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支氣管哮喘的分類、誘因與症狀,附:支氣管哮喘的就醫指南

哮喘的主要症狀是反覆發作的咳嗽、喘息、胸部憋悶,常為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可自發或經治療後緩解。哮喘發作時,表現為胸廓飽滿、叩診過清音和聽診可聞及肺內廣泛哮鳴音等。

支氣管哮喘分類

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時發病,多有家族過敏史。前驅期,發作前多有鼻咽發癢、流涕、流淚、噴嚏和乾咳等前驅症狀。發作期,以喘鳴性呼氣性呼吸困難為主,伴胸悶和平臥困難。緩解期,喘息好轉,咳出多量黏液痰後哮喘緩解。

內源性哮喘:成年發病,為非致敏原引起,呼吸道感染誘發最常見。先有咳嗽、咳痰,而後逐漸出現哮喘症狀。

混合性哮喘:凡無法劃分為外源性或內源性者均屬於混合性哮喘。

支氣管哮喘的分類、誘因與症狀,附:支氣管哮喘的就醫指南

本病誘因

簡稱哮喘,是一種發作性、可逆性、廣泛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疾病,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管炎症。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12歲以前開始發病者居多,以秋冬季節發病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是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一種慢性疾病。

主要激發因素有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吸入物、感染、食物、氣候改變、精神因素、運動及藥物因素等。

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某些抗原也會引起過敏反應。

本病反覆發作可併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

主要症狀

哮喘的主要症狀是反覆發作的咳嗽、喘息、胸部憋悶,常為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可自發或經治療後緩解。哮喘發作時,表現為胸廓飽滿、叩診過清音和聽診可聞及肺內廣泛哮鳴音等。

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時發病,多有家族過敏史。前驅期,發作前多有鼻咽發癢、流涕、流淚、噴嚏和乾咳等前驅症狀。發作期,以喘鳴性呼氣性呼吸困難為主,伴胸悶和平臥困難。緩解期,喘息好轉,咳出多量黏液痰後哮喘緩解。

內源性哮喘:成年發病,為非致敏原引起,呼吸道感染誘發最常見。先有咳嗽、咳痰,而後逐漸出現哮喘症狀。

混合性哮喘:外源性哮喘過程中可兼有感染因素參與,常使喘息曠日持久而長期發作,稱為混合性哮喘。

其他類型哮喘: 職業性哮喘、運動性哮喘、精神性哮喘、藥物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等均有相應病史。

哮喘持續狀態:嚴重哮喘發作,常規治療不能緩解,持續 24 小時以上者,稱哮喘持續狀態。多表現為張口聳肩呼吸、發紺、多汗、被迫端坐,甚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

支氣管哮喘的分類、誘因與症狀,附:支氣管哮喘的就醫指南

就醫指南

有哮喘發作史, 發作時喘息、氣促、胸悶,或有咳嗽症狀,雙肺可聽到散在或瀰漫性的以呼氣期為主的哮鳴音。並排除可引起氣喘或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

診斷的參考條件:合併其他過敏性疾病。皮膚試驗陽性。經 1% 異丙腎上腺素或 0.2% 沙丁胺醇霧化吸入後,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增加 15% 以上。

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

輔助檢查:X 線、肺功能、血氣分析、血嗜酸粒細胞、致敏原皮膚試驗有助於確診。

臨床分型:外源性哮喘:多為兒童、青少年,常於春秋發病,可有前驅症狀,發病急,緩解快,緩解後哮鳴音很快消失,血清中 IgE 增高。內源性哮喘:常於冬季或氣候變化時發病,有呼吸道感染症狀,起病慢,症狀緩解後哮鳴音和溼囉音仍可持續多時,血清中 IgE 正常。

本病應注意與喘息性支氣管炎、心源性哮喘相鑑別。

併發症: 發作時可併發氣胸、縱隔氣腫、肺不張;長期反覆發作和感染可併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和肺源性心臟病。

支氣管哮喘的分類、誘因與症狀,附:支氣管哮喘的就醫指南

預防與保健

患者應當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早起早睡。有過敏史的患者要避免接觸致敏原,如粉塵、花粉、塵蟎、刺激性氣體及吸入性藥物。注意保暖,免受風寒,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感染機會多的場所去。哮喘頻繁發作期,要減少戶外活動,多臥床,保持室內衛生,定期清掃,注意通風。

選擇易於消化、清淡、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鈣的食物,保證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可以選擇瘦肉、蛋、奶、動物內臟、豆類、雜糧、蔬菜、水果等進行搭配;少食油膩、生冷之物;嚴格戒菸、戒酒。

哮喘有時可因情緒緊張、精神刺激等引發。因此,患者在平時要注意調節緊張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緩解期可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氣功等,以增強體質,減少哮喘發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