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他来自潮汕,15岁“被迫”离家到香港,如今靠一块纸板发家致富

他是最后一位从樟林古港乘船“过番”的侨人,年少外出闯荡,历经大风大浪,从零开始奋斗,一手创办了“海洋纸品”这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品牌,开拓出一条事业的康庄大道。

潮汕人勤劳俭朴、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精神,在他身上得以良好传承和体现,他常说“靠自己,做好自己,努力最重要”,虚心学习的心态,也支持着他在不同时期里,不断地扬帆远航,一路上乘风破浪。

他就是香港澄海同乡联谊会永远荣誉主席、海洋纸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金雄。


他来自潮汕,15岁“被迫”离家到香港,如今靠一块纸板发家致富


▲陈金雄

以潮人之拼劲,开拓事业之路

陈金雄,1950年出生,籍贯广东澄海。1965年,15岁的陈金雄“被迫”跟随父母一起到香港闯荡。“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父母选择来香港,家里兄弟多,就带上了我。”陈金雄坦言,其实一开始他是不想去香港的,当时的他刚好小学毕业,非常幸运地考上了家乡的重点中学,一时要离开家乡内心非常挣扎。

当时的情景,陈金雄仍记忆犹新,他们是坐船过番的,中途遭遇了12级台风。在海上阵阵大风大浪中渡过了命悬一线的三天三夜,最终化险为夷,实乃幸运之极。因为这段此生难忘的经历,也让陈金雄至今对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格外珍惜。

到香港后,小小年纪的陈金雄即步入社会,开启了奋斗之路,“第一份工作是管吃管住,但没有工资的。”这待遇对当时的他来说已然是不错的了。1966年,陈金雄进入一家纸品厂的食堂做洗碗工,因为年龄小还不能进车间工作。后来有师傅见他勤劳能干,便安排他到车间帮忙。由此,他开始接触并正式进入了纸品包装行业。

陈金雄身上一直保持着一股拼劲,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唯有更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在随后7年的时间里,他熟悉了整个纸品行业的运作,并于1973年创办了海洋纸品厂。创办至今,“海洋”在陈金雄的带领下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并且日益壮大,现已成为一家颇具规模,设备先进的纸品包装用品生产企业。公司经营纸板、纸箱的设计生产印刷等业务,深得海内外客户信赖。


他来自潮汕,15岁“被迫”离家到香港,如今靠一块纸板发家致富


▲海洋纸品有限公司荣获“2017-18港人港情品牌大奖”

有恒心,有魄力,重质量,树品牌,爱拼的人终会赢

创业之初,陈金雄克服了重重困难。首先是资金有限,他凡事都亲力亲为,不怕吃苦。另外就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难免遭人“排挤”,有人就放话:“这个小伙子太年轻了,办事肯定不牢靠,他做不起来的……”说者有心,然而他并不以为意,他坚信,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就像一颗疾风中的小草,这番话更激发了他向上的动力,让他更加坚持,更有力量:“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得比他们更好。”有志者事竟成,最终,陈金雄先生创办的“海洋纸品”在竞争之流中坚守了下来。

早期办厂,由于资金有限,陈金雄先生只能租地方经营。“纸品包装这个行业,产业价值不高,但是需要厂房面积比较大,加上工厂进出货较多,使用电梯频繁,租给我们的人也不大乐意。以至于十年里我们搬了四次厂,时常被同行笑话。”经常搬厂,一是非常辛苦而麻烦,二来增加了成本,“还没稳定下来又要搬了”,虽然他勉励自己“厂越搬越大”,但这始终是他心中的一大痛点。

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也源自陈金雄先生的长远眼光和经营魄力,待有了一定积累,“海洋纸品”终于解决了厂房问题——1991年,陈金雄先生于深圳市龙岗区创立海洋包装(深圳)有限公司;后于1996年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建立了海洋纸品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在行业发展艰难的今天,拥有自己的厂房用地也成为了“海洋”的竞争优势之一。

除了采用高速的纸板生产线和自动印刷生产线,提升硬件的同时,陈金雄也不忘抓质量和服务,树品牌,提升软实力。“海洋”本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促进繁荣,携手同心”的质量方针,先后获得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证书,提升质量的同时,支持国家环保政策,节能降耗,努力使公司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

凭借着在技术上不断钻研创新、质量上精益求精,服务上竭力满足客户要求,“海洋”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与好评,同时也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四十多年来,“海洋”积累了一批稳固的客户,其中许多合作长达几十年。“高品质”的信誉保障,是客户信赖“海洋”的基础。除了不少对品质要求较高的客户选择“海洋”,甚至有些客户做纸箱,都指定要“海洋”的纸板原材料。

陈金雄将“海洋”打造成了纸品包装业界一个响亮的品牌。


他来自潮汕,15岁“被迫”离家到香港,如今靠一块纸板发家致富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

陈金雄为人很低调,也很谦虚,与之交谈能感受到其稳重踏实的性格。“靠自己,做好自己,努力最重要。”这是他的人生态度。

在创业路上,陈金雄坦言自己没有多想,只是一步一步地走,稳中求进,先求“稳”,把企业做“强”。而在竞争之流,面对重重挑战,做好自己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

陈金雄十几岁就出来打工,当时工作多以体力劳动为主,一路上吃了很多苦,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艰苦的日子,走到哪都能迅速适应,融入社会。”所以他更懂得“靠自己”这三个字的含义,因为理想的生活由自己创造。

“靠自己”,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陈金雄一直保持着虚心学习的心态。入行后,遇到不懂的他总会诚恳地向他人请教;几年前,为了使公司发展得更好,他还在深圳进修了清华MBA课程。MBA班的同学都称呼他为“老班长”,他也很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感受着年轻人的活力,同时也向他们学习。

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崇尚言传身教,从小要求孩子们实实在在地做事,做好自己。因而孩子们也都很优秀,小儿子后来也主动回来帮手,让他倍感欣慰。小儿子是学会计的,回来后陈金雄先生让他从“打杂”做起,像自己以前一样,什么岗位都做,多多学习。他常常激励儿子说:“老爸都在向年轻人学习了,你要更努力学习才行!”言语之间,充满期望。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同时,陈金雄先生也很感恩每一个曾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他来自潮汕,15岁“被迫”离家到香港,如今靠一块纸板发家致富


回馈桑梓 助力修缮樟林古港 弘扬红头船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华民族这种心系天下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许多企业家在个人事业丰收之时,亦不忘对社会的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陈金雄就是其中之一。

曾经,他从汕头澄海走向世界;如今,他从外面回到汕头,基本上每年他都会回家乡汕头去看看,感受家乡变化的速度。家乡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他的心。在家乡捐建医院、修建学校,支持家乡基础建设,他都乐意出一份力。

“金樟林,银东里”,澄海区东里镇樟林古港是全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航港口之一,全盛时期号称粤东第一大港,帆樯云集,货栈成行,一代代潮人乘坐红头船从这里启航,带着生活的梦想走出国门、远赴重洋拼搏奋斗。来自澄海樟林乡的陈金雄,可以说是最后一位从樟林古港坐船“过番”的华侨。说起“红头船精神”,他更有着深切的感悟:“红头船精神,就是潮人不怕死、不怕苦,为谋生而艰苦奋斗拼搏的精神。”他说,从前从樟林古港坐船“过番”谋生的潮人,如同自己当年一样,大都冒着巨大的生命风险,勇敢抵抗海上风浪才能抵达目的地。先祖们敢闯敢拼的精神令人敬佩,陈金雄自小也受到“红头船精神”的启发,并化为强大的奋斗力量,帮助自己撑过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难关。

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樟林古港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东里镇着手规划建设樟林古港侨乡文化生态旅游区,打造具有潮、侨、海丝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当得知家乡樟林古港将重新修缮的消息,陈金雄兴奋不已,与在港友人一同出资,大力支持有关项目的推进。


他来自潮汕,15岁“被迫”离家到香港,如今靠一块纸板发家致富


带华侨少年来汕寻根 传承潮汕传统文化

2018年8月18日,陈金雄带领“全港青年学艺比赛大会”优秀成员与来自澳门、海外的华侨青少年一起来到潮汕“寻根同味”,在老妈宫戏台体验传统“出花园”成人礼仪式。活动中,这些华侨青少年代表们了解“洗花水、穿新衣、踩木屐、咬鸡头”等“出花园”传统礼仪流程,亲身体验家乡优良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海内外青年携手同心、宣告成长,能进一步加深内地青年和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尤其是新生代的感情,凝聚新生代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放飞青春梦想。

在行业领域,陈金雄也参与了不少行业社团,尽心竭力为行业服务,他曾任香港瓦通纸业厂商会第十五届会长、深圳市包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在行业大环境较为低迷的当下,许多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促进行业的发展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

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出时间,关于服务,陈金雄先生都是发自内心地在做,从未想过回报或荣誉,不跟他人争,不与他人比,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该做的。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他很开心。


他来自潮汕,15岁“被迫”离家到香港,如今靠一块纸板发家致富


与他一样有奉献情怀的还有他的太太,几乎每天都做义工服务和社会工作,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得到香港特区政府颁发服务奖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靠自己,才能有底气;勤学习,才会有实力;多服务,才会更快乐,陈金雄先生的人生,因此而更加丰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