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楼市调控有大漏洞!这些野蛮人正在抢劫你的房子和票子

楼市调控有大漏洞!这些野蛮人正在抢劫你的房子和票子

“梁X伟、钟X良,陈思诚等疑似明星赫然出现在上海某豪宅摇号名单上。明星买房不用限购?拿公司名义抢房,这是什么操作?

即将开盘的宝能城,骤然降价7折,打包卖出几十套房子给一家公司。后来有媒体查实,接手公司的幕后老大,正是宝能姚振华。宝能卖了自己又买,这又是什么操作?”

二三十年前的时候,买辆车就是土豪。那时一辆豪车的钱,能买好几套房。

后来车子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房价却上涨了几轮,你要能在大城市买套房,才能算得上是土豪。

然后买一套房又已经out了。现在土豪买房子怎么买?几层几层地买,甚至整栋买下来!

一个人可以买多少套房?十套?一百套?

香港的某大佬告诉我,贫穷再次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他的答案是15645套!

楼市调控有大漏洞!这些野蛮人正在抢劫你的房子和票子

今年四月初,香港官方透露了当地前10名被宽减房产税最多的业主,10人总共持有40136套房。估计这些大佬们,一买就是一栋楼吧。

香港隔壁的深圳楼市,近年来的大宗交易也愈发常见。据中原数据显示,深圳市场大宗交易从2015年成交约122宗,金额306亿增长到2017年183宗,成交额约514亿,市场十分活跃。

以往深圳的大宗交易,买主通常是政府或者企业。

比如各区政府收购办公物业,用于区域产业集群引进;比如人才安居集团大量收购公寓以及居住物业,用于人才安置。企业由于运营需要或者投资目的,也会集中购买商办物业。

像去年招商中环写字楼C座以约11.5亿元,5万每平的单价卖给了浦发银行,写字楼B座以约23.5亿元,5万每平卖给了投资公司富龙集团。

但最近这股整售之风已经刮到了公寓项目,买家除了人才安居集团,还有大量投资客。

深圳房价持续被看涨,但住宅项目有限购以及限价政策,投资客便把目光投向了公寓。深圳的公寓被投资客疯狂扫货的新闻不时出现。

投资客们可能还不是单兵作战,而是组团、甚至以投资公司的形式购买,比起当年温州炒房团的架势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大众团购优惠券,他们团购房子。

4月初,业内就传出了华联城市全景公寓被以8亿元一次性带走。投资客们购买了商务公寓部分的13个楼层,一个楼层20套,每层1090平方米,团购的花费大概是8.1亿元。

近两年万科深南道、中粮天悦壹号、龙华新盘如红山6979等公寓产品都有过整体或部分打包出售的情况。

买家打包买,卖家少操心。开发商一次性回笼大量资金,一边捂着嘴笑,一边把钱周转到下一个项目。

没限购的公寓可以打包买,打包卖,那有限购的新房呢?

在严格限购以及限价的一手房市场,开发商总是叫苦连天。因为他们在前期在市场火热的时候高价拿地,现在房子要卖了却遇上了政府限价。原本准备卖10万的楼盘,现在只能卖8万了,感觉亏大了。

但是“聪明”的开发商还是有的,

不能打包卖,那就先卖给自己。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四月上旬,即将开盘的宝能城,忽然一口气打包卖出总面积为6342.3平方米的56套住宅,房屋售价4.21亿元,接盘方为港股公司新体育。所售房屋均价6.64万元每平方米,只相当于宝能城二手房均价的7折。

楼市调控有大漏洞!这些野蛮人正在抢劫你的房子和票子

这家新体育公司,被媒体查出来其高管先后在宝能任职,大股东也正是宝能老大姚员外。

楼市调控有大漏洞!这些野蛮人正在抢劫你的房子和票子

一手房因为限价,卖了会吃亏,宝能把房子左手卖右手,一手房变二手房,而二手房又没有限价……

哎呀!我好像懂得了些什么。

限价政策限出了“聪明”的开发商,限购政策也限出了“聪明”的购房者。

限购政策要求你要有户口,或者社保交满XX年才可以买房,某个人或者某个家庭最多买XX套。没关系!我个人买不到,以公司的名义买总可以吧!限购可没限制公司买多少套房吧。

前不久,上海市中心豪宅翠湖天地的摇号名单公布,梁X伟、钟X良等疑似明星赫然在列,你一不小心就跟大明星同场竞技了。

楼市调控有大漏洞!这些野蛮人正在抢劫你的房子和票子

楼市调控有大漏洞!这些野蛮人正在抢劫你的房子和票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共计385组摇号序列里,以公司名义购买的客户有214组,占比将近55.6%,超过半数以上。

是的,公司名下当然也可以持有房产,不仅能绕过限购政策买,还能抵扣一些公司的税费,简直超值。这么好的事,以前怎么没听过呢?

因为以公司名义买有诸多不便。

1.得全款买。绝大多数银行的按揭贷款业务仅针对个人,公司买得全款。

2.不仅得全款买,还要多交税。房产税、契税等等。

3.日后房产交易的话,还有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税费。

4.要是公司经营出问题,欠债了,名下的房子可能就被拿去抵了。

是有这么多不便。但是在当前炙热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以及房价永不落幕的神话下,购房者为了绕过限购政策,还是会这么操作。

同时,部分交易阶段产生的税费,也是可以绕过去的。

现在“聪明”的人都是这么操作的:专门成立一个公司,以公司名义持有某房产。日后该房产想要转手,直接转让公司就行。

这样你卖的是公司,不是房子,就不用缴那些税了。

哎呀!真是“聪明”啊!

当然这么操作也有麻烦的地方,就是下家在接手公司的时候,得调查清楚上家公司的债务及法律状况(说不定接手的公司名下房子一千万,债却欠了两千万呢)。下下家也同样如此。这在挺大程度上打击了房子的流通性。

但是人家都有能量操作这一套流程来买房了,找个下家也许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市场上还有诸多代理操作的中介公司。

这些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的麻烦,或许对于那些一手握着巨款,一首摁着计算器在计算成本和利润的炒房者而言,所有成本都算得回来。

以公司的名义持有房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就像是系统里的一个bug,总会被开发商和炒房者加以利用。bug不堵上的话,这个市场就会变成,只要炒房者有钱,那么就没有他们买不到的房。投资者永远兴风作浪,那么房子就更难以回归理性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