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大理祥雲縣米甸鎮:鄰里和諧的百年見證

從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米甸鎮政府所在地出發,沿著蜿蜒的山村公路一路向北,不多時便到達黃草哨村。抬頭望見山間村落,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地陳列於規規整整的梯田之上,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別有一番景緻。黃草哨村的後山上,在一處綠樹廕庇的地方,一座“分水器”靜靜地躺在那裡,見證著黃草哨百年的鄰里和諧。

黃草哨村屬山區鄉村,主要產業為傳統種植業,因山地地形,田地呈梯田分佈。古時候由於小農經濟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極弱,使得當地水資源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加之缺乏科學種植、水利設施建設不足,水資源就顯得更加寶貴,在農業取水用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爭水”“搶水”的現象,引起村民間的糾紛。元朝袁介在《檢農吏》“欲求一點半點水,卻比農夫眼中淚。滔滔黃浦如溝渠,農家爭水如爭珠”描述的就是村民“爭水”的問題。黃草哨村的先民為了解決大家“爭水”問題,充分發揮智慧,集體協商並建造這座“分水器”。

該“分水器”建於清代,是一個古式的水利建築,器身呈半月形(從物理學角度解釋為易於蓄水保水),即在出水口用石頭圍建一個半月形,在圍建的石塊上琢出缺口(共57個,形似古城牆),水從缺口流出。“黃草哨村現在有570戶,按此推斷,建造‘分水器’的時候全村應該有57戶,每戶一個缺口,公平分配水資源,非常和諧”,米甸鎮組織委員王世昌向記者介紹道。

“分水器”解決了大家“爭水”“搶水”的問題,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分出的水澆灌著家家戶戶的土地,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分水器”還成為黃草哨人民心中的一杆“秤”,秤出團結、秤出友愛、秤出和諧。時至今日,黃草哨人一直傳承著那杆“秤”“分水器”也成了公平、和諧的象徵,成了黃草哨人內在的一種精神、品格、智慧,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小時候父母就常常教育我們,要像‘分水器’一樣,公平的對待別人、尊重別人,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黃草哨村村民李毓清認真地介紹道。

“平時入戶做工作的時候,或是遇到鄰里之間有糾紛的時候,我們會及時提醒大家,要像‘分水器’一樣,有一顆公平的‘心’,這樣做群眾工作就更容易了”,羅碧書感慨地說,“為了保持公平的心態,我們幾個村幹部也會經常到那座‘初心池’邊走走,時刻提醒自己在開展群眾工作的時候要以公平為先。”

雲南網記者 博達 通訊員 楊錫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