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蟹”


继上演两次蛇吞象,造飞行汽车之后,吉利真的要去外太空了!


继特斯拉之后,吉利也“上天”了。

3月3日,吉利卫星项目在台州开工,这是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据了解,2020年内,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空道宇)将首发双颗低轨卫星,全面展开全球首个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商用验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除特斯拉外,吉利成为第二家“造车+造星”的企业,从陆地“烧”向太空,车企开启更高阶段的卡位赛。

多年布局,C位出道

近年来,吉利不断加大对数字科技领域投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是吉利布局卫星全产业链的一部分。

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亲自挂帅时空道宇,足以窥见吉利控股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启信宝显示,时空道宇董事长为李书福,法人代表是吉利科技集团的CEO徐志豪。

吉利控股旗下投资公司杭州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是时空道宇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0%。2019年4月,时空道宇引入了新的股东——宁波星链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30%),并在2个月后增加了新的经营范围:电信业务服务。目前,时空道宇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卫星通信系统、光电技术、电子产品、电信业务等。

实际上,吉利入局商业卫星领域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18年,吉利控股就已经悄然布局对卫星的研究工作。2018年,吉利控股战略投资时空道宇,成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覆盖研发、制造、销售到商业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目前,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完成的首发两颗低轨卫星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预计将于2020年内完成发射。同时,该公司计划2020年展开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验证,此商用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所有核心技术全自主可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时空道宇正在进行涉及近40个职位、超100人的社会招聘。

抢占自动驾驶制高点

从美国的马斯克到中国的李书福,车企的竞争已经从陆地“烧”到了太空。这与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转型不无关系,提前布局低轨卫星,可以为实现无人驾驶抢占先机。

吉利方面表示,低轨卫星布局形成后,将提升导航高精度达厘米级,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不仅有利于自身立体出行布局,还将与汽车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深度融合。

据了解,低轨卫星互联网利用低轨卫星星座可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服务。相对于传统的光纤接入庞大的地面网络和基站,低轨卫星互联网在偏远地区部署更加简便、成本更低,可弥补未来无人驾驶领域由于成本问题偏远地区基站建设覆盖率低的短板。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当前,卫星互联网技术也已成为通讯领域科技竞争的新焦点。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航天业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增长至2040年的超过1.1万亿美元,其中一半的增长将源自新型互联网卫星。

此外,天风证券预计,我国或诞生1-2家世界级卫星互联网企业,对标美国SpaceX“星链计划”,或需8年入轨1.1万颗;2028年,预计我国卫星互联网总收入或可达580.5亿美元(3993.84亿人民币)。

巨头玩家入场,或许还另有思考。今年1月,SpaceX“星链计划”第三批卫星发射成功后,特斯拉的市值也坐上火箭,直逼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

立体出行版图日渐清晰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书福和马斯克属于同一类人,他们常被贴上“狂人”的标签。

2018年,李书福提出了吉利控股“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出行版图,此次卫星项目将为这一版图夯实底层基础。随着卫星项目的落地,这一立体出行版图也日渐清晰,即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卫星,实现软硬件的结合。

记者梳理发现,时空道宇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业务均与汽车智能与前瞻科技有关。自2018年后,吉利科技集团快速拓展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5G、V2X、边缘计算、卫星等领域。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据了解,吉利科技集团隶属吉利控股,是吉利控股旗下围绕汽车布局纵深产业链的业务机构,定位于“大出行生态领域产业投资商与运营商”。吉利科技聚焦前瞻技术领域,通过投资太力飞车、Volocopter等飞车业务以及组建卫星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夯实智慧出行生态架构,让吉利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出行版图更加清晰。

李书福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曾提出,“2019年,吉利科技集团各项创新业务初显成效,科技化和线上化布局日益壮大,天地一体化立体智慧出行生态稳步推进”。

在李书福看来,吉利将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逐步实现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其中,布局卫星互联网将是一个重要环节,吉利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时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的目标。


补充阅读:


不要低估李书福合并沃尔沃的野心

来源:阿尔法工场(ID:alpworks)


合并沃尔沃,对吉利来说最重要的结果是,

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公司。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2月10日,吉利汽车(HK:00175)发布公告,宣布与沃尔沃汽车进行初步讨论,探讨两家公司业务合并重组的可能性。

公告表示,这个合并还没有时间表,不过,以吉利和沃尔沃过去十年磨合的成功程度来看,这次合并最终只是个技术问题。

吉利汽车的母公司——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这笔收购在当年可谓是全球汽车行业一次重大的收购案: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当时,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对瑞典方面做的承诺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未来长期保持双线运营。李书福那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也消解了沃尔沃方面的担心,最终让瑞典监管方面对并购放行。

双线并行这句话,李书福说到,也做到了。

一方面,沃尔沃被买下之后一直维持与吉利汽车相对独立的运营状态,甚至还与吉利汽车共同开发了领克汽车等高端全球化车型。

另一方面,百亿欧元资产的沃尔沃汽车,孤悬海外长达十年运行,不得不说,李书福真沉得住气。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过了整整十年之后,吉利和沃尔沃为什么突然此刻选择整合?关于这个问题,李书福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1

短期看,吉利需要欧洲资本市场接口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此次公告中,对吉利沃尔沃合并之后的资本市场规划做出了相应的安排。本次吉利将以发行新股的形式,在香港融资千亿左右,将沃尔沃彻底收入囊中,下一步还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回顾过去几年,吉利在欧洲并购整合动作频频,其中不乏多次精彩的操作:

并购戴姆勒,吉利使用了领子期权锁定了戴姆勒股价下行的风险,将戴姆勒最大股东地位收入囊中;

收购英国莲花仅一年多,就完成莲花SUV的中国工厂投建,行动神速;

此次吉利在瑞典资本市场一旦完成上市,未来能够长期利用欧洲低成本优势融资,进一步加快并购和全球化的脚步。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像吉利这样,在欧洲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这中间既有分散外汇融资渠道的作用,又有与当地资本市场协同,增进本地市场认同感的考量。

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化企业针对诸多外籍高管的股权激励,也需要一个海外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持。

从吉利过去几年的财务表现看,现金流和资本储备并不紧张,但像吉利这样未来有全球化野心的公司来说,来源多样的资本市场支撑将变得非常必要。

不排除在香港、斯德哥尔摩上市后,吉利还会登陆欧洲其它资本市场,如德国或英国。

2

中期看,领克出海需要沃尔沃全球平台

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坚持了长达十年的双线运营,不仅保持了对沃尔沃品牌运营独立性,更帮助沃尔沃与吉利在研发制造领域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这项合作最大的成就是领克汽车这一全球明星产品线的打造。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2013年,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构造了CMA基础模块架构;2017年双方合资成立的高端品牌----领克汽车,将CMA技术平台的成果成功转化为实打实的产品;2019年,领克更是吉利众多产品线中唯一一个逆势增长的品类。

应该说,领克的大获成功,既是吉利和沃尔沃过去十年不断磨合的一个佐证,也是领克能否实现全球市场铺开,助推吉利全球化的终极大考。

在接下来2年中,吉利的目标是将领克推向欧美市场,如果没有沃尔沃在欧美市场的渠道品牌和运营团队强力支持,吉利实现这一增长,需要付出比现在多得多的代价。

只有将沃尔沃和吉利的制造基地,研发平台,销售网络全面整合,领克这款吉利制造能力嫁接沃尔沃研发平台产生的产品,才能顺利的走向欧美市场。

因此,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也就成为了实现领克全球增长这一中期目标的重要铺垫。

3

长期看,吉利需要全球化布局

与十年前的那个势单力薄的浙江民企造车势力不同,单吉利汽车一家上市公司,当前的市值就已近1400亿,而市场对沃尔沃汽车的估值在300亿美金。这意味着,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合并后估值将有可能超过3000亿人民币。

回过头去看,一个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民企,用十年时间穷尽各种战略,成功打造三千亿汽车巨无霸,应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光环另一面,是吉利过去十年集中下注中国市场产生的地缘风险:

进入2020年的中国汽车业,已经经历两年的销量下滑,中国汽车市场天花板愈发明显;当下爆发的疫情更是让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长期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销量上看,吉利汽车2019年总销量下降了9%,集中下注中国市场让吉利的业绩波动被进一步放大,而与诸多汽车企业在难以增长的存量市场厮杀的意义渐微。

对李书福来说,进一步集中重注单一地域,谋求超额增长的意义已经不大,全球化发展此时必然摆上公司战略规划的托盘。

近几年,通过不断并购,李书福的全球汽车帝国也已经初步显现:

2010年全资收购沃尔沃;


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重工业公司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莲花51%的股份;


2018年,吉利还收获了戴姆勒集团 9.69%的股份。

有了这些遍布全球的支点,再通过全球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的整合,国内外的资本平台的全面打通,全球范围的渠道共享,吉利迈向跨国汽车公司的时机已经成熟。

另一方面,将地缘风险全球分散之后,作为中国第一家全球化的汽车公司,吉利汽车未来也会逐渐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估值溢价。


对投资者来说,未来考察的重点应该是吉利全球化的能力,即能再造几个吉利的问题,中国市场对吉利的影响依然较大,但权重会逐年降低。


特斯拉的凶猛对手!年内发射两颗卫星,吉利就要上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