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大理祥云县米甸镇:邻里和谐的百年见证

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米甸镇政府所在地出发,沿着蜿蜒的山村公路一路向北,不多时便到达黄草哨村。抬头望见山间村落,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陈列于规规整整的梯田之上,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别有一番景致。黄草哨村的后山上,在一处绿树荫蔽的地方,一座“分水器”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黄草哨百年的邻里和谐。

黄草哨村属山区乡村,主要产业为传统种植业,因山地地形,田地呈梯田分布。古时候由于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弱,使得当地水资源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加之缺乏科学种植、水利设施建设不足,水资源就显得更加宝贵,在农业取水用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争水”“抢水”的现象,引起村民间的纠纷。元朝袁介在《检农吏》“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描述的就是村民“争水”的问题。黄草哨村的先民为了解决大家“争水”问题,充分发挥智慧,集体协商并建造这座“分水器”。

该“分水器”建于清代,是一个古式的水利建筑,器身呈半月形(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为易于蓄水保水),即在出水口用石头围建一个半月形,在围建的石块上琢出缺口(共57个,形似古城墙),水从缺口流出。“黄草哨村现在有570户,按此推断,建造‘分水器’的时候全村应该有57户,每户一个缺口,公平分配水资源,非常和谐”,米甸镇组织委员王世昌向记者介绍道。

“分水器”解决了大家“争水”“抢水”的问题,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分出的水浇灌着家家户户的土地,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分水器”还成为黄草哨人民心中的一杆“秤”,秤出团结、秤出友爱、秤出和谐。时至今日,黄草哨人一直传承着那杆“秤”“分水器”也成了公平、和谐的象征,成了黄草哨人内在的一种精神、品格、智慧,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小时候父母就常常教育我们,要像‘分水器’一样,公平的对待别人、尊重别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黄草哨村村民李毓清认真地介绍道。

“平时入户做工作的时候,或是遇到邻里之间有纠纷的时候,我们会及时提醒大家,要像‘分水器’一样,有一颗公平的‘心’,这样做群众工作就更容易了”,罗碧书感慨地说,“为了保持公平的心态,我们几个村干部也会经常到那座‘初心池’边走走,时刻提醒自己在开展群众工作的时候要以公平为先。”

云南网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杨锡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