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为何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

邵金明


刘璋根本不是为了对付张鲁请刘备帮忙。张鲁自守之贼而已,那里有吞并蜀地之志。从公元194年—公元210年十,六年间,真想并蜀怎么不攻蜀。反倒是刘璋屡屡派军攻打张鲁。要说明刘璋为啥请刘备,得从刘璋的父亲说起。刘璋的父亲刘焉在公元18向汉灵帝请求到益州担任州牧(省长兼省军区司令)。一些益荆州官员,员迎刘焉入蜀,,进入蜀地稍稳后派张鲁、张修攻入汉中。刘焉让张鲁杀掉朝廷使者,闭关。于是他就躲在蜀地过自己皇帝般的日子,一边打压益州豪强。三国志:又讬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威刑。于是当初迎他入蜀的益州官员起兵攻打刘焉。三国志: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所以刘焉跟益州豪强有矛盾。但这不是他头痛的事了,因为公元194年他就挂了。益州豪强赵韪等人认为刘璋比较温仁于是推他做益州牧。



刘璋接任后张鲁不怎么听话,刘璋把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杀了。于是双方成死敌了。张鲁的母亲跟刘璋的父亲也是不干不净的。三国志: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

刘焉入蜀时亲朋好友故吏很多人追随他入蜀,刘焉还把三辅、南阳迁移到益州的百姓收壮丁为兵,号东州兵。就是东州集团?刘焉就是靠东州集团在益州维持统治。据英雄记: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就是刘璋太暗弱了东州集团老是欺负益州人,刘璋控制不了。益州人非常大意见。公元200年赵韪联合益州豪强起兵攻打刘璋,蜀郡、广汉、犍为纷纷响应。东州集团知道刘璋败了,他们也没好果子吃于是死保刘璋。刘璋成功平定了叛乱。



刘璋外有张鲁内有益州豪强,所以要找盟友。刘璋一开始找的是曹操。公元208年刘璋派张肃张松分别去见曹操,可是不受待见。三国志: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于是张松向刘璋建议联合刘备为援。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公元210年曹操准备征汉中张鲁,实际上是打马超。刘璋怕曹操攻下汉中后趁胜攻蜀。三国志: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锺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别驾从事蜀郡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强无敌於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忧之而未有计。

于是张松建议请刘备去打张鲁,汉中打下来就让刘备在汉中待着。有刘备挡住曹操,我们就高枕无忧。三国志: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当时很多人反对请刘备入蜀去打张鲁。黄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刘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刘璋都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他们说的那些事刘璋并非不知。张松的一句话坚定刘璋请刘备入蜀。三国志松复说璋曰: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刘备),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这是说东州集团庞羲、李异等人有造反之心。刘璋正是怕曹操拿张鲁在进攻蜀地,庞羲、李异他们在内造反。刘璋也发现了庞羲、李异等人要造反的动作。据三国志:巴西太守庞羲以天下扰乱,郡宜有武卫,颇招合部曲。有谗於璋,说羲欲叛者,璋阴疑之。羲闻,甚惧,将谋自守......羲知畿必不为己,厚陈谢於璋以致无咎。(庞羲要程畿征召兵,程拒绝了)

所以说刘璋是因为曹操要打汉中张鲁,害怕曹操拿下张鲁攻蜀。东州集团领袖庞羲等人有异志。再者益州豪强又见的真心支持自己,必竟他父亲杀了不少益州豪强。益州豪强又反叛了几次。这才下决请刘备入蜀去打下汉中,打下来就让刘备在汉中待着。对外挡住曹操,对内威摄诸将。

刘璋没想到的是刘备入蜀后待了差不多一年都没有去打张鲁,反而在蜀地广树恩德以收众心。


小鸿哥


刘璋很显然是没有军事才能的,他若是生活在太平盛世,还可以做个安稳天子,但是,偏偏他就生活在了乱世之中。

乱世之中,就是要征战,就是要打仗。

刘璋不想打仗,那他只能等着别人来打他。

本来刘璋拥有蜀郡,他的北方汉中的邻居就是张鲁。对于刘璋来说,他并不是不能灭掉张鲁。

在刘璋看来,灭了张鲁好像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

反倒是张鲁的存在,给他起了一个缓冲的作用。

因为汉中北边就是强大的曹魏了,有张鲁在,曹操就不可能越过张鲁,来偷袭刘璋了。所以,一定程度上,曹操要打刘璋,就必须要灭了张鲁。

正是因为张鲁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刘璋才不急于灭掉张鲁的。

但是,到了刘备占领了荆州之后。

这时候刘璋又打起了算盘,他觉得这个时候,可以除去张鲁了。毕竟张鲁太弱小了,靠张鲁抵御曹操,似乎不怎么靠的住。

反倒是刘备,最近的表现十分的英勇。

若是让刘备来占领汉中,那么,以后和曹操直接冲突的人就是刘备了。很显然但是有胆量和曹操一战的,也只有刘备了。

所以,正是因为刘璋打的这个算盘,他才想到了借刘备的力量,来消灭张鲁的。他本以为这是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灭掉张鲁,既不需要自己损兵折将,又不需要自己面对强大的曹操。

可是,令刘璋没有想到的是,刘备是一个无赖,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刘备被刘璋请来之后,反过来刘备就直接打刘璋了。

这一下刘璋就开始慌了,说实话,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刘备会出这一张牌,本来他觉得刘备也姓刘,他刘璋也行刘,几百年前,他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一个老祖宗。

所以,刘备肯定不会打他的。

但是,事情偏偏就出现了意外,再加上刘璋手下的人,感觉到了刘璋这个人无能。所以,他们就开始秘密联系刘备,让刘备偷袭刘璋了。

可以说那时候只要刘备偷袭刘璋,他就能把蜀郡给拿下来。

蜀郡如此的大,刘备早就对这里垂涎三尺了。送上门来的肥肉,哪里有不要之礼。

所以,刘备只好对刘璋下手了。

刘备打仗尽管不怎么样,但是,打刘璋还是绰绰有余的。刘璋一开始,看到刘备把成都给围了。他还是抵抗了几下的。

但是,最终刘璋知道自己是守不住成都的,所以,他就投降了刘备。刘备就这样既拿下了汉中,又拿下了蜀郡。

不得不说刘备才是高手呀,刘璋就是一个白痴,即是政治白痴,又是军事白痴。不过还好,在他打不过对手的时候,他还知道投降。

正是因为如此,蜀郡才没有遭受战火的侵袭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投降刘备的刘璋,算是给了蜀中的百姓一个安稳的天下。


汉史趣闻


刘璋请刘备来益州帮自己打张鲁,这的确是一招败笔,直接导致了刘璋的灭亡。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原因,在于刘璋心里的小算盘以及他的侥幸心理。

“暗弱”之主:刘璋表面在位,其实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刘焉有4个儿子,其中2个儿子死在长安,留在身边的只有三子刘瑁和四子刘璋,刘瑁有“狂疾”,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刘焉病死之后,益州官员赵韪等人上书朝廷,拥戴刘焉为继承人,朝廷于是下诏任命刘璋为新的益州牧。

刘璋生性软弱,才能和平衡各方势力的手段均不如他的父亲,继位之后任命赵韪为征束中郎将,所有的事情都听他的,由于派系不平衡,沈弥、娄发、甘宁等带兵的将领起事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

赵韪手握军权,刘璋让他防备刘表,但赵韪却秘密与刘表手下的官员联络,通过贿赂收买的方式与荆州官员们建立起关系,同时又秘密联合益州本地的大族,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赵韪聚众起兵,益州多地响应,幸得“东州军”拼死一战,叛军才被打败,赵韪逃到江洲,不久后被部下庞乐、李异的反攻,赵韪被杀。

益州经历了这些动荡,元气大伤,不仅如此,刘璋还与张鲁关系决裂,刘焉在位时张鲁一直是益州的联盟,不知何故,刘璋继位后杀了张鲁留在成都的母亲,双方成为仇敌。

虽然有父亲创立的基业,但刘璋在位时益州一直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他也没有能力结束这种状况,只能勉强维持,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他是益州“暗弱”的主人。

刘璋心中的小算盘:通过引入刘备势力来实现益州各派的“再平衡”

赵韪死后,另一位实力人物庞羲崛起,庞羲和赵韪都算是刘焉的“托孤重臣”,刘璋继位后担任巴西郡太守,为拉拢庞羲,刘璋还让自己的儿子刘循娶庞羲的女儿为妻,双方结成儿女亲家,但庞羲骄功自重,私下里扩充人马,也想起兵反叛,后被人劝阻。

刘璋的才能和谋略还不如父亲刘焉,只是由于生在豪门才在史册中留下了一笔,但在乱世争雄他注定是个失败者。当年还远在襄阳城外隆中小山村躬耕的诸葛亮,对刘璋治理下的益州都有着深刻的剖析,他说刘璋当益州牧“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机遇。

诸葛亮对刘璋的评价“暗弱”有两个意思:一是不明事理,二是软弱。如果说后者来自于与生具来的性格,那前者则说明刘璋的后来努力也不足,他的失败并不是起点不够高,也不是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而是努力不够。

当然,再“暗弱”的人也不希望成为别人的傀儡,刘璋也希望有所改变,为了打破益州的生态环境,刘璋觉得靠自己的能力还不行,必须引进外力,以此削弱地方实力派的力量。

“扶风帮”趁机钻营:利用刘璋的弱点来实现小集团的政治野心

刘璋的心理被别驾张松掌握,别驾相当于副州长,是个重要角色。张松也想改变现状,他觉得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于向又反复劝说刘璋,认为如果邀请刘备来益州,不仅可以才能增加益州的防卫力量,而且可以抢在曹操之前既可以打败张鲁、夺取汉中,抢在曹操之前拿下汉中,让曹操便不敢轻易窥视益州。

张松的建议打动了刘璋,他有些动心,此时法正、孟达等人也纷纷进言,赞同张松的观点。刘璋不知道的是,张松、法正、孟达等人是一伙的,其中法正、孟达等都是关中地区的扶风人,他们这伙人被称为益州的“扶风帮”。

“扶风帮”都比较有才能,但在益州属于外来户,没有什么资本,也不得势,官职都不高,他们很不满,希望“换个人来做做”,他们想引入刘备,目的是让刘备取代刘璋,以实现个个政治上的野心。

刘璋没有看到这一点,他决心请刘备来益州,于是派人去荆州联络,张松推荐法正前往,为了不引起刘璋的疑心,法正还假模假样地推辞了一番,装出“不得已而往”的样子,之后受命出使。


南门太守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 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军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地盘进攻汉中张鲁。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都怀疑曹操是想要假途灭虢,灭张鲁是假,吞并凉州是真。于是凉州军阀齐集于关中,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

当曹操与关西军会战于关中时,身处成都的刘璋被吓得一身冷汗,他认为曹操灭掉马超和张鲁后,下一个倒霉的肯定就是自己。于是他就想到了驱虎吞狼之计,邀请一位强有力的盟友来帮助自己。但是这位盟友又不能太强,否则会吃掉他。刘璋正在左思右想之时,张松向刘璋建议,不如邀请荆州刘备来帮助我们吧?刘璋想了想,就刘备了!因此这一年的第二件大事便是——刘备入川。

那么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川呢?这还要从刘璋的发家史开始说起。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益州也受了影响。后来朝廷派校尉贾龙率兵平叛,才稳定了益州。之后不就,刘焉以益州牧的身份进入益州,企图割据巴蜀,谋求自立。但是他要搞割据,首先就要征服益州当地的地方豪强才行。于是刘焉杀掉了不少益州豪强,后来又杀掉了贾龙,给自己立了威,镇住了益州不服他的豪强。但是结果就是:刘焉势力再也不可能得到益州本土豪强真正的拥护了,人们只是惧怕他的威势而已。

刘焉死后,刘璋继立。他老爹造的孽,全部让他给承担了。当时益州的势力主要有三股,分别是益州本地的豪强大户,以赵韪为代表:从东州来的外来户,以庞羲为代表;跟着刘焉一起入川的军阀,以张鲁为代表。这三股势力其实都看不起刘璋,都想独立。第一个跟刘璋闹掰的就是张鲁,刘璋为了报复,就杀掉了他的全家。为了镇压张鲁,刘璋又让东州派的代表庞羲去讨伐他。结果两者相攻多年不下,搞得庞羲也想独立了。只不过他的实力不够,最后没有实施。但是刘璋对庞羲也就失望了,不敢在予以重用。最后是赵韪,他策动了叛乱,但是遭到了刘璋的镇压。

因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璋在汉末军阀混战的那个时代,他名义上是益州土皇帝,看似地盘大、兵多将广。但其实都是虚的,刘璋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在益州的统治基础很差。只不过益州的势力均势,张鲁、庞羲这些人相互吃不掉对方,对他行不成实质的威胁。这才给了刘璋一个继续当益州土皇帝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当刘璋听说曹操南下拿下襄阳之后后,他毫不犹豫的往荆州派了三批使者。先是部将阴溥,后是别驾从事张肃、最后是别驾张松,级别一个比一个高。看得出来,刘璋是真的想归顺。如果不是后来的赤壁之败,待曹操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刘璋归降肯定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曹操在赤壁被打败了,这一下问题可就大了。

因为曹操退回北方后,东吴占了南郡,与刘璋势力相接壤。并且周瑜还准备攻益州,拿下成都,这把刘璋吓得够呛。只不过周瑜短命,这事就没有办成。但是在刘璋心里,还是留下了阴影。

之后不久,刘备向孙权借南郡,于是刘备就跟刘璋接壤了。当时曾经出使曹操的张松向刘璋建议,既然曹操大败,而孙权、刘备崛起,不如我们自立吧。但是我们的实力不够,我认为可以跟刘备联合,扩充我们的实力。刘璋在权衡利弊之后后,采纳了张松的建议。至于刘璋为什么邀请刘备入川,一般人普遍认为是刘璋借助刘备的势力抵挡张鲁,但其实这种是论调经不住推敲的。

因为三国时期的战争,其实就是一种防守反击战,通常是谁进攻谁吃亏,如果防守的一方众志成城,并且还有地利优势的话,那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完全可以让进攻一方输得连裤子都不剩。就拿刘璋和张鲁这对冤家来说,张鲁严防死守,刘璋确实是拿不下他。但话又说回来了,张鲁他就能拿下巴蜀么?刘、张二人斗了十几年,其实张鲁拿刘璋也是一段办法都没有。所以刘璋邀请刘备入川,他的想法是很多的,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对付一个张鲁。



如果邀刘入川不是为了对付张鲁,那么刘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回到建安十六年那个时间点,刘璋他当时最操心的其实是自己的前途问题。也就是:到底是继续割据,还是放弃割据,选择抱别人的大腿?按当时的形势来看,刘璋最起码有四条后路可选择:

第一、拿下张鲁,与曹、孙三分天下;

第二、向曹操投降,重新归顺于汉室;

第三、向其它的势力投降,比如孙权;

第四、联合盟友共同发展,比如刘备。

首先第一条是不可能的,因为刘璋要是有能力拿下张鲁,他早成功了,所以第一条忽略;第二、三条也不可行,因为东汉末年是典型的豪族社会,刘璋纵然是益州土皇帝,但是他这个土皇帝也要有豪强支持才行。否则他一个外地人,凭什么骑在益州本地人头上吆五喝六?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璋也确实是得到了益州大吏赵韪的支持之后才出任益州刺史的。所以实际上刘璋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跟豪强们达成共识,大事情绝不可能由他一个人的好恶所决定的,必然是要先得到了东州派和益州派等大佬的普遍支持后才行实行。

备注:刘璋统治益州期间,他自己能控制的地盘不大。东州派算是一个割据势力,而本土派由于打压过狠,对他貌合神离。比如向他举荐刘备的张松就是本土派的代表,表面上看似忠诚,实则吃里扒外。



综上所述,刘璋当时其实是没有选择的。因为他拿不下汉中,没有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资本;而本土派和东州派各自心怀鬼胎,东州派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想投降。本土派想搞倒刘璋,献上邀请刘备之计,实乃连环计,故意给刘璋下套。至于刘璋本人是怎么想的,也不难想象。他在益州独断专行多年,已经是益州的土皇帝了,突然让他屈居于人下,他岂能甘心?

另外刘备当时的个人形象很好,是反对曹操的旗帜性人物。刘璋若不想降曹,刘备是他最好的合作伙伴。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质疑了,刘备这厮走到哪坑到哪儿,孔融、陶谦、袁绍、刘表都让刘备给坑了个遍,堪比吕布级别的反复小人,他的人品怎么就好了?

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前的形象,是非常好的!早年救孔融于危难,解陶谦之绝境;后来守刘表之北大门,联孙权于赤壁。每一次都是尽心竭力的与人合作,老老实实当小弟。至于说孔融被曹操杀害、陶谦病死、刘表病死,这跟刘备一毛关系都没有。不能说陶谦之死、刘表之死的蹊跷,就凭空的怀疑是刘备干的,没有证据嘛。唯一被刘备反水坑过的人只有曹操,刘备也因此成为反对曹操的旗帜性人物。所以刘璋如果还想割据,刘备就是他的最佳盟友。

因此站在当时那个时间点来说,刘璋要想抵抗曹操,与刘备联盟是他的不二选择。如果想抵抗孙权,刘备也是不二人选。他当时不选刘备还能选谁?

备注:根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东吴也打过益州的主意,但被刘备阻拦了。站在我们今天的上帝视角来看,刘备挡孙权是为了自己霸占益州。但是以当时的视角来看,刘备是在帮刘璋,因为刘备取益州之事还没有做,所以刘璋他应该感谢刘备才对。

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鲁肃传》




说到这里,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大致有四点:

主观上讲,刘璋还想再搏一把,不想白白丢掉老爹留给他的基业。但是益州内部的势力太复杂,他必须要找盟友。选来选去,最后采纳了张松这个二五仔的建议。

客观上讲,刘璋的威望不行,实权派和不受重用的人(法正、孟达)心怀鬼胎,一直想找机会搞倒刘璋。通过他们的整天忽悠,刘璋最终同意了刘备入川。

从刘备本身讲,他当时的形象很好,起码在明面上他是个正人君子,而且还是抗曹的旗帜性人物。邀请刘备入川,北可以抗曹,东可以抗孙。刘备之前一直都在给别人守大门,在守门这方面他有经验。(比如替刘表守荆州北大门新野)

最后一方面,刘备实力不够强,刘璋可以利用他。这一点要联系张鲁来讲。




张鲁这个人,他的实力可以说很强,也可以说不强。说他实力强,是因为他割据汉中十几年不倒,汉中在张鲁治理下,政策较为宽仁,甚至还建立义舍,无偿给外地人提供食住方面的帮助。因此不难想象,汉中当地的老百姓对张鲁是非常支持的。同时张鲁还是宗教领袖,很有号召力。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张鲁主政汉中时期,关中的老百姓都往汉中跑。曹操攻汉中时,汉中郡有十万户人口。看清楚,是十万户,不是十万口。蜀汉灭亡的时候,整个蜀汉也才二十八万户。可想而知,张鲁对于刘璋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刘璋就算能灭张鲁,他自己也要扒掉三层皮。

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三国志魏书》

既然刘璋都拿不下张鲁,刘备又凭什么能够拿下张鲁?刘备入川时只带了三万人,三万人就想灭汉中?

因此刘璋请刘备入川,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盟友。一来利用他抗曹操、二来利用他的势力震住庞羲这些人,至于抗张鲁嘛,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而且刘备入川后,刘璋也是心狠,只给了他二十万斛粮食,给这点粮食让刘备打张鲁,怕是还没跟张鲁开战呢,刘备就饿死了。

试想一下,刘备离开自己的荆州根据地,跑到刘璋的地盘,后勤都得靠刘璋供应。如果刘璋不供应,刘备是不是就傻眼了?当然了,这是刘璋的想法。他哪里能想到刘备是混迹于乱世的老油条,这点困难岂能难倒刘备?最后刘备反水,吞了刘璋,自己做了成都之主。


因此总的来说,刘璋请刘备入川,是因为当时刘璋的地位不够稳,他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势力来帮助自己。选来选去,刘备是最合适的。一个不想投降曹操的刘璋,决定请来刘备,就像刘表用刘备那样,让刘备帮自己守门,这在当时看来,确实是最优解。至于刘璋地位目的嘛,并不单纯。明面上是借刘备抗张鲁,其实是借刘备抗曹操、孙权,威慑庞羲这帮不服管的地方实权派。顺带再用粮草把刘备束缚住,让他给自己效力。算盘打的很好,只不过把对象搞错了。


Mer86


刘璋手下人才济济,一点没错,但是地盘并不广,仅为一州(残州,已失汉中郡)偏隅。如:文有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下卧龙凤雏。因此,当刘备东征孙权之时,诸葛亮都在感叹,若孝直在,必可阻主上东行。)、张松(博闻强识,过目不忘)、费诗(敢谏直言)、黄权(才能过人)、王累(忠心无二)、刘巴(经济师)、邓芝(文武全才)、李恢和秦宓(皆为外交舌辩之士)等;武有张任(射杀庞统,誓死不降)、严颜(颇有威望,能征善战)、李严(刘备托孤重臣),还有吴懿、杨洪、张翼、孟达、吴兰、雷同、高沛、杨怀、冷苞、邓贤等,皆为智勇悍猛之将。

还真是“守着金山,找钱花。”如此优越的局面下,刘璋之所以害怕张鲁,而要请来刘备相助,应该有以下两点缘故。

一、高官二代,温室花朵难成参天大树,乃为求助之源

刘璋之父刘焉,本为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曾因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职。因此,刘璋自小便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一不为衣食操心,二不为生存担忧,三不为出路犯愁。犹如温室中的花朵,一切皆有府中下人操劳。

正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所以,刘璋这朵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娇嫩之花,又怎么可能经受得起乱世风云中的雨雪秋霜呢?

也许,这便是刘璋害怕张鲁而请求刘备相助的源头吧。

二、继位仓促,无可信托孤重臣,乃为求助之本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时任益州牧的刘焉,以身发重症为由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派其幼子奉车都尉刘璋前来益州,以全父子思念之情。为此,刘璋回到了父亲刘焉的身边。数日后,刘璋的两个兄长刘范、刘诞,因参与图谋李傕、郭汜一事,而惨遭杀害。刘焉闻知,急火攻心之下,导致背疮发作,不治而亡。

接着,刘璋在益州征东中郎将赵韪等人的推举下(主要看刘璋在益州没有根基,又性格懦弱,便于操控),获得朝廷诏命,继任益州牧。因此,刘璋便将益州大权尽皆交予赵韪定夺。然而,到了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时隔仅有6年不到的情况下,虽然赵韪大权在握,但他并不想屈居人下。所以,发动了叛乱。危机时刻,幸赖当初刘焉曾收留逃难来到蜀中的数万荆州流民,并组建了一支 “东州兵”。经过“东州兵”的拼死力战,最终将赵韪击杀于江州,叛乱遂平。

之后,又发生了张鲁叛乱。刘璋一气之下,便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自此与张鲁结下了死仇。

这时,刘璋看似身居牧守高位,却好似水中的无根浮萍,没有亲信,没有班底,更没有朋友。如此环境下,性格想不多疑都难。如果,刘焉能像刘备一样,临死之时为刘璋选一二托孤重臣相辅,或许刘璋的性格和决断,便不会出现后面的结果了。

其实,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之时,刘璋便有投靠曹操之意。因此,曾派遣使者向曹操表达自己的敬意和相投之愿。曹操见刘璋使者后,心下大喜,随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

刘璋接封后,同样甚为高兴,为表相谢之心,特派遣别驾从事张松出使曹操。不曾想,性格高傲的张松,竟然在曹操处碰了一鼻子的灰,心下愤恨不已。回到蜀中后,便劝说刘璋和曹操断绝关系。为了消除刘璋的后顾之忧,张松又同法正、孟达等好友相勾连,共同向刘璋提议,应该结盟刘备,既可抵挡张鲁、曹操,还可保住蜀中基业。

因此,后来便发生了刘备进蜀,刘璋逼迫投降刘备之事。


祥子谈历史


刘璋邀请刘备入蜀讨张鲁,是张松劝说刘璋的结果。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包含在张松劝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的理由里面了。

我们先来看下张松是怎么说的:

“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简单的一句话,挑动了刘璋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于是就有了刘璋遣法正去荆州,邀请刘备入蜀。

分析张松的说辞,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

1 刘璋真正的统治危机,不来自于张鲁,而来自于他本身在益州极不稳固的统治。

2 张松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建安十六年,这个时候曹操正扬言要南征张鲁,刘璋真正担心的是蜀中诸将外附曹操(胡三省对此的评价是:谓其意欲附外也),推翻他在益州的统治。

这就是张松所说的,“敌攻其外,民攻其内”。

陈寅恪先生对此问题有过精辟的分析,“盖自(刘)焉牧益州以来,与土著迄未能和协;(刘)璋是时所患者,实在蜀中诸将;而无端而召先主,将为群下所疑,故以讨张鲁为名。”吕老犀利地指出,讨张鲁只是名义,而刘璋的实际目的是在于震慑蜀中诸将。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张松看透了刘璋的心思,而他自己也有秘不可宣的目的,张松真正的目的是迎刘备为益州之主。

刘璋继位之初的统治局面,可以说和刘焉初入益州时如出一辙,甚至更糟。先是和荆州方面爆发了军事冲突之后,汉中的张鲁也与其反目,“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最终,因为刘璋倚重东州人在益州进行统治,而东州人自觉有功于刘璋,在益州侵暴不法,刘璋不能加以制止,所以开始拥护刘璋的本地在官豪强赵韪也起来反对他,并最终形成了一次波及益州大部(蜀郡,广汉,犍为)的叛乱,《英雄记》“韪因民怨谋叛,乃厚赂荆州请和,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这一次东州人害怕赵韪秋后算账,拼死力作战,“皆殊死战,遂破反者”,打败了赵韪,平息了暴乱。此外,刘璋除了和益州本地在官豪强有根深蒂固的矛盾外,他本人还无法处理好张松提到的庞羲等人的关系,而这些人又是他对付张鲁的依靠力量。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刘璋在益州有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他需要借助一个外部的力量来加强自己在益州的统治,他最开始的人选是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前,刘璋曾经三次遣使结好曹操,很明显是想利益曹操控制的汉廷来加强自己在益州统治的合法性,只不过历史在最后一次开了一个玩笑,最后一次出使曹操的张松因为受到了曹操的冷遇,记恨曹操,转而劝说刘璋结好刘备,他对刘璋说“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恰好曹操经过赤壁惨败,无力南下,加上刘备此时较为良好的政治形象,所以刘璋就接受了张松的建议,转而结好刘备。

所以就有了这样奇怪的局面,刘璋看似兵多将广,对付张鲁还要邀请刘备来帮忙。因为不打着讨张鲁的名义,刘璋无法骗过蜀中诸将。(在这种情况下,黄权王累这些人都表示过激烈的反对。)

饶胜文老师对此曾经有过精彩的阐述,这其实是一个双重布局。“益州的士民们看到的是,刘备入蜀将帮他们讨伐汉中的张鲁;刘璋看到的是,他在益州的地位将得到巩固;张松、法正看到的是,益州将迎来一个新的主人。”


大锅故国神游


刘璋请刘备帮忙也是没有办法,他要对付的也不是张鲁,而是曹操。

益州牧刘璋是继承了他老子刘焉的基业,刘焉也不是益州本土权贵,本就是东汉后期的官员,跟随校尉贾龙进入西蜀平乱,在黄巾军起义的乱世期间,刘焉被授予益州牧上任西蜀,此时的大汉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手上只要有兵,就可以成为一方诸侯,贾龙也不例外,他与刘焉凭借平叛领军进入益州后,很快就平息了当地叛乱。

贾龙和刘焉都是外地户口入主西蜀的,要彻底的征服当地,首先要得到益州权贵的支持才行,要么拉拢,要么清除。

贾龙和刘焉采取了很极端的方式,那就是清理,使用武力对当地的权贵门阀进行了屠杀和镇压,后来刘焉更是想独占益州,又把贾龙给干掉了。自此刘焉彻底的霸占了西蜀之地,刘焉的地方政权建立在强势镇压基础之上。

刘焉死后,他的儿子刘璋就承接了老子刘焉的益州牧,这位置好坐,基业难守。

由于西蜀刘氏政权对当地的门阀权贵打压严重,使得刘璋继任后不但得不到这个阶层的支持,反而引发了门阀权贵阶层的反弹,毕竟刘璋要比刘焉好对付一些。甚至不乏原来刘焉的手下打算拥兵自立,割据为候。

其中就有题主说的张鲁,他本来是刘焉的部下,镇守汉中地区,全程经历了刘焉夺取西蜀的过程,上梁不正下梁歪,张鲁也想学着刘焉的模式在汉中搞独立,而且成功了。

刘璋和张鲁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刘璋一直想解决张鲁这块心病,但是实力又不允许,而且此时的益州内部并不和谐,益州的原土著权贵并不支持刘璋,更希望有外来势力对刘璋政权进行颠覆。

建安十六年,曹操对凉州动手了,凉州与汉中很近,刘璋和张鲁都很紧张。张鲁很明白,曹操要是拿下了凉州,汉中那就是探囊取物;刘璋更紧张,张鲁投降曹操是早晚的事,汉中一旦丢失,曹操大军对益州的进攻那就是指日可待。

刘璋虽然治国不行,但是心眼不少,他采取了瞒天过海的策略,一边遣使去向曹操称臣,一边又派人请占据荆州的汉室宗亲刘备求助。

刘璋很会盘算,请刘备入川,并不是让他入成都平原,而是直接去川北对付张鲁,虽然口称对付张鲁,真实用意却是曹操解决张鲁后进军西蜀的时候,让刘备与曹操正面刚;如果曹操同意了刘璋的臣服,有曹操做后盾,刘备从哪来回哪去,如果曹操不同意臣服,要兴兵攻蜀,有刘备的帮助,打起仗来也多个壮胆的。

刘璋的谋划很不错,想借力打力,没有想到事情就出在益州权贵上,出使曹操的使者是张松,他在曹操处没有受到合理的尊重,转头就联络了成都的法正,找刘备商量着占据益州这事儿去了。

刘备虽然一直是仁义君子,但在这巨大利益面前,说几句客套话就算给自己台阶下了,一口答应下来,自己取益州,有了益州权贵的内应,刘备很快就把刘璋赶下台,自己占据了整个益州,自此刘备的势力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原来那个东投西靠的刘皇叔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刘璋为什么单单要请刘备来对付张鲁呢,其实从以上分析来看,除了刘璋自认和刘备是同宗的缘故外,更多的是当时的局势也只有刘备具有一定的实力能够给刘璋扛活儿,而刘璋打的主意并不是完全的信任刘备,放心让他入川帮忙,本想拿他当个枪使,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


沉墨I方之城


因为刘璋缺少优秀的统帅和将领,所以需要请刘备来。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历史上的刘璋,其占有的地盘人口、军队人数等,都和赤壁之战前的孙权不相上下,可以说,既超过当时的张鲁,也超过当时的刘备。那么,为何他还要请刘备来对付张鲁呢?

按照《三国演义》,主要是刘璋比较懦弱,他担心张鲁进攻,不光是担心益州被攻占,甚至益州遭受一些损失,丢失一些地盘,损失一些军队人口他也会担忧。所以张松才劝他请外援——先是曹操,再是刘备。刘璋心里指望来了这些外援,可以让张鲁根本不敢进犯益州,保全一方安宁。

再说,演义中刘备的军师和大将,其实力比起刘璋的手下可是要厉害多了。黄权、法正哪能和诸葛亮、庞统相比?张任、李严之流比起关羽张飞赵云更是天壤之别。


而在正史上,刘璋虽然地盘大,军队多,但他这个君主对川内力量的统合是很薄弱的,川军战斗力也非常有限。他和他爹在川中本来就是外来人,能站稳脚跟靠的是东州人的扶持。论将领水平,演义中称得上二流良将的张任、严颜之辈其实都是只有骨气,没有本事的,张裔费观都被弄出去带兵了。这样的牌子,遇上张鲁手下忠心耿耿的鬼卒,胜败真不可料。

所以刘璋才会寻求外援。不说曹操,单说刘备,手下那些经过多年战斗的士卒,还有经验丰富的将领,确实可以大大扩充刘璋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刘备入川后,刘璋拨给他了上万人的兵力,极大扩充刘备所部的实力,指望刘备能成为川中的铁门。

只可惜,这增强了的刘备,最后成为吞噬刘璋的魔王,这又是刘璋未曾想象的了。



巴山夜雨涮锅


刘璋这个人一直被世人所误解,大家都认为刘璋暗弱,根本无法镇服益州,其实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刘焉死后,益州多次发生叛乱,皆被刘璋所平息。如果刘璋真的暗弱无能,益州恐怕早就易主了。那么既然刘璋不弱,又兵多将广,为什么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刘璋为什么会和张鲁决裂?张鲁是刘焉(刘璋之父)的旧部,曾被刘焉派去进攻汉中太守苏固,当时汉中被朝廷所管。苏固死后,张鲁遂据汉中。刘焉死后,张鲁欲脱离刘璋管辖,于是数次拒绝刘璋派遣。

刘璋以其母为质要求张鲁归附,张鲁不听,于是刘璋杀了张鲁之母,两人自此决裂。后刘璋派庞羲等人多次进攻张鲁,皆被张鲁所败,自此,益州和汉中正式割裂,并立而存。这对刘璋来说其实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什么呢?

汉中是川蜀的门户,两者之间有天险剑门关。而在汉中之北,有数条入蜀的栈道,这些栈道崎岖难行,也是易守难攻。因此,益州想要平安,必须占据汉中。所谓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刘璋急于除掉张鲁,占据汉中。但是当时天下形势大变,由不得他暂时去考虑张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208年,曹操率兵讨伐荆州刘表。此时的曹操已经平定了黄河以北所有的地区,兵力正盛,因此所有人都认为曹操必胜,当时的刘璋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刘璋很聪明的投降了曹操。曹操纳降刘琮后,又将刘备赶到了夏口,自此全部占领荆州。那么刘璋为什么要急于投降曹操呢?

刘璋心里明白,曹操占领荆州后无非两个选择,一个是东向进攻孙权,一个是西向进攻益州。为了使自己免于先遭到进攻,于是刘璋选择了归顺曹操,而曹操也自然的选择了东向进攻东吴孙权。让人大出意料的是曹操在赤壁被周瑜所败,随之丢失了大部分荆州之地,只守住了襄樊以北的南阳郡部分。

这时刘璋又开始在心底盘算如何应付复杂的局势,此时他的谋士张松建议:刘备和您都是汉室宗亲,应该引以为联盟。于是刘璋又聪明的选择刘备作为联盟,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刘备已经以公安为大本营,占据了荆州五郡之地,是朝廷加封的正式荆州刺史。所以,刘璋东向联盟刘备是非常聪明的举动,可惜这种聪明只是暂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操北归后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而是选择西向平定关中。曹操平定关中后直接南下进攻汉中,意图夺取巴蜀之地。这时刘璋又开始紧张了,而这时他紧张的不是张鲁,而是曹操。因此,刘璋决定引援刘备入蜀,不是为了防备张鲁,其真实目的是为了防备曹操。

刘璋和刘备结盟是可以的,但是能请刘备入川吗?显然是不能的,那么刘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很显然的,刘璋看刘备很透,刘备以仁义而知名,当年刘备助陶谦守徐州,陶谦死后让位于刘备,刘备多次推脱。后刘备又助刘表守荆州,刘表死后又托重任于刘备,刘备没有食言,也没有趁势夺取荆州,因此,刘璋判断,刘备是可靠的。那么刘璋判断对了吗?

很可惜,人是会变的。刘备虽然还是那个仁义之君,但是局势所迫,刘备已经不得不变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刘备入蜀支援刘璋之时,已经是50岁的人了,而自己所占据的荆州又是三面受敌,所以刘备急于找到一个可以作为自己根基的地方,而益州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自己祖上刘邦当年就是以汉中及 巴蜀之地为根基夺取天下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璋的部下法正及张松主动勾结刘备,请刘备入主川蜀。有这么多客观因素和主管因素,刘备还是下不了决心和刘璋撕破脸,而最终使刘备彻底定下决心的其实是军事庞统的一番话:

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庞统的意思很明显,你不能总是这样一成不变的坚守仁义之举,完全可以先逆取夺其地,事成之后给刘璋重赏,让其重享富贵。刘璋所要的不就是这些吗?这样的话,也 不算你失信于他。况且,川蜀之地,你今日不取,明日必被曹操所取,何必呢?刘备终于卸下心里负担,下定决心趁乱夺取益州之地。

因此,刘璋选择刘备其实是对的,只是他没有料到刘备会变,刘璋心中的刘备还是当年支援陶谦和刘表的那个仁义之君。谁知道刘备来到川蜀后变成了第二个曹操,这就是刘璋的失算之处。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刘璋虽然兵多将广,但是多次被张鲁所败。后刘璋请刘备帮忙其实也不完全是为了防备张鲁,而是防备曹操。具体来说刘璋真实的目的是让刘备进攻张鲁,趁曹操未到达汉中时夺取汉中,然后以汉中为基地进行防守,阻挡曹操于汉中之外。即使汉中失守,还有剑门关可以防守,蜀地照样可以守住。

可惜的是刘备走到葭萌关(剑门关以南)就驻足不前,就地广施恩惠,招揽人心。后以刘璋薄待自己为由返军进攻成都。刘备突然翻脸,刘璋真是哭都来不及!


每日趣评


刘璋请刘备帮忙对付张鲁,最后却让刘备给夺了江山这件事,对刘璋来说,算得上是千古恨事,也让后人为他叹息不已。那么当时刘璋是怎么想的,怎么会干出这种“引狼入室”的蠢事呢?

(刘璋剧照)

是刘备当时的实力还比较弱,刘璋没觉得他是一个威胁吗?

如果说刘备在赤壁大战前,没什么军队,实力很弱还说得过去。经过了赤壁大战,已经拥有了荆州部分地盘的刘备,实力其实已经不错了。

再说了,刘备实力弱的话,刘璋也不会请他来帮自己打张鲁了。

刘备不仅实力不俗,而且还是个“人中之龙”。这一点,在他还四海漂泊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好几次,曹操的谋士都建议曹操赶紧把刘备杀掉。曹操先还下不了手,但是后来发现留着刘备实在是后患无穷,所以对刘备实行反复不断的穷追猛打,直到赤壁一战,把自己给打得没了脾气。

是没人告诉过刘璋,刘备很厉害,千万不可“引狼入室”吗?

并非如此。刘璋的主簿黄权就直截了当地把这话给刘璋说了:“刘备有枭名,今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以宾客待之,则一国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黄权不仅仅说了刘备是一代枭雄,让刘璋引起注意。同时还分析了把刘备引进来后,不好安置他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具体问题,难道刘璋当时就没有考虑过这些吗?

(刘备剧照)

是刘璋认为刘备没有野心吗?

显然也不是。刘备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口号,招徕天下豪杰。表面上是“兴复汉室”,但所有人都明白,汉室显然已经无法“兴复”。因此,所有诸侯们都在想方设法争夺天下。刘备在没有地盘军队的情况下,提这个口号,就表明了他是一个危险分子。当他有了地盘以后,不是更加危险了吗?

既然刘备有“志在天下”的野心,把刘备引进来,益州肯定是刘备图谋的一部分,而且是第一部分。为什么刘璋还要这样做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不该得罪的得罪了。

刘璋最不该得罪的人是曹操。

刘璋没有刘备那种要一统天下的大志向,他只要不打仗,过太平日子就心满意足了。因此,当曹操提兵进攻荆州的时候,他还派出张松前往荆州,向曹操表达敬意。但是曹操这个人,一生都重视英雄和人才,对一般的人,都不怎么看得上。因此,在礼节上,就对张松多有怠慢。这让张松怀恨在心,回去后就在刘璋面前说曹操的坏话。让刘璋和刘备联合,一起对抗曹操。

刘璋相信了张松的话,于是和曹操断绝关系,还派兵去帮助刘备打曹操。

当时曹操南下荆州,大家都在打曹操,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刘璋没想到,打完曹操后,曹操从汉中那里又打过来了,而汉中的张鲁又和自己关系不好,因此就只能独自面对曹操的进攻。

由此可见,曹操实在是刘璋不该得罪的。一旦得罪了,就只能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曹操剧照)

二、不该相信的相信了。

刘璋最不该相信的人,就是张松。除此外,还有法正等人。但是偏偏这些人是他身边最亲近的谋士。身边最亲近的谋士,都觉得他没能力,心里想着外人。想着把刘备迎进来,主政益州。于是就设计陷害他,给他出主意,让他交好刘备,把刘备迎进来。

史料评价说,刘璋仁厚善良。其实,也说明他窝囊愚蠢。他要多少有个判断,也应该明白什么人真心对自己好的,什么人在给自己设套。连身边的人都在给他设套,他也算是做人太失败了。

三、不该猜防时猜防了。

之前,大家都对刘璋说,让他别把刘备迎进来了。但是他偏偏不听。把刘备迎进来,并把军队交给他,让他去打张鲁。

但是在打张鲁的时候,由于张松的哥哥告发张松,他才猛醒过来,对刘备进行各种提防。其实,刘璋知道真相后,当时最应该做的,就是不动声色,客客气气把刘备送出去。或者等刘备去和张鲁火并,让他们两败俱伤后,他再去收拾残局。如果刘备最终拿下了张鲁,他索性就让刘备占有汉中,用刘备牵制曹操。这样做,才是正确的方法。

他没这样做,反而在这时候猜忌刘备。这样做,不是正好给了刘备一个借口吗?刘备还一直找不到借口呢,如此一来,简直就是送借口给刘备,等刘备名正言顺地来灭自己。“狼”就在身边的时候,却猜防“狼”,那不等着“狼”嘴伸过来,咬自己一口吗?

由此可见,刘璋是步步皆错,糊涂到底。他被刘备给端了老巢,也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