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管理的核心是什麼,領導的核心又是什麼?

我不帥你去報警


這是我的一篇舊文,回答您的問題。

題目:管5萬人和管5個人的企業一樣嗎?深度解析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汨羅江上一葉舟

3月11日 ·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導言

馮侖說過一個頗為好玩的現象:滿街都是管理書籍,卻到處都有破產企業;滿書店都是愛情教程,可滿大街都是不幸婚史。管理和愛情一樣,都清楚又都不清楚;都有道理又都沒道理。

職場管理的痛點

員工沒有按時完成工作,目標結果不理想,身在公司,心在外。

團隊沒有共生意識,勾心鬥角,惡性競爭,態度差、效率差,業績差,無法達到管理者的期望值;

領導者從世界500強找來高管也解決不了問題,反而留下一個爛攤子還得自己去收拾;

買了一大堆管理的書籍,聽了不少專家學者的講座,對各種管理金句和華麗的辭藻也如數家珍,可是組織管理的難題依然沒有解決幾個。

管理者往往陷入了這樣一個怪圈:

越管,問題越多:

越管,事情越雜;

越管,人心越散。

導致自己成為了管理的囚徒,被迫去應對對各種不可預料的難題,還要深陷日常運作的瑣事中,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情緒總是在低落與暴躁中鐘擺,身心疲憊……

問題的癥結在哪?

關鍵就在於管理者把“管理”二字看得太簡單了,不清晰它到底是什麼?管理者需要改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使用過時的導航系統無法帶領你探索新的世界,你只有在混沌中建構起新秩序,才能成為一個有領導力的管理者。

什麼管理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 ,人們從工作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報酬,轉為更加關注自我內在世界的追求,管理的定義也不斷隨之升級,不再是把人僅僅當做一種“機械化”的生產工具來操作。管理的定義大致分為三大進程:工業化→人性化→信仰化。

第1階段,工業化定義:管理是所有的人類組織(不論是家庭、企業或政府)都有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由五項要素組成: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科學管理原理》

☆不少管理者骨子裡還是處於這個階段,管理方式簡單、粗暴,缺少人性化的成分。

第2階段,人性化定義: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裡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多數管理者的共識,但多流於表面的形式,沒有生髮在骨子裡。

第3階段,信仰化定義:管理,管是管人、管文化,理是理制度、理模式。我的職責就是把人給管好。管理人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就是用文化去管理。——《未來已來》

☆只有極少數管理者能做到這個定義上的管理。

管理的定義看似很簡單,實操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管理難,好比火中取栗子,沒點看家本領,真不行!

為什麼管理這麼難?

“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莊子》

管5萬人的企業和管5個人的企業一樣嗎?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在管人管心。可是人心好管嗎?管理難表現為兩個方面:

1、管理難,難在挑戰人性!

★管理有多難,其背後的人心就有多複雜。

且不說人心在生活、家庭中的複雜性,單就工作而言,人心就已經夠複雜了。每個人都是由兩個人構成的,人格面具兩面性。在企業中建立的“職場人設”都不是最真實的自己;甚至久而久之,偏離了原本最真實的那一面。

借用新柏拉圖主義之父普羅提諾的一句話來說:“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人性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說一套做一套,欺上瞞下,畏強凌弱;即強大又虛弱,既卑瑣又崇高,既自傲又自卑,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視而不見……區別只是每一個人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一個人的人性尚且如此,何況是去捏合一群人的人性!更何況還要去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人性。因此管理難,難在挑戰人性!這是幾千年來,管理一直存在的問題:管理有多難,其背後的人心就有多複雜。

2、管理難,難在自身人心!

★管理難,罪魁禍首是管理者自己。

比如,一箇中層管理者不行,人不行,領導者換人,領導者為什麼換人,說穿了還是領導者自身的問題——識人不準、用人不當,導致無效管理。

《論語》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文子》說: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佛法也是如此,最忌諱的心外求法,向內求,一切圓滿;向外求,永得不……

所以管理難,首先是審視自己的問題,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急於把責任推脫給下屬。管理者“自知者明”,才能“知人者智”與“知人者不智”,才能做到有效管理。

因此,解決管理難的突破口就在於管理者能自知!

如何破解管理者的自知困境?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大學》

抓住本質,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據說,愛因斯坦被問到什麼對《發展論》最有幫助時,他的回答是: “弄清如何思考問題! 抓住問題的本質就成功了一半……”(據說,真實與否不重要,重要是回答的邏輯是對的。)

也就是說,問題,先有思考,後有本質。由此,管理的本質存在兩個屬性:

第一性本質——我為什麼而存在

第二性本質——釋放人性的本質

管理者想要破解管理的難題,必須手握兩把手術刀:第一把刀,剖析自己;第二把刀是剖析人性。

1、管理第一性本質:明心見性,我為什麼而存在

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大學》

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人幾乎能克服一切問題(尼采)。當管理者擁有了閱讀世界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卓越的指揮家,去創立一個贊新的世界;當你漫步在城市街道的人群裡,你感受到這個世界需要你做點什麼的時候,你便擁有了自己和整個世界。你要與它建立怎樣的親密關係呢?

在“天堂和地獄”一線之隔。心生萬念,很多事往往只在管理者的一念之差,謬之千里。良知沒處,萬法難度(王陽明)。

例如,滴滴從大眾嬌寵,到接連二三捲入轟動全國的惡性事件中,一個獨角獸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就跌下神壇。管理者在輿論的重壓下才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缺乏敬畏之心,好勝心蓋過了初心。隨後,滴滴順風車業務被砍,業績大幅度萎縮,開始裁員……

而成立二十幾年的老乾媽,創始人陶碧華女士,大字不識幾個,公司堅持不上市,產品物美價廉,年年給員工分紅,硬生生把草根品牌從江湖術士的格調升級到了廟堂之上,成國民品牌,遠銷海外,成了交稅數億的全民女神。

因此,管理管人管心,第一性本質就是管理者思考我為什麼而存在,明心見性。

因為心性大於一切!

管理者的情懷與智力、看書多少沒有必然產出比的聯繫。參照馬雲的學歷水平,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管理者比馬雲的智力更聰明,卻無法企及他高度的原因。

如《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定心定性定江山。也就是馬雲說的:“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麼。”

馬雲

這點他給了管理者很好的啟示。見微知著,舉個小例子來說,阿里剛創建時,公司只有四、五百人,任何人加入公司,馬雲都要親自面試,包括前臺接待、公司的保安,而且常常為了面試一個員工花費大半天的時間。

有一次,一個非常有才華和管理能力的應聘者,面試完畢,馬雲問道:“如果您來我公司任職,那上一家公司的客戶怎麼辦?”這個職場人士馬上回答:“我會把我所有上家公司的客戶,都轉到阿里巴巴來。”

結果,馬雲放棄了這個人才。這是一種選擇的智慧,他很清楚,這個人一旦離開阿里,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帶走所有的客戶,給企業未來的發展埋下禍根。但多數管理者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出明智的決策,畢竟眼前的利益大於一切。

可見“管理難”,難在管理者自身的“定心定性定江山”。心有所向,方能致遠!見天見地,最後見證的都是自己的心性。

所以你會發現,那些頂級的管理者,比如稻盛和夫追求佛法;馬雲曾三顧茅廬,請教他管理之道,最後有了他自己追求的道法;喬布斯信仰禪宗佛教等等。但無一例外,他們追求某種信仰,更高的智慧,為了明心見性,而後養性修身、最後知行合一。

★管理第一性本質的解決策略:

1、順乎良知:不斷探索自己為什麼而存在?

2、恪守原則:自己有什麼、要什麼、放棄什麼。

2、管理第二性本質:順乎人性,釋放人性的本質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管理者越關注自己,越會迷失方向。 我與世界不是對沖的,而是融合的。從我為什麼而存在迴歸到眾人,管理者與組織鏈接在一起,讓他人更有“意義”才能使混亂的局面得以產生新的秩序。

稻盛和夫認為,管理的本質是通曉人性的本質;

任正非說,管理說到底就是管人性,管人性說到底就是管慾望;

馬雲的管理之道:使命、願景、價值觀;

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的本質在於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

雖然這些偉大管理者、管理學大師對管理本質的定義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都聚焦在把握人性的問題上。看起來很簡單,可是有一種痛苦叫“你學不會”。即使你把所有的書籍、方法和案例全部研讀一邊,你也無法複製他們的成功。就如印度哲學家奧修說的:“知識是他人經驗的積累,智慧是自己經驗的積累。”

但這些本質定義的背後,一定源於人性某種共性思考,清楚這種共性,也就找到了人性真正的本質,管理者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去指導自己的管理方向。

人性的真正本質是什麼?

千古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七宗罪裡的人性——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佛教裡的人性——貪嗔痴慢疑,等等。

如果管理者陷入到人性之惡的對抗中,那麼人性的惡永遠都會在作怪。人性的惡就擺在那,誰也無法徹底消除它,管理者最佳的方式就是迴歸到彼得•德魯克認為的“管理的本質”在於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

★那麼這種善意是什麼呢?

自由,是人性的第一要素,人都渴望獲得更多的解放天性;

心智,人都渴望發揮自己的潛能空間;

創造,人都渴望做出自己的成就;

和愛,人都希望自己能幫助到弱者。

任何一個善意的釋放,都離不開它的存在!自由→心智→創造→愛,這是人性本體結構中的四個要素,是人性本真追求的狀態,這才是人性真正的本質,破解人心之惡的唯一密碼。

釋放它,可以讓人之生存特性:理性>非理性;可能性>事實性;希望>憂慮;責任>無力;社會>個人,讓人性光輝擠壓人性弱點的生存空間。

如果組織有共同的目標,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存在,但不給予員工充分的自主權(自由),不提升他們能力(心智),那麼他們對工作(創造)也就沒有了激情,更別提對組織有多大的感情(愛)了。

李雲龍

例如,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看似“魯莽”,但人物性格本真(自由、心智、創造和愛),這就決定了他整個軍隊的魂,士兵擁有了個性發揮的自由、英勇無畏的心智、逢敵亮劍的創造和保家衛國愛,成就了個體,也成就部隊。

從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與重播次數來看,反映了大眾對那種“亮劍式”人性釋放的渴望,這就是人性本質的賦能力,反之則不然。

因此,管理管人管心,第二性本質就是釋放人性的自由、心智、創造和愛。

★管理的解決策略:

1、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心性去影響一群人,讓一群人去影響更大的一群人。

2、設定環境:根據自身企業的狀況,設定能釋放員工自由、心智、創造,和愛的工作環境、機制等等。

簡而言之,“明性見性,釋放人性”,管理者才能實現高效卓越的管理,破解馮侖所說的“管理都有道理又都有沒道理”的怪圈。稻盛和夫之所以被奉為經營之神,是因為他通曉自己為什麼而存在,也通曉他人的人性,才能把不同領域的兩個企業京瓷和日航帶到世界500強的行列。

最後說一句,一個管理者小成、或中成、或大成,終成於道;而道取決於他內心的世界裡裝滿多少心性良知與人性本真的養分。

延展閱讀

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提升心性,磨鍊靈魂。管理企業和管理人生、管理工作是一樣的。現在的大多數人都忽視了心靈的重要性,對於“修心”漠不關心。人們往往忽略了,要在人生中、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果,人的思維方式、人的心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愛、真誠以及和諧之心中所產生的思想,才是引導人們走向成功的基礎。


汨羅江上一葉舟


先說結論:

管理的核心是管責任!強調的是把事做正確!

領導的核心是領方向!強調的是做正確的事!


為什麼說管理的核心是管責任?

很多人一說管理,就認為管理就是管人,這是非常膚淺的說法。

管理學的奠基人彼得•德魯克在其經典著作《管理的實踐》一書中就講過,管理層的職責包括: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包括自我管理及管理企業的社會責任。

所以,我們看彼得•德魯克講管理學,講來講去就是講管理企業的責任、管理團隊的責任、管理對客戶的責任,都是在反覆強調"責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所以,責任,才是整個管理的核心。

通過責任去管理事,也通過責任去管理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最難管理的,因為人是有慾望的,而且是多變的,而且人心隔肚皮,管得了人,也管不了心。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管理得累?就是因為他們把焦點放在管人上,或者是放在管人的權力和快感上,這是做不好管理的根源。

但是,如果把管理的核心聚焦在管理責任上,那麼就等於管住了事和人的關鍵,就像卡住了牛鼻子,事的責任是什麼?人的責任是什麼?把這些責任關係理清楚了,人和事就都順了。

為什麼有些企業組織管理一團糟?根本一點,不就是責權利不清晰造成的嗎?

——————————

為什麼說領導的核心是領方向?

彼得•德魯克說:管理最大的失敗,就是以最高效率做最沒用的事!

也就是說做事就一定要做在正確的方向上,一個人也許很會爬牆,但他卻常常搭錯了梯子爬錯了牆,這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作為領導者最大的責任一定是站高望遠,要為團隊指出正確的方向,這也是領導的核心!

作為領導者有很多職責,比如打造團隊,確立機制,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制訂目標,提出願景…但是,最最核心的是提出願景的能力!

願景就是團隊要去的方向和追求,也是激勵團隊動力最強大的動力源。望梅止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屬於經典的領導者的願景語言。

所以,領導的核心是通過願景的方向去激勵人、引領人!


最後總結一點,未來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和自己的領導者,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領導,這是個人最大的自由,也是最大的自我負責。

一個真正睿智的管理者,要懂得將管理和領導的方向,引導到自我管理和自我領導,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管理,也不會喜歡被別人領導——除了他自己,以及他自己的方向選擇!


何諝雄

橄欖領導力®中心

2019年4月23日

廣州



橄欖領導力


領導者和管理者的本質區別在於:領導者注重讓他的部下跟隨他,而管理者則是通過設定規則要求員工遵守,前者的核心在於做正確的事,而後者的核心是正確地做事。



當今,組織中應當有領導者,也應該有管理者,二者應該共存,因為管理有計劃、條理和科學的一面,正好與領導力對人主觀能動性的激發方面形成互補,因此,員工既有了做事的依據又有了內在的激情和動力把事情做好。另外,從組織層級的角度考慮,領導者通常是高層決策者,而管理者是中層及以下的決策執行者。



山東思脈特奇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SMCTS)認為 組織不缺少好的管理者,但是缺乏領導者和未來的領導接班人計劃。據Canwell, Geller & Stockton(2015) 的研究表明:53%的千禧代員工(生於1980-1999年)都有意願成為他所在單位未來的領導;然而,大多數組織卻缺乏培養未來接班人的計劃,這對組織的發展是顯然不利的;此實證研究表明一個組織在領導接班人計劃方面投資是其它組織1.5-2倍的,能實現是其它組織2-3倍的投資回報。



總而言之,SMCTS認為 領導的核心在於啟發和激勵員工去工作,要達到這個效果,領導者應以身作則、起榜樣帶頭作用,傳遞相應的組織文化價值,採取適合的領導力風格;相對比而言,管理者是要求員工為他工作,按照步驟開展行動,以實施領導者的決策。難麼,如果管理者能融入領導力的一些優點,不失為一個實用、有效的管理方法。

更多關於領導力和組織文化方面的解決方案,歡迎關注頭條號【SMCTS戰略管理和技術】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在下面的討論區留言,我們會盡快回復。


SMCTS戰略管理和技術


改革開放40年,引進的管理模式,書籍,方法多如牛毛,而且還在繼續瘋狂的擴展,中國管理理論和實踐的脫節愈演愈烈,隨便打開個新老媒體大珈們聲嘶力竭款款而談,理論一套一套的,引進這些管理的人賺到了錢,到實踐當中真正使用者則為此買單。可謂,滿街的管理書,滿街的大伽,企業倒閉一片片!

本人職業經理人27年,應該是首批職業經理人,做到上市公司副總裁。首批接觸國外管理模式的,多年來使用了各種所謂的現代企業管理,摸著良心說話,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因為引進管理賺了錢,還是本人能力決策好賺了錢,比如,一個虧損要倒閉的企業你去搞什麼現代企業管理,這模式那模式的,可能還沒有用上你的管理理論就已經垮了,加快了倒閉!比比皆是!管理不是救命稻草!

我自己的經驗,多年成功的經驗,管理模式,方法,理論,規章制度,各種考核等等,等等,都忽視了人!離開了人什麼管理都是忽悠,看看我們的管理吧?每天把人捆在流程、制度、考核裡,這些是個皮而已,肉是人心!

你可以沒有任何管理大道理,你只要有人心就會成功一半,改革開放前十年,我們的家族企業有什麼現代企業管理,就是一夥心在一起的家族搞起企業的。很多人會說企業做大了就會要什麼現代企業管理?那麼為什麼很多做大的企業用了現代企業管理反而垮了呢!

管理不是萬能的,沒有管理不行,可是沒有人心是萬萬不行的。

管理的核心不是“管”,而是“心”!我用這個理論很成功,業績很好!

領導的核心是什麼?這個很簡單,決策,團隊,人心!有了合理的決策,有了團隊,有了人心你就會和馬雲一樣,你看馬雲的成功以上三點一樣不少,可我沒看見馬雲談了多少這管理那理論的。


決策與管理


職場菜鳥前來回答!

我覺得管理的核心是人

領導的核心依然是人

先說管理方面

偉人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創造科學技術的就是人!

所以,如何提高生產力?

提高科學技術!

如何提高科學技術?

提高人的科學素養,知識水平……

如何提高人的科學素養和知識水平?

通過督導,激勵,監督,考核,培訓,打雞血……

以上都為管理手段

而所有的手段運用於哪裡?

運用於人!

所以,任何的管理手段,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激發人的潛力和能力,來創造更多的生產力!

管理服務於人

人運用於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創造生產力

同樣,領導的核心依然是人!

作為一個管理者

管理者的各項手段都是要運用於人的身上

當然

管理人是管理

管理機器也是管理

管理時間也是管理

管理金錢還是管理

但是,中間必要的紐帶,還是人!

機器,金錢,時間是客觀存在的

機器只有開動起來才能生產

金錢只有流動起來才能創造價值

時間只有規劃好了才能提升效益

而所有這些的執行者是誰?是人!

所以,管理的終極目標是驅動人去執行具體的事物

從而打成某種目的!

我們喊的最為簡單粗暴的口號:以人為本!

很多人天天喊,天天叫

但是終究是很多做不到以人為本!

管理者是人!

領導也是人!

這麼明顯的答案擺在這裡!

流氓的哲學永遠是簡單粗暴的:

管理和領導都是人

難道核心還能變成其他的?

你能告訴我他們的核心不是人是什麼?




職場大熊貓


管理的核心是建好了制度用好了人。領導的核心是帶好班子抓好團隊建設,發揮好各個部門的作用,在企業上上下下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手機用戶64755238167


管理的核心是企業利益,所有的制度都要圍繞企業利益這個前提去制定,這也是評價所有制度的一個重要標準!

領導的核心是道德品質,其次為領導能力!所謂領導不是老闆任命極為領導,下屬不服堵著氣工作,早晚是隱患,更談不到企業利益了!



呵呵公


管理的核心是制定和執行合理的流程和規則

領導的核心是合理分權分責分利


木公言吾2019


政治的核心是管理

管理的核心是分配利益

領導的核心任務是制定方案,確保利益分配合理公正,既能有效調動大家德積極性,同時又能兼顧公平,讓團隊具有持久生命力!



逸天宇82183002


管理的核心,是責任管理,是讓正確的人去承擔正確的責任。

而對於一個管理者而言,創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使人在環境裡發生改變,是管理者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