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驢友東海回答女網友的問題,關於這幾年的旅行

去年底一個微信網友要“採訪”我,其實就想深入瞭解一下,我們在微信上一問一答,然後那個朋友整理了聊天記錄,一直沒發出來,現在發出來。

驢友東海回答女網友的問題,關於這幾年的旅行

驢友東海回答女網友的問題,關於這幾年的旅行

驢友東海回答女網友的問題,關於這幾年的旅行

緣起:幾年前我在網上看了驢友東海嘉措自拍自制的視頻集《騎行西藏》,之後,加了東海微信,有時關注一下他的動態。今年他出了紀錄片《航拍西藏》,看完後,突然想我要採訪他,是作為個人的採訪。還跟他說,我寫好後,可以發在他公眾號上。東海及時回覆了我。下面是我們的對答。

--你經常跑去拍照,拍的視頻又是免費,你的經濟來源咋辦?

--我前幾年是上班攢錢,出來玩花光,2016年12月入駐今日頭條做自媒體,就全職旅行了,現在把一些短視頻發佈在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號上靠點擊率賺錢,這個紀錄片是不盈利的,拍攝製做這個紀錄片可能耗費5/6萬,不過航拍同時拍攝的旅行視頻,在自媒體平臺能夠賺回來!高質量的航拍為了名聲,低質量的自媒體短視頻為了利息!

關於旅行,人生,工作,說起來話很長很長,有機會你準備些問題,不要太膚淺的問題,我回答你。

不用發表出來。

--可以。

--那今晚我就準備問題。

--可以。

沒有想到東海的回覆那麼及時,並答應了。於是,我便跑去一所學院附近吃麻辣燙,還去培訓班學了一節英語課,因為不知道要問什麼,已很少去探究他人,便通過做其他事來延緩想問題。回來後,坐在客廳裡,開始組織語言。當晚把想問的問題發給了東海,第二天他語音回覆這些問題。

1、《騎行西藏》的視頻集,特別打動我,請問當年是基於什麼契機要去騎行?這個計劃準備了多久,然後便開始去西藏了?

我現在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騎行西藏,說起它的起源呢,還是應該要追究到2011年,那個時候我坐火車去了一次拉薩,當時感覺啊,西藏的風景真的太美了。坐火車回來的時候,車上有一個人是騎單車的,從川藏線進藏。那個時候知道了有人能夠騎單車去拉薩,那時候就埋下了種子。然後,2012年的時候,我突發奇想,想組織一批人騎單車去西藏拍攝一下相關的視頻,然後分享出來,那個時候已經有優酷這些網站了。

然後我就在貼吧。發集召集朋友,召集網友,有些人響應,然後有些人真去了,我們定在2012年9月15號兒在那個成都集合。但是我我這邊呢,遇到了很多事情。之前找了一個同學,那個同學他本來想去,後來他放棄了,而且他拉著我也放棄。然後弄得很尷尬,2012年就沒有去成,但我這個夢想還是沒有破滅,然後我就接著準備,那個時候在IT工作,還學習一些視頻編輯的技能。

2013年,我就又在召集朋友去成都騎行川藏線。2013年的四月份的時候,我和公司提出來,要麼請假,要麼辭職。那時候,公司說那你就去吧,回來的時候,如果職務空缺的話,你還接回來,接著工作,但是那時候也辦了離職。

然後,2013年5月1號,成都集合,結果原定的群裡五十多個人只來了三個,因為那個時候發生了雅安地震。

我們出發那天,我的那個群裡的人都先走了。我那是臨時組隊,人本來就不認識。我騎了二十公里,他們就把我甩掉了,就剩我一個人了,當時還有點就是說有點難過,就剩我自己了,這個團隊的事情是拍不成了,就想自己一個人去西藏吧,經過了幾分鐘的一些冷落之後,突然之間發現自由自在的,然後就這樣子一個人,後來有組隊的機會也不組隊了,就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本來想拍一些人的事情,就是一些蹊徑的事情,後來人都不拍了,就拍一些路上的風景,所見所聞。然後,就拍了《騎行西藏》這個紀錄片。後期製作還是非常非常難的,回來之後,去西藏回來之後又接著工作了。

2、這幾年,持續環遊中國,也去了俄羅斯,並用視頻記錄,顯然你對出行路線很有規劃,而且很有邏輯,是什麼在推動這樣一個持續的行為?

接著回答第二問題。其實,規劃上也沒有什麼規劃,我覺得平時當你無意之間看一個視頻,看一個新聞,都會產生對哪兒的一個嚮往,然後稍微搜索一下都會想到怎麼去,其實我規劃性並不強,很多地方我到那兒才知道那邊有什麼風景。

這個持續性的行為,由一些事情導致的,比如說我2014年環遊中國之後,我又回來接著上班,攢錢。金錢上的制約還是很大的。然後上了四五個月班,但是是一個短期的,然後覺得不太合適,後來我就放棄了,準備把那個《環遊中國》編輯完。上傳之後,本來想去找工作,但是由於一些原因,沒有合適的工作,就是浪費了一個多月,後來我想幹脆就放棄找工作,接著去玩兒,2015年9月28號出發,那趟《探索中國》那個紀錄片,就是那次走了八十多天,最後到了大理。

2015年,《探索中國》結束之後,又去阿拉薩工作了一段時間,是2016年。而且拉薩工作結束之後呢,又騎摩托車到東北,那個時候,攢錢一定要攢夠了之後才能玩兒,這樣一個行為,其實是很不固定的,很動盪的。

這個持續性的行為,也是由其他的一些行為導致的。2016年自媒體熱了,把視頻發到自媒體上,發現能賺錢,於是後續就全職自媒體,全職做旅行。

3、這幾年你哪些部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觀念上的,生活上的,內在的,或者其他你想談論的?

這幾年旅行,給我帶來的時候天南地北的朋友,有很多特別好的朋友。還有呢,就是覺得旅遊本身還是一種放鬆,心靈上的放鬆。雖然肉體上是受摧殘,但是心靈的放鬆很重要的,我覺得對身體摧殘不言中,精神上放鬆得到的更多。

生活上的改變,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改變,只是完全告別了IT行業,以前IT行業嘛,然後現在轉到這種全職旅行。改變的話,確實,就是旅行本身嗎,最大的改變就是旅行本身,可以到處去轉,就是信馬由韁,天馬行空的,可以想去哪就去哪。

其他改變,如果說周圍人的改變,就是家裡人以前是很反對,後來呢,就麻木了,然後再到後來呢,他們可能會當作一種只是覺得能夠驕傲的東西吧,還是轉變挺強的,以前覺得去西藏,但是很不靠譜,很瘋狂的事情,現在已經平淡了。然後周圍的同事,也從以前的非常不理解,到現在都覺得是,能夠活出一種人生,走出一片天吧,大概是這個方向,雖然沒有說。

4、這幾年的旅行,讓你對生命最深的體會是什麼?你會覺得“孤獨”嗎?它讓你難受過嗎?還是你那些時候也享受生命的“孤獨”、“寂靜”?

回答第四個問題,最深的體會。其實,我最深的體會,我是覺得古人真的很牛,像唐僧,像班固出使西域,還是班超吧,出使西域,就是說古代的那些人,徐霞客啊,他們在當時那個年代真的是太厲害了,我們現在的人跟他們比起來真的是不能同日而語,差的太多了,我是覺得古代人真的很牛,而且我覺得現在的人普遍把古代人小看了,古代人的智慧、能力似乎比我們現在想象的大很多,還有就是清朝是一個很偉大的民族,偉大的朝代。

我不會從來不會覺得孤獨。我這個人很與其他人不一樣,我是一個享受孤獨的人。我喜歡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可以在那個地方思考人生,思考大自然,沒有人,讓我安靜,我不會覺得孤獨,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我想起了一個場景,曾經開著車在俄羅斯的外興安嶺一個路口,那邊幾乎是無人區一樣,在那兒發呆,在車裡看窗外,下著雨,然後馬上日落,然後那邊外興安嶺很震撼的大平原,也有森林,我就在那裡發呆,在想,曾幾何時,這裡是大清朝的地方,而現在呢,就是外國人的地方,然後就很感慨,在那兒發呆,用手機瀏覽信息,看一些國外的網站之類的,就覺得很自在,很喜歡這種孤獨。

5、關於拍攝和製作視頻的技術,一開始就比較瞭解、熟悉嗎?在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技能過程中,有步入艱難的時候嗎?是怎麼克服的?因為我知道你對自己的視頻,有責任心,甚至有的還重新錄音,每次製作都花時間。

第五個問題,視頻製作上。之前我是做it行業,就是電腦方面工作,但是對視頻製作那塊還是新的領域。所以呢,就從網上下載了一些視頻編輯的教程,就是圖形圖像的一些教程,學習他們的那個製作原理,然後還有很多的事情,遇到問題就去百度一下,來做視頻。

視頻製作,其中特效部分,尤其是那個片頭難做,比較花心思的,而且要有藝術感,不要做的太low。有些視頻軟件的一些技術,也可以去找別人做,也可以自己做。我甚至也想過找別人做一些片頭,這樣的話,更專業,更花哨。但是後來還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做,我的視頻所有的都是自己做的。

其實,拍攝視頻和製作視頻,都是一步一步走來。做完了之後,發現不行,好吧,返工,然後重新嘗試。上一個視頻,就是上線之後,會有很多人提意見,我也自己會反思,然後下一系列的視頻裡會提高。製做視頻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就是配音,我覺得正常人都會比我強,我配音是一個非常的弱項,這個很奇怪的一個現象,沒有訓練過的人都會比我配音配的好。

6、在獨自的旅行中,關於“安全”,你是怎麼看待的?記得你的一個視頻,有個片段,在雪天,那段路很滑,不適宜騎行,但你還是“一意孤行”,因為在別人看來安全還是很重要的。

回答你的第六個問題,安全上。其實在旅行裡面,摩托車應該是算是最不安全的一個旅行方式,一個工具,而且也是最辛苦的一個旅行方式。我在第一年,因為迫不得已,追求效率,剛學會摩托車,就騎著上路了,第一年摔了很多次,而且在喀什九十碼摔過,我不知道你看沒看過那個《環遊中國》,九十碼的時候摔,滾出來五十多米,撞了一個石頭。那是我所有騎車裡面最危險的一次,如果摩托車前面還有障礙,我二次撞擊的話,肯定會骨折,那次旅行就會報廢了,不過那次只是輕微擦傷。

《環遊中國》之後,一段時間對摩托車有點恐懼。後來就是慢慢隨著騎車的反省,時間更長,騎車技術的提高,後來慢慢的覺得好像只要你意識能夠想得到,基本上摩托車安全上還能夠控制的,之後,2015年,後來的十多萬公里,基本上沒有什麼磕磕碰碰,直到前段時間騎摩托撞了狗,當時膝蓋著地,當時速度不快,三四十碼,結果膝蓋還起了個包,應該是骨頭有異常,現在彎曲的時候還不舒服,所以說摩托車始終還是一個最不安全的方式。

今年呢,摩驢這個圈子裡,有很多很多的驢友、摩友都摔傷過骨折,就很奇怪,今年好像就是旅行裡面經常出事情,感覺要比往年多很多。今年旅行結束之後,我甚至想徹底告別摩驢,不想再騎了。

可以說我時時刻刻在提高安全的意識和安全駕駛的一些技能,但是實際上有很多時候,並沒有做到百分百的安全。

關於那次雪地繼續走,是因為我這個人是非常沒有耐心的一個人,我覺得只要慢慢走,總比在一個地方沒有變化,憋著更好。

還有就是,對比起來,覺得中國的交通問題太多,無論行人,還是道路的規劃,還是車輛的駕駛的一些習慣,都有太多太多需要提高,我覺得這是我們中國隨著車輛增多,付出的代價吧,要交的學費,反正是很讓人無奈。

在中國,比如車輛不讓人,行人亂走紅綠燈兒,亂走斑馬線,不規範駕駛,路邊亂停車,各式各樣子導致不安全的因素都存在。

7、另外,你覺得路途辛苦嗎?又怎麼看它?有因為“辛苦”而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嗎?這種次數多嗎?又是什麼驅動你繼續?還是從來沒有過想要放棄?或者根本不覺得辛苦?

第七個問題。我覺得人是一個容易健忘的一個人,一個種動物。夏季的時候,我經常會在雨天,在一些非常惡劣的環境下騎行,很疲憊,很累,當時真的是很累,但是也是有收穫的,然後時過境遷,以後等我回到北京,然後非常安逸,就是說生活安逸的時候,又懷念那邊的風景,然後又忽略了在那邊時人身體的疲憊。所以我覺得,人普遍來說,還是容易忘記辛苦,然後只記住好的事情。

辛苦是肯定辛苦,騎摩托車的話,要比汽車辛苦很多,當然沒有自行車辛苦,自行車是真的辛苦,自行車可能也沒有徒步辛苦,所以說這個是互相比的,徒步可能沒有 走的辛苦。

8、我知道你是80後,80初的,家人支持你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嗎?自己怎麼面對和安撫家人的?或是沒管那麼多?

回答第八個問題。沒錯,我是八零後,而且是八二年的,家人起初是非常不理解。到處玩兒啊,家人是非常擔心這些,主要是安全的問題,他們主要是阻止不了我,沒有辦法,然後慢慢習慣,或者說是麻木了吧。其實我有時候在路上,安全也有沒那麼有保障的情況,他們似乎也沒有想那麼多。總之,家人對我說是挺沒有辦法,所以在外面,不管家人擔不擔心,自己都要小心。

其實我沒有辦法安撫,我是沒有辦法既能夠讓家人滿意,又還能出來玩兒,那是不存在的。家人就不想希望我出來玩兒,所以有的時候就是忠孝難兩全,你沒有辦法,你沒有辦法讓家人滿意。所以呢,我就並不安撫家人。

9、現在對未來旅行有長期打算嗎?比如說五年內,十年內,想要去哪些地方?做哪些事?這個打算是比較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回答第九個問題--長遠的計劃。計劃這個東西是要根據以後遇到的事情來變化的。所以說計劃是有,模糊的計劃是說能夠走遍全世界,儘量能夠走遍。這個能不能實現,要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如果自媒體還是很熱,自媒體上賺的錢能夠維持旅行,還是想去轉一下,不一樣的生活我覺得更可貴,要比那種重複勞動要更可貴。

反正目標是儘量走遍全球好玩兒的地方。具體先去哪兒後去哪兒,我從來沒有仔細規劃過,反正是能去的地方都想去,具體去的順序,完全沒有考慮。

10、這幾年你都是一個人出行,以後會有想要組織團隊嗎?或者去某個大boss那裡嗎?比如說某個集團?

第十個問題。我喜歡獨行,我是一個喜歡自由自在,沒有任何人干擾。因為如果有周圍的人,要互相遷就,時間長了就會成一個累贅。我不喜歡有人牽絆我,不喜歡和人相處。驢友在一起,我沒有覺得能讓我的知識提高、境界提高,很多時候是一種閒聊,吹牛。讓我覺得這樣的接觸沒有價值,所以說我很喜歡獨立,一個人出去玩,雖然這樣有的時候並不很方便。

以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還是要儘量獨立出行。團隊的話,現在沒有想過,以後也許會有,可能除非是能夠賺來很多錢。

11、下午時,你說明了經濟來源,那請問你怎麼看待“賺錢”?我個人感覺,你之前生命的焦點似乎不在於“賺錢”,因為你最初就不願接受資助,公眾號也不讓大家發紅包,也不太宣傳自己,拍的視頻也免費傳網上。

十一個問題。其實我很在乎錢,錢很重要,但是我特別在乎賺錢的方式。我是覺得,文章的打賞,或者是有人贊助,這種不是一個正常的賺錢方式。我是覺得裡面可能會帶有一些同情,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公平的方式,所以我很排斥。所以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直播,就是這個原因,我覺得直播是消費大家的同情,或者是,反正總之,直播這種讚賞方式,我並不喜歡。

錢,普遍來說,大家都是沒有它很多事情做不成,所以說錢肯定是。誰都喜歡,只是對他賺來的方式有各有各的不同,認知有不同。

12、在旅行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金錢這塊會對你有阻礙嗎?

第十二個問題,金錢影響很大,無論是攝影器材,還是交通工具,還是一些其他的,比如門票,有些時候,就是因為門票太貴而放棄,錢影響很大。

好了吧,我覺得你最後一個問題,問得有點low。我希望你第二輪提問,能夠高深一點,不過說實話,因為沒有當面聊,沒有及時溝通,所以說有些問題可能就是沒有辦法聊的特別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