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很多人烧菜没有习惯用量具?

鹤游烟


你想多了,放调料没有哪国人称量的。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你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我给你归纳两个原因:

1.因为外国人做各种面食(含糕点类)比较多。这类东西水和粉和油的比例比较重要。同样的,我国北方地区,做面食也还是会考虑水和粉比例的。一般我们是靠体积算比例,不靠重量。比如一碗面配几碗水(同样的碗就行),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对于南方人而言,炒菜加大米饭就没那么多需要量的。当然,即使这样,南方人煮饭很多家庭也会用米杯,我妈就会算一个人一顿半杯米,我在家的话每人半杯基础上再多抓一把 _(:з」∠)_。

2.因为你看外国人做菜都是通过视频看食谱,哪个食谱会不写用量啊?如果是看食谱,中国人做的食谱视频也会写每种材料多少克/多少斤吧。但是,平常你看中国人做菜都是在厨房看父母做或者街头小贩,他们当然没闲功夫去称量。用国外的食谱视频和国人家常做饭实践进行对比,抽样不对称,所以你错觉觉得外国人在家做饭也称量。


京郊美食


我烧菜是不用量具的。小时候8岁后就学会做饭,随着菜的分量和食料的量的增减都是自己过估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盐最为重要,先放少量的盐,菜熟一半时可以用筷子夹起尝试味道的咸淡,后面适量加量。

生活中很多技能大家要靠自己的感觉,就比如开车的技能倒车就是得靠自己的直觉过估,可没人说要靠详细的数据解决问题。

再举个例子,放盐,用量具,每个菜按菜谱下盐,严谨不严谨?但是不同地方产的盐,咸度却是有细微的差别的,所以大师傅烧菜,会先蘸一点盐试试味道。有下酱油的菜,不同款酱油的含盐量也是各自不同的,酱油下多少也就影响了盐的多少。同样是烧鱼,今天的鱼半斤,明天的鱼六两,盐自然也下的不一样。而对于吃的人来说,每个人对于盐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老人通常因为味觉退化,口味更重,所以给老人烧菜就得多下点盐。

做菜的时候,这种需要微调的元素太多了,不闻,不尝,怎么能做的好吃呢?好厨师只要闻一闻,就能知道盐是不是放到位了。

所以学做菜第一步,清水煮青菜,只下盐,单用盐就能把汤的味道调到好吃,做菜也就入门了。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婷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个人觉得是比较麻烦的而还用其他代替,接下来我来解释一下原因。

我曾经在某德基做过几年,里面很多都是半成品,而且为了保证口味的一致,所有的产品从腌制到成品都是有严格的量化的,包括腌制粉用多少克,煮饭的酱用多少克都是有精确数字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员工都会觉得麻烦,从而在使用工具的时候略微有些偏差。

而做中餐呢,并不是不用量具,你可以看到很多菜谱也是有具体克数的,可是你可以问问你周边的人有多少人在用量具呢?其实,并不是不用,而是用了其他方式,比如说我,在做菜的时候,最熟悉的就是身边的工具,就会用身边的工具代替量具。就像我用的调料盒自带的勺子,家用的汤匙,锅铲等。因为熟悉了那个味道需要多少量才能做出来,所以直接用更方便的方式来做,能够

快速直接并且保证火候

希望能够为你解惑,祝你烧菜愉快!


宅男煮夫与逗比媳妇


只有做烘焙的时候,人们才会注意到使用量具,一半家庭做饭很少会使用准确的量具测量使用配料的多少。

现在自媒体多了,有许多教大家做饭的自媒体博主,经常会在视频中提到用这道菜“肉250克,盐5克,酱油5克”等话语。

上面截图来自【西瓜视频美食作家王刚】王刚老师视频里经常会提到多少多少克,我估计不是从事厨师行业的人很难准确掌握配料的量,这道菜的真正味道很可能就不是这个味道饿了。

这个时候量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1896年,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女士发明了厨房的测量工具:量杯和标准茶匙。这个女士名字叫做范妮·梅瑞特·法默(Fannie Merritt Farmer),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导致左腿瘫痪,21岁开始给别人当保姆,当时的菜谱说配料说的很含糊,“少量”到底是多少呢?

范妮用科学家做实验的器具重新确定了,8盎司等于1量杯,用在现在的厨房1杯等于237毫升

在我的菜谱中,我经常会用到勺这个单位作为配料的计量方式,1勺盐,这里的勺是对于茶匙来说的,1勺盐就是1茶匙盐。


 上面是我做菜谱的配料。

有量具的话,执傲按照菜谱的说法,准确的盛出来就好了,不用专门去量酱油用多少克了,我感觉会方便很多。


爱做饭的朝鲜阿郎


你想多了,放调料没有哪国人称量的。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你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我给你归纳两个原因:

1.因为外国人做各种面食(含糕点类)比较多。这类东西水和粉和油的比例比较重要。同样的,我国北方地区,做面食也还是会考虑水和粉比例的。一般我们是靠体积算比例,不靠重量。比如一碗面配几碗水(同样的碗就行),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对于南方人而言,炒菜加大米饭就没那么多需要量的。当然,即使这样,南方人煮饭很多家庭也会用米杯,我妈就会算一个人一顿半杯米,我在家的话每人半杯基础上再多抓一把 _(:з」∠)_。

2.因为你看外国人做菜都是通过视频看食谱,哪个食谱会不写用量啊?如果是看食谱,中国人做的食谱视频也会写每种材料多少克/多少斤吧。但是,平常你看中国人做菜都是在厨房看父母做或者街头小贩,他们当然没闲功夫去称量。用国外的食谱视频和国人家常做饭实践进行对比,抽样不对称,所以你错觉觉得外国人在家做饭也称量。


保定孙师傅记事


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烧菜没有习惯用量具,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烧菜,做饭没有固定的模板,和标准答案。就好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方说西红柿炒鸡蛋,有人喜欢吃甜口的,有人喜欢吃咸口的。比方说放盐,或许标准的5g或者10g对于吃的人来说或咸或淡,完全可以灵活掌握。多一点创造力。多加一些或者少加一些,完全取决于个人。

其次,个人认为烧菜的时候每放一种调料,都要用量具先量一量,有点浪费时间了。做菜很讲究火候,所有的都要先量一遍,这边菜已经糊了。没必要这个五克,那个十克都去量一遍。搞得根化学实验室一样。这些调料是可以取一个估量的。不一定非得1+1等于二。

另外,像一些烧菜非常有经验的人,在放调料时,手上这个酱油,醋 倒多倒少有感觉,基本上这一下下去差个八九不离十。没办法经验使然。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和妈妈学做饭,要是这么算的话,我的厨龄也是有二十年了[捂脸]。遇上不会做的菜,有的也是要去跟着网上学的,大概流程看一遍,但是调料部分我不会完全按照他们说的比例,我都是自己凭感觉来。下面是疫情期间在家做的卤肉饭和牛肉板面,做下来味道个人感觉还不错。

做饭烧菜重点在于过程中享受快乐,吃的时候感受食物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个人认为没必要用量具量,要是新手倒是可以参考一下给出的量,多少取决于个人喜好。




Tiffany6609


首先,要先把菜做一个一大致的分类:

西餐类:西餐厨师都讲究食谱也就是所谓的配方,他们大多烹饪的时候都是以呈现食材本味和多重味道组合的方式制作菜品,于是为了流水线出品后使味道保持一致,大多都会使用量具准确配料,准确温度,准确时间。代表性的产品比如牛排,惠灵顿牛排,鹅肝排,巴黎龙虾,明治排,马赛鱼羹等等。因为每个厨师对于食材的理解不同,于是会有不同的配方,但他们都会要求学徒按照配比准确烹饪,换言之西餐就更像是搞科学实验。

西餐甜点类:为什么会单独列出来,因为甜点对于西餐来说非常之重要,重要到一次餐食没有一道精品甜品收尾,那么顾客甚至会投诉厨师。不同的前菜主菜配什么甜点都非常讲究,说严重些,甜点就是升华餐厅档次,提高餐厅星级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甜品制作呢?这么说,没有量具,就不会有高端甜品,它涉及了鸡蛋,牛奶,面粉,黄油,芝士各类材料的不同状态下的精细化烹饪,讲究温度,时间,配料的绝对精确的操作。所以甜品的准确把控才能让出品达到最好的味道。代表性的产品:马卡龙,拿破仑,水果派,提拉米苏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高端甜品制作必要条件:精准的甜品制作配方以及制作甜品的各类工具。

中餐类:中式菜品最讲究得便是火候和复合味,换句话说一个厨师一个味,这个时候火候的究极控制便是中餐的致胜法宝。这时候各种调料的适量,酌情,成色…便是咱们中餐厨师的配方,这种烹饪方法沿袭了无数个年月。最终造就了我们中餐五彩缤纷百家齐鸣的各类派系,川菜,卤菜,粤菜,宫廷菜…代表作也是数不胜数,满汉全席的南北各54道菜品更是我们中餐的代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中餐不习惯用量具来准确其口味呢?这里先卖个关子,后面我会再做解释。

中式面点类:还是和中餐的一脉相承,咱们中餐的面点,糕点的复杂程度以及精确度要求一点不必西餐差,可是我们大师傅制作时却不靠量具来制作,因为只有记在心里和手中就不怕竞争对手盗取。

日韩式东南亚料理:基于我们中餐料理不断演变而成,这里不是重点就不详细赘述了。

那么我们中餐不用量具的原因是什么呢?

1.我们中餐区别于世界人民的就餐方式导致了我们中餐是无法用量具制作的,我们是聚餐制,于是会出现多人就餐,少人就餐,单人就餐的情况,那么为了节省成本,厨师们会根据情况来增加或者减少配料,这个只有靠经验来完成最佳口味的烹饪。而西餐是分餐制,不管人多人少都是一样的餐品。

2.中餐烹饪的二十八法:炸、爆、烧、炒、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 都会体现在中餐烹饪中,复杂的操作工艺导致如果依靠按照量具来制作,那么菜肴就无法短时间的烹饪,更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技艺来完成菜肴。这也是中西餐中的最大区别。西厨杀鱼会用各种工具来完成,而中厨一把菜刀即可完成!这便是大道至简的最好提现!






心里美食研习小虫


用量具来做菜太注重仪式感,

很多菜谱都会有多少克,

难道真的去量,

但是你的菜品材料并不是很精确到他的预算量,

一般是参考值,

做菜没那么多讲究,

多时间去实践,经验就是量杯。



刘谦谦


有这么一句老话:熟能生巧

烧菜也是一门技术活,适量的辅料才能跟原材料迸发出合适的味道

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做饭如果要用量具,耗费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你对生活的热情。

当然另外一部分人为什么会用到量具

1 高级餐厅厨师,需要很精确

2精致主义者,也有可能是个假精致

3不会做菜的人,网络上学的需要准确了,等他熟悉后就不需要了

做菜用不用量具没有对错,想用就用

以上就是最好诠释了烧菜有些人没有习惯用量具。



南墙美食


烧菜不是做化学实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也就是众口难调;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喜欢不同的口味;
做同样的菜同样的材料不同人炒出来都会有不同的口味,这就是火候不同;
虽然我们中国人是美食的创作者和欣赏者我们对美食食不厌精,我们专研美食,但是一般不会钻进牛角尖。
所以炒菜不需要雷同,也就没有必要采用量具去计量各种材料的多少,很多都是跟着感觉走也就是靠检验烧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7d44f013c4649d6bb7bb2fbf494d7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