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中國的電影節越來越多

論資歷,金雞百花排第一

金雞百花電影節堪稱國內電影節前輩,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創辦於1981年,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越的電影工作者為主,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百花獎評選始於1962年,但在1963年第二屆評獎之後中斷,直到1980年才恢復。這兩個獎項自2005年起隔年輪流辦,單數年頒發金雞獎、偶數年頒發百花獎。

然而,15年來的金雞百花頒獎慣例也將被打破,11月19日晚,在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開幕式上,組委會宣佈,金雞獎將每年評選一次,這也引發了業內熱議。有業內人士認為,兩年一評選的制度確實已不太適應當下國產電影發展的速度。今年最佳影片候選名單是《古田軍號》《地久天長》《後來的我們》《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6部影片,雖然都是兩年內上映的電影,但在觀眾看來,有些影片已經很“久遠”了。

金雞百花是走過國內最多城市的電影節,據統計,截至2019年,已先後在桂林、廣州、長沙、北京、昆明、佛山、重慶、瀋陽、南寧、寧波、無錫、嘉興、銀川、三亞、杭州、蘇州、大連、南昌、江陰、合肥、紹興、武漢、蘭州、吉林、唐山、呼和浩特、佛山、廈門等城市舉辦過。

2020年,鄭州將迎來第2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論級別,上海電影節是老大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電影事業迅猛發展,一批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張駿祥、徐桑楚、謝晉、白楊、秦怡和吳貽弓等順應電影發展的潮流,積極倡議在上海舉辦國際電影節。吳貽弓在2002年出版的《中國電影導演系列叢書·燈火闌珊》中這麼回憶:“我們要有自己的國際電影節,這是幾代中國電影人的夢。”

1993年10月,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誕生,它與戛納、柏林、東京、威尼斯等電影節一樣屬於國際A類電影節。為什麼是在上海?這與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和城市地位相關。1895年電影在法國誕生,第二年上海就有了電影放映活動,這是中國首次電影放映。1913年,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小型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上海誕生。所以上海有著濃厚的電影文化和悠久的電影歷史。

上海電影節對普通影迷來講也是一項大福利,每年上海電影節的搶票都是頭等大事。2018年上海電影節期間甚至流傳“用一張《小偷家族》的電影票,換上海內環一套房”的梗,雖然是影迷的戲謔之言,但足以反映出“有一種影迷狂歡,叫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全民狂歡心態。

相比之下,誕生於2011年的北京電影節雖然坐擁首都之便,但無論是影片的參與度、獎項的含金量,以及影迷的參與心理來看,都稍遜一籌。文化積澱這種事需要時間來培育,急不得。

論培育新人,賈樟柯功不可沒

2017年3月,由導演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影展啟動,賈樟柯表示,這是一個尊重電影、分享文化、尊重影迷以及尊重電影人勞動成果的電影展。平遙國際影展是繼上海國際電影節、長春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和絲綢之路電影節之後,第五個獲得國家批准的國際電影展。

平遙國際影展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關注華語新人新作,以今年為例,由演員祖峰執導、入圍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六慾天》,入圍莫斯科、慕尼黑國際電影節的《蕃薯澆米》,入圍鹿特丹、慕尼黑國際電影節的《周軍的行走》,都在平遙進行亞洲首映。熱播網絡劇《法醫秦明》編劇徐翔雲的首部導演作品《追兇十九年》等也在平遙進行全球首映。

另外,每年在西寧舉行的FIRST青年電影展也是新人導演的福地,它始終保持獨立態度,用作品來衡量導演。2014年的First青年電影節發掘了《殯棺》,這部電影更名後成為院線佳作《心迷宮》,並使得新導演忻鈺坤走入大眾視線,他後來拍攝的《暴裂無聲》也是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首次亮相。

近年來,澳門國際影展、絲綢之路電影節等各類電影節應運而生,這些電影節都在凸顯地方文化特色,促進文化交流上下功夫,但無論是在影響力、吸引優秀影片,還是發掘新人方面還都有待進步。然而這也反映了舉辦電影節是如今很多城市文化交流的“剛需”。

那麼問題來了,舉辦第2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的任務交給鄭州,我們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嗎?

相關鏈接:

鄭州為什麼需要金雞百花電影節?

牽手電影節,鄭州將如何“圓夢”

電影節是什麼?影迷這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