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灵甫和他的整编74师攻两淮、占涟水,一时风光无限。然而,没过几个月,便从攻占两淮的顶峰殒落在孟良崮。众所周知,国民党军共有五大主力,作为第一大主力的74师全军覆没,不仅使很多人没想到,就连“蒋介石和毛泽东也都没有想到”。那么,第一大主力,为何却这么快的第一个殒落的呢?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败就败在74师作战战损较大,整体战力水平并未恢复到最佳战斗状态。

解放战争爆发十多个月来,张灵甫和他的74师作为反共的急先锋,与我多次交手。虽在淮阴和第二次涟水保卫战中使我吃了不少亏,但“74师也尝到了华野铁拳的滋味”,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

——两淮保卫战:74师虽最终攻下两淮,但“死伤惨重,阵亡团长2名、营长6名”。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粟裕亲自指挥,双方鏖战14天,杀得天昏地暗,张灵甫最终败走。此战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74师6000余人”。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74师虽攻占了涟水城,但王必成的6纵依然让张灵甫赢得很艰难,74师“付出了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

众所周知,培养军官和有经验的士兵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和实践。而74师主要是靠抗日战争打出的威名,通过抗日战争锻造了一批能打的军官和士兵。而在与我几次交手中,损失了那么多的军官和有经验的老兵。这对74师整体战斗力影响是很大的。这种损失,通过几个月的休整或简单的补充无论如何也恢复不过来的。

对此,张灵甫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在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后,发电给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不无哀叹地说:“匪军无论战略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张灵甫与胡琏是老乡又是同学,他的这些话应该是真实心理的道白。他的“伤亡过半”观点,应该能够反映74师已经战损到“决战不能”的地步,整体战力水平下降可见到底有多大。

败就败在山地作战不是强项,74师的重装部队作战效能发挥严重受限。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重装部队不适宜在山地作战,因为重武器很难展开并发挥作战效能。74师是美械装备,是典型的重装师。74师奉命进入鲁南、鲁中山区作战,深懂用兵的张灵甫是非常不情愿的。他曾不无抱怨地说:“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吧!”

看得出,张灵甫对于派他的重装部队74师到山区作战不是一般的不满。莱芜战役后,张灵甫曾正式向上级“提出休整”,并明确表示说“本师装备不适合山地作战”。当然,他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在山东重点进攻的关键时期,蒋介石根本不会让他这个急先锋休整的。哪怕再不适合山地作战,也得做“国军的模范”。

越是哪方面担心,越是从哪方面来。孟良崮战役,张灵甫当发现垛庄被占退路被断掉后,上孟良崮负隅顽抗之前,好多重装备恰恰不得不丢弃山下,这也是无奈之举。而失去重装备的重型师,其战斗力肯定是要打很大折扣的。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败就败在友军支援不够积极,李天霞与张灵甫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协同

能够与张灵甫74师直接进行战役战斗协同的是左右两翼的黄百韬25师和李天霞83师。通过整个战役实际过程看,黄百韬对张灵甫的支援还是尽力的,至少也算中规中矩。但李天霞的协同支援,“确实是不积极的,确实是打了折扣的”。

原本上,李天霞与张灵甫分别是黄埔三期、四期生,两人同在74师(军)成长成名。两人关系总体还不错。但就是在最后竞争74师师长时,满以为能赢的李天霞却输给了张灵甫。两人关系因此陡降。这次,孟良崮战役,唱主角的是张灵甫,李天霞肯定有坐视心理。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李天霞对74师的增援,“仅仅派出了第56团的两个营去执行解围任务”。

孟良崮战役中与李天霞交手的6纵这样记载:李天霞“仅以少数部队沿公路向北进行试探性进攻,遭我大朝山、侍郎宅之线的51团侧击后,被迫缩了回去”。

很多军迷们认为张灵甫遇到了“猪队友”。这话有些绝对,只说对了一半。黄百韬增援还是挺积极的。李天霞倒确是“表现很一般”,说他是“猪队友”并不委屈他。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李天霞中将

败就败在与我交战次数较多,我对张灵甫的指挥风格及特点较为熟悉

在孟良崮战役前,74师应该是与我交战次数最多的国民党部队。双方可谓是老冤家、老对手,可谓是知根知底,彼此都很熟悉。

最初与74师交战,甚至给华野的指战员留下了“74师比当年的日军还能打、还难打”的印象。但随着交战次数的增多,随着对张灵甫指挥风格和74师作战特点的掌握,华野对74师的作战信心开始越来越足。这种信心首先从粟裕和王必成等领导开始往下传导、灌输。

王必成曾向粟裕铮铮表态:“打74师一定不能少了我们6纵”。这一表态既是一种血性不服输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对张灵甫这个老对手指挥风格特点、脾气禀性越来越了解的体现。

至于华野战役指挥实际负责人粟裕,更是早把张灵甫和他的74师盯死。实际上,孟良崮战役之前,粟裕曾“几次对74师动过杀机”。这次从下达对张灵甫围歼的坚定果断,到战役实施期间的指挥若定,说明粟裕对歼灭74师这个老冤家、老对手是很有底气的。

很多军迷们都觉得孟良崮战役是一场“超级的硬仗、恶仗、险仗”,甚至是险象环生。但这场战役,在粟裕的眼里,并不是他指挥的三个最紧张的战役之一(粟裕自称他三个最紧张战役是:宿北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这也变相佐证了粟裕对围歼张灵甫是有相当信心和把握的。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败就败在一点天时也没有占,缺粮少水使74师无法坚持更长时间固守

在孟良崮及其附近地区也作战了一段时间,按理张灵甫不会不知道,孟良崮这种山石地质结构很难找到水源。但他依然还敢上孟良崮,除了他“中心开花”的作战梦想吸引外,还有就是蒋介石肯定会给他空投物资予以保障。从这点上说,张灵甫不同于三国时期的马谡。马谡上山,那是被彻底断了水道粮道。

但张灵甫可能没有想到的是,粟裕对他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加之是山地,空投又不象现在这样的精准,蒋介石空投给他的物资到是不少,但大都投给了解放军。

占据孟良崮这样的石头山,在地形上虽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也有一炮打过来,石头石片乱飞伤人的问题,也有完备的防御工事不太好构筑的问题。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对于在山上连续鏖战的张灵甫和他的74师,最致命的问题还是缺水问题。不仅人需要水,马匹需要水,就连那好多的水冷式重机枪等武器都离不开水。这成了74师全军覆没的又一命门。

可是,给张灵甫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是:战役刚结束,便来了场大雨。

6纵王必成司令员的回忆是这样写的:

“16日下午5点钟,战斗胜利结束,一阵暴风陡然而起,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驱散了战斗的硝烟,把群山洗刷一新。转眼间,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山顶,举目眺望,我军胜利的战旗在孟良崮顶峰迎风飘扬,孟良崮在晚霞映照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只是,大雨来临之前,74师已被全歼,张灵甫也已被击毙。显然,孟良崮战役,天时运气也完全不占在张灵甫这边。

综合看来,74师作为第一大主力,第一个殒落灭亡,从哪方面看,都是注定的。

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为何却第一个殒落?

孟良崮战役全景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