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悠然見東山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農村俗語在過去聽得比較多,因為在十多年前,農民都很少外出打工的。每天也就圍著自家的那一畝三分地轉,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農民只要勤勞,那一般不會餓肚子,無論家中生幾個孩子,都是餓不死人的,但是也很難富裕。而近年來農村裡外出打工的多了,不僅年輕人不願意留在農村,就連一些60後,50後也更願意進到大城市打工。那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老話的意思也簡單,其說的是出九以後,農民就要開始忙碌了,甚至連吃飯也不回家了,而是總結就在地裡吃飯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一首《數九歌》。從冬至節氣這一天就要開始數九了,每個九天為一九,經歷過九九八十一天之後,寒冷的冬天就徹底結束了,而溫暖的春天也就到了。2018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而在2019年的3月12號就“出九”了。這個時候驚蟄節氣也到了,老話說得好“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這個時節大地回春,到處是一片春意煥然的景象,而農民也要開始忙碌了。

在過去,因為機械化不像今天普及,而且農民所種植的土地也比較多。有些土地離家還比較遠,為了爭取多幹點活,避免來回路上浪費時間。所以農民都會在早上就出去幹活了,而中飯也是總結帶到地裡去吃,或者是家中的人做好了送過去。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避免了來回兩邊跑,而且還能避免過度消耗體力,畢竟農民在春耕的時候幹活量很大。像有些地方有牛還輕鬆一點,沒有耕牛就要自己一點一點的來耕地,那是非常辛苦的。

不過,在今天這句老話已經過時了,現在已經很少有農民在地裡幹活了,而且機械化普及了,農民種田種地也輕鬆了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在地裡吃飯的經歷呢?小時候農夫就經常給父母送飯哦!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看到這個問題,勾起我對農村送飯生活的回憶。在農村,每到農忙時節,為了節省時間,一般的人家都會在田間地頭吃飯。在生產隊時,一般是家庭婦女先散活回家做飯,同時也喂喂豬呀雞呀的,然後再把做好的飯送到地頭,和男勞力一起在地頭吃飯。於是,大家圍坐一起,開始品評誰家媳婦的手藝好會做飯,誰家的媳婦不會過日子,菜裡還加了個雞蛋,也有的暗自羨慕別人家的媳婦,把好吃的光挑給男人吃!

等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時,一家一戶送飯現象也很常見。如果到了大忙的時候,甚至老孃們中午也不回家做飯,而是早晨做好了,和男人一起帶著飯上山幹活,中午飯了就在田間地頭吃點涼的。如果家裡有孩子放了假,有時候孩子也會承擔做飯送飯的角色。有時候送飯的忘記拿筷子,就在地頭找棵樹,折一節樹枝,剝去樹皮,就成了天然的筷子。

至於九九八十一,說的就是春耕種春種的時間。因為從冬至這天起,開始數九,稱為數九寒天。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後,便是春天了。我們這裡有農諺,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所以,九九一完,農民便忙著送糞運糞,開始備耕,一年中的第一個農忙季節開始到來,這時候,拿著時間高貴的農村人,便開始了“送飯”到田間地頭吃飯的生活,所以才會出現“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的俗語。不過,現在農村這種現象已經不多了,因為現在種地多用機械,人們不用和過去那樣忙碌了,送飯的現象已經很少了。


齊東晏子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國,農村人安排農事,除了二十四節氣歌,還有一個民間的節氣,叫九九消寒歌。也就是咱們說的那個數九寒天,從一九交九開始,然後到九九出九結束,共是八十一天。

那麼農村俗語說的“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就是說出九以後,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農民又開始春耕春播了,農事繁忙,就連回家吃飯的功夫也沒有了。農村男性勞動力要在地裡耕地,累的走不動路回家,家庭主婦就要把飯菜拿到地裡去給丈夫吃,同時備好茶水解渴。

農村老俗話說“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又說“九九八十一,莊家老漢田中立”,意思是在用牛耕地。不過南方和北方的農事活動不太一樣,在南方多半是水田,於是就有“九九八十一,安排蓑衣和斗笠”的說法。但是在黃河流域,八九的時候,農民就開始耕地了,到了九九,也就開始用耕耬車播種了,長勢好的莊稼,已經出苗子了。

算了一下,2019年的九九八十一天出九日,是在3月12日,也就是二十四節氣驚蟄以後的幾天,也過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正是北方農民開始春耕春播莊稼了,很巧合的是,今年的出九日正好是植樹節。在我們老家,現在耕地已經不用耕牛了,大多是僱傭別人家的大型旋耕機,旋地很快,根本不用在“家裡做飯地裡吃”了。

不過家裡想省點錢的,還是會用小型手扶拖拉機耕地,人要跟著拖拉機後面跑,還是很累人很辛苦的,還需要家人做飯送到田間地頭。我以前用手扶拖拉機耕地,累的連走路就不想走。在地裡吃著飯菜,喝瓶啤酒繼續幹活,一天也能犁地四五畝。家裡有十四畝地,犁地耙地要差不多一個禮拜的時間。

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高了,也有錢了,不想再出大力氣了,地裡的農活多半都會僱人去搞,不過相對來說,種地成本更高了,刨除投入,一畝地也賺不到多少錢了。就說用旋耕機旋地,一畝50塊,自己用拖拉機估計就十多塊有錢,用牛耕地的話不要錢,但速度太慢。


農村老俗話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是古老農耕時代的農村老話,說的是農村一年中的第一個忙季,數九盡開始準備“春耕春播”,意思是農忙起來,農民上坡幹活得帶飯(或家裡女人送飯),節省來回走路時間,以不誤農時。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阿兮分析有以下幾種:



1、莊稼地離家遠,交通工具不先進。

沒有農村生活經驗的城裡朋友可能不瞭解,農村的莊稼地範圍大多以村莊為中心輻射,有近有遠。而那些年代交通工具,有輛自行車就不錯了,大多步行,尤其牽牲口時。

一般離村近的地方,農村人喜歡種個小菜園,或需要勤澆水勤管理的作物,一早一晚幾步路的事兒,不耽誤工夫。

離村遠,那就太耽誤工夫了。阿兮記得剛剛分田到戶時,家裡有塊一兩畝的山壃地,在村東最高壃,足足有五六里,用小推車推著各種勞動工具,扛著耬,牽著牛,走到地頭足足要四十分鐘!

你說就這種情況,老農怎麼捨得讓牲口把力氣都花在來回走路上?自然要在家裡做好飯帶到地頭吃,哪怕在地頭吃飯時給牲口加點料,讓牛在地頭歇歇,也要抓緊時間做完活。



2、農耕機械落後,耕種花費時間長。

古時都是傳統的農耕,用牛耕田就算是先進,哪裡像如今的農業機械化模式,一大片耕地,一兩個小時搞定。

就像膠東農村種花生吧,以前需要人手老多了,一般都要兩三戶農家互助,農村稱“嘠夥”,有刨溝的,撒肥的,用瓢澆水的,捻種的,覆土的,最早老覆膜技術剛開始,還得有覆膜的,用土壓膜的,真是太累人。

像這樣的時候,更是捨不得回家吃飯浪費這麼多人工,家裡年紀大的女人做好飯,送到地頭吃也是常事。



3、山區梯田或山壃小地,只能純人工耕種。

上山容易下山難。望山跑死馬。這兩句都是農村人形容大山的老話。山區種田,太不容易,有些地小的,根本牛都回不開身,機械化更是別想,根本弄不上去,只能最原始的人力耕種。

去地裡幹活爬一次山,太不容易,自然農民要帶好飯,地裡吃點,到傍晚才回家,節省來回折騰時間。

總的來說,“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這句農村老話,闡述了兩個意思:一是說明自古以來農民就有以節氣定農時的豐富經驗,而數九也是民俗農耕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早已家喻戶曉。二是闡明“春爭日”的緊迫感,誤了春耕,收成就受影響,別說地裡吃飯,就是不吃飯也得抓緊時間春播啊!您說是不是這麼個理兒?


阿兮隨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冬至以後的數九過去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日子到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農民們到了春耕春種的季節,一年的忙碌從此又開始了。每天到地裡去幹活,如果莊稼地離家比較遠,只能是男人在地裡幹活,女人在家裡做好了飯,然後送到地裡去吃。

過去生產隊裡,五一節前後種花生的時候,男女老少都要去山裡種花生,為了讓大家節省時間,在山裡能夠多幹一會兒活,生產隊會派專門的人留在家裡做飯。中午的時候,把飯挑到山裡,大家一起就在地裡吃飯。

不知各位有沒有體驗過,在家裡做飯在地裡吃的經歷。我想現在肯定有很多人有過在家裡做飯在外面吃的經歷。我和我的朋友們就經常在爬山或者春遊的時候,在家裡提前做了各種好吃的,然後玩到中午的時候,大家也不回家吃飯,都拿出各自從家裡帶的好吃的,然後就在山裡,就著野風聞著野花香,吃出一種山野的味道。

家裡做飯地裡吃,當然跟家裡做飯外面吃,有著質的不同。雖然說都是在家裡做好了飯,然後拿到山裡去吃,不同的是,現在到外面去吃飯是為了消遣和情趣,人們是為了享受大自然。所以通常是幾個好朋友約了一起到山裡玩,然後在山裡吃飯。

記得我小時候,每到農忙季節,經常的是在家裡做好了飯拿到地裡去吃。別是到了夏收和秋收的兩個季節,這兩個季節是農民們最忙最累的時候。女人們也跟男人一樣,都到地裡去幹農活,只是到了快中午的時候,提前回家一會兒,急急忙忙做好了飯,然後再帶到山裡,跟大家一起在地裡吃飯。

我記得當年收麥子,那時候很少用收割機,農民們都是用鐮刀割麥子,每年到了夏季收麥子的時候,我們家都是全家齊上陣,去地裡割麥子。一般都是到了天快晌午的時候,我媽就回家做飯。那時候我特別期待在地裡吃飯,因為在地裡吃飯,一般會有好吃的飯菜。

其實所謂好吃的飯菜,也不過是饅頭和鹹雞蛋,鹹鴨蛋或者蒸的小乾魚之類的。那個時候能吃到這樣的飯菜,對於農民來說,就是最大的享受了。休息的時候,坐在麥地裡吃著鹹雞蛋或者小乾魚,那是我抹不掉的回憶。


靈子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

俗語俗語,既然能流傳下來,肯定是有它的道理,老一輩的智慧體現在此,在生活中,慢慢積累出的經驗,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句子。這些俗語有的有警示作用,有的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比如“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就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

字面的意思是:自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九九過完,天氣轉暖,農家忙於春耕,顧不上在家吃飯,家家都把飯送到地裡。


九九八十一之後,天氣轉暖,萬物復甦,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農民伯伯們為了儘快把農田修整好,顧不上吃飯,但是總不能光做事不吃飯吧。為了節約時間,多做點農活。就會自帶乾糧到田地裡面,利用休息的時間,把飯給吃了。

其實不止是九九八十一之後,只要是農忙季節,農民伯伯都會非常的忙碌,農田就是農民伯伯的命,家裡的所有經濟來源都靠這些農田。所以農民伯伯,就會搶收搶種。如果不能及時將莊稼收拾完,就會影響到下一輪的播種。為了節約時間,時常會把做好的飯帶到田地裡面吃。

但是,在科技發達的如今社會,“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的日子不多了。因為現在基本上都是機械化了。有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等等好多機器。如果是種植大戶就是連打藥都是飛機在操作。

機械化以後,農民伯伯就輕鬆了很多,每到農忙季節時,只要到現場指揮,就可以完美的完成農活並且還沒那麼累。甚是有的人家,這邊收割下來,那邊就把糧食賣掉,直接換成了錢。

總之,時代在發展,在進步,農民伯伯不再那麼辛苦勞作。但是農民伯伯的貢獻我們卻不能忘記。大家說,是吧!


農村狗尾巴草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民間的很多俗語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對於我們平時的生活的一種描述,看似很平常的一些節氣、季節,但對於農業生產來說,確是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民以食為天的過去,很多的時候,我們的收穫是依靠老頭帶來一個好的年景,才能夠有一個豐收的季節,而數九連天的過去之後,又會是一番忙碌的情景,這句老話俗語,其實也是對於季節更迭,春回大地之後的一種描述,春耕秋收是一種最平常的事情,但在依靠人力勞動的過去,卻不是一件小事。



數九歌大家都很熟知,在冬至之後的九九八十一天,都是對於寒冷的描述,即便是立春之後的天氣,依然還是非常寒冷的,農村老話說的好,叫做立春之後莫歡喜,還有四十多天冷天氣,這種冷天氣只有待得九九八十一的數九盡頭之後,才會暖洋洋的春回大地,今年是乙亥年,立冬是在陽曆的2018年的12月22號,九九盡是要到2019年的3月12號,真正的寒冬才會過去,這個季節,驚蟄已然過去,春雷炸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為啥老話要說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呢?


其實在農耕時代的過去,春耕也是一個忙碌的季節,春天的播種是一年四季最佳的季節,這個時期也是非常忙碌的,要趕在墒情較好的季節裡,把我們的希望都播種在廣袤的田野裡,很多時候為了趕活計,是根本沒有時間回家吃飯的,都是需要在家把飯做好之後,帶到地裡吃,一邊勞動,一邊吃飯,時間不等人,即是是這會在勞累一些,但對於秋後的豐收,這也是必須進行的一項勞作,這也是過去沒有機械化普及,和望天收的一種描述。

現在的種田,很多的時候已然不需要很多的勞動力,春天也是一個播種的季節,像棒奔霸的家鄉,大河北,很多地區都是種滿了冬小麥,春天的白地、不毛之地是很稀少的,這些很少面積的土地,在春天來到之後,村民也會忙碌起來,這些面積很小機械很難開進去的土地,還是需要人力去播種的,穀子、棉花、高粱、春玉米、紅薯、油葵在這個季節裡,都是可以進行播種的,雖然現在很少在出現家裡做飯地裡吃,但是春季的忙碌,還是依然存在的,對於九九八十一,你的農村老家都有什麼活計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看到這個題目,是不是認為是人過了九九八十一難,一切都太平了,還是說,人到了80歲以後都要入土為安了呢?其實你的理解都是不對的,今天梅花就來分享一下“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九九八十一”的意思就是說,每年的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那就是九數完了,也叫出九,而“家裡做飯地裡吃”,意思就告訴我們春天來了,農村人該忙了,開始春季梨地春種了,甚至忙得顧不得回家吃飯,只能在家裡做好帶到地裡吃,節省時間。原來就是告訴我們出九了,勤勞的人們開始忙春種了。

其實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了兒時,那時地還是集體的,媽媽上山幹活,經常中午不回來,生產隊上到晌午了就會派兩個人回家挨家挨戶收飯送回地裡去,那時候條件不是很好,有啥拿就不錯了,但是我們隊上有幾家人很讓人羨慕,人家家裡有婆婆在家,湯湯水水、飯飯菜菜一樣不少,而像我們家爸爸在外上班,只能我放學回來熱點餅子,再給切快鹹菜,就這樣,每到放假我還爭著也去隊裡幹活,為的是中午不用回來,可以在山上吃飯,而且可以滿地瘋跑。



如今地都是分到個人家裡了,而且春種秋收都是機械化了,很少再看到滿山遍野幹話的了,更不用說去送飯了,都一早一晚把莊稼活就幹完了,其他時間按班按點上班就行了。“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只成為過去了。


山村梅花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俗語是民間百姓根據生產生活實際情況進行的歸納總結,在民間口口相傳,有很多是關於農業生產方面的農諺,雖然用詞精簡,但是代表的意思很多。體現了節氣與農時之間的對應關係。

這裡的九九說的是數九,數九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起源的本意是人們希望通過計時來度過寒冷的冬天,所以從冬至開始,沒九天為一個九,到了九九的時候,就是寒盡春來的日子。數九不僅用於計日,同時也為農業做出了重要指導。

九九八十一,是說過了冬至後的八十一天,氣溫開始上升,所以一般在黃河流域的農民開始了緊張的農忙生活,一般九九天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前後幾天,所以正是人們開始耕種的時節,所以九九歌中說道:“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家裡做飯地裡吃,是說在以前的年代,家家戶戶忙於耕種,生怕會出現“人誤地一春,地誤人一年”的現象,又因為以前人們的交通不發達,常常上地需要步行,由於耕種的土地離家比較遠,為了節省時間,常常會在家裡做飯,然後在拿到地裡去吃,生怕因為回家走路而耽誤了時間。

其實,這句話也適用現在的農村,雖然現在農村的交通方便了,但是很多農民還延續著古老的傳統,在我們當地到了水稻插秧或收割的季節,農民常常會為了趕農活,直接帶上做好的飯在地裡吃。其實,就是為了節省時間。類似的俗語還有“九九八十一,親家有話田裡說”,說的就是,到了農忙時節,即使是比較尊貴的親家,也沒時間招待,有事也只能去田裡交流。

農村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歡迎大家留言,你們那裡還有這種風俗麼?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九九八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和我們這裡的語諺語差不多,九九八一,粧稼老漢把田耕,就是數九已過好久了,氣溫升高,正是安排農桑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