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30年前的世界企业排名前50中,有很多日本企业,但如今为何日本企业变得这么惨?

荒井健一


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从此就一蹶不振,有部分人会认为日本在隐藏实力,其实从日本这20多年世界五百强数量就可以发现,日本经济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财富》公布的2018年世界500强榜单显示,美国以126家五百强企业数量位居第一;中国上榜企业也达到了120家,位居第二;而日本上榜数量只有52家,不到中美两国的一半。这惨吗?日本52家企业数量依然能够稳居世界第三,怎么可以说如今日本企业变得这么惨呢?

但纵观这20多年日本历年上榜的五百强企业数量,就会发现,日本经济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1995年,全球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公布,当时日本企业上榜数量高达149家,当时美国上榜151家,仅比日本高出2家,同期中国上榜数量仅3家。1995年,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峰,当时它的GDP就高达5.46万亿美元,占美国的比重超过70%,占世界的比重接近18%。

但此后日本上榜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一直处下行通道,到了2018年,日本只有52家五百强企业。而美国这20多年来五百强企业数量一直保持在120家以上。中国这20多年来500强企业就像坐火箭搬上升,到了2018年已经达到120家。

这20多年来日本经济发展很缓慢,甚至被称为“失去的20年”;美国依然坐稳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把交椅;而中国经济则突飞猛进,2010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了2018年,中国GDP已经达到13.6万亿美元,是日本的2.5倍,占全球的比重为16%。而2018年日本GDP只有4.968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已经下降至5.9%。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依然稳定在20%以上。所以这20多年来日本经济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来看,短时间内,日本依然能够坐稳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把交椅。


锦绣中源


日本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经济的萎靡不振,但还不至于很惨,底下厚,日本还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8年世界500强中日本上榜企业有52家企业,仅次于美国的126家和中国的120家。

1、世界500强按照国家统计

2018年世界500强美国上榜企业最多,上榜企业总数为126家,中国以120家企业排名第2,日本以52家企业排名第3,德国以32家企业排名第4,法国以28家企业排名第5,英国以20家企业排名第6,韩国以16家企业排名第7。荷兰以15家企业排名第8,瑞士以14家企业排名9,加拿大以12家企业排名第10,西班牙以,9家企业排名第11,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以7家上榜企业排名第12,其他国家上榜企业数量如下:

2、世界500强日本名单

2018年世界500强前50强中,有3家日本企业上榜,和巅峰期确实相差很多。三家企业分别是丰田汽车公司(营收2651.72亿美元,排名第6)、本田汽车(营收2138.64亿美元,排名第30)和日本邮政控股公司(营收1166.16亿美元,排名第45)。前50强中中国有12家企业上榜,远远超过日本上榜企业数量。


互金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要说不进则退,进得慢也是在退。1995年,《财富》杂志发布收费涵盖全球的世界500强企业。当年,美国以151家登顶全球第一,日本以149家排名全球第二。当年的日本,真可谓是睥睨天下。时至今日,日本仅剩下52家500强企业了,比1995年减少了65%。

在199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还不是今天的沃尔玛,而是日本企业,一家叫三菱商事的企业,营收是1700多亿美元。前10名有6家日本企业,前5名有4家,除了上述的三菱商事,还有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美国的通用汽车只能排名全球第5位。

以1995年世界500强榜首的三菱商事排名变化就可以窥见日本经济在全球地位的变化。三菱商事是在日本国内和海外约80个国家拥有200多个分支机构的最大的综合商社,拥有进行联合结算的超过500家公司的企业集团,业务涵盖能源、金属、机械、化学品、食品和资材等各个领域。

2000年,三菱商事营业收入从1995年的1758亿美元下滑到了1177亿美元,排名从全球第一下滑到了全球第七。2009年更是跌落到114名,下滑速度之快令人吃惊。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三菱商事进一步下滑到第129位,营业收入只有683亿美元。

1995年至今,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年均增长率不及1%。日本经济规模占全球的份额也在不断下滑,从1995年的17%左右下滑到今天不及6%。


财经知识局


日本上世纪得益于两场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崔生了大量的世界五佰强企业。

八十年代由于日本商品物美价廉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造成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议。

广场协议的签订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金融财政的部门)的强力推动。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日元升值可以帮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场,成立合资企业。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大量资金流向了房市与股市,而急需资金的实体工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却得不到资本投资,房市、股市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而同期美国启动通信产业政策,产生了大量的世界级高科技公司如: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英特尔、高通……再一个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崛起,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五佰强公司,此消彼长日本大量的公司被挤出世界五佰强,也就不奇怪了。


天行独孤求败1


因为当时的日本世界500强企业,许多是被泡沫经济催生出来的。

日本泡沫经济,是指1986年末到1991年2月期间的日本经济畸形发展时期。

1985年9月,当时的世界前五大经济体(美、日、德、英、法)达成了“广场协议”,共同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短短一年的时间从1美元兑240日元飙升至亿美元兑120日元,升值幅度达到恐怖的100%。由于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大量国际游资蜂拥买入日元资产,日本国内投机氛围浓重,泡沫越吹越大,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巅峰。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以泡沫经济最高点的价格计算,当时东京(2188平方公里)的地价总和甚至可以买下整个美国(963万平方公里),即东京的地价是美国平均地价的4400倍!

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再回头来看平成元年(1989年),那个时候正是泡沫经济的最高峰,资产价格被炒上了天,而美国却处于美元价值的低谷。此消彼长,以日元计价的日本企业规模自然就要比以美元计价的美国企业规模更大,而《财富》杂志的500强,就是以规模来排序的。加上那个时候的中国经济尚未起飞,日本缺乏竞争对手,也就形成了霸榜500强的局面。

但泡沫终归是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一落千丈,日经指数从最高点的38915跌至14000左右,地价更是跌到只有原先的1/4,大量企业破产,民众自杀,日本经济自此陷入滞胀,进入了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在此期间,日本GDP年均增速只有0.75%!在此情况下,别说是跌下500强前列的宝座,能够保住500强的位置就已经不错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隔30年的500强名单,不仅是日本过去三十年经济情况的一个缩影,也给今天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冷炎


钓鱼岛事件,导致国民普遍反感日本人!导致日本人失去全球最大的最稳定的市场,其二就是技术创新进步不够,更多的替代产品质量已经超过日本产品质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东芝夏普松下三洋……等原来非常出名的日本公司,现在根本看不到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在大陆销售!


海鸥天蝎座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失败,日本的战略地位吃重,美国让渡许多技术和市场,而至美国失败的对手之一又是中国,这样美国不得不打开和新中国关系,日本趁机抢先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持续到八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低迷期,日本得到大发展,此时信心膨胀,又忘了自己的战略短板。美国当然心里不爽,明着斗苏联,暗着开始核计怎么干掉日本,通过美国的金融优势,削弱苏联,同时也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在日本身上用!美国就用广场协议和通过华尔街这个世界吸血机一出一入在里根时期吸掉了日本一大部分,这次日本并未完全趴下,又一次通过产业转移东南亚,又有复苏,加上华尔街的运作周期,到了克林顿时期,对东南亚发起金融攻击,把日本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就收拾了,当然日本毕竟军事上受控于美国,也并不是完全要日本的命,还是给点饭吃的,但是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大企业大银行越来越靠后,凋零。

很多人不知道国家在国际上坚苦的政治斗争为了什么!其实国际上的大事与你的饭碗息息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