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文讀懂《5G時代的邊緣計算:中國的技術和市場發展》

2020年 3月3日,GSMA發不了《5G時代的邊緣計算:中國的技術和市場發展》報告,下面是原文主要觀點的摘錄:


本報告分別從技術、應用、市場前景、機會、商業模式、政策法規多個角度,剖析了邊緣計算生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本報告所指“邊緣計算”為一系列邊緣計算技術(包括硬件和軟件),相比完全基於雲的傳統模型,邊緣計算技術能讓存儲、計算、處理和網絡更接近生成或使用數據的設備。這些技術包括邊緣節點、本地邊緣、雲邊緣、邊緣雲、邊緣網關、邊緣負載和邊緣應用。對於移動網絡來說,“接近”是一個相對概念,它可以是比較近的位置(即在傳輸網中),也可以是客戶所處的位置(無論在用戶設備內部還是在用戶駐地)。


隨著全球移動產業邁向5G,邊緣計算在全球獲得空前關注


中國的獨特前景:在邊緣計算、 5G和物聯網領域均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的技術視角: 5G的確定性和邊緣位置的不確定性


中國邊緣計算應用:自動駕駛、智能製造、遊戲將引領潮流


• 受訪公司反映, 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對邊緣計算的需求最大。預計在中國,自動駕駛相關的邊緣計算會於2023~2025年才開始初具商用規模。

• 工業4.0提供了一系列有發展潛力的邊緣應用場景。中國經濟高度依賴工業領域發展(佔GDP的41%),因此提高生產率至關重要。目前,智能工廠和智慧港口已經初顯發展勢頭。

• 基於邊緣和AR/VR技術的遊戲和電子競技預計會在2021~2022年間得到強勁發展,但這需要更廣泛地部署邊緣計算基礎設施。考慮到遊戲的實時性,要保障固定用戶體驗所需的時延則需相應的5G技術和邊緣計算能力。雲對於一些沉浸體驗要求更高的應用來說可能太遠,另一方面從空間和設計的角度將所有計算能力內置在設備中也是不可行的。考慮到所涉及的內容,在邊緣節點存儲內容還會提升回傳網的利用效率。現場活動直播(如智慧體育場)、現場電視製播也能從5G和邊緣計算中受益,且不需要進行大範圍的邊緣側部署。


邊緣計算為中國生態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 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認為,邊緣計算發揮了5G優勢,是面向行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下一個超越連接的市場機會。三大運營商的雲市場份額比阿里、騰訊小,因此可通過網絡切片來探索新的應用場景,以及發揮雲、邊緣、核心電信網絡的集成優勢從而為運營商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5G網絡也是一種商業機會,在網絡邊緣孵化5G業務生態。


• 網絡設備供應商—隨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與核心網和接入網的融合規模不斷加大,複雜性不斷增長,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等企業將日漸成為中國運營商和有意部署邊緣計算的雲服務公司的關鍵合作伙伴,特別是針對基於現有電信基礎設施設計的符合3GPP標準的邊緣計算基礎設施。供應商面臨的挑戰在於,不僅要設計真正無縫的端到端網絡轉型解決方案,還要在更大範圍內創造新的 B2B2B 市場模式(供應商-運營商-企業),促進 ICT 和垂直行業之間的聯接。


• 主要雲服務提供商—對於阿里、騰訊和其他雲服務公司而言,邊緣計算是對其雲能力和雲服務產品的擴展。這些公司與中國各行各界企事業廣泛建立了合作關係,並擁有豐富的雲資源以供使用。然而,緊緊圍繞5G技術構建的邊緣計算架構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將雲服務企業帶入一個分佈式計算的新領域,特徵包括大規模的移動互聯設備以及需要邊緣/雲深度協同編排。與此同時,雲服務提供商正在尋求將邊緣計算技術應用到基於互聯網的消費者業務中(例如雲遊戲)。


推動中國邊緣計算的發展和規模:關鍵措施


技術發展


• 明確邊緣計算的最佳部署模式,推動邊緣標準化

• 將邊緣計算整合到更廣義的5G網絡投資規劃中

• 解決雲/邊緣計算以及更廣義的5G網絡相關的高能耗成本問題


市場推廣


• 產業協同進一步下沉,拓展邊緣計算與垂直行業間的探討

• 利用企業對邊緣計算的認知,推動邊緣計算新試點和部署

• 提升媒體娛樂、智慧城市產業對邊緣計算的關注度


政策法規


• 考慮到邊緣技術部署的獨特性質和挑戰,建立清晰明確的產業政策


中國邊緣計算:市場和數字


• 2018~2025年間,中國運營商在移動市場的資本投入將達2500億美元,5G CAPEX1800億美元;

• 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有19億授權蜂窩物聯網的連接。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最發達的物聯網市場。

• 53%中國企業認為邊緣計算對其未來物聯網的部署具有吸引力

• 自動駕駛(4級和5級)對邊緣計算的需求最大,得分4.9(評分範圍1~5)。預計2023-2025年才能開始擴大規模。

• 近90%的公司認為邊緣計算是5G時代創收的機會。希望通過提升運營效率創造價值。

• 推動邊緣計算發展和規模化需要採取的七項措施可分為三大類:技術發展、市場推廣、政策和監管。大部分措施涉及中國所有邊緣計算利益相關者。


中國的生態合作呈上升趨勢


• 中國國內不乏邊緣計算論壇和行業工作小組,參與者 包括運營商 、 網絡廠商 、 其他生態參與者、政府機構以及全球/本地行業協會。

• ECC在促進產業協作、促進創新、提升邊緣計算意識和早期應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9月, ECC與網絡5.0產業與技術創新聯盟(N5A)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邊緣計算基礎網絡聯合工作組(ECNI),推動邊緣計算產業發展。

• 開源項目也在增加。面向電信應用的開放電IT基礎設施(OTII)將分佈於大量邊緣局點和接入中心局點,並已在一些實際試點中投入使用。

• 中國移動成立了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旨在提供行業合作平臺,促進邊緣計算生態的跨行業發展。Akraino和StarlingX是另外兩個主要的開源邊緣計算項目,由運營商、企業和開發人員組成的開放社區提供支持。


推動中國邊緣計算發展的關鍵角色


• 網絡設備供應商(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等)和中國三大運營商在邊緣計算早期階段起到了顯著推動作用。

• BAT等正在尋求在新興的邊緣計算中擴展雲能力和雲產品。阿里主推邊緣節點服務(ENS),百度和騰訊也分別推出OpenEdge和Smart Edge Connector。阿里佔據雲市場最大份額,百度創新推出ABC(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發展戰略,百度重點打造自動駕駛,融合了邊緣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

• 跨行業組織發揮關鍵作用,積極推動行業發展與協作,在中國邊緣計算推動力調查中斬獲4.5高分,其中多數調研企業已意識到行業論壇及工作組對新型生態系統的重要價值。


中國對邊緣計算需求最多的場景


• 自動駕駛汽車最需要邊緣計算,但初具商用規模預計將在2023年至2025年實現。

• 製造業的數字化和自動化為邊緣計算提供了一系列應用場景,中國排名前十的邊緣計算應用場景中,兩項來自制造領域,即現場工業機器人和柔性製造。

• 2021年至2022年遊戲和電競將成為首批初具商用規模的邊緣計算應用場景


中國邊緣計算創收:誰受益,何時受益?


通過對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以及受訪公司分享的觀點和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後顯示,到2025年,中國邊緣計算產業年收入規模可能達到70-130億人民幣(10-20億美元),不到雲計算收入的5%。從長遠來看,其中一家受訪公司認為在最佳情形下,邊緣計算產生的年收入將達到雲計算年收入的30%。假設這種情景在15-20年後實現,可以推測邊緣收入將在21世紀30年代初達到400-500億人民幣(60-70億美元)。


按行業細分收入機會,中國業界將媒體娛樂業和製造業排在邊緣應用的前兩位,智慧城市產業和汽車業緊隨其後。這可能反映了一系列行業特定因素或宏觀經濟因素,這些因素將成為邊緣計算部署的基本驅動力(例如5G網絡覆蓋和應用以及工業物聯網的增長)或行業數字化轉型勢頭擴大的標誌。


在中國實現邊緣計算落地的主要障礙


• 邊緣計算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邊緣計算利益相關方正在從第一波試驗中學習,許多應用也仍在探索研究中。

• 價值鏈也是分散的,不同類別的利益相關方針對邊緣技術有不同的戰略和路線圖。

• 將ICT行業與垂直行業連接起來需要時間,特別是能源和醫療等監管嚴格的行業。

• 變現和商業模式的不確定性是另一個關鍵障礙。邊緣計算為5G時代增加了額外的網絡投資,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將有可能迎來收入規模性增長。

• 邊緣計算相關應用的市場接受度還將取決於一些關鍵應用場景(如自動駕駛和沉浸式現實)的技術發展。


業界普遍有信心利用現有的技術和人工技能,推動與其他技術的融合,同時,這其實也是中國更廣泛生態推動5G網絡作為邊緣計算賦能技術和驅動因素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