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2017年度優秀青年醫師獎揭曉,六位年輕的醫生各有特色,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發揮著光和熱,點亮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2018年,北醫三院迎來建院60週年,值此之際,年輕醫師有話要說......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心血管內科 徐昕曄

2012年8月入職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2012年開始,我在三院心血管內科任主治醫師,認真負責地做好醫療工作,全面掌握臨床技能,主持開展科內多項新技術,參與了北醫三院第一例雜交左心室摺疊術、第一例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操作,連續多次在疑難危重病例診治獎中取得優異成績,並且多次在學系病例比賽中獲獎。我還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臨床研究工作,曾獲得北醫三院青年醫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和科普比賽的三等獎,並負責多項院內及科室的管理工作,希望自己真正做到醫教研管全面發展。

最喜歡的一句話

尊重患者

來到北醫三院已經10年,從一個初入醫學殿堂的新丁,到現在已經可以獨立處理一些醫學問題。如果說最大的進步,一定不是來自於技術上的成熟,而是來自於各方面認知的深入,其中包括對於自己的認知,也包括對於患者的認知。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最難忘的一段從醫經歷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曾經不止一次地遇到患者在對幾個治療方法進行選擇時,做出了醫生認為最差的那個選擇。起初,我會覺得這是因為患者自己缺少醫療知識,因為我沒有把利弊講清楚,會苦口婆心地去反覆勸說,這種做法往往效果很差。不僅無法使患者改變想法,也會失去患者的信任。

記得一次夜班,不眠不休的守護,數十次的電覆律和復甦,仍然無法挽回患者的生命,剩下的只有疲勞和無力感。

當我懷著悲天憫人的心理去面對病人,自以為全心全意地為患者做出各種積極的治療時,尤其是當我沒有看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沒有受到想象中的感激時,我停了下來,思考,檢討。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患者?10年時間,讓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醫生不是天使,患者也不是需要被普渡的眾生。醫生和患者一樣,我們都是普通人。

醫患關係,也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和其他的人與人之間的保持良好的關係一樣,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奉獻,不是遷就,不是同情,也不是感恩,而是尊重。

尊重是平等地交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包括說話的語氣、語速,說話的姿勢,眼神的方向,一些方言的運用和特殊的用詞習慣等等,更需要相同的高度。曾經我也一度選擇在患者的床旁站著和患者交流,距離患者2米開外,我低著頭,他抬著頭。有時候患者會說“大夫,您坐下來說”,我還會推辭,會和患者說自己平時坐的太多了,會說自己在和患者講話的時候都是站著的……

直到有一次遇到一位倔強的老先生,堅定地要求我坐下說話,否則他就和我一起站起來。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患者希望我們坐下來,並不完全是出於客氣,更多的是對於平等交流方式的渴望;那也是我第一次感覺到,當大家在同一個高度的時候,我的語氣發生了變化,交流的形式也不是單純的問答,而是在討論。討論每一個症狀的細節,討論他這次就診的訴求,討論他的家庭背景等等。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時至今日,每當我在病房遇到一位新患者的時候,幾乎都會主動地搬一把椅子坐在他的床邊,連問病情帶嘮家常。

尊重是懷著包容的心態,從瞭解到理解。從醫時間長了,我們會覺得自己已經見多識廣了,覺得患者的很多訴說其實是無關緊要的,因此在交流中會自以為是地打斷患者,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擺出醫生的架子教育患者,用各種學術術語“砸暈”患者,最後以“這些事情非常專業,你聽不明白”結束對話。自以為去蕪存菁了,但事實上,可能就會把一些特別重要的信息遺漏了。

醫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我們所面對的每個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人與人的不同不僅僅來源於遺傳背景、或是某一個結構上的差異,更為重要的是世界觀上的不同,對於生命和疾病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預期。在面對非常類似的疾病狀況時,不同的患者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一些我們作為醫生想當然的治療選擇,可能並不會被患者所接受。從最初的痛心疾首,執著於自以為的最正確,到不情不願地退而求其次,再到現在主動地和患者去討論各種可能性。醫生的價值不僅在於做了多少高難度的手術,而更應該表現在是不是切實地為患者解決了問題。

尊重是客觀地告知。有時候遇到一些病情比較重的患者,不管是出於要照顧患者心情的好心,還是不想給患者或家屬留下推卸責任的印象,亦或是面對咄咄逼人的一種退縮,在告知病情時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避重就輕。然而,這種告知病情的方式,其實是一種變相地剝奪了患者對自己生命做決定的權力。

曾經和一些腫瘤晚期的患者交流過,他們其實或多或少都對治療伊始來自於醫生或家屬的善意隱瞞心存怨念。也曾經看見患者因為過高的期望無法實現,而受到了更多的傷害,有經濟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所以最好的做法也許並不是迴避,而是要客觀地告知,共同地面對。

很多患者最後變成了朋友,逢年過節會互相問候。要讓患者認可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讓大家感受到醫患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在努力!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北醫三院是我經歷過的最棒的集體!這裡有頂尖的技術,這裡有先進的理念,這裡有嚴謹的態度,這裡有激情的團隊!一個甲子的時光,不僅鑄就了一流的醫療水平,更鑄就了三院全心全意服務患者的醫院文化!祝福三院!

迎三院甲子·親歷丨徐昕曄:我們面前的每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文 | 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 徐昕曄

攝 | 魏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