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精工是日本牌子吗?

喜欢我请加油讨厌我请继续


精工是日本的品牌,并且是日本手表的代表性的品牌。在世界表坛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旗下的潜水表、正装表等表款受到全世界表迷们的追捧,因其价格亲民,结实耐用,又被戏称为平民版的“劳力士”。

其实,要将现行的Prospex表款改为黑色并且做出复古感并不难,而这三款新作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们极具张力、清晰易读并且器宇轩昂,其黑色表盘、黄色刻度、橙白指针(自然也饰有夜光涂层)的组合也让人耳目一新。

Seiko声称这些「Black Series」腕表的灵感源于夜间潜水活动,而品牌在设计上也力求让表盘元素清晰可辨。说真的,不管你怎么想,这些限量版时计都一定会令Seiko的潜水表拥趸为之疯狂。

让我们先来看看三者之中最具吸引力的黑色「Turtle」腕表    Prospex Diver Automatic SRPC49K1。本作在参数上与标准款的Prospex Automatic Turtle 别无二致,其表壳直径45 毫米,防水深度为200 米。

新作搭载的也是4R36 机芯,其以21,600 bph 摆频运作,并能提供41 小时动力储存。本作的表壳上饰有名为「Hard Black Coating」的涂层相信它要么是DLC,要么就是PVD。除此之外,它还配有旋入式表冠和单向旋转表圈。经典的Prospex Automatic Turtle 换上黑色外衣后,显得非常简洁而又魅力十足。

另外的两款新作均为光能驱动,首先要介绍的是Seiko Prospex Solar Diver SNE493P1。其表壳比Turtle 更小,真径为43.5 毫米。

本作也配有黑色涂层表壳、旋入式表冠以及单向旋转表圈,并实现了 200 米防水深度。而其搭载的V157 机芯则能提供十个月的动力储存。

最后一款Prospex Solar Diver Chronograph SSC673P1 的表壳直径也为43.5 毫米,同样配有旋入式表冠和单向旋转表圈,防水深度达200 米。本作搭载的V175 机芯能够以1/5 秒的精度进行计时,并且提供六个月的动力储存。在本作漆黑的表壳上还设有黑色的计时按钮。

Seiko为三款Prospex「Black Series」腕表搭配了黑色矽胶表带,而三者的限量枚数目前还不得而知。


邹三山的玩表秘术


精工(Seiko)当然是日本的牌子,而且也是比较知名的日本钟表品牌。

其它比较知名的日本钟表品牌还有西铁城(Citizen)、卡西欧(Casio)、东风双狮(ORIENT)等。

相比上面提到的那些手表品牌(显而易见,基本都是亲民手表),精工手表除了有比较亲民的表款以外,也有比较奢华的表款,比如精工的GS系列,一般动辄几万块钱一枚,甚至十几万的表款也有。

精工最早创建于1881年,精工表比较传奇、也是对钟表业贡献比较大的一点是,早在1969年的时候,精工表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指针式石英手表:SEIKO ASTRON35SQ。也就是说,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的话,这种指针式石英手表和机械手表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

另外,比较值得一提的一点是,精工同时还是世界级的电脑打印机制造商-爱普生(Epson)的母公司。

综上,由此可以对精工的科技实力窥见一斑。


腕表部落


是的,精工是日本品牌。

首先,精工是一个单一手表品牌,这个没错。另外,精工也是手表品牌集团。

在精工手表集团下面,精工这个是适合普通大众的入门手表。

包括机械表,石英表,以及太阳能手表等,大概价位从1000到10000多点。

还有一个是特殊的调速机构命名的表款,Spring Drive ,因其专利特有的电磁调速机构命名,价位偏高,要3万多。

在集团旗下,原来Grand Seiko也在Seiko旗下,现在精工把他单独划分出来,算是一个独立的品牌。

Grand Seiko 是精工旗下高端的品牌,售价高,一般在3万以上,到10万以内是主流,主要是简单功能表款,主打功能实用。

这个Grand Seiko也分机械机芯,石英机芯,Spring Drive机芯。

不过价格上差不多,石英机芯便宜点,表款也较少。主要还是机械机芯,精准度上机械机芯相对要比较低一些。

当然,Grand Seiko 定位是与劳力士和欧米茄来竞争的,还是拥有不少粉丝的。

精工集团还有一个品牌叫贵朵Credor,算是精工集团的顶级品牌,制作复杂功能表和工艺表款,比如问表,陀飞轮,镂空表等等,限量版本售价也极贵,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一般的贵朵大概也要2万人民币的价格。不过贵朵主要是针对日本国内市场销售,对外发售并不多。

有点像大家说日本企业的风格,好东西都留在国内,差一点的才用来出口销售。

另外精工不仅仅是钟表品牌,精工还有大量的工业产品,比如工业使用的X-ray膜厚量测。


卢曦采访手记


精工Seiko腕表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入门级的表款,价格一般在一千到两千左右,走时精准的一个日本腕表品牌,但精工腕表中却出了这系列贵价表,它就是旗下的Grand Seiko系列腕表,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在2017年巴塞尔钟表展上,日本精工Seiko宣布旗下高端系GS成为一个独立品牌。

有人认为这个价格完全可以入手很多一线等级品牌腕表,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选择了GS腕表呢?又是哪些条件和技术能让它有资本可以从精工中独立出来呢?以下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分析。

Grand Seiko的诞生与锋芒

在1968年之前,每年的1月份到来时,纳沙泰尔Neuchatel天文台在这时会公布去年精密计时比赛成绩,赢家将被视为真正的英雄,并由LeLocle市官方为其举办庆祝会。这场竞赛的胜利对钟表企业来说是一则最佳广告,胜者的手表会因其精准走时被抢购一空。

1968年,一切都改变了。在这一年的瑞士纳沙泰尔天文台突然宣布停办了!原因在于,第一,Seiko精工的手表居然一下子把第2、第4、第8名全都给拿下了(比赛的结果直到第二年才敢公开)。

第二个原因一直被隐瞒着,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每年都会推出品质更高的机械机心,人们害怕有那么一天,瑞士机心在高精度上的主导地位会被动摇——这将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耻辱。”

而当时为精工拿下这辉煌战绩的正是Grand Seiko,1960年的第一款GS诞生,仅八年时间的改良和发展,它就在1968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天文台比赛中秒杀了众多瑞士品牌。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言论说:“日本手表曾经比瑞士好,但是现在日本手表没有瑞士好,并且以后也难以超过了。”为什么日本手表现在没瑞士好,我们这里暂时不做讨论,要是大家有兴趣,我们再继续这个话题。

Grand Seiko系列三大特点

坚持易阅读:时针、分针与刻度的设计

为了满足快速、准确读取时间的要求,Grand Seiko的指针与刻度,经由切割面的宽与角度等各种测试评估后,采用最佳设计。将切割面一片片精心琢磨,尽可能使其平滑。因此,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达到完整的辨视性。

高质感外观:表带表壳的表面加工

圆面(抛光)与镜面(Mirror)两对比,都是经过研磨工匠的专业技术才得完成。表壳外圈的流线镜面采用「砂轮抛磨法」的研磨加工技术,工匠以一定角度将表壳靠着锡制转盘研磨。这样做出的Grand Seiko镜面没有半点歪斜感,其加工技术属于极高等级,号称工匠技艺。

永久使用:长期重视质量的设计结构

Grand Seiko表背及表冠周围采用不堆积污垢及汗渍的设计,同时,9F、9S等系列款式选择螺旋底盖,这种结构在定期更换电池或检查等重复开启动作时,能确保防水性能。人性化的设计,十分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需求。

Grand Seiko机芯的技术

Grand Seiko包含有机械腕表、石英腕表和Spring Drive腕表,绝大部分机芯是Grand Seiko专门研发的。第一代CAL3180机芯开始便是以超越天文台的最高标准为目标,以强有力的机芯闻名于世。

机械表方面有9S85“HI-BEAT 3600”机械机芯,9S机芯是Grand Seiko耗时30年所新开发出来的机芯。机械表的精准度全靠机芯的校正速度机构,采用耐久性与弹性皆佳的新素材,加上仔细的功夫,就可以达到平均日差-3秒到+5秒之间的高精准度。

在石英表方面有年误差正负10秒的9F系列石英机芯,以及同时搭载“垂直交链装置”和“星轮柱”的Spring Drive计时机芯。

Grand Seiko成为独立品牌后的变化

外观上SBGR305跟以前的Grand Seiko手表差异在于两个要素。首先是耳环相对于表圈直径更狭窄,这使得手表的表面看起来比它大。而第二个是相对较高的倾斜的分钟轨道刻度环。角度让表盘增加深度感,但也使手表看起来更厚。

以前Grand Seiko系列在12点位置有Seiko字样,同时在6点钟位置也有Grand Seiko标记了。作为独立品牌后,SBGR305仅在12点位置印上Grand Seiko字样,盘面简洁了许多。

看完这些,应该就清楚知道了Grand Seiko的实力所在,它的确有资格有能力从精工旗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品牌。至于为什么它要独立出来呢?可能是想要更加专注的做高端腕表,Grand Seiko和精工要细分专做不同等级的腕表。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噢!


万表手表交流


当时中国的手表主要是国产品牌,有【上海】、【海鸥】、【东风】、【宝石花】、【天津】、【钟山】、【广州】…等好些品牌。【上海】、【海鸥】是领军品牌,质量还不错,挺稳定的。进口手表,主流是瑞士表,什么:【英纳格】、【梅花】…之类。还有就是日本和东欧的一些品牌,没多大影响。尤其是【精工舍】在当时的消费者中口碑并不好,比不上苏联的【基洛夫】这是当年戴手表的人,都认可的共识。

今天的日本手表,也仍然屈居于瑞士产品之后,无论从质量到品牌的影响力,都是如此,所以,也没有多少人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