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老鼠嫁女”中的中國智慧

“老鼠嫁女”中的中國智慧

剪紙《老鼠嫁女》,作者郭如林(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俗話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從這句話不難看出中國老百姓對於老鼠的厭惡。厭惡歸厭惡,有時老百姓也會對老鼠展現出最“溫柔”的一面。譬如在每年正月某日晚上舉行的“老鼠嫁女”儀式,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記得剛剛記事兒的時候,每逢大年初十,奶奶都會一改往日坐到炕頭給我們小孩子講故事的傳統,讓我們吃罷晚飯早早睡下,理由是正月初十是老鼠嫁女的日子,早早睡下的目的是不要打擾了老鼠們的“好事”。為了讓老鼠在嫁女的日子裡有吃有喝,睡前還要往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地面上、牆角里撒些瓜子、花生或是糖果、鹽之類的好吃的東西。

為什麼這麼厭惡老鼠的百姓,會在每年的初十,給老鼠這麼大的面子,讓它把女兒風風光光、排排場場地嫁出去呢?裡面的內在邏輯又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老鼠最愛偷盜農民的糧食。這對於飢腸轆轆、食不果腹的農民來說,是個典型的冤家對頭。但是,要想消滅老鼠談何容易?於是,痛恨老鼠的人們想出了一個蔫主意——把老鼠的女兒嫁出去,徹底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於是,在這一思維慣性的引領下,民間社會不但出現了正月初十老鼠嫁女習俗,而且,還把這一天固定下來,成為了一年一度的節日儀式。當然,中國地大物博,老鼠嫁女的時間也會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譬如有的地方將“老鼠嫁女”的時間定在了每年正月初三的晚上,也有的定在了正月初七、正月十五和正月二十五的晚上。時間雖有不同,但宗旨完全相同,都是想把偷糧食的老鼠客客氣氣地“請”出去。

在民間,通過嫁女以絕鼠患的想法,還常常出現在民間剪花娘子的主題剪紙《老鼠嫁女》上。在這類剪紙中,剪花娘子會在剪紙最中心的位置,剪出一頂小轎,轎中端坐老鼠新娘。一對老鼠轎伕一前一後抬著轎子,那個嘚瑟勁兒就甭提了。順著轎子往前捋,就會發現走在迎親隊伍最前面的是一幅對牌。但與我們經常見到的官府對牌不同的是,這裡的對牌已從原來的“迴避”“肅靜”,變成了雙“囍”字。再往後,是一群小耗子組成的鑼鼓隊,大家敲鑼打鼓,扭動腰肢,好不熱鬧。跨過新娘花轎再往後看,緊隨其後的是一行嫁妝隊。這裡面有抬箱籠的,抬傢俱的,也有抬被褥的,一幅豪門嫁女的氣派。

如果按常理出牌,把禍害人的老鼠閨女嫁出去,這事也就算結束了,可後世的許多人忘卻了老鼠嫁女的原意,甚至把它理解成了老鼠結婚。老鼠可是多子動物,一窩少則5-6只,多則15-16只,每月一窩,一年下來居然可產仔近百隻,這要是把個剛剛進入生育期的鼠娘接到家中,豈不把莊戶人家吃個底兒掉?於是,剪花娘子們想出個好辦法,讓老貓來解決這一難題!沒錯,你再仔細看看《老鼠娶親》這幅剪紙就會發現,在這熱熱鬧鬧的結婚場景外,居然還端坐著一隻肥肥碩碩的大貓!等待著老鼠的是什麼?我想我不用說大家也都清楚了。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民俗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