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老人嘴里“浑身是宝”的杜梨树,为啥农村现在很少见了?

湘俚伢子


我对杜梨树的认识源于读过的一篇散文《杜梨树》,在恩施地区,小时候也见过不少的杜梨树,如今也不能说很少见,只能说是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当然“浑身是宝”这个形容词也不是很适合杜梨树,就拿其果实来说,就不是很咱们农民食用。那么杜梨树为什么会退出农村舞台呢?您且接着往下看。

杜梨树消失的原因

小时候的农村,咱们农民用杜梨树大多数都是拿来嫁接梨子树,因为杜梨树有个别称叫做野梨。小时候我们家后院有两棵本地梨树,就是父亲通过杜梨树做砧木来嫁接的。依稀记得那个时候,父亲说过嫁接梨子树只有杜梨树最为合适,采用其它的树木远远达不到那个效果。

其实杜梨树在农村还有个用途,那就是在老农民去世之后会在坟墓旁边栽种一颗杜梨树作为思念。之所以那个时候用杜梨树,是因为其有“杜绝分离”的意思,但是后来随着农村的变迁,以及农村白事观念的转变,广大农民也逐渐不栽培杜梨树了。由此才会造成一种杜梨树越来越少的现象。

再者前面咱们说过杜梨树的果实不适合食用,这是因为其有一股涩涩的味道,根本是难以下咽。但是刚开始咱们农民并不知道它的果实是这个味道,听信一些果苗商贩的推销术语,买下很多杜梨树苗栽种。等到果实成熟后,发现其不能食用,但此时又想栽种其它的果树来获得收入,由此就会砍掉现有的杜梨树。这样,现在农村能够看到的杜梨树自然是越来越少。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对于北方平原的农民来说,杜梨树还可能是小时候的思念。在散文《杜梨树》就有如下一段话:

对杜梨儿的回味让我激了对童年美好时光追忆和对故土家乡父老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棵消失的杜梨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