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攀枝花建设初期,攀钢没有自己的接待场所。来攀钢办事的外地人员住宿要到市里其他地方去自己找,攀钢自己组织有外地人员参加的大型会议,会务和接待工作也因此很麻烦,还经常顾此失彼,出现问题。

随着攀钢出铁,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交流、会议、调研使得攀钢不得不加快接待场所建设。于是在1971年修建了四〇公司招待所,1972年改名为攀钢接待所。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1982年原市政府招待所移交攀钢,1985年,攀钢将并入的原市政府招待所改称攀钢第一招待所,而原攀钢招待所改名为攀钢第二招待所。

攀钢第二招待所,熟悉的人都简称为“二招”,地处攀钢的总部向阳村,这个号称“攀钢王府井”的核心地段,而且离攀钢主厂区也比较近,所以地理位置极佳。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1985年以前二招担负着攀钢接待内、外来宾的重要任务,所以这里曾接待过无数国、内外重要宾客,是攀钢历史最长的接待服务窗口。

二招建有两栋四层楼客房,那时的大楼客房设有4人间、5人间、6人间、8人间,小楼客房设有单人间和5人间。1971年招待所就有房间165个,723个床位。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二招还设有可容纳130人的大会议室和可容纳20人的小会议室。餐厅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并兼做大会议厅、放映厅和文艺节目演出厅。

在当时,二招是一家相当有规模的接待场所,虽然房间设施比较简陋,但攀钢的金字招牌在哪,且当时二招以方便、清洁、安全著称,所以客人源源不断。1971-1979年期间,二招年平均接待住宿接近60000人次。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1980年为适应不同层次接待需要,二招对部分房间进行了改造,对每个房间卫生间进行了改装,配备了全套卫生洁具,房间内照明改为吸顶灯,同时对楼房房顶也进行了维修。

1982年,招待所又将洗漱室、厕所的水泥地面改铺为马赛克地面,厕所四周墙壁也铺上了白色瓷砖,同时更换了餐厅餐桌椅,餐厅显得朴素、简洁。这些改造,使得二招一直追随着时代发展,不曾落伍。

所以1980-1985年,年平均接待住宿接近98000人次。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这个时期的二招是最鼎盛的,在攀枝花的名声也很响亮,来攀钢办事的首选住宿二招,没有房间了再考虑其他。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外出住宿观念也在变化着,攀枝花的旅馆业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攀钢为了适应需要,选址南山新建了一个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宾馆——攀钢南山宾馆,原来的二招自然没法与之相比了,但二招接近攀钢总部办公楼和弄弄坪主厂区的优势一直未曾改变,所以在交通还不像如今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许多外来人员还是比较喜欢住在二招,毕竟工作为主,其他的可以往后放放,即使许多平原地带来的人每天都要面临登上向阳村的许多梯步,才能进到厂区的痛苦。

攀钢第二招待所│攀钢的一块老招牌

但后来的二招,越来越追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渐行渐远。

如今它还运作着,只是多年未曾关心过,不知近况如何?

希望这块攀钢的“老招牌”能一直挂着,毕竟它见证过攀钢曾有的荣耀与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