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徐洪河是怎麼形成的?

WXA幸福的老頭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徐洪河也是一條人工開挖的河流,它北起徐州銅山區境,連接大運河,向南經過睢寧縣、泗洪縣,最後與洪澤湖相通,我們稱之為徐洪河。如下圖

徐洪最初的設想是為徐州解決澇災而開挖的。徐州地形以平原為主,海拔多在30~5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東部存在著少數丘陵,由於市區東部地勢低窪,強降水之後往往出現積水,難以排出,出現澇災,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們便設想挖出一條河,解決徐州水患問題,直到1974年遭受一場大雨後,積水不暢,澇災非常嚴重,提出開挖徐洪河,將境內的澇水直接排入洪澤湖。

1976年至1979年,徐州地區組織民力在泗洪、宿遷、睢寧、邳州境內開挖河道91公里,後來由於各種原因工程停建。

80年代末期,徐州連續出現乾旱,給徐州工農業生產帶來嚴重損失,最乾旱時,徐州從長江引水達5億立方米,但仍然還有35萬公頃受災,為此糧食減產過4億公斤。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徐州市政府下定決心,開闢水源,以緩解水資源緊缺矛盾,隨後開挖沙集以北幹河26公里,拓寬疏浚房亭河67公里,挖通至洪澤湖。

近幾十年來,徐州地區降水不足,常常出現乾旱,調洪澤湖水入徐州來解決旱情。所以說徐洪河主要以調水為主,兼有防洪、排澇功能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京杭大運河濟寧南河段,航運逐漸發展起來,徐州段京杭大運河運力不足,這樣徐洪河恰到好處地被利用起來,成為京杭大運河的複線,航運功能便開發出來,又投資興建了多處船閘,沿線新建和改造沙集、劉集、單集、大廟4座抽水站和廢黃河沿線配套工程。使徐洪河真正成為了一條具有調水為主,增加了航運功能。

華北地區連年乾旱,地下水超採,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迫切需要調水至華北平原,解決這裡的生態問題,為此南水北調東線開啟,除了沿著京杭大運河調水北上外,還把徐洪河也利用起來,又承擔起向華北地區送水的任務。

徐洪河全長187公里,上接京杭運河,下通洪澤湖,縱貫睢寧縣南北,與京杭運河平行的又一條水運大動脈,對改善蘇北地區航運條件、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承擔起南水北調東線送水起到重要作用。


地理縱橫


感謝提問,我們都知道我國的許多地名都比較的有規律,其中有一些一級地名就包括了小的地名,比如“武漢”是取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的首個漢字組成的,原“襄樊”則是去了襄城和樊城的首個漢字(後又改名襄陽市),而高速公路、鐵路等也大多遵循了這一規律,京廣線、成昆線等(包括蒙華鐵路被改名為浩吉鐵路)。而對於人工人工河來說也是如此,徐洪河也不例外。

徐洪河是一條人工河,它北起徐州市銅山區,向南偏東方向沿途經過徐州市睢寧縣、宿遷市泗洪縣,最後與洪澤湖(成子湖)相連,河道全長187公里,通過人工河道直接將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連接了起來。

徐洪河始建於1974年,它的修建最早主要是為了將徐州境內的澇水通過河道排入洪澤湖,並在乾旱的時候再將洪澤湖水源引進徐州緩解旱情。

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實施,到了2008年徐洪河被列為南水北調工程中東線調水的複線河道,成為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向華北地區輸水的重要任務。徐洪河目前具備了以調水為主,防洪、排澇、航運等為兼備的多項功能。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