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國軍隊是否實現了“機械化”?

驢可樂


戰爭的致勝有許多決定因素,其中速度是不可不察的要義,正所謂兵貴神速,無論古今中外,誰能夠更迅速地進行兵力投送,誰就可以在爾虞我詐之中佔得先機,眾所周知,強大的戰略運輸能力便是美軍之所以獨步天下的重要構成。

汽車誕生之後,人類的空間位移能力大為增強,摩托化步兵這種概念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已提出,但是能將士兵全部以輪式車輛運送至戰場的軍隊直到二戰結束後才在蘇聯建成。

向來注重輕步兵機動能力的中國軍隊在建立之初也將建設戰略輸送體系視作重中之重的任務,雖說當時那個經濟和資源都極為有限的條件下,即便是摩托化也舉步維艱,解放軍因而不得已優先發展更易實現的騾馬化軍隊,於是,中國引進了大批來自蘇聯的種馬,它被視作一項利軍利民的工程而重點經營,經過將近30年的育種改良,到了1977年,中國所擁有的馬匹數量猛增至1145萬匹,位居世界第一。

這個數字在1949年的時候只有487萬,這些騾馬除了被解放軍用來馱運人員以外,它們也充當了揹負重機槍和迫擊炮等支援武器的載具,相輔相成的是,解放軍也曾建立過全球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在巔峰時期達到19個師,相當於10多萬軍隊。

然而,後來解放軍意識到,要滿足400萬軍隊的運輸需求,依靠騾馬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事實上,全軍上下也僅有最精銳的幾個野戰步兵師達到騾馬化標準,其它部隊則仍是以徒步與肩抗為主要機動方式。

早在建國之前,八路軍就已經在8年抗戰中先後從日寇那裡繳獲了400餘輛軍用車輛,而在4年內戰期間,國軍則總計向解放軍“運送”了22000餘輛各型汽車,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小,可是和人數多達400萬的解放軍相比,實在是杯水車薪。

這些萬國車輛成了新中國建立之初的老底子,由於缺乏配套體系支撐,基本開壞一輛就少一輛,之後中國陸續從蘇聯,東歐,以及法國進口了80000輛汽車,即使如此,截止1957年,全國上下能開動的車輛也不過90000輛而已。

那個時候,我們飛機坦克都能造了,一個小小汽車還造不出來嗎?的確,造是造的出來,產能不足才是最大問題,1966年時,我國第一種軍用卡車每年僅能出產3000輛,顯然不夠用。

這個狀況直到1972年才有所改觀,隨著汽車產業的進步,現代交通的普及,我國軍用車輛年產量終於突破萬級大關,隨即,解放軍也在未完成騾馬化的前提下便跨進了摩托化時代,那些年,市面上大概會湧現出大量火燒和阿膠吧。

戰後國力全開的蘇聯也是最早完成機械化建設的國家,這可是個了不得的成就,由於摩托化部隊所裝備的汽車沒有任何裝甲防護,並不具備防彈等直接和敵人對線的能力,因此只能把步兵運到前線附近,讓其徒步趕赴戰場。

而機械化軍隊所裝備的履帶式車輛,比如裝甲運兵車,由於普遍配備了最基本的裝甲防護,雖然不至於擋住炮彈吧,輕武器彈藥還是可以擋住的,因而具備直接和步兵一同衝進戰場的能力,甚至被稱之為戰地出租車。

而配備了機關炮,滑膛炮,反坦克導彈等強大火力以及較強正面裝甲的步兵戰車甚至能夠直接支援戰鬥,跟隨在主戰坦克後面和敵人正面交鋒。

比機械化更為高級的是信息化,雖然蘇聯最早完成了機械化,然而事實上那已經是強弩之末,隨後解體並多年經濟蕭條的俄國在信息化上戛然而止,本身作為學生的中國反而穩健地在電子信息技術上把曾經的老師遠遠甩在身後。

剛才也有提到,我軍直到1985年才基本完成摩托化改造,至今未完成機械化,可以說是五常當中最後一個了,還好國家宣佈到2020年將初步達成目標,解放軍將實現從摩托化到機械化同時進行信息化改造的跨越式發展進程。

作為全球唯一一支同時裝備著二代到五代戰機,一代到三代坦克的武裝力量,這種跳躍性的進步在中國近幾十年內早已經屢見不鮮,民間也不乏類似案例,比方說從現金交易跳過信用卡,直接引領網絡支付潮流。

時至今日,解放軍各型軍用車輛的數量已超過50萬輛以上,且幾乎都是國產,回顧過去艱難歲月,不免讓人感慨這幾十年內,中國究竟發生了多大鉅變。


迷彩虎軍事


其實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機械化部隊。

機械化部隊以坦克、裝甲輸送車或

步兵戰車

實施運動和戰鬥的部隊。以坦克為主要裝備的部隊稱坦克部隊。以裝甲輸送車或步兵戰車為主要裝備的部隊稱

機械化步兵

部隊或

摩托化步兵

部隊。(以上採自百度百科)

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快速輸送,超強火力,極限反應,保存有生力量等等。

然後我們舉個例子,美國的全球打擊,美軍的戰爭動員就可以在24小時之內依託其分佈在全球的軍事基地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完成兵力輸送,戰術佈置,下定決心,軍事打擊等等一系列動作。標準的軍隊機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