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江苏南通讲启海话的祖籍都是哪里的?有人还有家谱吗?

吊车尾的满分杨


启海话确切的说是沙地话,而沙地话也确是吴语的一种方言,沙地话在吴语当中又和崇明话基本是一样的,这就告诉我们,沙地人大多来自崇明和太仓沿江往上到长阴沙一线也有少数讲崇明话的居民。沙地话在通吕公路形成一个自然的方界线,南是沙地话北是通东话。再一个情况是三余掘港以致往北到大丰都有讲沙地话的,那边人大多是从启海或通海区这边再往试迁移过去的,我认识三余的亲戚朋友很多祖上由川港三星南兴一等地迁移过去的。但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崇明,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我小时候就听一个为我家做活的老木匠徐师傅说,他们的老祖从崇明过来到他那一代已经是苐十八代了。

所以我认为启海人早先主要是从崇明来更为准确些。至于其它地方当然也有,但不是主流。


杨梅山人198874684


我家祖上也是句容人。本来崇明岛就在南京下边一点点,由于水流冲击西边趟东边堆所以崇明岛一直往下游移动。崇明岛最先定居者就是句容人,后来崇明三星镇的人祖先大部分都是句容人。清朝后期民国早期启海地区泥堆积成陆地崇明人开始移居过来。至于张家港也说崇明话,也是崇明岛移动时由岛上居民往南脚上移民而已


二狗旺旺165


启东、海门、通州等地的很多人,他们讲一种不同于南通其他地区的方言,他们被称为沙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话,为什么和周边地区不一样呢?原来大概300-400年前,清朝初期,长江北岸泥沙堆积,形成很多陆地,大量移民来此农垦,据考绝大多数来自江南的上海、苏州、嘉兴、湖州等地。

据我所知,我们这个地区不兴家谱,可能迁徙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吧,但他们勤劳、勇敢、善良、质朴。

现在沙地话正在逐步失传,小孩子都是一口普通话,可能还能听懂一些,但再往后的话,就真的失传了。


再上一张清晰一点的图,黄色区域为启海话分布区,如东兵房、通州三余、海门南部、南通开发区、启东南部等等。


海門海門


我也是海门人,虽没有家谱,但祖上一直相傳,最早是上海浦东川沙高桥沿海地区,后因海塌失地,迁移到崇明,再次塌方,就迁移到离江较远的三星镇附近,至今已经有五代了,启海话就是崇明话基本上一样口音,很难区分。因为启海是沉沙形成的沙滩,所以俗称沙上,与南通县交界处的河道,称海界。启海地区遍布明沟,可能当时迁移的居民将二沟之间的土地作为私有领地。因为一姓一条,以沟相隔。


二郎861


我家曾祖是浙江绍兴山阴人。来到海门茅家镇经商,茅家镇昔有宁波会馆(1994年老城改造拆了,可惜),徽州会馆,天主堂,基督堂,通济石桥,城隍庙,孔庙,大同街,复兴街,建国街...清代状元张謇是海门常乐镇人,办教育兴实业,创建的江海垦殖公司种植棉花,向北移海门人至盐城.,张謇兴实业办纺织业,大生纱厂所织魁星牌棉布远销朝鲜,颐生酿造厂,颐生酒获国际金奖,过去苏北往上海必走青龙港,上海有大达码头(十六舖码头)是张謇先生办的,海门土质为沙质土种植任何农作物都好,海门山羊乃良种羊皮毛肉俱佳品.....农工民主党主席季方是海门三阳镇人,总之人杰地灵山川锦绣物产丰富。


正大71034302


如东周氏自苏州迁栟茶



行走东西南北中


启海话是古吴语"活伦吞枣”的真传,和三国东吴有”千丝爬腾"的缘源,语境与生活贴切又幽默,生动又形象:似水流情般慢吞吞,红通通,多来嗨里……











亮剑69108779


启海沙地方言人的祖先是一百多年前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拓荒者,他们在长江冲击沙滩上开垦、耕耘,把茫茫沙滩建设成了鱼米之仓。今天他们的后人继承了先辈这种优良的品德,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敢于踏浪、努力争先。把垦荒精神用在了建筑之乡、纺织之乡、电动之乡、教育之乡的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愿启海人民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满!


启东阿哥


我就通州区的,我也发现了通州区有一部分讲沙里话的,还有一部分讲的跟崇川稍有不同大体一样的市区南通话,话说这 沙里话三个字就值得考究,崇明 南通不就是沙子冲击出来的么。


马浩汉


我祖上是从崇明移居海门启东的,姓沈,有家谱,十年豪屈,家谱未能保存下来,现筹划重修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