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Docker:我還能搶救一下

Docker:我還能搶救一下

Docker和容器這兩個詞在過去幾年裡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

Docker在技術世界的首次亮相無異於一次復興,容器從一潭死水、Linux愛好者的玩物變成了席捲技術世界的頭版頭條,各種各樣的新服務和新想法層出不窮。微服務成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持續集成不再那麼麻煩,就連Serverless也是從這次技術爆炸中誕生的。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Docker越來越深入到日常用語、工作要求中。鯨魚、船隻和碼頭的圖片成為了許多開發人員網站和博客頁面的背景。關於Docker和容器的話題席捲了一切,再也無法逃離。

然而,儘管Docker技術宣稱要將軟件開發帶到一個新的天地。技術社區的許多人仍舊認為Docker是一條駛向冰山的泰坦尼克號。這個命中註定的方向是它的船長和船員決定的,Docker真的麻煩大了嗎?Docker真的要垮臺了嗎?

Docker Swarm,想說賺錢不容易

圍繞Docker公司最大的批評和恐懼是其對其容器編配平臺“Docker Swarm”的孤立痴迷。不用過多地討論技術細節,你只需要知道這個工具的目的是讓你可以在一組服務中啟動容器並輕鬆管理它們。這是Docker公司的主要商業收入來源,他們希望能借此帶來大量現金收入,並利用他們近2.72億美元的投資實現盈利。

但Docker公司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的關鍵原因,恰恰是Docker Swarm的替代方案勝出了。沒錯,就是現在容器編排的事實標準——Kubernetes。

Docker:我還能搶救一下

谷歌的Kubernetes成為了擁有足夠資源的團隊的實際選擇,他們可以投入到谷歌的運營開銷中並獲得回報。

除此以外,AWS EC2 Container Service(ECS)的出現,則成為了那些希望簡化容器工作流程、擺脫設施構建與維護成本的團隊的最佳選擇。

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官方出品的解決方案,成了最沒人氣的產品。

反之,VMware等巨頭公司全力投入了k8s陣營。另一方面,擁有2700萬日活的Riot Games,在860臺服務器上運行13000套容器的Expedia,都在使用AWS ECS。

Docker Swarm:我太難了。

市場盤子就這麼大,競爭對手吃得多,Docker自己就吃不飽,出現財務問題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此前洩露的一份Docker公司備忘錄,揭示了Docker公司令人憂心的財務狀況。在籌措了超過2.7億美金的投資以後,Docker公司仍在努力地尋求新的投資來源,公司沒錢了。在Docker Swarm沒能成為公司的主要現金牛來源時,前路何在?事情為何發展到瞭如斯田地?

Docker,開放卻又封閉的社區

Docker,截止目前的下載次數超過了800億次。作為開源產品而言,不可不謂之成功。

但其麻煩的開始,卻也始於開源性質和管理,同樣也終於開源。

說Docker開放,是因為它確實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每個人都能夠為其做出貢獻並參與進來。

說Docker封閉,是因為開源愛好者抱著巨大的熱情和驅動力向Docker項目提交貢獻時,如果跟Docker公司的願望不統一,那就對不起了,白費功夫。

Docker:我還能搶救一下

這跟其他任何開源項目都沒有本質區別,但問題仍舊存在。你的開源項目有貢獻者,他們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提交結果。還有維護人員,他們審查這些貢獻,並對它們表示贊成或反對。在理想的開源項目中,任何有助於客觀改進代碼庫的東西都會被添加進來。成功的開源項目並不會讓管理人員拍腦袋定未來,而是願意跟社區一起共建,共同決定項目的未來。

但Docker很任性。他們不願意下放權力給社區,而是高高在上地保持自己的權威性和決定性。他們不會問,“這會給Docker以及整個社區帶來好處嗎?”,而是會問“這能給Docker帶來競爭優勢,讓大家都來用Docker Swarm嗎?”

這樣的騷操作帶來了社區的極大反作用力。社區對Docker這種專制的態度十分不滿,整個Docker社區的氛圍也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更騷的是,Docker公司還把Docker項目改名成了Moby,以後搜索引擎能檢錄到的Docker,不再是開源版本,而是收費版本。雖然要吃飯,但吃相未免也太難看。

Docker和社區之間的這種裂痕可能不是造成他們麻煩的唯一原因,但肯定是原因之一。一個開源項目,如果連團結項目的貢獻者和支持者都做不到,還能指望付費版成功嗎?結局很明顯,大家都去尋求Docker的替代方案了。

後來的故事

十年之後,一週之前。

Mirantis 宣佈收購了 Docker 的企業業務和團隊。Mirantis 這家公司也很有意思,最初是一家 OpenStack 的雲計算平臺,2015 年的時候獲得了由 Intel 領投的 1 億美元投資,沒錯,它跟 Docker 一樣也是家創業公司。後來,OpenStack 式微,Mirantis 轉投了 Kubernetes 的懷抱。

Docker Enterprise 在很大程度上是 Docker 產品系列的核心,所以這次的收購讓 Docker 只剩下了以前那個高高在上的獨角獸的軀殼。

可能是公關工作不到位,這次收購以後傳出了一種恐慌的謠言:Docker要被賣掉了。實際上,被賣掉的只是其企業業務,那個半死不活的業務。

可問題是,這對Docker的愛好者們來說,同樣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對開源廠商而言,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像MongoDB、Elastic一樣上市,更做不到像RedHat那樣年年盈利還能被IBM以天價收購。

絕大部分開源廠商,都在雲廠商的高壓下,夾縫中求生存,苦尋那不知在何處的盈利模式。對於Docker而言,同樣如此。這次賣掉了企業業務,回籠了一部分資金,但大額投資仍然沒有到位,未來會怎麼樣呢?

Docker,新的前路

但對Docker來說,也不全是厄運和沮喪。事實上,事情看起來還比較光明。

除了Docker宣佈出售公司的企業部分,他們還宣佈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Docker籌集了3500萬美元的投資資金,並由CFO Scott Johnston出任公司CEO,此君有點實力。與此同時,他們還宣佈將重新關注社區,改進開發人員的工作流程,並進一步完善Docker Hub和Docker Desktop工具選項。

為什麼這些舉措看起來是正向的?

第一,Docker公司改變了此前兩頭鯨的業務模式:砍掉了掣肘的企業業務,專心做開發者友好的版本,迴歸社區,減少了內部的競爭帶來的內耗。

第二,隨著新的資金注入,Docker重新走回那條聰明友善、社區友好型的路子,找準產品導向的正確思路,起碼給了人迴歸正軌的希望。

Docker:愛我,恨我,最終都得用我

不得不承認,無論Docker有多少自我割裂與不確定性的毛病,事實是開發人員與企業都愛用它。什麼AWS ECS、Kubernetes、Swarm還是其他項目,Docker永遠是這些技術的根本。除了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依靠Docker創收,就連B2B公司也是如此。這背後,代表的是想象空間極大的消費市場。有產品、有大客戶、有工作崗位、有收益也有生命力,這樣的項目有可能死掉嗎?

2019年Stack Overflow的調查顯示,Docker在最受歡迎技術工具榜排名第七,最受愛戴平臺榜排名第二,最受期待平臺榜排名第一。此外,Docker的泛用度則名列第三。面對如此高漲的人氣、深厚的感情以及廣泛的使用範圍,Docker的前景起碼是光明的。另外,Docker目前似乎也正朝著人們希望的方向轉變,因此有理由相信其有能力逐步走出泥潭、重歸正途。

退一萬步說,即便Docker最終賣身於人,也不代表著容器技術的失敗。事實上,容器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Docker也留下了一個下載次數超過800億次的Docker開源版,誰能抹殺Docker的歷史功績?

No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