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抗戰伊始賀龍麾下只有兩個旅,向上要一名旅長,毛主席說就是他了

很多人以為長征到達陝北後,黨中央的駐地就是延安。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對的。

1935年初到陝北時,黨中央的駐地是瓦窯堡。瓦窯堡屬於安定縣,1935年謝子長病逝後,我黨西北工作委員會將謝子長的家鄉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

從1936年7月3日開始,至1937年1月13日,保安縣又成了黨中央中央所在地。1936年4月劉志丹東征犧牲後,黨中央將保安縣更名為志丹縣。

1937年1月13,黨中央才進駐了延安。此前,延安一直控制在張學良的東北軍之手。

延安是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全國勝利的解放戰爭的出發點。

1937年1月6日,毛主席親自調紅軍大學參謀長張宗遜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主管作戰、文秘、機要、警衛和行管等工作。

因為張宗遜是陝西人,對陝北的風土人情都很熟悉,他到任後,便奉命為軍委機關遷往延安打前站。於是,張宗遜率警衛團一部及先遣人員,騎馬星夜趕往延安,劃分了各單位的駐地,佈設了警戒,制訂了遷移方案,後返回保安呈請毛主席審定。

毛主席感慨地說:“十年前你護送我上井岡山,現在又護送我去延安,這是緣分啊!”

張宗遜後兼任延安等五縣警備司令。

毛主席所說的“十年前你護送我上井岡山”,正是張宗遜個人輝煌歷史的起點。

抗戰伊始賀龍麾下只有兩個旅,向上要一名旅長,毛主席說就是他了

張宗遜是陝西渭南人,他原本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後因成績優秀,被歸入第四期。黃埔軍校畢業後,張宗遜很快就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第3營連長,這個團是毛主席秋收起義的主力軍,團長就是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的盧德銘。

參加秋收起義,張宗遜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2營6連連長。三灣改編後改任特務連副連長(連黨代表是羅榮桓,連長是曾士峨)。

張宗遜帶領一個排,專門擔負毛主席的貼身警衛,護衛毛主席上井岡山,參加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28年井岡山會師之後,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張宗遜任第四軍的一名連長,成為“我軍創始階段的少數幾個連長之一”。

抗戰伊始賀龍麾下只有兩個旅,向上要一名旅長,毛主席說就是他了

張宗遜

此後,張宗遜一直在毛主席率領下行動,緊隨在毛主席身旁。毛主席從鬥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建軍原則和作戰原則,張宗遜都能較早地得知,認真學習領會,並積極貫徹執行。

毛主席很重視偵察敵情的工作,當時沒有無線電偵聽設備,軍隊情報主要靠派人出去偵察和收集報紙,他曾多次派張宗遜出去收集報紙。下井岡山不久,部隊在大柏地打的一個大勝仗,就是張宗遜根據從報紙上得到的消息彙報給毛主席後部署的。

1930年10月,張宗遜任紅1方面軍12軍36師師長。1932年12月,又升任新建的紅12軍軍長。這是他在紅軍時期擔任的最高職務。  

抗戰之初的1937年8月上旬,張宗遜擔任紅二方面軍第二軍團第四師師長。下旬,紅軍改稱八路軍後,賀龍擔任一二○師師長,負責的軍務更多,而接替他直接領導第三五八旅的將領人選就非常重要。

為此,賀龍提出,請毛主席指派一位從井岡山成長起來的將領,擔任三五八旅旅長。經過反覆協商,毛主席最後確定為張宗遜,說,就是他了。

抗戰時期,張宗遜打了很多漂亮仗。如滑石片伏擊戰和米峪鎮伏擊戰中,兩次殲滅日軍都是700多人。解放戰爭時期,張宗遜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抗戰伊始賀龍麾下只有兩個旅,向上要一名旅長,毛主席說就是他了

彭德懷與張宗遜

建國後,張宗遜先後擔任副總參謀長、總後勤部部長等重要職務,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

1998年9月14日,張宗遜在京去世,享年90歲。

張宗遜的兒子張又俠是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軍銜也是上將。父子皆上將,在軍事上傳為佳話。(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