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前方“戰友”進入“紅區”第一天,本市138名醫護人員接續奔赴武漢前線

昨日17時許,天津公交集團旗下公務租賃公司專車護送胸科醫院35名白衣天使前往濱海國際機場,19時許,鏗鏘有力的點將聲在機場大廳接連響起,“陳航”“在”“劉冰”“已就位”,戰鼓聲聲擂,離人又欲行。時距天津首批醫療救治隊飛抵武漢僅僅兩日,就在前方“戰友”正式進入“紅區”的第一天,來自天津胸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醫院、第三中心醫院分院等的138名勇士再次集結完畢,將與“先遣部隊”會師江城,同赴抗疫一線。


前方“戰友”進入“紅區”第一天,本市138名醫護人員接續奔赴武漢前線

現場大家互相鼓勁加油


前方“戰友”進入“紅區”第一天,本市138名醫護人員接續奔赴武漢前線

隊員們與親人、同事依依惜別,“我們等你回來啊”成為送行的人說得最多的話。


前方“戰友”進入“紅區”第一天,本市138名醫護人員接續奔赴武漢前線

首批天津醫療救治隊第三組三名醫生馬上進入病區。


“聽前方的戰友說,武漢這幾天一直陰天,希望我們接連不斷的醫護力量能讓江城撥雲見日,帶去溫暖”,來自腫瘤醫院重症監護科的副主任醫師崔克亮是院裡的骨幹,今年除夕夜,當他得知組建援鄂醫療救治隊時就第一時間報了名,“我是一名醫生,有治病救人的能力和使命,我願意到需要我的地方去。”

然而,在崔克亮的堅定眼神中,誰也不知道他究竟付出了多大的犧牲。前來送行的同事偷偷告訴記者,崔主任的父親幾年前就去世了,母親患過嚴重腦栓塞已經5年,他的愛人也是一名呼吸與危重症科的醫生,疫情發生以來,妻子也一直奮戰在一線,兩個孩子大的6歲,小的才1歲多,需要家人陪伴。“但他從來不說自己的不容易,第一時間站出來、衝在前、頂得上”,說到這裡,他的同事不禁紅了眼眶。談及為何愛人沒來送行,崔克亮笑笑說:“她來不了啊,我一走,所有的擔子就壓在了她身上,可是臨行之前,她給我吃了定心丸,孩子她照顧、老人她伺候,她對我只有兩個要求,照顧自己,全力救援。”

“我對武漢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我是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上的大學,那裡是我的第二故鄉,又是我從醫生涯的起點。”來自天津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的副主任醫師李毅告訴記者,2003年非典爆發時自己正值大四,作為年輕的醫學生,他當時特別想奔赴一線,“當時全國醫務工作者奮勇爭先、捨生忘死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從那時起,為醫學工作奉獻終身的信念就在我心裡紮下了根。”

時隔17年,當疫情再度捲土而來,李毅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接到赴鄂命令的那一刻,他覺得,17年前的那個願望終於實現了,“如今,我的兒子已是一個9歲的小小男子漢,出行前,他叮囑我多救人,在他心裡已經懂得了一名醫生所肩負的責任,我希望能成為兒子的榜樣”。

身未到,心已至。就在後方支援力量火速趕來之際,前方的英雄們已經快速打響了“頭炮”。昨天中午,記者電話連線天津駐武漢首批醫療隊副領隊林春光時,他正在忙碌而緊張地準備物資,顧不得說上兩句話,他就掛斷了電話,投入到工作中去,對於他們來說,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和病魔賽跑。

沒有時間打電話,更沒有時間逐一回復親朋好友的問候與關心。為了讓天津的“家人”們放心,一些醫生和護士記了日記,然後把日記通過網絡“飛書傳情”,同報平安。

“一起床便接到了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王賀勝趕來慰問的消息,親人就是親人,句句都是實在話,都是我們關心的事兒。‘打勝仗,零折損’,這不正是大家最希望的結局嗎?”從第四中心醫院ICU主管護師曹穎28日凌晨的日記裡,我們得知,趕回總部後,醫療隊迅速成立了護理管理小組,並接到了武漢市青山區區長的慰問,“從他凌亂的頭髮和疲憊的眼神裡,我看到了他們的艱難和堅持。一會兒我們就要正式接管武鋼二院了,這是一場硬仗,我們要認真,要冷靜,要周全!”

面對當下洶湧的疫情,天津醫療戰線的將士接續奔赴武漢前線。

不一定親眼所見你們的身影,不一定親耳聽到你們的聲音,只願能得知你們平安的消息,我們足矣。

20時,載著天津援鄂第二批醫療救治隊的飛機從天津機場起飛。


來源:今晚報 部分圖片由天津援鄂醫療隊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