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诗人余光中借诗怀乡,对世界赞美道:“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宋元时期,人们常说:刺桐花开的地方就是泉州,那是一个因海洋贸易而崛起的东方港口城市。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一艘商船,浓缩千年历史;一条商路,承载世界文明。出湾向洋,奔竞不息。这座港口的崛起,创造了世界海洋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辉煌,活跃了一个时代。

1974年,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商船烙印着深深的“痕迹”,它穿越千年星河,安详地躺着,向我们述说帆樯林立、蕃商云集、浴风耕海。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它,连接了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洋贸易大道,吸引无数的外国水手、商人、传教士和旅行家漂洋过海来到这。壮丽、雄伟、热闹、繁荣被他们所目睹,这里就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刺桐港。

那时,每当刺桐花开,外国商船上的水手远远就能看见海岸边鲜红的刺桐花,他们兴奋的振臂高呼:“那就是刺桐港!”簇拥的刺桐花是泉州的标志,也是刺桐港繁荣似火的象征。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马可·波罗当时这样写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

而伊本·白图泰则说:“刺桐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有上百条大船,至于小船可谓多得不可胜数。”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活跃的商贸往来不仅带来巨大的财富,也激活了一座不断扩张城垣规模而全面崛起的泉州城。人们站在德济门上,遥望城外港口的繁盛景象,留下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磅礴诗句。

这番景象让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们纷纷慕名来到这里经商发展,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则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也留下了各自的宗教文化。他们与本地族群共处于同个城市,为今天树立了社会各阶层开放包容、和谐相处的典范。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那些大量的遗存,如史诗般地散落在古城区的古街巷中。

行走其中,随处可见它们深嵌在这片土地上的身影,沐风沥雨数百年,依然承载和记录着辉煌的历史细节,有的至今仍然延续着传播信俗和交通运输的功能,成为最鲜活且最独特的见证。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文物是凝固的时间,遗址是历史的画面。

穿过历史烟云,我们探寻刺桐港站在世界舞台中央惊艳绽放的全程。在古桥边,在古码头,我们仿佛听到来自远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扬帆起航的号子声,看见祖先们布满厚茧的双手和满是皱纹的古铜色脸庞,还有那寺庙里为亲人虔诚祈祷海宁波定的身影。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向海而生的海洋文明,见证了海洋深处的历史流淌着一个不朽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先人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古老商贸线路。

这条路谱写了跨海合奏的壮丽史诗,至今传递着信仰、文明和力量,烛照着全世界热爱和平、向往发展的人们。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时代的风口追逐历史的洪流,鼻息间涌动传承千年的文化气息,耳畔经久不息的起航号角汇聚成时代强音,我们踏过历史的尘埃,迸发出新的“泉州力量”奋力跨越向前。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过去,它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对话窗口,接纳了不同的族群与文明;今天,我们以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张开双臂拥抱浩瀚的大海,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泉州,它依然留存着过去宏伟的模样,也有如今,优异的成绩。

GDP逼近万亿,连续21年福建第一;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满街圣人”,全国文明城市。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它在发展,也在沉睡。有人下海,有人移居,也有人留下。但亘古不变的是,所有人都热爱它,守护它。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泉州:一条商路,一部商贸史诗

诗人说过,“我们的大船在上升”。筑梦深蓝,新的征途已然开启。


图片/在野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