁。學校黨的書記(因為不同學校有不同的稱呼,有的是支部,有的是黨委,有的是黨總支)主要負責全校黨的全面工作,一般是出於二把手,對於全校性的業務工作也是要像校長彙報,由校長做出最終決定。當然,有的學校也由校長兼任書記,實現黨的工作與行政工作共同推進。


東愛雨小公


目前我國在中小學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第一把沒有問題,那二把手是誰呢?明確地說,從級別來說,學校的書記就是二把手。至於說在實際工作中,到底誰是二把手就不好說,甚至誰是一把手都不一定。

一、校長與書記同級別,一般情況下書記為二把手。不管學校屬於什麼級別,那麼校長與書記是同一個級別的,而副校長等就要差半級。因為校長對學校負全面責任,是行政一把手,書記是學校二把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也有的學校書記非常強勢,或都說他是資深的學校領導,對年輕的校長或外來的校長有一種優勢,那就是學校裡的中層幹部全是自己的老部下,說的話下面會聽。那就有可能形成書記是學校一把手的可能,也因此會出現有的學校校長書記不合的現象。

二、常務副校長也可能成為事實上的二把手。有些學校裡書記比較隨和,也不想過多幹涉行政方面的事情,只管學校黨委工作。而常務副校長一般是實力派人士,以主管教學為主。因為中上學校對教學是最重視的,教學的好壞關係到學生的升學率,關係到學校在地區的排名以及經費。而常務副校長是教學方面的主管校長,因此也被廣大學生和老師認為是學校二把手。

三、強勢的其他副校長、副書記也可能成二把手。這樣的強勢的副校長或副書記往往是學校裡的元老,一步步升上來的,在學校裡有很深的根底,校長書記也許是空降來的,對這樣的元老還是比較尊重的,也需要他們來把控學校裡的局勢。這樣的強勢的副校長或副書記利用自己在學校有根基,會向校長分權,比如把人事任免權拿到手,老師們就會認為他們就是學校的二把手。

其實不管誰是一把還是二把手,都要互相配合,以學校利益為重,才能把學校搞好。如果學校領導互相爭權奪利,那對學生、對教師及對學校都不是幸事。

個人觀點,你們覺得中小學校長是一把手,誰是二把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中國:

普通學校,二把手是常務副校長,或者是執行校長,或者是教學副校長校長(衡水,黃岡,毛坦廠這種)

高等學校,大專,本科。二把手是黨委書記,機關內帶長的總負責。

二把手負責召開黨委會議,調節人事,黨建,黨務,管理教職工中的黨員生活。

歐美:

普通學校,教務長是二號,從老師到學生,都能管理。

高等學校:

私立的就是校董任命的副校長

公立的就是教育部門任命的副校長

當然有時,會聘請社會上,學術界,聲名顯赫的人物來擔任校監,這看作是二號人物,大部分是名譽性質。

教會學校:

教士就是一把手,也是二把手,也是三把手,人權,事權,財權一把抓。


yanlezhong


學校裡一般是校長主管行政全面工作,而黨委書記主管黨委全面工作。這兩個職位基本屬於同一等級,不分上下。另外校長一般還有一個職位就是黨委副書記,協助黨委書記的工作。除了校長這一個黨委副書記,還有兩個或者三個黨委副書記分別負責不同的業務板塊。然後校長下面還有幾個副校長協助校長的工作。接下來就是紀委書記和工會主席,分別負責紀委與後勤方面的工作。


一個學校較為完善的構成基本就是上面那樣了。這是大學的構成。如果是中學甚至小學,可能會依次減少,相對職位設置較為簡單。有的校長兼任書記的職務。


其實說到學校的一把手是校長,不如說是書記。因為現在我國教育制度是黨的領導,書記的政治地位要高於校長。而二把手其實就是副書記和副校長們了。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這個龐大系統能夠運轉起來,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


儘管在學生這邊可能對校長的名字更加熟悉些,其他各位領導負責人可能不怎麼接觸到。但是沒有他們在背後的默默付出,我們沒有辦法享受到學校帶給我們的各種福利,他們給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我們爭取到更有利於成長的條件,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