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若论名气,“肩周炎”、“五十肩”要比“肩袖损伤”更负盛名。很多患者捂着肩膀来到门诊时,自己就会说“我可能是肩周炎”了。而“肩袖损伤”,很多人压根没听过什么是“肩袖”。其实,以“肩袖损伤”为基础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发生率要远大于单纯的肩周炎、五十肩、冻结肩。【关于五十肩,我们会单独写一篇科普给大家介绍】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这个肩关节慢性疾病领域中最熟悉的陌生人:肩袖。

“肩袖”这个名字起得就很有想象力,四块肌肉围成的肌肉群真的就像一个袖套一样将肱骨头收紧在肩胛关节盂上。“肩袖”也因此得名。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肩袖,也叫旋转袖,是由肩关节上方的冈上肌、后方的冈下肌及小圆肌、前方的肩胛下肌,四条肌腱环绕在肱骨头的周围的,形成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这四条肌腱的地位举足轻重——肩关节的稳定靠它们维持,肩关节的旋转和上举活动也靠它们完成。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消耗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受到伤害。肩袖损伤约在临床是非常常见的,只是很多时候被粗略地归到了“肩周炎”的范畴。肩袖损伤最容易因为外伤导致,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可追溯的外伤史,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的损伤积累造成的。所以,肩袖损伤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逐年增长。Milgrom教授通过超声波对30~99岁的成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岁以上肩袖撕裂患者显著增加,到70岁有超过50%存在肩袖撕裂,80岁以上高达80%。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那么,具体是什么样的损伤积累会形成肩袖损伤呢?最常见的原因是:撞击。不要误会,这里说的撞击并不是外来暴力式的击打,而是肩关节在活动中来自自身结构的撞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频繁的挤压、磨损。因为肩关节是个非常灵活的、大范围活动的关节。Neer教授【这是肩关节医学领域的国际大腕】曾经报道,95%的肩袖撕裂,都是由于反复的肩峰下撞击导致的肩袖慢性磨损引起的。肩袖肌腱本身的活动空间就是比较狭小的,肩关节活动时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如果您的工作、生活或锻炼习惯对肩关节的消耗比较大,比如说像老师、家政服务人员以及喜欢玩个羽毛球、单杆、棒球、游泳、举杠铃啥的,需要长时间抬肩、外展发力,那么就意味着您的肩袖组织长时间处于被挤压、磨损的状态,损伤在所难免,而40岁以后出现所谓“肩周炎”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Neer教授把肩袖的损伤分为3个阶段,早期是肩关节累积性损伤导致的肩袖水肿出血是肩袖损伤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属于可逆性损伤阶段——意思是在这个阶段进行医学干预是可以痊愈的。否则,损伤就将进入不可逆阶段:即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以及纤维组织炎导致滑囊与肌腱增厚使肩峰下间隙狭窄。最终,肌腱快速退变,而断裂!

此外,肩袖损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积累性的撞击损伤,另外一方面也与年龄增大,肩袖组织的供血能力下降有关——换句话说,肩袖损伤本身也是衰老的一种局部表现。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所以,要提醒大家。当你被诊断为“肩周炎”时,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千万不要因为抬不起胳膊而硬掰,或者企图通过单杆悬吊来生拉硬扯,此时的“肩袖”因退化而脆弱,几乎可以说一掰必断——我们实在是见过太多这样的悲剧了。

那么,肩袖损伤到底怎么办?可能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的治疗原则、方式大致如下:

首先通过专业的查体和核磁检查来评估肩袖的损伤程度是治疗的前提,这点切记。

对于肩袖的轻度小撕裂是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的。非手术治疗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严格的休息、患肢的前臂吊带固定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等。配合中药外敷、轻柔手法等理疗方式和科学的锻炼,效果一般都是比较好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改善局部血运,对促进肌腱损伤愈合也有很好的疗效。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但是,较大的肩袖损伤非手术治疗的预后是很差的。有时可以有自觉症状的改善,譬如疼痛减轻。但是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无法恢复。除非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本身对肩部的功能要求不高,即使是较大的肩袖损伤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以不疼为目标嘛。

手术治疗方式,目前已经很少需要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多数可以通过关节镜微创来解决。关节镜既是诊断肩袖损伤最准确的方法,也是治疗肩袖损伤最常见的方式。骨科医生可以利用清除增生肩峰,扩大肩袖的活动空间(这就是Ellman教授发明的肩关节镜肩峰下减压成形术);也可以利用关节镜进行肩袖的缝合、修补。

“肩周炎”抬不起胳膊千万别硬掰,小心“肩袖”一掰必断

最后,把肩关节常用的几种康复锻炼方式介绍给大家,以供大家参考:

1.关节囊紧张训练:上肢自然垂直置于身旁,尽全力向内并拢双肩,每次坚持5 S,10次/组,2组/d。

2.垂摆运动:腰部略屈曲,健肢扶墙,患肢自然垂直,然后逆、顺时针画圆,10次/组,2组/d。

3.曲肩运动:仰卧躺好,双手握一木棒,屈肘成90°并将手杖举过头顶,10次/组,2组/d。

4.内外旋转运动:仰卧躺好,双手握一木棒,屈肘成90°,左右平行移动手杖,10次/组,2组/d。

当然具体的、更具有针对性的锻炼,还是建议及时就诊,根据您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好的训练方式。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包倪荣.肩袖损伤的机制与修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刘述芝.系统康复训练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