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2020編導藝考政策拐點日漸明晰:有“裡子”的考生更具優勢

每年只要藝考時間一到,媒體上尤其是新媒體上又開始莫名出現以 “最美藝考生”為標題的新聞,或是用參加藝考的已經成名的小花、小生,去吸引鏡頭前觀眾或讀者的關注。藝考考場被描述成了一場類似選美賽場,似乎顏值成為藝考第一生產力。殊不知,這僅僅是媒體為獲得關注度曲解藝考誤導讀者而設計的“版面秀”。

真相則是,國內每年本科、專科藝術類大學招考人數約50萬左右,參加藝考的人數約100萬之多,換言之,每年藝考季關乎著百萬人的命運走向。特別需要要明確的一點是,編導專業藝考生不只是報考中北京電影學院、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這些聲名顯赫的知名大學的導演系或編導系,還包含表演、設計、音樂、舞蹈、播音等多種專業。有些考生顏值並不很高,但他們為了參加藝考需要準備更長時間,不僅艱苦訓練,還要有對應的專業潛質或天賦。北京影向編導藝考教育培訓機構吳峰老師指出,媒體和大眾的關注不應只停留在考生漂亮與否這一淺薄的層面,作為每年一個重要的關鍵節點,藝考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應該像對待普通高考一樣得到有效關注,甚至更為重視才合理,因為今天參加藝考的學生將來有可能就是代表中國文化藝術最高水平的名家大咖。

如此事關藝術未來發展的考試,自然不容過度娛樂化。然而在2019年剛剛開始報名,就出了“事故”----- “藝術升”事件讓人十分膽戰心驚。承載著幾十萬美術藝考生希望,把持著各大美術院校線上報名通道,一年收入數億元人民幣的“藝術升”,卻連基本的穩定的系統構架都沒有建立起來,由於流量過大而導致系統崩潰。藝考難度之大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是報名系統不能也設計成“獨木橋”!十幾年寒窗僅僅因為崩潰的系統而面臨無名可報的困境,這樣的責任誰能擔得起?

未來從事藝術創作職業一定要有天賦,所以藝考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挖掘那些有天賦的考生,讓他們所擁有的才華不至於浪費。對此,藝考培訓機構的出現,在素質教育中充當著重要角色,能夠滿足各專業廣大藝考生需求。為具有藝術天賦的考生提供高效輔導,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它的有效作用。然而有些機構卻僅為賺取考生的錢,把本應屬於個性素質類的藝術培訓變成與文化課一樣的應試培訓,無論考生條件有無,天分多寡,在程序化模式化的應試教育下都能被培訓機構偽裝成有天賦的“模仿秀”。眾所周知,藝考僅僅是從事藝術學習、創作的第一道門檻,或許你僥倖通關,那在日後的大學學習和職業生涯中怎麼辦?影向的吳峰老師說,藝術最強調個性、獨特創造,如果沒有潛質沒有天賦又如何能有創意、創新,過了藝考關也過不了職業人生那一關,否則誤入歧途後留給自己的反而是更長久的痛楚。當下國內許多藝術院校的考試,已經針對這種藝考應試培訓制定了有效對策,有了更多強調個性、獨立及創造性的考題。這樣的做法雖然無情淘汰了許多人,但也是對這些落榜生的人生負起最基本的責任,讓他們有更多可能去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從事藝術創作,藝德同樣是不能繞開的話題。如今,藝考院校在招生中強調專業的同時,是否也要強調對考生品德的基本考察呢?今天整個藝術行業出現的種種弊病,正是因為某些從業者眼睛裡只關注資本,只相信金錢的力量,忘了自身上應該承擔的藝術建設的社會責任。明星片酬畸高,影視作品質量卻江流日下,不僅普通觀眾看不到好的藝術作品,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許多藝術行業的“常青樹”都是能夠堅守藝德的從業者,今天藝術大學強調藝德,也是為了將來學生的藝術道路能夠走得更健康更長遠。

近些年來,藝術院校提高入門門檻,文化課要求的成績越來越高,將一部分考生拒之門外。放眼長遠,這對於藝術教育及藝術行業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有一定文化修養的藝術創作或從業者,可以先不談能使其作品藝術創意更為高遠,最起碼會避免因為常識缺少所出現的低級錯誤。比如去年開始在湖南衛視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貌似頗有文化感的臺詞卻有許多令人無語的低級錯誤,比如“手上的掌上明珠”“她恃寵不驕”“就聽過一些耳聞”......這些就連初中生都能分辨出的病詞錯句,在劇中舉目皆是。其實,這類似尷尬並非個案,影視作品出現文化錯誤的情況並不罕見,尤其是古裝歷史劇在服裝、道具、臺詞、年代上經常出現致命硬傷。多年從事編導藝考培訓教學的吳老師就這個問題認為,好的影視作品要用的表演、優秀的故事吸引觀眾,眾多低級錯誤會讓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大打折扣,甚至使其他部門的辛勞工作也付之東流。在藝考選拔中對文化課的重視,也是真正對文化藝術的重視。

對於某些媒體所培養的眾多“吃瓜群眾”來說,藝考只需圍觀看個熱鬧就可以了,但與藝考相關聯的組織或教育者還是應該更加嚴謹、科學,這不僅能為社會藝術文化建設的“高峰”奠定基礎,也關乎著中國未來藝術事業的文化藝術形象。【作者系北京影向編導藝考教育機構助理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