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馬派形意,馬玉堂先生一招青龍出水號鑽天猴

武林往事系列 |  馬派形意,馬玉堂先生一招青龍出水號鑽天猴

形意拳名家馬玉堂

京武功夫如是說:

現在工作步入正軌,雖然在家辦公,也是寫!寫!寫!不能時時更新頭條號內文,請各位見諒!

今天武林往事分享”馬派“ 形意的傳奇故事。

本文作者為形意拳名家馬玉堂嫡孫馬若龍寫於2013年元月。以下為正文:


我的祖父馬玉堂,字子重(1872-1959),高碑店市新城鎮北關人,出生在河北省安平縣子文鎮馬家子文村。自幼拜形意拳名家“單刀李”李存義為師,歷經十個寒暑,功夫已日臻煉神還虛。其尤以“青龍出水”之功而傲視群雄,為此大師兄尚雲祥送其綽號“鑽天猴”,後被編入“江源奇俠傳”中,成為“小八俠”之一,很得師伯、師叔與同門師兄們的讚賞與指導,並得到師爺劉奇蘭的悉心教誨。功至虛極,在天津“中國第二屆武術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後來,在清朝宮內演練形意連環劍與拳術,得到了慈禧太后與醇親王的讚賞,醇親王親賜寶劍一把。

祖父生性剛直不阿,嫉惡如仇,路見不平定拔刀相助。1897年夏天,祖父到定興縣訪友,途經軍機大臣鹿傳霖的府第,忽見鹿府家丁鞭打平民百姓,心中甚為憤怒,於是上前喝斥,眾家丁見祖父形銷骨立,身高不足五尺(1.65米)(京武注:小編分享了很多武林前輩,很多身高都普遍在1.65-1.70米之間),眾家丁嗤之以鼻,嫌其多管閒事,並揮鞭圍而攻之。哪知一陣拳腳之後,眾家丁已是倒地七八人,而祖父卻毫髮無損。鹿府丁首見狀惱羞成怒,當即抄槍向祖父背後猛地一紮,眼看槍尖即將刺及,而祖父已然騰空而起,隨即身體(靠內力推動)在空中旋而相向,緊接著一發劈空掌,將丁首劈翻在地,動彈不得,一時間眾家丁及圍觀者瞠目結舌,呆若木雞。原來,情急之中,祖父使出絕招“青龍出水”,故能出奇制勝。後來,地方縣官傳來兩幫人馬並鹿府家丁一哄而上,祖父終因寡不敵眾被拿下,由於此事引起當時群情激憤,官府不敢判馬玉堂重罪,但為了鹿府的面子,最後決定將祖父鎖在鹿家門前石獅旁示眾,由於此事,祖父在定興一帶名聲大起。

祖父的青壯年時期,正是晚清政府腐敗無能,備受列強欺凌的年代。生活在最底層的中國人民不甘屈辱,奮起反抗,他們以武會友,秘密結社。1898年10月,山東冠縣梅花拳掌門閻書勤率眾成立了山東義和團,山東義和團焚教堂,驅教士,除惡霸,拉開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義和團運動序幕。1899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河北,安平縣拳眾紛紛響應,由形意門發起成立了安平義和團。由於武功出眾又粗通文字,祖父被推舉為壇主,尊稱為義和團大先生。為雪國恥,祖父帶領安平義和團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帝鬥爭。1900年6月10日,接義和團總壇號令,為阻止英軍進犯北京,祖父率眾三千餘人參與扒鐵軌、拆枕木行動,以破壞津京鐵路。他們衝擊黃林、廊坊、安次、落垡等車站,切斷津京電話線,沉重地打擊了英軍的囂張氣焰。在落垡攻堅戰中,祖父身先士卒,揮舞大刀衝鋒在前,團眾們也爭先恐後勇往直前。面對鬼子們的洋槍洋炮,手持長矛大刀的義和團成員毫無懼色,他們前赴後繼,發起輪番衝殺,直殺得英軍頭領西摩大驚失色,最後抱頭鼠竄縮回天津。此戰之中,祖父也身負重傷,腸流體外,令人目不忍堵。

縱觀落垡堡戰役,完全是一場大刀與槍炮的比拼,是落後與先進的較量,是軍力極為懸殊的爭鬥,為了取得這次勝利,義和團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半個世紀後,祖父在回憶當時的場景時說:“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義軍倒下一批又衝上一批。”由此可見,落垡之戰的慘烈和悲壯。

歷時三年的義和團運動最終被腐敗的清政府鎮壓。期間,祖父參加大小戰鬥六十餘次,負傷十九處,可謂傷痕累累。今天門生弟子們回顧歷史,雖然祖父壯志未酬,但是他的身影彷彿還在硝煙中閃展騰挪,他的大刀依然在戰鬥中劈向鬼子,他的英魂還回蕩在華夏大地上空久久不願離去。

義和團運動失敗後,祖父於1902年來到了定興縣天宮寺,住在一家客店中,當時社會情況非常混亂。一天夜裡來了一夥土匪到天宮寺搶劫,祖父聽到響聲到屋外查看,見土匪正在搶劫財物,他馬上上前阻止,與土匪打在了一起,土匪哪是對手,最後全部被打跑,保住了客店、客商及鄰居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當時大家都非常感激他,紛紛向他道謝(後來祖父到新城定居後,店家還經常到新城來看望他)。

1903年祖父離開天宮寺來到新城縣,巧遇同鄉孫萬順,二人商議在新城北關開了一個飯館,取名叫“萬聚館”。自這以後,二人便定居在了新城北關。祖父一邊做生意,一邊繼續練武。他生性耿直,待人忠厚,在河北安平、定興、新城一帶名聲很大。

此後,李魁元先生的得意門生,同門師兄孫祿堂當時在定興一帶傳授拳術,經常在定興、新城一帶走動,二人相見結為金蘭之好。後來二人又與李存義老先生的得意門生尚雲祥結為金蘭。從此,祖父和尚雲祥、孫祿堂為三兄弟,江湖人稱“三猴”。祖父為“鑽天猴”,尚雲祥為“賽馬猴”,孫祿堂為“賽活猴”。祖父同時被編入“江源奇俠傳”中,為“小八俠”之一。

民國九年(1920年),李存義在天津開辦“武士會”,並舉行了全國國術表演賽,祖父在比賽中,其形意拳得到了在場同仁的一致好評,並榮獲了這次比賽的“優勝獎”。

在以後的年代裡祖父廣收門徒,一心放在形意拳的普及推廣上,諄諄告誡弟子們刻苦學習,千萬不要練成“花架子”並提倡藝德並重,造就了一大批武術人才。

武林往事系列 |  馬派形意,馬玉堂先生一招青龍出水號鑽天猴

祖父的著名弟子有我的父親馬瑞圖(字元基),生於新城北關(1906-1998年),自幼跟隨我祖父習練形意拳,深得拳術之精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江湖人稱“賽天霸”。

民國時期,我父親曾任中央國術館形意拳總教練,黃埔軍校武術教官。二十世紀中葉,中華百廢待興,父親審時度勢,蟄伏京城四十載,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泰民安,萬象更新,國運興盛,才撥動了老人的心絃,觸動了父親弘法之心。1989年,父親年至耄耋,飛赴西蜀,傳法峨嵋,以遞延脈帶,時逢西南交大體育教授徐家增,師生謀面,自然感慨萬千,三言兩語不離形意,興趣盎然,發人深省。茲把一段對話摘錄於下:

生:自入中央國術館,餘拜師求道,彈指之間,已然六十餘春秋,餘末敢懈怠,朝煉暮修,常搜玄解微,似有所悟。

師:何謂“鷹熊競志乎?”

生:陰陽相搏,動靜相兼。

師:謂何“取法為拳?”

生:名可名,非常名,拳非拳,是名為拳。

師:“陰陽暗合”堪為何意?

生:陰生陽長,相輔相成,陰陽相悖,相反相成,陰陽相生,相因互果。

師:“形意之源”,源之於道,道出形意,衍生形技,道修與拳技,修性與煉命,武學之至高。天地大道,臻於陰陽,洞悉陰陽,感悟動靜。妙生玄,玄妙之,界有應,觸之剛峻,發之奇猛,威可摧山,力能劈石,形意之神功矣。縱觀形意神功,肇挈之於虛無大道,嬗變之於丹門修法。

窮先哲之經論大道:“人生太空,無爭無竟,意境渾然,不著蹤影”,惟是自然無為,論皆隱喻無相,冥冥玄機,古今一脈。

究前輩妙談丹法:“神藏氣內丹道成,如聞其形須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象合來有真訣,真訣合道得徹靈感。”惟是使然有為,談皆顯譬著相,金丹耀人,尚者如雲。

蓋論形意之道,大道小道,隱喻顯譬,源遠流長,如是焉。

弟子朱殿發(新城鎮仁合莊村人),其子朱國福、朱國祿、朱國楨、朱國祥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威震武術界的“朱家四虎”。其中,朱國福又拜我父親為師,還得到了我祖父的親自傳授(見本書“朱家四虎篇”)。

弟子還有北關的李忠、李起,孟良營的王義,袁家營的時蘊章(字佩文)、時漢章(字修文),加錄的楊德深、閆義,東馬營的張常義、張常信、張長海、黃福臣,固安縣樟村的郭慕深(其子郭振亞曾當過固安縣的體委主任),南楊莊的田瑞芳、田景山(曾在上海解放時參加了保護上海發電廠活動),史各莊的李順德、閆繼成,雄縣昝崗高辛莊的高振東(曾任中央國術館武當掌門),北場的趙臣、趙國啟,梁家營的鄭芳、鄭明泉,金陳莊的左貴河、金堂,南關的閆德旺,雄縣米家務的徐步雲(徐步雲當時是地下黨,經常住在我家,邊學武邊摸敵人情報,解放前後曾擔任過毛公寺區區長、民政科副科長、縣手工業聯合社主任等職)等。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其弟子們在全國很有名氣,人稱馬派形意拳。當時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親自給我祖父送來了由蔣中正書寫的“一代宗師”、“為人師表”兩塊匾額,可惜在三年困難時期失落了。

1957年,我祖父年近九十,見門生前來慶壽,欣悅至極,即興演練形意拳時腿如雞步,悄然無聲,腿行於地,鏗鏘有力,眾門生勸師莫發內力,恐傷元氣。祖父於1959年4月逝世,享年87歲。

PS: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