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語言發育和記憶發展的小祕密,讓孩子早說話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

記憶也有分割線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有一定道理,這些反映出幼兒早期的家庭親子關係對認知和情感的塑造。早期對孩子施加的各種早教不計其數,但孩子只會有選擇的記憶下來。每個人的記憶儲存都能力都不同。

記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語言敘述,它往往表現為回憶成的些話語。其次是意象,導致許多具體的細節從而使記憶顯得精確可靠。最後是情緒,深刻的影響著記憶的形成和再現。

“你記得最早發聲的事情是什麼?”或者“你是幾歲開始記事兒”這個兩個問題擺在面前時,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說記得4歲時候的事情,有的說記得6歲時候的事情。那麼之前不記得事情的時期,被形象的成為“童年期遺忘”。

語言發育和記憶發展的小秘密,讓孩子早說話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


為什麼我們記不得,出生後最初幾年(0-3歲)的事情呢?

很多學者研究,我們的記憶發展在3歲的時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0-3歲的記憶系統,表現出的是非言語的直覺和運動技能。3歲後,才是真正可用意識會議或語言描述的記憶。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沒有語言,記憶都是非符號形式,後者有語言系統,記憶可被有序提取。

學者研究還發現語言和記憶的另外一面,3歲以後的孩子,語言能力得到了巨大的進步,語言和記憶也產生了密切的關聯,但是這一階段的兒童,仍然可以依賴於非語言方式來回憶過去,所以推測,如果記憶是一個時間段的話,那麼語言對記憶進行的編碼的重要作用,是在這個時間段的初始,而不是後期的回憶提取階段,也就是說,語言作為記憶的第一步編碼很重要,語言為了記憶的發展,需要提供更多的幫助才行。

語言發育和記憶發展的小秘密,讓孩子早說話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


可見語言對於孩子的記憶力發展多麼重要!

“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記憶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任何高層次的學習能力及其運用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在後期的初高中學習階段,記憶力基本上可以成為很多孩子能力的分水嶺。

所以三歲前是語言障礙預防的重要時期,很多聾兒或顎裂寶寶,恰恰在這個階段失去了最寶貴的語言發育財富,即使後天得到了功能的補償,在語言矯正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軟件的問題,比如對發音技巧的學習,對音調和韻律的感知,對語言習慣的重建,最大的困難是如何開發記憶力,只有記住更多的詞彙,才能得到更加豐富的語言。

語言發育和記憶發展的小秘密,讓孩子早說話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


語言和記憶是孿生兄弟

0-1歲前,孩子要經歷聆聽期和模仿期,聆聽聲音是語言發聲的準備。儘管孩子不懂父母說的是什麼,但是父母傳達的聲音,對孩子很重要。要多說,看著孩子眼睛說。

2歲後,耐心說,不要怕煩,這個階段的“自我認知”覺醒是本體記憶的基礎,它的出現,讓以前零碎,片段的記憶信息,被有效的組織到一起。

語言發育和記憶發展的小秘密,讓孩子早說話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


3歲後,記憶時間軸的維度得到上升,記憶存儲的空間得到擴展,其中很多來自媽媽爸爸的撫養方式,特別是與孩子交流時,引導孩子對發生過的時間進行敘事性的回憶,讓孩子逐漸意識到“需要記住什麼,怎樣記住,為什麼記住”,所以,這個階段,父母的語言教育方式很重要,如果傾向於鼓勵孩子對經歷中的自我,進行敘事描述,則會促進更多的記憶發展。反之,則可能會讓孩子的記憶認知來的比較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