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改了一個名,癩蛇變蟒龍!

清朝嘉慶十六年(1811年,十月十一日),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二十四都(今屬雙峰縣荷葉鎮)添子坪白玉堂曾氏老屋,隨著數聲響亮啼哭,一個男嬰出生了,高高興興的家人給他取名子城,外祖父聞訊賜名寬一。

子城五歲時患麻疹,生了一身牛皮癬,很像一條癩蛇。後來發作時,奇癢無比。三角眼是他標誌性特徵,據麻衣相書解讀,三角眼對人的內心具有極強的洞察)。

曾子城七八歲時開始讀書,父親曾麟書教他讀三字經,作對聯。有次田間勞作後,父親出:狗尾草子城好久才對出:鳳冠花。


年紀稍大點,子城很頑皮,捕魚,捉蛇,放牛扯草,這跟普通農家孩子沒有區別。有一次,在中沙鎮外婆家跟表哥們在井邊耍水,不小心被擠到井裡,嚇得他母親江氏大喊:你掉到井裡會浸死的。浸死就是淹死的意思。浸死跟進士在湘鄉土音是一樣的。想不到日後,曾子城真會中進士的。


十多歲,曾子城在家中排行老二,兄弟中排老大,自然承擔家庭壓力,炎炎烈日下插田扮禾。跟舅舅學開竹破篾,織篾貨到蔣字鎮趕場賣,補貼家用。鎮上一個鐵嘴師傅給他看相坦言:汝滿臉凶氣,死氣,將來不死洞房即死於刀槍。氣得子城抽身而走,硬沒給看相錢。後來他的幕僚王闓運曾嘆曰:吾嘗怪其相,當刑死,而競候相。意思是我看你面相奇特,三角眼,張爪亂須,一副死刑相,想不到位極人臣。


改了一個名,癩蛇變蟒龍!


少年時期的曾國藩也就是一普通人,中等資質。坊間傳聞,有天晚上曾國藩在背文章,搖頭晃腦的,連讀好幾次都背不下來,誰知家中巳進賊,他在窗外等得不耐煩了忍不住叫道:“這等水平,還讀麼子書?”將文章背誦完,揚長而去,曾內生愧疚,小偷過耳不忘,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嗎?受此一激,更加刻苦發憤。

因為曾氏牛皮癬時常發作,母親為他尋醫問藥,找人算命。高人指點,曾氏五行缺水,漣濱二字恰好都有三點水。在農村窮人靠養豬,富人靠讀書才有出路。於是1831年冬天,家人送子城入漣濱書院讀書,曾子城迎來人生重要的轉折點,自己改名曰:滌生。取滌去汙穢,獲得新生之意。漣濱書院在當時屬縣裡數一數二的學校,名師濟濟,嚴格的教學制度,尤其是學校裡的數萬卷藏書樓,曾子城完全沉浸在書海之中,打開了一扇小小的智慧之窗。這一年多時間的學習,曾子城人生立志洗滌自我,如同癩蛇變身蟒龍,入水騰飛,這段歷練成為他邁出湘鄉,走向社會大舞

臺的第一步。在此期間先後結識羅澤南,王錱,劉蓉,李續賓。這為曾國藩日後振臂高呼組建湘軍,積累人脈,各路人馬齊聚曾字旗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漣濱書院刻苦求學經歷,讓曾國藩智慧小開了。二十三歲時,在陳氏宗祠讀書,不久縣試中末名秀才。次年,就讀長沙嶽麓書院,應科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積勢待發,只等一個合適的機會,世人必會為之一震。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更多精彩,請關注湘牛霸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