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遇见《出发吧,费迪南》这套书,是源于我邻居的推荐。

她四岁的女儿格蕾塔是这套书的小粉丝,她不仅非常喜欢小老鼠费迪南在火车上经历的冒险,而且也总是幻想自己在火车上会遇见一样的「惊喜」。

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如此心心念念呢?

出于好奇,我翻开了《坐着火车去探险》这本书。尽管坐过各种各样的火车,但费迪南登上的这一列,我却从未见过。我跟着它一步一步走过每一节车厢。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我遇见睡在苹果里的小虫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遇见正在做美发的羊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遇见爱看书的鱼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还有会跳舞的大章鱼……

就这样,我满心赞叹地走到了最后一节车厢,这时费迪南却说,它要回家找它的朋友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我满心怅然,怎么就这样结束了呢?幸运的是,我看到厕所上写着:厕所坏了!请去第一节车厢!于是我又“走”回去,把书又翻了一遍。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厕所坏了!请去第一节车厢

怀抱着对这本书的喜欢,我又入手了《乘着轮船去探险》。

虽然我已经对作者讲故事的框架有了预知,但是这一本里的文字和画面仍然激发出我蓬勃的好奇心,让我欣喜地随着费迪南自下而上走过每一层船舱,遇见各种惊奇。

我喜欢缠住热气球一脸坏笑的大蛇,喜欢那座插满冰棍的冰山,喜欢用角去戳小猪屁股的犀牛,喜欢动物们看话剧《泰坦尼克号》的搞笑画面,也喜欢那只化妆技艺“精湛”的大鹅……每看完一页我都觉得看不够,既不舍得翻页又忍不住想知道下一页是什么。然而故事又走到了最后,费迪南在最高一层的甲板上看到了它的家和站在港口等它的朋友。我知道,这次冒险又结束了,心里又是一阵怅然。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其实,这两本书的故事不过就是小老鼠费迪南在火车和轮船上经历的“冒险”,但由耶雷米亚斯兄弟画出来的世界却是千奇百怪,趣味盎然。

除了可爱的动物形象,悦目的色彩搭配和丰富的画面内容,这两本书里处处隐藏着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细节。

比如同样是汉堡……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火车里河狸的汉堡夹的是树枝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兔子的汉堡夹着胡萝卜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而轮船上海鸥衔的就是鱼汉堡

火车第一节车厢的厕所上有禁烟标志,可是厕所里却冒出了三团烟;在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里,一个男人手中的报纸上登着逃票人的照片,而那个照片里的逃票人和河狸就在坐在他对面;轮船里的企鹅正在贩卖香草巧克力味,并且还有配了香肠的冰激凌,这样的冰激凌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报纸上的人是谁呢?

看报纸的人又看的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绘本爱好者,绘本是我在心情阴霾时给自己打开的一片晴天。而这两本书,不仅仅是我的晴天,还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每一次翻开,我都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后来,我参加了一次和孩子们读书的活动,我惊奇地发现,这两本书中的宝藏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在德国一个幼儿园的读书会活动中,我恰巧有机会为孩子们读费迪南的故事。

那天,老师挑出20个孩子分成3组:1个小熊组(4-5岁的孩子),2个蝴蝶组(2岁到3岁的孩子)。

蝴蝶组的孩子们理解力还比较低,但他们很容易被色彩斑斓的画面吸引。他们喜欢那些有趣的拟声词,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到下一页,而且他们非常热衷于在每一页里找到费迪南在哪里。他们往往会第一时间被画面中最大的动物或者是最有趣的形象吸引,而这两本绘本里的动物画得如此可爱,让他们总是非常兴奋,笑声不断。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后来小熊组来了。我打开第一本书,只是告诉他们,费迪南买了一张火车票想去冒险,没想到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开始讲自己理解的故事。每一页经历的事,他们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理解。费迪南走过的每节车厢和每个船舱都是在日常生活的框架下构建起来的,所以孩子们很容易把自己的经历映射其中,形成话题,比如过山车的一页,孩子们除了看书,都在讲自己坐过山车的体验。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这两本书我翻看过很多遍,自以为已经发现了很多不容易被发现的细节,可是孩子们却给我提供了更多惊喜的视角。

一个孩子说,每页边框相连也是一个画面!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孩子们发现火车车厢是这样连起来的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轮船一书的边框相连是从海到天的画面

一个孩子问我,为什么轮船里浣熊手中写着救命的纸是倒着的。我答不上来,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浣熊的视力很弱,是靠触觉来感受物体的。这一细节又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我不知道的知识点。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只有浣熊手里的“救命”是倒立的

同时,孩子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故事有很多不一样的解读和延展。比如,在我们读到过山车一页时,一个小男孩高喊:“这里在施工!”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右下角有施工标志,那里是什么情况呢?

这还是我第一次发现这个细节——红白相间的标志在德国的确表示是施工路段。我问:“可是这里为什么要施工呢?” 他回答说:“因为这里的轨道太窄,很危险,必须要修一修。”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太多细节可供我们发现、思考和想象。

过山车的轨道竟然通向了窗外,那窗外是什么样的呢?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演员的海报被撕下了一张

演出《泰坦尼克号》的演员海报有一张被撕掉了,那是谁的呢?乌龟领了14号房间的钥匙,然而14号房间那么高,它怎么上去呢?……

每一幅画面截出来小小一部分,孩子们都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一幕讲述成新的故事。一开始我们是在讲费迪南的故事,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把书里的每个人、每只动物延展开来,它们都可以是有故事的主人公。

在这个过程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无论是小熊组还是蝴蝶组的孩子们,当他们看到火车里的其中一页时都惊喜地高呼:“圣诞老人!”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圣诞老人和长着鹿角的鱼

我原本以为孩子们第一眼注意到的会长颈鹿脖子上的跳台,而他们却一眼从帽子和画着圣诞树的游泳裤上辨认出了圣诞老人。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这是圣诞老人,而且细看一下,他旁边的鱼都长着驯鹿的角!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视角吧。还有更有趣的是,孩子们说,圣诞老人冬天工作,夏天不用工作,所以出来休假了。这样有趣的解释,对我而言又成了一个美妙的故事!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那天的读书会结束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几个男孩子玩着轮胎做成的秋千,像费迪南一样高喊:“哟——吼——”。我和老师晒着太阳聊着天,老师说:“如果这两本书讲给小学生听,一定又会有更多不一样的反馈。”

的确如此,如果是更大一点的孩子,也许又会有更多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吧?雪人正在关心全球变暖的问题,孩子们会由此关注环境问题吧?那个禁止放小黄鸭的箱子里却堆满小黄鸭,我想这大概是在讽刺这个文化符号的泛滥,但孩子会怎么想呢?而书里各种荒唐的数字计算,也会让有算数能力的孩子忍不住大笑吧?

探索不止远方,也在身旁,过程总是比终点更有乐趣!

其实现实中的火车和轮船,并不可能像费迪南见过的那样丰富和有趣,邻居家的格蕾塔从来也没见过那么好玩的车厢。但她终于在火车上遇见了一只紫红色头发的兔子,其实那不过是一个打扮成兔子去参加派对的男孩,但在格蕾塔心里,她认为自己有了和费迪南一样的奇遇,她一直为此深感惊奇。

我相信,这就是绘本最动人的魔力——它会让孩子在合上书本之后,带着善于发现乐趣和美的心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并获得快乐。

记得那天读书会结束时,有个小男孩告诉我,他还没看够呢。我笑了,说我也没看够,即使我已经读过许许多多遍了。

作者 :王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