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有什麼區別?

側翼之淚


在以前,摩托化和機械化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但是在二戰結束後,隨著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的成熟,摩托化和機械化有了明顯的區別。

如今的機械化步兵一般指的是以步兵戰車為機動載具的步兵部隊。

而摩托化步兵則是指以卡車,裝甲輸送車為機動載具的步兵部隊。通過車輛機動,徒步作戰。

這兩者看上去區別不大啊,好歹都是坐著載具的,但是實際上區別很大。步兵戰車的成本可不是卡車能比的。一般來說,對於除蘇聯以外的國家而言,機械化步兵絕對可以說是精銳。至於蘇聯嘛,人家步兵戰車產量大,陸軍大半機械化步兵師。

以步兵戰車為載具最大的優勢就是步兵可以真正意義上的與坦克協同。步兵戰車因為其具有更好的防護性且本身也有較強的火力,一般都是直接在戰鬥中跟在坦克後面的。比如蘇聯的步兵戰車就有反坦克導彈等裝備。根據蘇聯陸軍的戰術,戰鬥中步兵戰車會跟在坦克後面,一旦遇到需要步兵下車作戰的時候,步兵戰車無需停靠,其搭載的步兵可以在行進中下車並快速殲滅敵方步兵和反坦克武器。而裝甲輸送車,卡車這些東西沒有防護能力,摩托化步兵需要在距離戰場3-5km的地方下車然後徒步作戰,在步坦協同方面和機械化步兵是有一些差距的。

“部隊機械化,後勤摩托化”這一準則是對現代陸軍實力的一個很好的評判標準。部隊機械化,這樣才能更好的執行突破等進攻性軍事任務。而進行地面大縱深進攻時,後勤也必須是摩托化的,機動作戰的前提是機動的補給線,後勤無法跟上的時候部隊是無法發起有效進攻的。


貞觀防務


摩托化步兵Motorised Infantry:大概你可以想一下,步兵走路太慢,負重太低,所以用摩托車,卡車之類輪式車輛提高行軍和負重效率,抵達戰區之後下車作戰的步兵。(一戰時候,馬恩河戰役,法國出租車帶著一堆法棍步兵去前線就算摩托化步兵)

機械化步兵Mechanized infantry:因為摩托化步兵防護能力和火力雙差,沒辦法配合坦克一起進攻,所以需要一種能跟上坦克的載具,考慮越野能力也往往使用履帶,搭載機炮,重機槍,配合坦克一起進攻的高防護步戰車。

簡單點理解就是,摩托化步兵只是從腿變成了輪子,而機械化步兵是裝甲洪流組成部分。


瘋狗的輕武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運載車輛的不同,摩托化部隊是以輪式車輛為主,如卡車;而機械化部隊則以履帶式車輛為主,並具備一定的裝甲防護,如裝甲車。這是最根本的區別,因為運載車輛的不同決定了這兩種部隊作戰模式的不同。

輪式車輛為主的摩托化部隊決定了其只能在道路良好或者地形平坦的地區才能行進,而以履帶式裝甲車輛為主的機械化部隊卻可以不受道路和地形的限制而自由的行進,這意味著只有機械化部隊才能僅僅跟隨同樣裝備履帶的裝甲部隊快速進入戰場,進行機動作戰,他們乘坐裝甲車緊跟在坦克後面,在距離前線幾百米甚至更近的地方下車作戰。而摩托化部隊只能在道路的盡頭或者地形無法通行時便不得不下車像普通的步兵一樣作戰,即使車輛可以直接開到戰場,但是由於沒有裝甲防護,只能在遠離戰場的時候下車疏散,編組後以作為步兵發起進攻。


摩托化部隊在機動性、火力和裝甲防護上還是同機械化部隊有很大差距的,特別在地形複雜的野戰環境下,摩托化部隊只能像步兵一樣緩慢的行進和戰鬥,而機械化部隊則可以迅速的執行作戰任務,裝甲車也可以伴隨作戰,作戰效能大大高於同規模的摩托化部隊。


戰略論


現代軍隊從冷兵器時代走來。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頭等主力,騎兵部隊以其“晝行一千、夜行八百”的快速機動力,打破了古代軍隊長期固守的“陣而後戰”的僵化格局。十三世紀上半葉,蒙古騎兵的三次西征,更是創造了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作。在此後長達五個世紀的疆域爭霸中,騎兵部隊始終掌控著陸地戰場的主導權。

直到十八世紀末,隨著後裝式燧發槍的大量使用,人類戰爭才開始邁進熱兵器時代。昔日縱橫馳騁的騎兵部隊在排槍射擊下,一次次人仰馬翻、屍橫遍野。又過了將近百年,馬克沁重機槍的問世,徹底終結了騎兵部隊在陸地戰場的主導地位。

此時,人們發現,光有機動力不行,要想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還必須掌握強大的火力。於是,軍隊裡裝備的火器層出不窮,由火槍到機槍,由機槍到火炮,由小口徑炮到大口徑炮,由單管火炮到多管火炮,火器的威力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武器的體積和重量也都顯著增大了。

這就給部隊的機動,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面對日漸增多的笨重的火炮,如果依靠人力拖拽,部隊將喪失機動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以前的騎兵部隊轉型為輜重部隊,馬匹解放了士兵的雙手,不僅充當了火炮的搬運工,還能用來運輸日益增多的物資器材。

由於騾子的耐力強於戰馬,部隊的運輸工具便開始從單一戰馬,發展到騾馬結合,從而逐漸實現了騾馬化。隨著二十世紀初汽車的日益普及,部隊開始使用輪式卡車來牽引火炮或運送物資,於是,摩托化部隊便應運而生。

摩托化部隊對道路條件的依賴較大,一旦離開公路,機動力便大打折扣。為了提高部隊的越野能力,一些採用履帶底盤的坦克、裝甲車及其它牽引保障車輛,開始被編入行軍縱隊,擁有強大火力的熱兵器時代部隊終於可以像冷兵器時代的騎兵那樣,可以在戰場上縱橫馳騁了。

隨著發動機技術的日益成熟,人類可以將大功率發動機安裝到戰鬥車輛上,於是,部隊機動工具在採用履帶底盤的基礎上,不僅有條件安裝火炮,還可以外罩一層裝甲,從而在擁有機動力和火力的同時,平添了防護力。

由於這種兼具機動力、火力和防護力的部隊有能力克服大多數地形障礙,可以在戰場上實施大範圍機動,這就使得直升機或固定翼戰術飛機伴隨其行動成為一種可能。於是,在二戰時期,採取這種空地一體進攻手段的部隊開始稱雄戰場,機械化部隊便由此誕生。


綜上所述,通過對冷兵器時代以來軍隊發展歷程的回顧,不難發現,為了解決機動力與火力如何兼備的問題,人類軍隊先後經歷了由騎兵到騾馬化部隊、由騾馬化部隊再到摩托化部隊的發展道路。為了具備防護力和實現空地一體的作戰方式,人類軍隊又從摩托化部隊發展到機械化部隊。

由此可見,機械化部隊與摩托化部隊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機動力

機械化部隊越野能力強,可以不受地形條件限制,在戰場上實施全域機動;摩托化部隊越野能力弱,過分依賴道路通行條件,無法實施全域機動。

防護力

機械化部隊以坦克、步戰車為主戰裝備,具備較強的裝甲防護能力;摩托化部隊以輪式車輛為機動平臺,基本不具防護力。

戰鬥力

機械化部隊集火力、機動力、防護力於一身,且具備空地一體的立體作戰能力;摩托化部隊以摩托化步兵為主要進攻手段,不具備立體作戰能力。

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慕什塔戈期待著您的關注!


慕什塔戈


以蘇軍為例,二戰蘇軍軍語中的“摩托化”在我們的習慣語境中指的就是機械化,蘇軍中“摩托化步兵”(實質是機械化步兵)這一兵種的演化可以回溯到二戰期間坦克機械化部隊中的“摩托化兵”,這一時期這一兵種主要還是乘車機動下車作戰與坦克部隊協同。

戰後根據衛國戰爭的經驗,步兵需要跟上坦克的機動,而且考慮到戰場作戰烈度的提升、火力打擊能力的增強,普通的卡車已經滿足不了作戰的需求,於是很快出現了輪式和履帶式裝甲運兵車,而且考慮到核大戰條件下的防護,全封閉式的裝甲車輛是必然的演化方向。而且隨著機械化集群推進速度的不斷提升,出現了步兵乘車作戰的需求,這一方向的最終結果便是步兵戰車。在40年代到50年代的稱謂是“機械化兵”(主要來自原坦克機械化部隊),但是1957年整編後“摩托化”這一名詞最終被沿襲下來。

除此以外,蘇軍的摩托化是全軍的摩托化,其最終目標是所有的地面部隊都實現機械化。衛國戰爭結束後,紅軍原有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紛紛縮編為坦克師和機械化師,在大規模的裁軍後在1946年實現了完全摩托化(傳統意義上的),1957年蘇聯再次宣佈裁軍1/3,由於裁軍省下來的人員費用和騰出的裝備可以用於充實部隊的技術裝備,蘇軍在同年進行了整編,將所有的“步兵師”和“機械化師”統一整編為“摩托化步兵師”,基本實現了全軍的機械化。

川陀太空軍事小組


深空電報


在國防科技比較先進的美西方國家,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只是稱謂不同,但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哦,美國的陸軍師雖然還叫步兵師,但實際上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基本實現摩托化,二戰後伴隨著美軍大幅度的整編和升級,早就變成了全機械化師,但依然保留著類似“騎兵師”這樣的歷史番號。俄羅斯的摩步師也基本完成機械化改造,但也保留了摩步師的番號。實際上,這些番號裡面承載著部隊的歷史,是他們的精神旗幟。

對於龐大的中國陸軍來說,由於受到國防科技和綜合國力的影響,在建國以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有著明顯的差別,可謂涇渭分明,但隨著國防科技的發展和新一輪軍改的深入推進,這種差別也在逐漸縮小。

中國陸軍摩托化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主要差別,在於部隊輸送方式和主戰裝備的差異。摩托化部隊,顧名思義就是部隊採用摩托化方式輸送的,比如說乘坐摩托車、卡車抵達進攻出發陣地,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由步兵從約600米距離出發,對敵方陣地發起衝擊。摩托化部隊一般較少配備重型武器裝備,以單兵和班排武器為主。其特點可概括為車上運輸、下車作戰。

機械化部隊的輸送方式,則以履帶式車輛為主,主戰裝備為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重型武器裝備的數質量遠遠高於摩托化部隊。機械化部隊火力強大,突擊能力強,一般是坦克、步戰車實施高速衝擊,直到衝擊到敵防禦前沿100米左右,機械化步兵才下車發起衝擊。其特點可概括為車上作戰、伴隨突擊。顯然,組建機械化部隊的成本更高,技術要求也更高,沒有強大的國力軍力難以支撐。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發展,我軍的摩托化部隊基本上都進行了升級改造,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前不久,十九大報告中鄭重提出:“確保到二○二○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這就給出了我軍基本實現機械化的目標圖和時間表,也就意味著摩托化很快就會成為歷史性名詞。

事實上,在軍方的公開報道中,已經多次出現“數字化部隊”的稱謂,這就意味著一個新的跨越。


ヾ( ̄▽ ̄)~以上~拿好不謝~

我是【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語宙】歡迎關注!


語宙


這兩者本意上差不多都是以機動車輛代替徒步行軍打仗,只不過由於歷史時段的不同運送載具有了區別,嚴謹一點首先是徒步、其次是騾馬化、摩托化,再接著才是半機械化或機械化,至於採用哪種模式就看這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來定。

二戰期間美國基本實現摩托化行軍,裝備主要包括摩托車、吉普車、卡車、裝甲運兵車等,不過都是通過車輛運輸機動,然後徒步進行作戰。而德國會相對差一點,還包括騾馬化行軍,不過相對同期世界各國而言已經相當不錯。這個時期的摩托化還僅限於人員、物質的裝運機動,載具並不具備太多防護攻擊能力,本質上就是通過車輛快速機動不用步行。

摩托化部隊的裝備合成化水平不高,作戰方式還是以作戰人員而不是裝備為主,摩托化部隊的特點主要是靈活,但是火力、機械化水平遠低於機械化部隊。

二戰結束後機械化成為大國標配,包括裝甲運步兵、步兵戰車、坦克的快速發展,以及戰術的改進形成了大兵團裝甲集群。從武器裝備上看機械化部隊裝備合成化水平很高,主要裝備包括履帶式重型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等,在作戰中擁有很強大的火力、機動性以及後勤保障能力。

如大家經常聽到的蘇聯鋼鐵洪流指的就是漫山遍野而來的裝甲車輛,步兵戰車伴隨坦克在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突擊,從視覺到心理上都是震撼的感受。以步兵戰車為載具實現和坦克的火力支援相協同,兩者相互掩護步兵消滅敵方步兵或反坦克火力,而坦克則對敵方火力點、掩體或坦克進行殲滅,確保步兵安全作戰。


河東三叔


按照我國的分類,摩托化部隊是以建制內的輪式車輛作為主要機動工具的部隊,而機械化部隊的主要機動車輛是各種履帶式車輛。

機械化部隊屬於重裝部隊,編制內的裝備主要是坦克步兵戰車,履帶式戰鬥車輛是主要的戰鬥裝備,戰鬥車輛的越野性能比較好,適宜進行大規模野戰,步兵在戰鬥時以乘車作戰為主,通常坦克師旅,機械化師旅,裝甲師旅什麼的部隊都是機械化部隊,現在機械化部隊中還會有陸軍航空兵部隊。

摩托化部隊現在通常就是普通的步兵部隊,步兵在戰鬥中首先要在距離戰場一定距離的地方下車,再投入戰鬥,和機械化部隊相比,摩托化部隊的裝備相對輕一些,不過由於輪式車輛的防護能力不如履帶式車輛,摩托化部隊的防護能力不如機械化部隊,越野機動能力也不如機械化部隊,對於道路的依賴性比較大。

隨著技術的發展,輪式車輛的越野性能大大的提高,摩托化部隊中使用的輪式裝甲車輛也越來越多,現在的摩托化部隊開始向輕裝甲部隊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機械化部隊中也還是有大量的輪式車輛,機械化部隊對於油料彈藥的需求量非常大,機械化部隊的後勤車輛都是輪式車輛,而且機械化部隊在進行遠距離機動時,坦克步兵戰車這類履帶式車輛都是要用大型平板車運輸,以節約寶貴的摩托小時。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傳統意義上的機械化部隊只是保持在一定的規模甚至是在減少,主要是機械化部隊的日常開支非常大,象英國已經準備把所有的坦克退役,德國的坦克也減少到了幾百輛,就算是以裝甲洪流聞名於世的俄國坦克現在也只有3000多輛。但是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目前還無法取代,所以各國還是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機械化部隊,尤其是未來可能會爆發大規模陸戰的地區。

傳統的摩托化部隊現在也在減少,由於原來的輪式車輛防護能力太差,所以原來佔摩托化部隊主力的輕步兵數量也在減少,而具有一定防護能力的輕型裝甲部隊目前是各國發展的重點,大量原來只有履帶式車輛才能承載的武器開始放到了輪式底盤上,比如大口徑火炮,防空導彈等,現在這種所謂的中型部隊是各國的新寵。如果按照以輪式車輛作為主要的機動手段來看,這種中型部隊也可以算成摩托化部隊。


紅色手電筒


這是概念的問題,也是部隊發展的幾個方向。具體區別如下:



1、摩托化部隊是指:主要的作戰交通工具是汽車、摩托車、大炮也是用汽車拉(看抗日片裡面鬼子出兵的場景,就是摩托化部隊),機動能力一般,受到戰地地形的諸多限制,在抗戰時期常常遭到八路軍的埋伏。平型關大捷,裡面的日軍師團就是摩托化師團。



2、機械化部隊是指:主要的作戰交通工具是裝甲車、步戰車、坦克,自行火炮等,機動能力強、作戰半徑大、抗打機能力好。



陸軍的三個發展階段:1、摩托化。 2、機械化。 3、信息化。

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其實就是一碼事,我國早期的時候曾經將使用履帶車輛的部隊叫機械化部隊,使用輪式車輛的部隊叫摩托化部隊,現在一統稱機械化部隊。
另外在以美國為首的大多數國家中使用機械化部隊這一稱呼,以前蘇聯為首的一些東歐國家和法國使用摩托化部隊這一稱呼,德國、荷蘭叫裝甲步兵部隊。其實三者指的都是同一類型的部隊。


CC婭茜


摩托化和機械化區別在於,摩托化是指使用汽車進行機動的步兵部隊。機械化指使用裝甲車進行機動的部隊。但是德軍不使用這兩個概念,只有步兵師和裝甲擲彈兵師的區別,其中步兵師一般就是摩托化行軍的,裝甲擲彈兵師就是機械化師。

使用摩托化行軍的,基本使用汽車,相當於普通步兵師。機械化部隊,或者德軍裝甲擲彈兵,每師編制裝甲(坦克)擲彈兵團,每團下有為數不少的坦克連,每師的坦克裝甲車不少。基本以裝甲車為主要偵察機動力量。比普通步兵師強許多。但比裝甲師坦克力量要弱。

而普通摩托化步兵師只是使用汽車機動的步兵師,所包含裝甲車和坦克都很少。

蘇軍摩步師概念相當於機械化師。

實際隨著戰爭發展,區分摩步還是機械化就無意義了,機械化的基本機動方式就是汽車和裝甲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