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李彦宏的三位COO

李彦宏的三位COO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迄今为止,百度一共有三位COO,他们分别是朱洪波、叶朋和陆奇。三人履职时间分别是5年、2年、1年。他们告别百度时,理由大体相同,都是因为“个人原因”。李彦宏也会对他们的功绩表示感谢。

2002年5月,朱洪波加入百度。起初,他负责百度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工作,后来又担任百度的COO。他拥有十几年IT从业经历,创过业,曾在咨询公司做过高管,擅长销售。李彦宏邀请其加入后,百度迎来史上第一位职业经理人,逐渐走向规范化。

此时的李彦宏,受纳斯达克泡沫影响,确定了转型方向,从向新浪等门户网站提供后台搜索技术,转为面向用户的网站。今日百度的那个搜索框,正是当年的成果。就在2001年,李彦宏说服了董事会,使用了日后广受诟病的竞价排名制度。

朱洪波建立起了百度的销售渠道,重点发展省级代理商的模式。每发展一个代理商之后,由百度组成的小组便会对代理商进行培训。朱洪波也有奋斗精神,据说他一周跑七个城市,每到一处,便跟代理商开会。

李彦宏的三位COO

李彦宏提出,2002年百度的销售目标是600万。朱洪波完成了580万,基本上达到了目标。到2004年,百度的全年收入达到1000万美元。这离不开朱洪波的汗马功劳。2007年4月,朱洪波选择离职,原因是许多年的职场打拼,使他萌生了“休息一下,给身心充充电”的念头。李彦宏表示:“自2002年加入百度以来,朱洪波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衷心地希望他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成功。”

在他离职后,原先分管北京、上海直销团队的向海龙正式进入百度核心管理层,担任主管销售的副总裁。

2008年8月,百度迎来了第二位COO,名叫叶朋。叶朋拥有软件工程师学位,先后担任过摩托罗拉个人事业部副总经理、苹果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那年的11月15日,叶朋给李彦宏打电话,说央视报道百度存在虚假广告。接下来两天,央视做了追踪报道。这是百度历史上的最大危机之一,李彦宏后来回忆说,他最大的担心是,百度一个月之后就不复存在了。

李彦宏的三位COO

李彦宏开始注重百度的品牌建设,以前的百度是知名度,而他想要的则是美誉度。在2009年春晚的黄金时间段,百度投放了广告,姜昆表演的相声里提到了百度,身穿白西装的李彦宏在镜头里出现了8次。李彦宏向北大捐款,在2009年两会召开之时,他还宣布了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百度农村战略。

2010年1月8日,百度宣布,叶朋因为个人原因离职。百度感谢叶朋近两年来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并祝愿叶朋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同时,百度商业产品高级总监王湛晋升为公司副总裁。百度称,王湛积极推进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成功实施搜索推广专业版(凤巢系统)的上线;多年来,王湛为不断完善公司的商业产品体系及搜索营销服务体系做出杰出贡献。

两年前,魏则西事件将百度和李彦宏的个人声誉推进了谷底。2017年1月17日,李彦宏找到了第三位COO——陆奇。履职一年多之后,陆奇在本月早些时候离职。

这三位COO分别代表的是百度的三个时代。

朱洪波时期,百度由技术供应商转变为面向用户;叶朋时期,百度由知名度向注重美誉度转变;陆奇时期,百度开始重塑组织架构,拥抱人工智能。

但三人的角色定位却存在差异。朱洪波、叶朋时期,这二人需要在搜索业务的框架下进行尝试,他们所开创乃至继承的是一个稳定、躺在床上数钱的搜索营销时代。在二人离职后,向海龙,王湛这类营销功臣得到重用。

而陆奇是一个旧业务与新业务的连接者,他需要掌握平衡,既保证搜索业务的发展,又能要让人工智能落地。李彦宏在2017年公开信称,“我们要想让每个人觉得公平,必须要打击掉那些钻制度的空子的人”,朱洪波、叶朋时期留下的组织、文化毛病也需要陆奇去清理。而业绩、声誉承压之下,陆奇的职责并非传承,而是领命再造一个百度。

李彦宏的三位COO

对比三人职位变动时的新闻,又显示出陆奇的分量。朱洪波、叶朋的入职与离职并没有引起市场多大的讨论。但是陆奇在履职第二天,李彦宏便与他一起公开接受媒体的采访。李彦宏授予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陆奇上任不久,李彦宏在一个公开场合说,他曾经对职业经理人抱有怀疑,他认为创始人管理公司有统计学的数据支持。陆奇改变了他的看法。

陆奇过往雅虎、微软的履历比朱洪波、叶朋要亮眼,在其履职一年多期间百度股价增长60%,业绩转好。但吊诡的是,他却成为百度历任COO中,履职最短的一位。当他宣布离职两天后,百度的股价跌幅超过14%。

其履职初期的豪言壮语、成果与他那句“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而离职的理由相对比,显得太过突兀,以至于人们(包括百度内部人士)怀疑是否存在派系之争。新京报报道说,陆奇对此表示了否定,“这与百度其他高管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每个人都非常的优秀,在我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们的合作非常好。”

这三位COO的职能,实际上还是将李彦宏的战略落地。早在魏则西危机之前,李彦宏就开始从无人车、百度云、金融等方面展开布局,陆奇是拿着李彦宏的图纸,一砖一瓦去构建。

当他离职后,百度的人事结构又进行了调整。各业务线负责人开始向李彦宏汇报。李彦宏说,“对公司前景仍然充满信心,公司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的战略方向保持不变。”

在叶朋离职,陆奇加入之前,百度的COO职位空缺6年。这6年里,李彦宏制定了移动互联网的战略,从连接人与信息,转到连接人与商品、服务。但在COO空缺的6年,相比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百度疲态尽显,开始掉队,算是李彦宏失意的6年。

所以李彦宏接下来要自己做,还是继续寻找CO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