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复旦陈果,“耄耋”读错,大家怎么看待的?

快乐的窝瓜toby


素以知识渊博、口若悬河见长,且日益走红于网络的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因在课堂上将“ 耄耋之年”读成“毛至之年”,引发了网民的纷争与热议。



也许有人颇不以为然,不就是读错区区一两个汉字,何必太较真、太当一回事儿,抓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呢?

其实,名校/名导/名博/名师将汉字读错,时常上诸报端,激起公众争鸣讨论,绝非一个可以忽略的“鸡毛蒜皮”小事情!因为它折射出的是高校/教师对学术的态度端正问题;大学/教授的知识“含金量”问题。

古圣先贤曾有“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说法与讲究。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堪称“学富五车”的复旦大学博士兼教授陈果在课堂上将“耄耋”二字读错(读成“mao zhi”),犹如前北大校长在校庆典礼上将“鸿鹄”读错(读成“hong hao”)一样,令人大失所望,不可思议,甚至无法原谅。



古往今来,象“四大名著”等经典能流传百世、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能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其作者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对后人(学生)负责的历史责任感、有一种让人崇敬的治学严谨之美德。

而唐代诗人贾岛精益求精的“推敲”典故、诗圣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严谨治学佳话,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唏嘘感叹。

相比而言,我们今天的一些学者/教授/导师该不该为此汗颜和反思呢?


霍小姐的八卦炉


对于"耄耋"二字我有很深印象,以前并不认识,更不解其意,只到有一次因本村一老人去逝,记得当时我在帐桌上上帐,边上有一老先了生在帮写挽联。闲余时我看了他的书,看到此二字,想起之前看到不认识,便请教老先生。当时老先生叼起我给他的香烟,慢慢的说:不只你一人不认识。这两个字读作"mao.die",耄是指一个人的年龄段,耋也是一个人的年龄段。二字联起来表示人的年龄很大的意思。也不知道老先生讲的对不对,反正这些年至少我是这样读的,也是这样理解的。 至于陈果,陈教授读错我想并不奇怪。毕竟人非圣贤,只是读错的人身份有所不同,若是象我们这些老百姓读错的话,最多是一句临时的笑话。没有人去计较,也没时间去计较。更何况每个人都有"幼时不识月〃的经历。要是和那些整天花言巧语的人,道貌岸然的人。居庙堂之高不忧其民,处江湖之远不忧其君的人作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想陈果教授要到"耄耋"之年的话,没有人能比她更了解耄耋之意,也没有人能比她更理解当年"耄耋"二字给她带来的苦与乐。 谢谢


清风度竹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在几年前,就将自己讲课的小视频传到网上,也成了"网红老师",如今把"耄耋"二字读错,我认为有情可愿,我们不能对一个人读错两个字,就进行挖苦、指责和人身攻击。毕竟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偏僻字也时有出现,谁能保证都能将这些字认识呢?

陈果教授,当发现把字读错了时,内心也会自责,毕竟自己也是有影响力的人物,只要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错误,相信大家还是会支持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记得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是一位代课老师,我们读小学三年级时,在教我们认字过程中,也经常读错字。印象深刻的就是把拖拉机错误地读成SI拉机,并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都是这样教的我们,到现在为止,我看到拖拉机,潜意识里还会念成"死拉机",有一次在马路上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看见拖拉机过路,我说这个是……,差点儿说成"死拉机",我忍不住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还有一次,老师在教育我们,不要私自下河堰洗澡时,说到"溺水事件",他一直说的"弱水事件",虽然我们懂得起是什么意思,但不好当面指出老师的错误,就把新华字典翻到有"溺"字注音和解释的页面,放在了老师的办公桌上,老师知道错误后,并表扬了我们,做得好。

前几年,遇到原来小学的语文老师,把没有完成学业的"肄业生",一直说成是"肆业生",由于他的年龄偏大,我们也不好当面指出,只是在重复着他说的话,给予纠正。


Lance课堂


陈果教授仿佛正在验证现时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陈果的“毛至之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大校长的“洪浩之至”来。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大学的名称在国人的心目中那是如雷贯耳的。一个是声名鹊起的名教授、一个是“德高望重”的校长,竟然张口就读错,比当年韩复渠主席闹得笑话还厉害。韩主席是个大粗人,人们不过笑笑了事,而且很多故事也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两位德高望重的大教授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真的让人大跌眼镜。

这样的错误并不是特例,我记得当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的是“不亦说(yue)乎?\

爱河北人


在大众心目中,教授,博士就知该比别人知道的多,无论什么专业!这种主观印象无可厚非,我直到大学毕业前也有这种想法。后来我的室友开始读研,读博,他们除了在自己的专业上很精通以外,其他的和我们没啥区别,所以不要太强人所难!读错了下次注意改了就得了,不是什么大事~就这两个字,你去任何一所大学找一堆博士来,让他写出来,我猜测能有一半写不对,难道他们就该被批评么,我觉得没必要~


晓晓德running


我觉得无所谓,大家一笑了之就是了。

我相信这是瞬间蒙住了,不见得不认识。因为耄耋这两字,我都认识,陈果不可能不认识,但是读错了也要承认,不要解释,错了就错了,无所谓。

我知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九十为耋,放在一起,八九十岁为耄耋老人。

有时候,我们的思维是会短路的,我经常和同事开玩笑,三点水+来字读什么?涞源的涞,经过这个误导和暗示,接下来问,三点水+个去字,读什么?十有八九会读错,其实是办法的法。

人无完人,名人只是有名,也不是完人,说实话这个复旦陈果,她的名头很响,但我却没有完整的听她讲过一次,但耄耋的错字,短视频,我看传播的很广,我也看了,觉得无所谓,谁没读过错字,正常。

再有就是我们的网络一直就是望远镜和显微镜下的世界,所以对于名人被盯也是可以理解的,你想要出名,就要承担这个结果。

所以建议陈果,直接道歉一下就可以了,然后该干啥就干啥,别被干扰,向前看,向前走。


韩东言


复旦大学美女教授因读错字而被搜一成“网红”,被贻笑大方。

读错字是凡人常有的事,但是作为教授要上台讲课,应该在上课前把所有生辟字和-咬不准的字都查字典搞清楚,这样上课就不会闹笑话了。

此事说明这位教授工作粗枝大叶,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偏偏做不好,让学生弄在网上“人肉”了。敬请该教授自我检讨。



辽海醉仙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从2010年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特别是最近两年,更是被人们奉为“网红老师”,她的小视频,多是讲课的片段,在网上广泛流传。曾出版《好的孤独》《好的爱情》等代表作,也曾做客中央1台《开讲啦》,特别是网络的传播,被人们所熟知。

小徐老师曾听过陈果几段视频,可以说非常适合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和心态,无论是爱情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对精神世界的解读等,可谓每一句话都是源于现实,又远远高于现实的心灵鸡汤。

如果小徐老师再年轻二十岁,相信我也是她的忠实粉丝,一定也会将她的课和书奉为人生的指引,向更加神圣的精神殿堂迈进,然而现在的我从毕业到工作,再到结婚生子,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经历了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激烈碰撞,终于找到了扎根于现实的内心的平和。也终于明白了任何没有和现实世界相契合的心灵鸡汤都是虚幻的,没有说服力的。所以,小徐老师现在已经过了靠心灵鸡汤激动人心的年纪。所以也就不会成为陈果教授的追捧者。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博士,她对人们一些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困惑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对年轻人的精神和心灵层面的追求以及与现实碰撞造成的困惑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果陈教授讲课不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相信也不会受到如此多的人的追捧。

就是这样一位声名鹊起的受尽众人追捧的教授,却因为把“耄耋”读成了“毛至”,一时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接受不了,一个复旦名校的教授却读不对大家都认识的一个词。因为“耄耋”虽然生僻,但是却是每个受到正统教育的中国学生,在中学和高中都一遍又一遍强化记忆过的词。

虽然,中国汉字有很多易读错字音的字,比如“莘莘学子”“曝光”“炽热”“伎俩”“巨擘”等等,这些词经常被大多数人读错,但是“耄耋”的出错率远远小于这些词,因此,人们接受不了一个连中学生文化的人都能读对的一个词,复旦大学的网红教授却读错了,这让人不得不让人质疑其治学的严谨和真实的文化底蕴。如果陈果是接受的是正统义务教育,那么只能说,她在中学时学得可能并不扎实,因此人们一时也接受不了这种中学基础知识都学得不扎实的人是怎样成为受人追捧的大博士教授的。

其实,做老师,做文化人,或者做名人真得很累,累就累在常人能犯的错误,这些人不能犯,常人不经常犯的错误你更不能犯。例如去年月份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校庆上讲话时,将“鸿鹄”二字读错,当时也引起人们的广泛质疑,后来校长很诚恳地写了一封信,一方面道歉,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出错的原因,但是校长将自己的读错字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早年上学的那个年代文化的缺失人们却并不买账。

但小徐老师却能理解,因为我作为老师再教学生知识时,才发现自己有很多深信不疑的字的写法和读法却是错的,因为我作学生时,老师一教就教错了,就这样一错几十年才被发现。

所以说“人无完人”,没有人不会出错,相信陈果教授也会为自己的这次读错字而出来澄清一下,但无论我们对她的澄清满不满意,我都想说我们评价一个人,不应该纠结于这个人的细枝末节,更不能因某个人的地位和高度而求全责备,以偏概全。


指尖教育帝国


耄耋之年是指八十岁,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耳顺之年指六十岁,知天命之年是指五十岁,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弱冠之年是指二十岁!这在70/80年前外省中小城市里,上过高小初中的人都知道这些文化基础知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如果中国的大学文科教授都是这个水平,那中国的语文教育堪忧!五四运动虽然大力批判中国古代封建科举文化!但是能从乡镇一路考到京城,他们太不容易啦!九场大比,八场小比,再加京贡与殿试!可有些人皓首穷经,连举人也没考上!如曾国藩之父曾麟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外加医卜星相!还有汉魏隋唐两宋诗词歌赋,全都得融汇贯通了若指掌!殿试时帖问明经与策论,需要考问你对当时国家与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的看法与意见!这学问是活的而不是死的!而现在的某些所谓砖家叫兽,他们穿越到古代,恐怕连秀才也考不上!不对?穿越到从乾隆到慈禧的土豪劣绅之家,花钱买个贡生候补道,也是可能的!


被动专家


陈果作为一个教授,耄耋会读错?谁信。

这大概是陈果一次行为艺术,像她这样古灵精怪的才女,真会做出这样貌似不靠谱的事情。发视频者或不知情,更大可能是助推,是陈果的合作者。

看视频可以看到,她在说耄耋二字时,似乎故意一下身体前倾,特别加了重音,目的恐怕是:

1.测试课堂里蜂拥而至的学生,有几个在认真听讲,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课火了来赶时髦。

2.测试听出自己读错了这两个字的学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指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名气和地位,用为尊者讳的态度听之任之。

3.测试如果这个教授读错字的事情传到网上,网友们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一个以正能量面貌走红网络的优秀才女。

这个应该是陈果读错耄耋二字的设计。一家之言,权作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