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嘉誠為何常常執著於在英國“圈地”?

用戶64359795


我這樣簡單的講吧。這次疫情你就能看出來,國有車企五菱做口罩。民族企業比亞迪做口罩。央企中石化做熔噴布。中糧提供糧食。你再看看奔馳說啥,一天賠四個億,要求復工。

目前美國做一次核算測試要三千美金,而且試紙還不合格,CDC跟政府要經費,然後跟企業合作,並且聲明不可能免費,不掙錢沒人投資。

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唯利是圖。

當國家可以依靠自己的國際強權收割全世界韭菜,國內經濟一片昌盛,自然國泰民安。但一旦無法收割外人,內部會立刻內卷,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這就是整個西方文明的本質。如同英國一樣,達則北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聯合王國。窮,則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各自過各自。

香港面臨同樣問題。由於大資本修煉控制香港所有資源。而香港作為金融和房地產立城,不可能對外收割。所以只會嚴重的兩極分化。香港社會目前內卷嚴重(可以參考我國王朝末期的貴族地主圈地),流動性很差,最終要不就崩盤,要不就改革,分蛋糕必須得從李嘉誠這些財閥手裡分,所以他必須走。

而且一國兩制50年不變,已經過去20多年,中央政府絕不會允許香港繼續內卷,那麼,又會動誰的蛋糕?

李嘉誠投資內地,也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在中國大陸做企業,賺錢的同時,你要承擔義務。就比如比亞迪,就比如恆大扶貧,等等。因為我們這個政府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政府,不是財閥政府,更不是買辦政府。讓你掙錢,不是你本事大,而是政府和人民給你的機會,但同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該承擔的時候,你要承擔。

但是顯然,李嘉誠不願意承擔。

在資本主義社會,有錢,你不一定會得到大街上那個窮逼的尊重,但是你會逃避很多法律的處罰,你可以花錢買到任何你想要的服務。但在中國,再有錢,再囂張,你的利益不可以高於人民,高於政府,你觸犯了法律,再牛逼的律師可能也不能通過舌燦蓮花就讓你逃脫懲罰。

美國和英國的資本家通過各種騷操作,甚至可以不用交稅。自己的利益,完全凌駕於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之上。人多數都是趨利避害,所以中國很多掙了錢的人都選擇移民,然後轉移財產,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制度不好,恰恰是我們制度好的體現。這些人選擇出走無非三點

第一,我有掙錢的權利,但沒有付出的義務

第二,積累財富的手段並不光彩,我要逃避未來可能的懲罰

第三,我要掙無窮無盡的錢,而中國的制度不可能滿足貪得無厭的人。

這就是為何李嘉誠一類的人,必須要走。

當然有的屌絲會跟我說“人家有本事掙錢,人家想怎麼花是人家的事兒”。

這就是你馬原毛概沒學好。

我國是社會主義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任何一個在中國掙了大錢的人,背後都離不開政府和政策的支持,所以,這錢,還真不是你憑本事掙得。而既然政府支持了你,你就得按政府的規矩來,不要觸碰底線,人民需要的時候,你要付出。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你盡情的掙最後一個鋼鏰,只要國家不崩潰,世界不末日就可以。至於你想不想承擔責任,那就得看個人道德水準了。

不過,在我看來,如果道德管用,還要什麼法律,


Damonshui


李嘉誠不僅執著於在英國圈地,而且更執著於在英國買買買,李嘉誠在英國投資如此之大,原因在於李嘉誠對英國經濟的前景看好,2018年英國GDP為28252.08億美元,世界排名第5,名義增速高達7.83%,英國已經逐步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在2008年的之前10年,英國的GDP基本翻倍,年複合增長率7.03%,在發達國家中,經濟表現算很不錯的。

李嘉誠投資英國有哪些項目?

  • 2000年,出資36億英鎊為英國Three電信商購買電信運營牌照

  • 2010年,以90.3億美元收購英國電網

  • 2011年,以38.7億美元收購英國水務業務。

  • 2011年,以24億英鎊買下Northumbrian自來水公司,這是英國主要的供應水和汙水處理公司。

  • 2012年7月,以30.32億美元收購英國管道燃氣業務。

  • 2012年7月31日,和記黃埔收購英國曼徹斯特機場集團。

  • 2014年4月,投資15.12億美元在倫敦商業區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重建Convoys Wharf,開展商住項目。

  • 2015年1月,出資102.5億英鎊收購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旗下英國移動運營商O2,此舉將令和記黃埔旗下的英國移動電話運營商Three Group與O2合併,創造英國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集團。

  • 2015年1月,以10.27億英鎊收購英國Eversholt鐵路集團。

  • 目前李嘉誠家族已經掌控英國60%的通訊、30%的電網、28%的客運鐵路、25%的天然氣、7%的供水。


互金圈


最近,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以近460億港幣的價格收購了英國最大的酒吧和啤酒公司Greene King。至此,李嘉誠對英國的總投資已達4000億港幣。截止目前,李嘉誠家族已經掌控英國60%的通訊、30%的電網、28%的客運鐵路、25%的天然氣、7%的供水。難怪,英國媒體驚呼,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實際上,李嘉誠一直在拋售國內房產,去購買海外資產,而且絕大部分購買的是英國的基礎設施部分。2010年,以90.3億美元收購英國電網,2011年,以38.7億美元收購英國水務業務。2011年,以24億英鎊買下Northumbrian自來水公司,這是英國主要的供應水和汙水處理公司。

此外,2012年7月,李嘉誠還以30.32億美元收購英國管道燃氣業務。2012年7月31日,和記黃埔收購英國曼徹斯特機場集團。2014年4月,投資15.12億美元在倫敦商業區金絲雀碼頭,開展商住項目。2015年1月,以10.27億英鎊收購英國Eversholt鐵路集團。目前,李嘉誠的這些海外事業,都歸小兒子李澤楷打理。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李嘉誠這麼執著於在英國“圈地”拓展自己的商業帝國的版圖呢?第一,李嘉誠與英國人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熟知英國人這一套,而且英國人在李嘉誠購買其基礎設施時,也並沒有排斥他的意思。在李嘉誠看來,英國經濟與法國、德國相比還是不錯的。更何況,英國有健全的法制和營商環境,任由他去留自由。

第二,歐洲經歷了歐債危機,整個歐洲的經濟也一度衰退,由於歐洲資產價格大跌,李嘉誠認為這正好是他抄底歐洲資產的機會。事實上,投資英國的基礎設施並不會像內地房地產那麼暴利,年收益率也就在6-7%,但投資基礎設施能給李嘉誠家族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而且英國的投資政策也不會朝令夕改,這點李嘉誠比較放心。

第三,李嘉誠90多歲了,他要考慮財產分割的問題。長子李澤矩主要負責內地及在港的業務,而次子李澤楷,由於長年與西方國家打交道,所以,李嘉誠就把另一半海外事業交給小兒子去打理,希望他能為李家的事業開疆拓土。實際上,李嘉誠這幾十年來,無論在內地還是國外都能夠長袖善舞,他的那個兒子就未必有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李嘉誠把一半資產放香港和內地,一半資產投資海外資產,也是有深意的。

李嘉誠為何要執著於在海外“圈地”,其實我們把這個“圈地”是指投資基礎設施項目,這件事情李嘉誠早就開始實施了。這既有李嘉誠熟悉英國的法律法規,也與歐洲國家這幾年經濟衰退,正是抄底基礎設施的好機會,更是李嘉誠在安排他身後的財產問題。不過,近年來,英國脫歐導致了英國經濟不穩定,這讓李嘉誠很傷腦筋,而一旦英國成功脫歐後,李嘉誠就可以放心自己在歐洲那部分的事業了。


不執著財經


中國有句老話,落葉歸根。

91歲的李嘉誠老人已經是暮年了。他的一生經歷了無數的酸甜苦辣,他的艱辛很多常人是無法理解的。

為什麼他老了沒有計劃和打算迴歸他的祖籍中國,卻選擇了去英國而且把大量資金都投資和圈地英國了呢?我在想,這或許是他內心深處真正追求的願望和嚮往吧。

李嘉誠是個成功者,他也是上帝的寵兒,幾十年的奮鬥讓他獲得了無數榮耀、金錢、地位。

他成了全球屈指可數的大富豪。

他結交了很多英國名流和權貴,甚至還獲得女王親授爵位。

今天他所有的成就和獲得,跟他的智慧和勤勞是分不開的。

李嘉誠對英國是感恩戴德的,他現在的富有比起他小時候的艱辛,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據報道,李嘉誠在很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討生活,他跟隨父母親去了香港,經歷了人間最艱辛的苦難和父子離別之痛。

那個時候的香港還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他畢生所接收的都是英國式的律法,文化、宗教、民俗,環境,他已經習慣於英帝國主義的殖民生活。

可怕的習慣讓他骨子裡就形成了親英遠中的情結。

李嘉誠這麼執著在英國圈地,或許在他心裡,英國才是他的歸宿和根。




桂花香南山


這個很正常的。

作為一個企業家,而且是跨國性超級企業的領導者,要為企業長久可持續經營負責。那麼投資多遠是必然的。

李嘉誠最近幾年,在英國投資巨大,累計投資超過4000億元港幣。媒體都評價他“買下了半個英國”。

執著英國“圈地”,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李嘉誠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有大量投資,港口碼頭等。中國內地房地產在逐漸撤退。在東南亞也有大量投資,在北美也有大量投資。然後跑去英國投資,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李嘉誠英國"圈地”的大白道理。

李嘉誠在英國"圈地”還是比較順利,沒有受到什麼阻礙,包括基礎設施的收購也是這樣。這使得他對英國的營商環境和法制環境還是比較滿意的。英國是現代資本主義的發源地,在法制建設上比較完善。雖然英國政治上,經常爆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兒,但英國法律可以說是這個星球上,最久遠的、延續性最強的法律之一了。從中世紀到現在,從未停止不斷完善的步伐。這對於現代跨國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富保證。

還有就是李嘉誠看好英國資產價值的低迷。這些年歐洲經濟一直受到挑戰,比如經歷了歐債危機,比如與美國的貿易紛爭。加之當下英國執行的是低利率,這些綜合因素使得資產價格處在低谷的波段。這符合李嘉誠低收高拋的商業思維。

第三,李嘉誠在英國交友廣泛。

李嘉誠是華人,長期在香港發展,在香港迴歸之前,是被英國殖民的。李嘉誠曾經在香港,與多家英國財團“過招”,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李嘉誠也不是單純的與英國財團過招,其中也有大量的合作,這期間也與不少英國影響力人物,結下深厚的“戰鬥友誼”。而且,李嘉誠與英國皇室關係也還可以。

多種原因之下,英國成為李嘉誠旗下集團的重要基石,就可以理解的。


波士財經


2018年6月,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李嘉誠宣佈卸任校董職務,並辭去董事會名譽主席。同時發表了一篇《建立自我 追求無我》的演講。

2019年6月,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沒有出現李嘉誠的身影。在過去的18年,在這所他投入了上百億資金的地方,他缺席了。那一天,有學生淚流滿面,當問及原因的時候,這位同學說:因為李嘉誠沒來!

最近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以近460億港幣的價格收購了英國最大的酒吧和啤酒公司Greene King。至此,李嘉誠對英國的總投資已達4000億港幣。這幾乎是他的全部身家!李嘉誠去了英國!看到這裡,回想那位同學的眼淚,不知道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成分?現在已經不用想怎麼把李嘉誠留住,而是應該思考他為什麼去英國:

首先,李去英國是因為那裡有他的政商人脈,英國是不排斥港人的,更不排斥資本。

第二,英國經歷了幾年的動盪,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正是投資英國的好時機。

第三,英國有健全的法制和營商環境,當他哪天要離開英國的時候,會更加自由。

91歲,這是李嘉誠今年的年齡,即便再怎麼樂觀,應該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嬉笑怒罵身後事,也許他只不過是在給自己的兩個兒子留一條後路。李嘉誠,一位老人,一個精明的商人,一個過去歷史大勢的洞察者,一個看到小朋友都能開心的撒幾百萬的老人,也許只想安穩的度過餘生,也許只想讓自己的後代有更多回旋的餘地,也許他已別無他求!




股文集


對於幾百、幾千萬的家庭,理財的重點是大類資產的配置,比如是買房地產還是買股票。但對於像李嘉誠這樣的大富翁,他們的資金量太大 了,賺錢邏輯務必是要跟隨經濟的大趨勢變化才有利可圖的。不只是在大類資產中的配置,而是在全球的資產配置。

李嘉誠去英國圈地,有很大的原因應該是他對當時全球經濟走勢的判斷,他可能看到了中國房地產未來的趨勢,進入了調整的階段,不再有非常容易的高增長了,所以,他從大陸撤離。那會選擇英國,可能也因為英國與香港曾經的關係。政治和商業從來不可能完全沒有關係的,那李家在香港所積累的資源和人脈,在於香港有密切關係的英國,很大概率仍能發揮價值。否則,英國與民生基礎設施密切相關的資產,也不可能讓李嘉誠買到。

可能讓李家最意外的是,在踏入英國之後,英國迎來了“脫歐”這隻大的黑天鵝,給英國經濟帶來了非常巨大的變數。即便是脫到今天,也沒有徹底解決。但是,在長期的低迷之後,英國的股市也開始從“脫歐”的陰影中走出來。那相應的資產價值也會有增長。而且,因為李家所選擇的投資領域,是受經濟週期影響很少的行業,即便是經濟再差,也有利可圖。所以,李家的投資不見得就不賺錢。

最近,還有消息在說李嘉誠又回來了。商人逐利,最大可能性是,他又發現了大陸市場未來的利潤空間。

所以,李家就是商人,哪裡有利潤,哪裡才會有他們的影子。


康愉子


從一個商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肯定是能察覺到這樣對他是有利的,或者是有利企業長遠發展的。英國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比如法官終身制起源於英國,其目的在於保證司法獨立。早在1701年,英國議會就立法規定,法官終身任職。

有人說經商和法官終身制有什麼關係?這個關係大著呢,一個人經商難免會和政府有衝突,到時惹上官司,如果你是與官鬥,結果可想而知,比如清朝時期的胡雪巖。胡雪巖前半生呼風喚雨,生意紅紅火火,又是國家二品官員,風頭一時無兩,但是他因為得罪了政界的人,加上個人生意決策失誤,到晚年一片淒涼,在悽苦的生活折磨下他黯然離世。而如果司法獨立,你就不用擔憂了,因為法官更容易做出公平的判決。


李嘉誠這幾年撤資中國,退出香港,肯定是嗅到了一些他認為對他不利的地方,所以提前做好了佈防,從這個層面上講,真是是無可厚非的,如果是我們自己,估計我們也會這麼做。這個好比為什麼那麼多富豪移民一樣,他們靠中國這片土地發家致富後卻選擇了移民,我們可能很難理解,可是當你到達他那個層次的時候,可能你就理解了,也會那麼做。

人的思維是很複雜的,同一個問題不同人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不可能遷就所有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夠了,猶如那句古話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這件事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唯一能做的就是隨他而去吧。所以李嘉誠在英國頻繁圈地,我們普通人是無法知道這背後深層次的意義的,或許過個幾十年,上百年後我們才能理解。


月牙亮投


簡單說

李家積累了這麼多的財富,老李年紀又這麼大了。李的財富絕大部分是老李發展起來的,他認為自己的兒子未必能做的好或者穩住現有財富。

這時候老李做的是什麼呢?把錢放在他認為最安全的地方。

為什麼是英國?

香港人跟英國本身就天然熟,老李跟英國打了很多年的交道,認識很多英國政商界人,深知英國那一套。

老李自身是大資本家,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也是最早建立現代議會制度的國家,他在這裡是相當合適的,有錢就能做一切事。

老李投了大量的英國民生事業,這些投資是一次性投入,有長期回報的。簡單說就是老李家以後沒有人會做生意,他們也有幾輩的人都用之不盡的錢。

老李是非常明顯沒有國家概念的人,他定義自己就是一個商人。商人去一輩子都是在追逐利潤,哪裡有錢賺就去哪裡。

老李是一個假善人,老李很想他們家的財富傳承更長時間,永遠做金字塔最頂尖的一群人。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輕噴。


燈具與設計


8月19日,常熟集團宣佈,已投資430億港元,以現金形式收購英國最大的酒吧運營商之一Greene King plc(King Green)。李嘉誠,一代人中最富有的中國人,在英國領土上週遊。

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李嘉誠的公司在英國投資了港口、電力、房地產、醫藥、水和移動通信。

2010年,李嘉誠全資擁有英國總電力供應量的30%以上,擁有58億英鎊。

2011年,李朝仁又投資47億元在諾森伯蘭水務公司,該公司供應英國約7%的飲用水。

2012年,李嘉誠投資6.5億英鎊控制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佔英國天然氣供應量的30%。

2015年,火車租賃公司Evreshot Rail也被李嘉誠以25億美元的價格“擁有”。

從名單上不難看出,在收購格林國王之前,加拿大“李潮人”的主要佈局是針對“國家的生命線”,幾乎沒有參與餐飲業。

為什麼這次李嘉誠違反了規定?

也許那個醉漢不在乎酒。

根據金格林的官方信息,它在英國擁有近7000萬平方英尺(約1萬畝或6.5平方公里)的固定資產,如酒吧和餐館。大多數酒吧和餐廳位於英國城鎮的黃金地帶,其中80%以上擁有永久產權或長期租賃權。

也就是說,雖然李嘉誠正在購買酒吧,但他實際上所做的是房地產行業的“老本行”。

即使酒吧業真的不起作用,建在黃金地段的房子也可能給老李帶來穩定的現金流。

上個世紀以來,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一直沒有停止。收購金綠色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在英國投資超過4000億港元(約合510億美元)。考慮到投資的升值,與2018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283萬億美元相比,李嘉誠已經收購了英國的一半。

李嘉誠,1928年7月出生,2018年5月宣佈退休,年近90歲。既然他已經過了91歲生日,他為什麼要在英國投資呢?

人們普遍認為,原因是為了兒子而戰。

反省一下,不難發現這種解釋有些站不住腳。李澤菊,55歲的兒子,李澤菊的父母的繼承人,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商業成就。也許老李根本不需要為他接管世界。

有網友開玩笑說加拿大的李嘉誠正在向英國支付“保護費”,這是真的嗎?

作為一代人中最富有的中國人,李嘉誠為後代留下了無數的榜樣。這種佈局背後是什麼樣的規劃?

也許只有他的老人自己才能真正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