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未來的某一天,學校會不會消失。全部線上教學?

用戶5547770233


最近各學校都在進行線上教學,緩解了疫情期間教育教學問題。對於線上教學,家長、學生、學校和教師,從不適應、新奇到慢慢適應、並初步掌握。

那麼今天就來談談線上教學,對學生、對教師、學校帶來的影響,以及以後會不會有更多的影響。學生習慣了上在線上課,會不會就不喜歡線下課堂了?而在線教學推行下去,以後會不會逐漸取代線下教學,會不會取代很多教師崗位,造成教師失業威脅?以後學校會不會完全進行線上教學?

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學生習慣了上在線上課,會不會就不喜歡線下課堂了?


起初,在線直播課,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很新奇的事物。老師為了能夠吸引學生,上直播課的時候也是儘量與學生互動。我最近也在給大專生上在線直播課,他們在線互動很熱烈,比起平時線下課學生在課堂上謹言慎行,小心端坐的樣子,反而在線直播課上表現得更為活躍。一方面他們有新鮮感,另一方面畢竟和老師隔著屏幕,老師也監控不到他們做什麼,所以更放得開。就目前而言,感覺學生還是比較喜歡、比較能接受在線直播課程。

那麼,學生習慣了在線課程,喜歡上在線課程了,會不會就不喜歡線下課了?

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學生。但是學生的喜好,態度,想法也是受到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的引導的,他們的態度和觀念是可以塑造的。不能因為學生喜歡在線直播課就真的隨著他們。畢竟直播在線課程有很多地方是沒辦法和線下課相提並論的。比如:

第一,直播課不能很好地監督學生的學習行為。他們可能一邊躺在床上,或者一邊玩遊戲,甚至一邊吃東西一邊聽課。老師並不能很好的監督管理,不能很好的規範學習行為。

第二,面對大班教學,也沒法很好地因材施教。

第三,沒法進行情景演練,或者課堂實訓。

第四,沒法面對面交流,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只能通過學生主動留言。

第五,長期面對視頻、屏幕不利於學生性格、人際關係能力的發展。

第六、不利於學生身體和視力發展。

……(還有很多。)

所以,直播在線課只是非常時期不得已的舉措,或者在線課程可以作為教育的補充,教育還是離不開線下課堂,還是要以線下課堂為主。雖然學生對在線課還處於新奇階段,還是比較喜歡。但從教育的目的,為了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而言,在線課只能是輔助,而不可能也不能取代線下課。

再來回答下一個問題,線上教學普及,會對老師造成失業威脅嗎?


5G時代的到來,網絡經濟成為熱門,線上課堂也會發展的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智能化時代下,可以建設更多的智慧教室、課堂,學生可以統一看一些名師團和視頻製作機構精心打造的視頻課,又有引人入勝的色彩畫面,又有統一標準的講解思路甚至全國同步,學生都能夠聽到名師的講授,同步學習,讓鄉村或者偏遠地區的學生也可以普及名師課程……

在這樣的智能化教學模式下,老師會不會成了擺設,或者成了輔助地監管人員和輔導人員。而很多授課豈不是都可以交給AV智能?豈不是就不需要那麼多崗位了,老師工作會不會受到智能教育的威脅而下崗呢?

我認為不會,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培養全面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有人情味、個性化的學生,而不是培養智能人。

第一,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個性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要小班教學,要根據學情、學生具體情況進行靈活的個性風格的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獨特的、多才多藝的學生。那麼肯定就需要更多的教師加入教育行業。教育部副部長公佈消息,中小學教師要擴招,尤其是高中教師和幼兒園教師。

第二,教育是對個體引導和啟發,是愛的教育,而不僅僅是傳授。智慧教室、智能AV教學很難分清楚個體的差異,很難進行情感化、人性化的啟發教育,這和我們所謂的愛的教育是相背離的。

第三,教育是具有創造性、複雜性的,尤其針對多樣性的學生和狀態,需要不斷地針對性調整教學策略,發揮教學機智。而這些是智能教學無法做到的。

第四,智能化教學可以作為輔助,但若是成為主要教學模式,所謂為人師表,教師是具有表率性和示範性、榜樣性的,如此,學生像智能人學習,可能也會變得和智能人相似。

總之,人內心最深處都是感性的,缺乏感性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就像缺乏愛和引導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樣。所以,智能化教育只是工具,不可取代老師。

科技會改變教育,以後會有很多的智慧教室、智能教學,但只能作為教育的工具、設備、課程資源,而不能替代老師。

這是我的觀點,大家同意嗎。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關注,我是小蟲大鵬,小蟲也要有夢想,努力學習,天天向上,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有用。


小蟲大鵬


很高興回答回答你的問題

自讀書時代過來的我,認為學校是不會消失的。

學校是教人育人的地方,但此又不僅僅只限於教書,學的是知識,更是如何做人,育人更是要言傳身教。

在學校這個大集體裡,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是最重要的,但在面對面教育中又多了一份溫情,從小學一直到高三畢業,在這12年的時光裡,大半都是在學校度過,陪伴彼此是同學和老師,在朝夕相處中,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體深處都是一個有趣的靈魂,我們有幸與不同的靈魂交流,與不同的靈魂學習,在學校的朝夕相處中,有助於我們更加的瞭解彼此,培養更多的優良品格。

網絡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傳播知識的載體,學校也是如此,但學校可以提供網絡所提供不了的,那就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校園情懷。

學校成就了多少美麗的佳話,有多少美麗的回憶是在校園,校園代表的純潔,乾淨,理想,在學校可以產生很多的故事。網絡確實有豐富的知識,但是卻少了一份情,因為有了情,學到的知識才不乏味,才不冷冰冰!!!

感謝您能看完我的觀點,贊同請關注我,謝謝!!!


青青草原上的放牛妹


這是不可能的吧!教育本質上是溝通和塑造的過程。實踐和體驗是知識能力內化極為重要的手段,網絡授課不可能有這些效果。

我是一名老師,剛剛改完兩個班級學生提交到釘釘上的作業。釘釘有個作業不合格打回訂正功能,有幾個學生已經被我打回很多次了還是錯,留言指導和電話指導效果都很一般,我有種懸絲診脈的抓狂。如果平時在班級裡我相信通過我和他們全息立體式的交流,或者他們問問同學,這些問題都不會困擾他們那麼久。看,教育不是單項的一個信息傳播接受,交流和“學習場”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

實踐體驗課怎麼辦?比如我們初中語文,有演講、詩歌、戲劇等綜合性學習單元,要求體驗探究,需要合作伙伴,需要關注者。如果換成線上教育,感覺氣氛就沒有了。眼神、肢體語音、微表情的交流怎麼辦?人類和螞蟻、蜜蜂一樣,高度依賴於社會環境,失去人群的學習者,應該會喪失很多吧!


萌哥成長記錄


對這個問題,我只能呵呵了。

原來很多人對線上學習還充滿了神秘感,充滿了嚮往,以為是些高科技的東東。

這下好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和蔓延讓全國人都見識到了線上教學。

我既是一位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家長,對本次線上教學可謂體會深刻。

我對線上教學的評價是:不過爾爾!



線上教育永遠不可能取代學校

記得有些專家曾經放出豪言:要用線上教育推倒學校的圍牆,實現對教育的攻城略地,全面佔領教育的整個領域!

很多人可能被這種豪言壯語所震撼,有魄力,有擔當!

同時也讓萬千的學校老師感到了競爭的壓力和生存的憂患意識,有些領導也趁機進行思想教育:好好工作,不好好幹的話,線上教育就會搶了你們的飯碗!

線上購物、線上營銷、線上辦公、線上教育……一個線上就顯得有身價了,變得非常時尚。

其實呢,有些線上還是比較不錯的,比如線上購物。不用出門,不用東奔西走,不用車馬勞頓,坐在家裡,躺在床上,就能領略成千上萬種商品,進行挑選、比對,最終實現了購物之目的。

但是,對教育來說,線上教育還真不是那麼回事。或者說,短時間可以,作為權宜之計可以,長期實行的話,害處真不少。



數數線上教育的害處有哪些

通過這段時間的線上教學來看,存在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平臺一下子不適應數量巨大的終端用戶,出現崩潰、癱瘓和卡頓;

  2. 一天下來,孩子盯著屏幕的時間太長,使得視力健康、脊柱健康嚴重受損;

  3. 終端設備千差萬別,畫面質量和流暢程度參差不齊;

  4. 經濟落後地區,有些孩子家裡沒有網絡,沒有終端學習設備;

  5. 師生之間互動性嚴重受限;

  6. 授課教師無法有效監控終端學生的學習狀態;

  7. 線上學習,學生更容易出現走神、做小動作甚至根本不學習的情況;

  8. 學生宅在家裡,缺乏集體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集體觀念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存在非常大的影響。



結語

現在,你們看一看,想一想,線上教育能夠推倒學校的圍牆嗎?學校能夠消失嗎?

就連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也沒有出現線上教育取代學校的現象。

因此,那些做著用線上教育佔領學校夢想的人,該清醒一下了。我覺得,這場疫情不但不會讓人們喜歡上線上教育,反而對其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很多家長在盼望著,早一天讓孩子迴歸到學校,恢復正常的學校生活,這應該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不會全部轉線上教學,學校也不會消失。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和未來!

無論社會怎麼發展,孩子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

小學生,自控能力弱,在家裡,線上教學,還要有個大人陪著,大人也要上班工作;送小孩去學校,一是學習,二是和同學接觸培養綜合能力,三是學校老師負責教學的同時,還負責管理。正因為小孩送去學校了,大人才有時間上班,一方面掙錢養家,一方面為國家做貢獻。

初中和高中,孩子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後,一些課程可以轉入到線上;我所瞭解的,目前,很多有條件的小孩,都在網上學習英語、古詩詞、輔導課,效果還不錯。

大學生,大學的一些課程已經共享在線了,完全可以線上教學,大學的線上教學效果還不錯;當然,一些實驗課程,還必須是線下完成。

學校,不僅是學習,更多的是認識一些同學,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遇見一些有意思的人和事情,有集體團隊的概念,學著走入社會!

您說了?


森木客


人類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網校成為可能,人們甚至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聽到最好學校和教師的課,於是有人預言,不久的將來,學校將會消失,教師將會大批量失業!

但在我看來,這種想法太過理想化,學校和教師不會消失。有的學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學生處處可以學習,時時可以學習,是不是可以不要老師了,實際上學校是不是可能消亡?我們的教育有一個概念,所謂教育實際上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既然學校不會消失,那麼教師也不會消亡。未來一些教師可能會組建自己的課程公司。互聯網只改變了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因為教師的活動蘊涵著人的感情、人文精神,師生的情感交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同時,教師的知識魅力,人格魅力,永遠是學生的榜樣,永遠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展。


用戶可愛小蘋果


未來的某一天,學校會不會消失?全部線上教學?我的答案是線上教學不會完全取代線下教學(學校),只能是優點互補。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網絡學校和網絡教育為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機遇,但,網絡教學不可能取代線下教育(學校教育),原因有三點:

  1. 網絡教學雖然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孩子隨時隨地的學習,但沒法做到像傳統教育(學校)那樣,面對面教學,實現教與學同步。線上教學老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缺少針對性和時效性!尤其是中小學生,沒辦法做到獨立自主,老師沒辦法對學生實行獎罰制度。
  1. 網絡教學雖然資源豐富,有海量的信息供孩子們選擇。但網絡教學需要孩子自主學習,面對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學生往往抓不住重點,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當學生遇到困難題目,缺少老師的指點迷津,學生會出產生逃避心理,尤其是自控能力差的學生,這是致命的。
  2. 網絡教學缺少互動性,沒法做到像線下教育一樣去面對面的去交流,也沒法跟同學之間相互觀摩、切磋。

所以我覺得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互集合,優勢互補,不存在誰取代誰。

以上純個人觀點,如有冒犯,請多擔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


MT教育碎碎念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無論什麼時候,實地教學的優勢遠比網絡教學要好。而且實地教學的效果,也比線上教學要好。學校不會消失,線上教學也不可能取代實地教學。

雖然線上教學的方式比較靈活,而且方式也比較多。但是它的侷限於很大,並且學生也並不一定喜歡這樣的授課方式。相對於實地教學,我個人感覺它還是不能讓學生接受。

1、實地教學的好處。

實地教學老師和學生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一旦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及時請教老師。並且老師佈置給學生的作業,第二天老師也能看到學生是否完成了。實地教學,老師也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有效的輔導。

2、線上教學的缺陷。

線上教學雖然靈活多變,但是效果卻是差強人意。並且溝通有限,有問題也得不到及時的解決。而且不能面對面交流,老師根本不懂另一端的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課,還是在做其他事情,所以我覺得線上教學不能取代實地教學,學校也不可能會消失。




辛勤的工程師


50年後或許可見端倪。原因何在,我們分析一下。

一、首先,線上教學(全部課程)已有先例,不是從中國、也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

1.這個網絡課程不是新鮮事物。

  • 我們應該從“慕課”說起。慕課,就是和我們面對面在教室上課截然不同,慕課好的課程可以有上百人、上千人、甚至上萬人同時參加。並且,還有的地區有的國家能夠實現部分國籍,就完成一個註冊就可以連線上課。這和我們現在說的網絡直播形式基本一致。

2.慕課從何時開始的?

  • 前期的醞釀的過程源於1962年美國發明家和知識創新者的研究項目而來,由此開啟了對慕課的深入研究與推行。直到2008年才逐漸興盛起來。距今也有十幾年時間了。
  • 但是,慕課會在未來的教育歷史長河中還會有一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會有多長時間,短的話幾年,長的話可能需要幾十年,教育是關乎到千家萬戶的大事,採用的方式一定要接受過檢驗。


二、其次,網絡授課的方式和學校教育並不矛盾。

1.網絡教學解決不了學生的所有需求。

  • 現代科技的發達雖然能夠給人們帶來很多的改變。例如現在很少人都不適用現金支付了,都用手機二維碼掃碼了。但是這就把紙幣滅絕了嗎?沒有吧。還有很多人群在使用現金。這是不爭的事實。
  • 網絡授課也是在摸索時期,就拿一個學校而言,小學6個年級來算,每個年級共有5個班級,每個班級50名同學那麼一個學校就有6*5*50=1500名同學。1500名同學的基礎水平可以分為多個等級,1500名同學也可以分成眾多不同的性格愛好的群體,1500名同學背後的原生家庭背景更是各不相同。那麼我們一定要一刀切嗎?不會!
  • 有的喜歡和老師面對面的交流,有的喜歡高效就看兩分鐘視頻解決一個小問題,有的喜歡向老師詢問做題的方法和思考的思路,有的喜歡就直奔題庫……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 因此,即便網絡線上授課技術很發達,學校自有它不可取代的原因。為了適應更多人的,不同類的需求。這是很好的實現的。也是比較客觀的。


2.學校的隱性教育作用,是線上授課所不能實現的。

  • 各位家長朋友們,您的孩子去學校只是學1+1=? ? 之乎者也?原子和分子?……不是的!人是環境中的人,人有交往的需求,而學校就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孩子是需要在實踐中學習和人交往的。

  • 在這裡,知識遠不及它育人的功能。這真是個大話題。在學校裡,每個學生要學會和老師和同學們如何交流,形成人與人交流的習慣;在學校裡,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各種豐富的實踐活動,例如科學實驗比賽、體育技能競賽、國學經典傳誦、升國旗奏國歌、班幹部組織各種活動、每天搞值日有擔當、每天主動思考問題和老師請教……太多的非知識本身的東西太多了。這都是在線上課上無法實現的。
3.最後,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過度用眼的問題。

  • 我們都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個個都架起小眼鏡吧。不希望我們每個人以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吧。我們更多的是想要得到雙贏,或者多贏。那麼,哪種方式會更有利於學生有利於咱們孩子的發展呢?我想您應該有個答案了吧。


三、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二者的結合。

線上教育的發展,確實給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如果說完全代替學校教育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兩者的結合。

①首先,改變學校教學的側重點,變知識的傳授為方法的傳授。

  • 現在學校教學的側重點仍然是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知識是按照老師的指示,是被動學習。
  • 如果變為學習方法的傳授呢?就會很大程度的改變學習的方式,當學生知道了如何學習,並且完成作業變成了一個類似於升級打怪的任務,學習就可以不那麼依賴老師,不用天天去學校了,老師也不用天天耳提面命式催促,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增強。


②縮短學校教育時長。

  • 既然學生學會了自己學習,那麼學校教育的時間就沒有必要那麼長了,完全可以短一些,讓學生自由掌握學習時間和內容,讓他們的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才是真的因材施教。
  • 那麼自由學習和學校教育的時間比例如何設置呢?應該根據學段不同而有所不同,低學段學校教育時間長一點,高學的短一點,並且學校教育的側重點除了學習方法的傳授,還應該重視學生個性、人際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培養,到那時,學校就真的實現了“教育”的目的。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線上教學不會取代學校教育,兩者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如果能實現二者結合,將是最完美的教育方式。


終將長大


學校不會消失的,線上教學只是輔助性的。

1、學校不僅僅是教書的地方,學校也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前,我們要經歷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些個階段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段劃分的,在不同的階段,知識的學習不一樣,為人處世的學習也不一樣,思想品質的培養也不一樣,不知道你遇到過那種天才少年沒有,長大後問題多多,因為他們一味的追求知識的學習,憑藉成績進入了高等學府,沒有應該經歷的學校教育階段,從而忽略了知識以外的東西。

2、線上教學以課本上的知識為主,首先是沒有學校面對面教學的那種氛圍,更別提課本以外東西的培養了。學生階段要接觸同學、老師、大自然,總不能讓學生天天抱個電腦坐到家裡面吧。

3、從社會分工來說,學校是不會消失的,就像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實體店該存在的還是存在,只不過要緊跟時代潮流擁抱互聯網,學校也一樣,現在的學校教學手段很豐富,根本不是一二十年前那樣子的。線上教學已經融入到學校的教學實踐中了,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總之學校不會消失,而且會越辦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