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現在各種通訊社交工具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便捷暢通,不論距離遠近,相隔咫尺天涯,都是一個信息,一通語音都能聯繫起來的。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漂亮女人在打電話

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有些人寧可用社交工具打字,也不願意發語音或者打電話。明明可以用幾句語聊就能說明白的問題,為什麼還要打很多字,讓自己勞心勞力呢。還有更甚者,為了躲避語聊和電話,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或者是靜音。很多時候將自己的社交軟件設成了免打擾的模式。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這些行為在很多人眼中感覺不能理解,甚至覺得奇怪,那我要告訴你的是,不要錯怪了那些不想輕易在通訊工具中說話和語聊的那些人,甚至要珍惜和這些人的交流機會,因為你不知道當他們在和你語聊和通話的時候,他們是付出了很多的勇氣和努力。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在他們發出聲音的時候,也許他們在私下演練了很多次,也在心中組織了無數次的講話內容。也許在發出語音的時候,他們還有再回放聽一遍,自己講的是否合宜,覺得自己措辭不當,或者是聲音不好聽的話,他們會馬上按下撤回。更嚴重的情況是,有的人在準備打電話的時候,會有一種焦慮和緊張感,直到接通說話的時候,自己的聲音都是顫抖的。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前青年女孩被欺負的短信

所以他們寧可選擇打字交流,也不願選擇語音說明,是因為他們多多少少患上了社交恐懼症,而其中針對社交工具的,可以細化為社交工具恐懼症。當嚴重到一個地步,他們會在使用通訊工具的時候產生身體切實的不良反應:比如噁心,頭疼,專注力不行、身體發發抖等,所以他們潛意識不想給別人打電話,排斥和被人進行語音交流。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社交恐懼症的心理語言是,對自己的即時反應能力的不自信,這種情況可能基於當事者本身真的思維能力不足,也可能只是自己的錯覺而已,總之他們害怕自己不能夠及時回應對方,而讓通話陷入一種僵局;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害怕自己和對方談話到一定地步,不能將話題進行下去,就是我們俗稱的將天聊死了,這源於他們對於正常社交情況中,常見問題的一種焦慮感和無助感的外在表現。這可能是他們曾經有過類似不良體驗之後的一種應激自我保護。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還有很多其他心理成因,比如說怕語音傳遞的是不良的消息,而問題傳遞的可以緩和自己接受不良消息的力度和過程,讓自己不至於承受那種突如其來的不舒服感覺,文字表達給了自己一個緩衝期。

心理學:寧可打字,也不願用語音,源於這種心理疾病

社交恐懼症其實都是源於曾經不良的、類似的體驗,往前追溯形成原因都是因為你之前的遭遇和受到的傷害。這個可能讓你感覺很不愉快,不過可以不用太擔心,這種社交工具恐懼症有的只是持續一段時間,只是長短而已,隨著大腦對於不愉快經歷的屏蔽,很快就會恢復。不過有的嚴重者,持續時間久的就需要接受心理諮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