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见”钟”情

不同疫情,相同身影,2020的武汉,我们又见南山。

是病毒打乱了一个美好的团圆时刻,也是病毒展现了全球的四海一家,是病毒揭开了百姓的防护疏漏,也是病毒提醒了全民的公共健康。这一次,我们藉由钟南山院士的步伐,看民族脊梁的大医精神,见令出能战之国士无双,记一场中国抗疫温情故事,传一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是什么让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不顾84岁高龄,挺身而出,深入一线?

是什么让钟南山院士的每一句话,在百姓心中立下了信任力量,奉为圭臬?

是什么让钟南山院士的每一脚步,无畏风雨,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敢于承担?


总说德不进佛者不可为医,也许在百姓眼里,钟南山院士是个高高在上的名人,是个不慕名利的学者,然而真正的钟南山院士总说自己最喜欢的身份是医生,也会开玩笑地强调自己不过是个“看病的”。是的,因为钟院士的父母都是医者,医者父母心,视天下苍生为己出,舍不得看到病患有一丝丝疼痛,哪怕是个听诊器,钟大夫在每次看病时依然会捂热了再放到病人胸前,每次要检查口腔,都亲自啊啊啊的张嘴示范,这一份将心比心的习惯,是耳濡目染的传承,是视病犹亲的尊重,如果没有父亲钟世藩(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的言教身教,没有母亲廖月琴(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的温柔叮咛,70多年前的钟南山不过是个会撒谎,爱惹事的孩子。


一次犯错,让钟南山知道诚实的力量,父母的无声责备,比藤条棒棍的皮肉之苦更打在心上,从此,钟南山学会了诚实,勇于撕下面子包裹的客套与伪装,凡事要数据,看证据的科学素养,这在钟南山赴英国留学的时候,为他挣得了名声与尊重,也让外国自命不凡的教授们,从拒绝沟通到刮目相看,从东亚病夫的讥笑到东亚大夫的认可,是钟南山以文革时代磨炼出的不服输精神打下的,在钟南山的字典里,早就没有“困难”二字,面对,就是最好的答案。


2003年的非典,全国慌乱,是钟南山力排众议,实事求是地说出了真相,第一时间科研团队的召集整合,攻克病原,提出方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推动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抗击非典第一人”的称号下,钟南山院士一度累垮,英雄形象不能让大众失望,考虑再三只能回到家中静养,几天后,再次回到战场,又是好汉一枚。这里最心疼的是钟老师的夫人-李少芬(著名女篮冠军),也许夫人一开始就知道,钟南山注定不是她一人的,身为伴侣,最懂彼此的心心念念,大局为重,苍生为盼,钟南山是受国家栽培的大医,也必当效力于国家。


非典过后,钟南山把心思全用在呼吸科研上,怎样解决病人的问题,怎样建设更好的医疗环境与团队,怎样在科研上有突破与建树,这跟当年的父亲一模一样。父亲钟世藩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自掏腰包买小白鼠做病毒分离实验,为了把经验留传后世,在身弱多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写出《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在钟南山身上很容易看见父亲的影子,05年,国家临床学科重点实验室,在广州呼吸研究所的协力下成立,这个集科研,医疗,教学于一身的国家级机构,是钟南山为呼吸医疗界开启的先河,更是交给父母的一张漂亮成绩单。


2020年,新冠病毒的肆虐,我们又再一次看到钟南山院士的身影,那个为我们安定民心,有一说一的铁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最后不禁哽咽,呼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一起帮帮武汉,一个“帮”字,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仁爱的本质,一个“帮”字,我们找到了行动的依据,前进的方向,非典之后,有人说,「无疫情不南山」,认为是非典成就了钟南山院士的地位,如果你跟随过钟南山院士的心路医路,明白钟南山院士的一路走来,知道钟南山在海内外的论文著述,你会改口说「

有南山,无疫情」。因为在这个84岁的老者,一个终生为患者劳心,为疾病劳力的国士身上,流淌的是责任,是担当,是使命,是无私,是无畏,是力量。


没有岁月静好,只有同舟共济,没有独善其身,只有四海一家,不怕患难,因为我们有真情,不怕疫情,因为我们有信心,在钟南山院士身上,我们看见令出能战,战之能胜的铮铮铁骨,看见敢医敢言,敢做敢当的真实力量,走过非典,走过新冠,后世当记国士钟南山。


”疫”见”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