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樓市是“夜壺”?錯!是速效救心丸

“夜壺”,是任ZQ對樓市的比喻。

他的意思是說:有急需,就從床底下拿出來用一下,過後就踢到床下不理了。

我一直不贊同這樣的說法。因為樓市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夜壺”,它其實是速效救心丸!

先請大家看一組數據。6月12日傍晚,央行剛剛公佈了“2018年5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多增405億元。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143億元,

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22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923億元。

說實話,信息量太大了,太豐富了!

下面我把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連續四年全年的核心數據,以及2018年5月單月的數據,整理出下表:

近年來住戶貸款佔新增貸款比重(單位:萬億)

樓市是“夜壺”?錯!是速效救心丸

請大家重點關注的是最後一欄“佔比”。它的含義是:新增人民幣貸款裡,“住戶貸款”佔了多大比例。

所謂“住戶”,就是個人、家庭的貸款。具體到名目可能很多,比如——購房貸款、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等等。但作為中國人,大家都知道:個人、家庭去銀行貸款,十有八九跟買房有關。中國人才不會為了買臺彩電、去度假而貸款的,這種比例極低。

2014年到2015年,槓桿主要加在了企業身上,“住戶貸款”佔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不過33%左右。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樓市去庫存”,從2016年起事情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增住戶貸款佔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一躍超過了50%。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開始依靠“給家庭加槓桿”來拉動了。

為什麼突然提出“去庫存”,提高居民負債比例?因為中國企業槓桿率已經是全球最高,沒有加的空間了。

能加槓桿的,只有居民家庭和政府。政府是表面上負債率不高,但加上地方政府隱藏的債務,其實也不低了。

最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18年5月,在樓市調控進行了一年零7個月(2016年10月開始調控一二線城市)之後,在各地調控政策出臺數百次之後(僅2018年前5個月,就出臺了159次之多),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中“住戶貸款”的比重仍然在上升!

或許有人會質疑:不對吧,我正在買房子,怎麼申請貸款這麼難?

難的原因,主要是想買房子的人太多了,即便是銀行提高利率上升,仍然有大量的人排隊申請貸款。國家對房貸增長一直是管控的,否則會增長更快。

樓市是“夜壺”?錯!是速效救心丸

上圖是央行公佈的2018年1到3月的貸款增長情況,可以清楚地看到,住戶貸款增速遙遙領先。

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裡還透露:

2018年3月份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42%,

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96%。

也就是說,從利率上來看,也是更鼓勵買房子而不是搞實業。

央行還透露了5月份住戶貸款的構成:“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14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22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923億元。”

其中短期貸款佔比超過了三分之一,說明仍有銀行貸款通過其他名目流入了樓市。比如——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等。因為正常的房貸,是計入“中長期貸款”的,而正常的短期住戶貸款,不可能佔比這樣高。

我之前在專欄裡預測過: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中國將開啟新一輪改革開放,出口受阻、進口大增。此外,環保收緊、大基建審慎,再加上政府退稅。這些因素都讓經濟承受更大下行壓力,財政也是如此。所以,在維持房價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讓樓市儘可能多成交,以拉動內需、增加稅收,就顯得極為重要。

2018年5月,住戶貸款佔新增貸款比例創新高,就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經濟走出對房地產的過分依賴,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至少在最近幾年,繼續提高“家庭負債率”(主要是讓大家買房),仍然無法避免。所以,樓市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中國都非常重要,堪比“速效救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