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原本爱撒娇的儿子变得碰不得,别怀疑,这就是青少年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那个原本随时可以与你搂搂抱抱的可爱天使,一转眼变得你碰不得也接近不了。别怀疑,这就是青少年,孩子有他的主见了。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本爱撒娇的儿子变得碰不得,别怀疑,这就是青少年

图源:Shutterstock

作者:陈志恒
咨商心理师、学习辅导专家、畅销作家,也曾任彰化高商辅导主任,于各中小学演讲「学习议题」长达6年,带领近百场中学学生「精进学习策略」工作坊或讲座。



你是我儿子,连碰你一下都不行吗?

几天前去看展览,正在排队进场时,听到后面有一家人的对话。一对父母带着两个青少年期的孩子,一男一女,也正等着排队进场。

母亲对着男孩说:“你这个小孩怎么这样,碰一下都不行?”母亲伸手想摸男孩的头,男孩躲开了,并且臭着脸。

“我是你妈妈,难道不能碰你吗?”

母亲想接近男孩,男孩继续往后退,脸上显得更加不悦。

“做妈妈的都不能摸一下自己的小孩吗?”母亲转而问一旁的女儿。女孩不知道怎么回答,母亲继续问:“不行吗?不行吗?”越来越大声。

“妈!别讲了,大家都在看妳啦!”女孩感到很尴尬,而男孩干脆离得远远的。

“有什么好尴尬的,你们是我的孩子,我本来就可以碰你们。你哥哥是怎么回事,长大了,叛逆了,连让妈妈碰一下都不行?”母亲连珠炮似地说着。

父亲站在一旁,无奈地板着脸孔,一家人一同看展的雅兴想必都搞砸了。

我在一旁听着,很想回头告诉这位母亲,孩子不想给你碰,就别碰他。这就是青少年,他有他的主见了!

青少年有着不容被侵犯的领土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那个原本爱撒娇,随时可以与你搂搂抱抱的可爱天使,转瞬间,在身体外围筑起了一道墙,你碰不得也接近不了,否则会换来暴怒一场或不耐的响应。

除了身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领土,不得跨越雷池一步。

孩子不再轻易让你进入他的房间,不喜欢你随意动他的东西,抽屉开始上锁了,房门随时是关着的。没经过他同意动了他的东西,免不了会被大声咆哮一番。

你很纳闷,这孩子怎么变了?别太惊讶!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典型的模样,这是他们由依赖迈向独立的必经过程,他们希望对自己有关的任何事物拥有绝对的主控权。

放弃「我是你父母,所以我可以……」的念头吧!

你很不解:“孩子是我生的,为何我不能碰他一下?”当然可以,如果他要让你碰的话。但他若闪躲或拒绝,请放弃这份坚持吧!你会比较自在。

他是你的孩子,你当然有绝对的权利去保护与管教他;然而,他不是你的财产,有自己的意志与尊严,你得开始学习尊重他。

许多父母怀着「我是父母,我要怎样对待我的孩子是我的权利」的念头。

于是理所当然地随意进出孩子的房间、随意翻动孩子的书本作业、甚至任意拆开孩子的信件。他们认为这很正常,这是身为父母的权利,孩子不需要也不应该有意见。

当父母怀着这份信念对待青少年孩子时,便会更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人生的大小决定都需要与我商量过,甚至听命于我”。

孩子拼了命也得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捍卫自我

换个立场,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呢?

孩子长大了,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想自己做决定,包括身体要如何开放,他都自有盘算。

孩子也知道给父母碰一下没关系,但就是不喜欢。不是不喜欢被父母碰到,而是不喜欢父母的态度——那副「凡事我都得听你」的样子。

孩子想着:如果我连身体给人碰触的决定权都没有,那么接下来,我的休闲娱乐、交友选择、花钱方式、升学选校,一直到后来的就业、择偶与婚嫁,是否都没有自己决定的空间了?

所以,再怎么样,青春期的孩子们都得捍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呀!

每一个叛逆的行为之前,必有一个控制的意图

孩子有着强烈的「我想自己决定自己人生」的期待,父母则有着「我是你父母,我有权利干涉你的事」的信念,两种想法碰在一起,肯定剑拔弩张、天下大乱!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己作主,许多看似叛逆的行径,事实上是感受到自己正受到控制。当孩子出现叛逆的行为时,父母得停下来反思,自己是否正无意识地发出意图控制的讯息,而这样做真的有效果吗?

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

“我很想象你小时候那般,随时摸摸你,碰碰你,感觉很亲密。同时,我也知道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也会尊重你。当然,如果你想撒个娇,与我拥抱一下,我会很开心地欢迎你。”

或许有一天,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孩子开始重新与你有了些肢体上的接触,酷酷的外表内实际上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尝试有效的方式,总是比坚持对错是非还重要,因为你要的不就是与孩子之间亲密的互动吗?

别为小事,错失了亲子之间真正重要的事情

亲爱的父母,孩子那些看似无理的抵抗并没有错,只是做法激烈了点,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不足以帮助他们,用较温合理性的方式去与人互动,我们也曾经是这样走过来的。

然而,身为父母的,若忙着透过极力控制孩子的言行以突显自己身为父母的尊严时,恐怕会错失很多亲子之间真正重要的事情。

例如,孩子不再愿意与你一同出游,不再愿意与你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再找你商量讨论任何决定,甚至拒绝你参与他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如毕业典礼。

与其常在「我是你父母,我为什么不能碰你一下?」这类小事上计较,弄得两败俱伤,不如调整想法,改变方式,思考如何与孩子保持信任与和谐的互动关系。如此,你才能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适时发挥影响力,尽到父母的责任,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