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號稱“編劇教父”的韋家輝1992年就寫出堪比《權遊》的《大時代》

導語:主角身世悽慘,命犯天煞孤星的悲劇自古就有很多,現在之所以罕見,是觀眾喜好的的改變也是娛樂至上的影響。出品方擔心這麼寫劇本會得罪觀眾,其實他們既低估了觀眾的承受能力,又低估了觀眾的審美能力。因為早在1992年香港,這個“盡皆過火,盡皆癲狂”的東方好萊塢已誕生過這樣脫俗卻被人銘記的神劇《大時代》。

號稱“編劇教父”的韋家輝1992年就寫出堪比《權遊》的《大時代》

美劇《權力的遊戲》讓國內觀眾大呼虐心,也更加為喜歡的劇中人物擔心,會不會突然就領了盒飯。其實這樣的電視劇,中國早就拍過,《大時代》就是港劇裡殺死觀眾喜歡的配角虐心劇的集大成者。之前很多劇也有配角死的情況,但是都沒有大時代來的這麼突然和整齊。

如果留意到本劇的監製你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這就難怪了”。他就是——韋家輝,日後成為銀河映像鐵三角里“心臟”的男人。

韋家輝是香港的“編劇教父”,從1986年監製的《流氓大亨》開始,其主題先行的創作思路已經略見雛形。其後的《義不容情》更是把人性的某一部份無限放大,塑造一些在生活中可能不存在但又血肉豐滿的虛構的極端人物。這種非典型二元對立風格在《大時代》裡表現的淋漓盡致,丁蟹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又隨處可見的經典人物。

號稱“編劇教父”的韋家輝1992年就寫出堪比《權遊》的《大時代》

杜琪峰(左一)韋家輝(右一)

現在,讓我們一起重溫韋家輝監製的這部經典港劇的令人驚豔的開篇裡一些獨特之處。

其一、寫實感和運鏡技巧

開場的字幕介紹“大奇蹟日”讓人以為是紀錄片(特意搜索了一下港股歷史,原來沒有)——定格畫面(交易所裡每個工作人員相同的凝望表情)——突然歡呼。之後龍紀文看到展博擁抱阮梅的畫面,是後景虛焦轉前景聚焦的鏡頭。這種運鏡最能體現三角關係——通過這個鏡頭,把劉青雲、周慧敏、郭藹明三個人的情感糾纏關係迅速展現給觀眾。

號稱“編劇教父”的韋家輝1992年就寫出堪比《權遊》的《大時代》

丁蟹把兒子一個個推下天台——龍成邦在臺灣心臟病發——陳萬賢在香港赤柱監獄裡自殺——賙濟生在臺灣被槍殺等事件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把這些人物的死亡串聯起來,香港天台上每跳樓一個人,就插入別處死一個人。無論敘事結構還是內容展現,都是教科書級的。

通過5蟹跳樓的細節,也讓觀眾對其性格特徵有了初步印象,比如旺利益蟹的貪生怕死,孝蟹的決絕赴死,最有意思的是丁蟹,說兒子們時看似豪氣干雲,輪到自己時卻裹足不前,一個色厲內荏的形象躍然而出。

號稱“編劇教父”的韋家輝1992年就寫出堪比《權遊》的《大時代》

還有慧玲蹲在地下(後景),仰望方進新(前景),類似於比肩鏡頭——來展現渴望被人救贖也是非常巧妙。

其二、以小見大的背景落腳點

在講述故事背景時,首先用黑白的相片的閃回模式把觀眾帶回到1968年香港殖民地背景下,香江會(原型香港會)這個控制著香港股票交易的機構,由洋人把控,華人卻只能做二等公民。

開會時陳萬賢罵洋人,方進新與陳萬賢的對話,把由方進新代表的不甘為奴的華人理想主義者,衝破枷鎖成立華人會(原型遠東會)的過程交代的清清楚楚。

韋嘉誠的黃河實業上市被索賄,警察找小商販收保護費,兩個賣菜的阿嬸說:“沒事,只要股票漲一點就能收回來了。”吃早茶的阿公們都頓頓魚翅撈飯,這些細節都反映出當時香港社會大環境的浮躁和黑暗,同時引出ICAC(廉政公署)成立的必要性。

號稱“編劇教父”的韋家輝1992年就寫出堪比《權遊》的《大時代》

其三、通過對比來表現主題

價值觀對比:華人會成立後,陳萬賢利用企業上市的審核權,要求給審核委員會的成員配股由屠龍的勇士變成了惡龍;方進新則用當眾燒燬分給他的贓款這麼激烈的方式彰顯其清白的剛烈。二人的理念鬥爭預示著本劇的核心主題——金錢並非原罪,貪婪才是萬惡之源

貧富對比:這邊慧玲帶著丁蟹的孩子偷東西,那邊方進新的孩子放學回別墅豪宅,以兩家人初始的貧富狀況,聯繫到開頭展博用酒祭奠父母妹妹們,讓人對整個過程產生好奇。一方面我們可能想到是股票讓富人變窮,也會讓窮人變富,股票吸引力和破壞力的兩面性得以揭示;另一方面兩家的恩怨糾葛也初現端倪。

號稱“編劇教父”的韋家輝1992年就寫出堪比《權遊》的《大時代》

警察局裡差人起初對待慧玲和孝蟹的和藹,之後聽到沒錢收的翻臉也顯示“金錢至上”的風氣腐蝕著社會的每個角落,原本代表正義的執法部門都未能倖免。

韋家輝的編劇技巧,主題先行的特色在《大時代》的開篇短短一集就用堪比電影的高密度鏡頭語言充分展現在觀眾面前。而且這一集就死了8個大家是不是覺得比《權遊》還刺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