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卡車之家 原創】中國卡車行業在經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艱難創業起步之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盛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通過技術引進等,不僅僅整車得到快速發展,零部件企業也都迅速成長,逐步發展為如今完整的卡車產業鏈。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在九十年代中,各個車企似乎都“滿血再前進”,開始了穩步向前。而伴隨著國家建設的需要,卡車的產量和銷量也都大幅上漲。

另外,1989年國家頒佈了GB1589,其中對於車輛的外廓限值有了新的規定,並沒有區分長頭車和平頭車的區別,和如今一樣,在總長一致的情況下為了多裝貨,國內卡車也從長頭車開始逐漸往平頭化發展。

東風八平柴車型火遍高原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在80年代內改革浪潮中,柳汽加入東風工業聯營公司之後,“借東風”實現了真正的大規模生產,1991年柳汽商用車基地建成投產,研製出適合南方使用的東風LZ141車型,同年12月,柳汽產銷汽車首次突破1萬輛大關。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受政策影響,柳汽的車型設計也發生了變化,開始向平頭化進軍,在1991年時以日本三菱平頭車為藍本,研發出了第一款“LZ1090M”型平頭車,命名為乘龍。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而二汽同樣迎來了飛躍式發展,在1983年時二汽引進了日產柴的技術,1991年東風EQ153正式投產,這款車採用了日產柴的駕駛室,搭載的是康明斯B系列柴油發動機,被卡友們愛稱為“八平柴”。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東風EQ153

當時,還流行著一句順口溜“開上八平柴,財源滾滾來”,這款車在當時紅遍了大江南北,更是再一次穩固了東風在西南、西北等高原地區的市場地位。當年的產量就突破了100萬輛。

一年之後的1992年9月1日,二汽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製造公司,並且有了我們如今非常熟悉的雙飛燕標誌。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東風EQ140-2

在研發平頭車的同時,東風也並沒有放棄長頭車市場,1994年東風五噸級長頭車EQ140改款車型EQ140-2車型正式下線,這款車是在此前EQ140的基礎上吸收了日產柴卡車的技術。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東風日產柴大實力車型下線

在1996年時,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和日產柴UD卡車合作成立了東風日產柴汽車有限公司,這也是我國批准的首家重型卡車合資企業,主要引進了日產柴的產品技術和生產工藝等,1998年東風日產柴“大實力”系列重卡開始投放市場。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

同樣是在1996年,康明斯和東風汽車公司以50:50的股權比例設立了東風康明斯動力。1999年,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從此東風汽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解放三四代卡車上市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當然,不僅僅是東風開始了平頭車的研發,一汽解放當然也是如此,事實上早在1984年,解放就已經開始了平頭車的研發,當時解放也是計劃引進日本的車型,來自於三菱公司生產的T850系列平頭駕駛室,雖然由於各種原因並未成功,但解放並未就此放棄。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1995年,解放推出了其第三代車型。在80年代末我們國家和日本關係比較好,日本也對我國進行了大力援助,所以在這一時期,日系卡車的設計路線開始進入國內,尤其是日產、五十鈴、三菱扶桑等。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解放的第三代CA150P 5噸級平頭載貨車正是引進了三菱T850系列的駕駛室,這款車最先是在青島解放廠下線的,自此解放實現了卡車的平頭化和柴油化。

1995年解放又在CA150P的基礎上,又研發出加長版CA1120PK2L2車型,這款車也是解放的六平柴首款車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CA151車型,同年開始在長春本部投產,在5月份正式上市後不斷收穫好評。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很多年輕的卡友可能不太理解“六平柴”是什麼意思,這其實指的是六噸級、平頭、柴油車。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解放第四代9噸平頭柴油車CA1170P2K1L2

繼六平柴車型之後,解放為了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在1997年又推出了九平柴,CA1179P2K1L2型九噸級平頭駕駛室柴油發動機載貨車,而這也正是解放的第四代卡車。從90年代後期開始,解放的產品結構逐漸從中型向重型化發展。

重卡車企發展受困

九十年代的中國卡車中中卡和中重卡的銷量不斷上升,但是重型卡車卻遇冷,不同於東風、解放這一時期的名聲大噪,重型車企業的日子多少都有點難過。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作為中國重型卡車生產的中堅力量,80年代承接斯太爾項目的中國重型汽車聯營公司在90年代後期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1990年,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隨著國內經濟不斷髮展,對於8-10噸載貨車的需求日益增長,重卡的存在感逐漸降低,重汽集團也開始由盛轉衰。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但是關於這部分歷史並沒有找到詳細的資料,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從1995年之後中國重汽聯營公司開始逐漸沒落,直到1999年頻臨破產,而2000年正式拆分為中國重汽、陝重汽和紅巖。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重汽在1994年就和另一歐洲重卡巨頭沃爾沃集團開始接觸,而這也為新世紀之後重汽和沃爾沃的合作埋下伏筆。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重慶鐵馬XC2200型軍用卡車

而在80年代“風頭十足”的其他引進車型在國內市場中發展同樣受困,首先兩個帶有奔馳重卡血統的企業:重慶鐵馬、北方奔馳在市場中江河日下,奔馳血統的優勢也逐漸弱化,前者主要受困於資金緊張、設備落後;後者主要因為經驗、技術不足,奔馳國產化似乎稱不上成功。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羅曼卡車的國產化亦是如此,羅曼卡車最早在山東濟南汽車製造廠建立裝配線,由羅馬尼亞提供羅曼卡車的總成與零部件,在中國進行組裝。在國內也曾“火”過一段時間,1990年羅曼重型卡車轟然倒下後,羅曼卡車也逐漸退出了國內市場。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另外一大重型車生產企業長征汽車製造廠在這一時期也並不順利,長征在80年代引進了捷克斯洛伐克太脫拉技術,同樣歸屬於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

但是由於在集團內部得不到資金支持,產量比較小,而車輛成本比較高,一直沒有形成比較大的市場規模,在90年代後期開始走下坡路,重汽集團“分家”之後,2002年長征汽車無奈破產。

新興力量開始萌芽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在90年代,還有一些卡車新兵開始出現,1994年時任山東諸城機動車輛廠廠長的王金玉決定與北京汽車摩托車公司合併,並組建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卡車行業中的另一位大佬由此誕生。

1998年,福田汽車開始生產輕型卡車,短短三年之後,福田汽車的輕卡銷量就位居全國第一,從此之後稱為中國輕卡行業中的王者之一,而進入21世紀後,其中重卡同樣打出了“一手好牌”,下篇再為大家詳細介紹。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在上世紀90年代,還有一個卡車品牌出現,那就是春蘭,雖然說春蘭在經歷短暫的輝煌之後被徐工重卡收購,但是對於很多老司機來說春蘭也是心中難以忘懷的“紅玫瑰”。

90年代中重卡獨佔天下,重型車舉步維艱

春蘭本身是一個家電企業,90年代開始進軍機動車行業,在1997年斥7.2億巨資收購了當時虧損嚴重的東風南京汽車,成立了春蘭汽車有限公司,開始生產中、重型卡車,同樣是在2000年以後在卡車行業中名聲大噪。

90年代中國卡車行業中中卡和中重卡市場一片火熱,但是重卡發展受困,曾經的王者中國重汽集團也在這一時期被迫走到破產邊緣,但是到千禧年之後,無論是重卡還是整個中國卡車市場都迎來了“黃金十年”,呈現了真正的百花齊放,下篇文章我們再繼續詳聊。(文/王雪潔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