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老鼠嫁女”中的中国智慧

“老鼠嫁女”中的中国智慧

剪纸《老鼠嫁女》,作者郭如林(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中国老百姓对于老鼠的厌恶。厌恶归厌恶,有时老百姓也会对老鼠展现出最“温柔”的一面。譬如在每年正月某日晚上举行的“老鼠嫁女”仪式,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记得刚刚记事儿的时候,每逢大年初十,奶奶都会一改往日坐到炕头给我们小孩子讲故事的传统,让我们吃罢晚饭早早睡下,理由是正月初十是老鼠嫁女的日子,早早睡下的目的是不要打扰了老鼠们的“好事”。为了让老鼠在嫁女的日子里有吃有喝,睡前还要往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上、墙角里撒些瓜子、花生或是糖果、盐之类的好吃的东西。

为什么这么厌恶老鼠的百姓,会在每年的初十,给老鼠这么大的面子,让它把女儿风风光光、排排场场地嫁出去呢?里面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老鼠最爱偷盗农民的粮食。这对于饥肠辘辘、食不果腹的农民来说,是个典型的冤家对头。但是,要想消灭老鼠谈何容易?于是,痛恨老鼠的人们想出了一个蔫主意——把老鼠的女儿嫁出去,彻底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于是,在这一思维惯性的引领下,民间社会不但出现了正月初十老鼠嫁女习俗,而且,还把这一天固定下来,成为了一年一度的节日仪式。当然,中国地大物博,老鼠嫁女的时间也会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譬如有的地方将“老鼠嫁女”的时间定在了每年正月初三的晚上,也有的定在了正月初七、正月十五和正月二十五的晚上。时间虽有不同,但宗旨完全相同,都是想把偷粮食的老鼠客客气气地“请”出去。

在民间,通过嫁女以绝鼠患的想法,还常常出现在民间剪花娘子的主题剪纸《老鼠嫁女》上。在这类剪纸中,剪花娘子会在剪纸最中心的位置,剪出一顶小轿,轿中端坐老鼠新娘。一对老鼠轿夫一前一后抬着轿子,那个嘚瑟劲儿就甭提了。顺着轿子往前捋,就会发现走在迎亲队伍最前面的是一幅对牌。但与我们经常见到的官府对牌不同的是,这里的对牌已从原来的“回避”“肃静”,变成了双“囍”字。再往后,是一群小耗子组成的锣鼓队,大家敲锣打鼓,扭动腰肢,好不热闹。跨过新娘花轿再往后看,紧随其后的是一行嫁妆队。这里面有抬箱笼的,抬家具的,也有抬被褥的,一幅豪门嫁女的气派。

如果按常理出牌,把祸害人的老鼠闺女嫁出去,这事也就算结束了,可后世的许多人忘却了老鼠嫁女的原意,甚至把它理解成了老鼠结婚。老鼠可是多子动物,一窝少则5-6只,多则15-16只,每月一窝,一年下来居然可产仔近百只,这要是把个刚刚进入生育期的鼠娘接到家中,岂不把庄户人家吃个底儿掉?于是,剪花娘子们想出个好办法,让老猫来解决这一难题!没错,你再仔细看看《老鼠娶亲》这幅剪纸就会发现,在这热热闹闹的结婚场景外,居然还端坐着一只肥肥硕硕的大猫!等待着老鼠的是什么?我想我不用说大家也都清楚了。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俗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